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的案例分析

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

这个活动体现了探究学习。1 教师教学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启发儿童自己动手,积极思维,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 体现了从做中学的原则,通过自己动手,探究,积累直接经验。 4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的案例分析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的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的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教育

2.人类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初期 B.封建末期 C.奴隶初期 D.原始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的外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主义观点探讨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理想的发展水平”的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广、影响的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的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8.前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主要的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

A.加里宁《论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15.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作 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

3.狭义的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 答案: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答案:杜威 主义与教育

18.和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 答案:世界观 方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本书。 答案:国民教育和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答案:蔡元培

21.早以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答案:范例教学

25.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 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 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

我这只有09年的,你去相关网站找找,很多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教育

2.人类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初期 B.封建末期 C.奴隶初期 D.原始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的外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主义观点探讨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理想的发展水平”的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广、影响的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的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8.前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主要的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

A.加里宁《论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15.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作 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

3.狭义的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 答案: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答案:杜威 主义与教育

18.和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 答案:世界观 方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本书。 答案:国民教育和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答案:蔡元培

21.早以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答案:范例教学

25.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 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 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

我这只有09年的,你去相关网站找找,很多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通过自己思考出来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多想想,答案错了没关系的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思考 才是自己的答案,多思考吧.

教育学大纲百度就有

每年的试题都大同小异,可以说均从考纲出,你对比以下就明朗了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3、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作?

案例分析: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5的加法”新授课。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1:4+1=5。

生2:4和1组成5。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无人举手)

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

生:(略)

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1:用加法。

生2: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于是,教师继续)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3:心里想的。

生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

生5:4和1组成5。

生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

生7:先数4。

师:再数几?

生7:再数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终于出来了)

【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4+1=5,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笑笑也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可2+3=?他给忘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还可以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的加法来表示?……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5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小学生典型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鲁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鲁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鲁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姣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鲁某同学……”渐渐的,鲁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鲁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鲁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鲁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鲁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棒的。”

面对鲁某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鲁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郭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郭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 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 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 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郭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 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 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 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我不会过分强调有什么到来,我只会告诉每一位同学:“按照平时一样认真打扫卫生,其次按照平时一样做一个遵守纪律、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也不知道我这样做会不会被批,也不知道您是不是满意。谢谢!

学校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再强调时给予正确指出,鼓励学生要做得更好。

写错误书。

谁能替我分析下面的案例(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

老师的做法很好,但要在适当时停止。

老师帮学生,会令这个孩子感到老师的友好,会令孩子感到温暖。而且帮助孩子解决困境,树立了自信心。非常友善的老师,不但帮孩子学习,还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给学生营造了好的氛围。

但帮助就像桑葚,吃多会醉,尤其是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应在适当时候与其谈谈,停止这种帮助。

很好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案例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问题咨询案例五:不会听课

AA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1、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一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

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二、bb的智力发育

bb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

[分析]

不合群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不合群的原因是多种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曾有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半年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月是婴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的孩子由于在婴儿早期缺乏这种必要的同伴交往,有可能导致不合群。

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朋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能给自己保护和支持的成年人很好相处(如教师)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或是胆小、懦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心,不愿交往。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逃避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5、个性原因。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与大家交朋友。

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兴趣,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方法]

对于不合群的儿童,首先做的应该是查找原因,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不同的矫治重点。问题比较严重的儿童应建议寻求专家的帮助。

1、区分不合群的儿童究竟是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对于遭到拒绝的儿童,给予交往技巧和原则上的指导;对于受到忽视的同学,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查找原因。要区别这两种情况,可利用提名测验,让每个同学写出班上三个想交往和三个不想交往的同学,那些两种情况都未被提名的往往就是被忽视的儿童,教师也往往忽视他们,应对他们实施行为改变。

2、行为强化法。鼓励儿童主动交往,教师给予相应的强化,如表扬、注意等,同时争取得到家庭的帮助。

3、认知重建法。交往障碍常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教学一指导技术包括指导、提供榜样、练习、强化等环节。如教会儿童问问题、提建议,给他们提供交往技能较高的同伴做榜样,再给予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5、交往能力训练。

6、多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