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思是:

1.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2.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本诗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原文入下: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本诗的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拓展资料: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是什么?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如下: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道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来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天空中的风起云涌。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实则是深有禅意的。在佛家眼里,云象征“无常心”“无住心”,坐看云起时,分明就蕴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空”字。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做到像云那样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以大自在了。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文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闲逸生活,他就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不问世事,视山野为乐土,随时随地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王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诗歌中带有浓郁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苏轼对其诗文评价颇高,称之“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什么意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意思:

本意: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引申: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给吓住,而是自己应该积极去寻找别的机会寻找更有利可图的环境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高兴越开心。这样,才能连续不断的欣赏到人生美景,渡过难关。

【出处】唐 王维 《终南别业》,收录于《全唐诗》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作品赏析】

“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