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概况 自动化生产线发展现状

自动化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成为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德国提出了“工业 4.0” 规划,美国提出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日本提出了“创新产业结构计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发展规划,其共同点是充分运用物联网、5G 通信、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无人化程度。

工业自动化产品是现代化工厂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良好。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 Zion Market Research 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至 2017 年已达到 2,071.7 亿美元,由于物联网、5G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商业化应用,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至 2024 年预计达到 3,219.3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 6.5%。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数据,工业自动化服务市场2018 年规模已达到421亿美元,预计2024 年达到 706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 9%。

目前,世界范围内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主要厂商包括 ABB、西门子、通用电气、施耐德、安川、FANUC、三菱、富士电机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工业生产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用十分广泛。

物联网、5G、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促使工业自动化行业沿着如下几个方向发展:

1 万物互联

早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只限于单系统操作,多系统之间 并无通讯。近年来随着芯片与通讯技术的进步,物联网、高速总线、电子通信等 技术的成熟,使得多系统、多任务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物联网的可靠性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使得不同系统间能够快速准确传递信息,实现多系统、多任务的协同工作。

2 系统集成

随着半导体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控制层产品、驱动层产品和执行层产品会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度会越来越高,“控制+驱动”集成产品,“驱动+执行”集成产品会越来越普及,甚至会朝着“控制+驱动+执行”集成产品方向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成为一个节点的智能终端。

3 智能诊断

自动控制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除完成正常的自动控制指令外,还能对自身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故障的节点或区域,进行事先处理,保障系统连续无间断工作,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自动生产线历史·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自动生产线:

是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一组自动机床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联结起来,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的生产系统,简称自动线。

历史发展:

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汽车、滚动轴承、小型电动机和缝纫机等工业发展,机械制造中开始出现自动线,最早出现的是组合机床自动线。在二十世纪20年代之前,首先是在汽车工业中出现了流水生产线和半自动生产线,随后发展成为自动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中,自动线的数目急剧增加。

关键技术:

设备联结;传送系统;控制系统。

发展方向:

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组技术的应用,将使自动线的灵活性更大,可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多品种可调自动线,降低了自动线生产的经济批量,因而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向更高度自动化的柔性制造系统发展。

制造自动化的历史和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制造自动化的历史和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 40~50年代初,以大量大批生产为主的刚性自动化系统和刚性自动化单机,其特点是高生产率刚性结构,产品固定生产节拍固定,难以实现生产产品的改变。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60年代中期,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数控(NC)和计算机数控(CNC)技术。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加工质量,应用编程技术即可实现生产产品的改变。

第三阶段:

20 世纪 60~80 年代中期,是适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柔性制造技术。包括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加工线(FML)。其特点是高的柔性、质量和效率。

第四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仍然面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其技术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快速原型制造、网络制造、全球制造和绿色制造等。

其特点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大的柔性,并且技术更具综合性,学科更加交叉,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

请简要阐述一下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自动化生产线需求主要分布在汽车、工程机械行业、物流仓储、家电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

未来发展:未来自动化生产线行

业发展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保增长的关键是市场,而自动化生产线市场是需要开发的。自动化生

产线行业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高薪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行业名牌是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公司发展壮大的根本。

在互联网+时代。

国内与国外自动化的发展必于其接轨。各种自动化产品,最终要经过通讯联网这关。最终都要能在网上可见可控,这一定是发展的趋势。

自动生产线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趋势、在线等,

自动生产线 ,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一组自动机床(或其他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联接起来,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的生产系统。简称自动线。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改进企业生产技术,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具有重大意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加工精度和生产率较高。占地面积小。能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并保证生产的均衡。

发展

机械制造业中采用自动线,是随着汽车、拖拉机、滚动 轴承、小型电动机和缝纫机等工业的兴起,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最早出现的自动线是组合机床自动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动线迅猛发展。

工厂自动化的发展史?

三益精密解答:1、第一阶段(1913年-):刚性自动化,包括刚性生产线和自动单机。该阶段技术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相当成熟。

特点:大批量生产;仅适用于单一品种

新技术:继电器程序控制组合机床

2、第二阶段(1930-):数控加工,包括数控和计算机数控。其中数控在20世纪50-70年代发展迅速并已成熟,70-80年代计算机数控加工取代了数控加工。

特点:柔性好;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新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等

3、第三阶段(1965年-):柔性制造,包括计算机直接控制(DNC)、FMS和FMC。

特点:柔性、高效率;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新技术:GT,DNC,FMS,监控技术……

4、第四阶段(19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特点:强调系统性和集成性;

新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

5、第五阶段(1991年-):智能制造系统(IMS),包括计算机直接控制(DNC)、FMS和FMC。1990年4月由日本倡导。

特点:集成日本的企业技术、欧共体的精密工程技术、美国的系统技术等

简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

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788年,J.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

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自动调节装置的研究和应用。

在解决随之出现的自动调节装置的稳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家提出了判定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积累了设计和使用自动调节器的经验。

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批科学家为了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控制理论与方法。

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1946年,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首先提出用自动化一词来描述生产过程的自动操作。

1947年建立第一个生产自动化研究部门。

1952年J.迪博尔德第一本以自动化命名的《自动化》一书出版,他认为“自动化是分析、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手段“。

实际上,自动化是将自动控制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

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始推广应用。

它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自动化;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过程中应用,对大规模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形成了过程自动化。

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使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出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大量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已难于解决,于是产生了以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和状态空间法等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满足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控制手段,保证了其后的若干空间计划(如导弹的制导、航天器的控制)的实施。

控制工作者从过去那种只依据传递函数来考虑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过渡到用状态空间法来考虑系统内部结构,是控制工作者对控制系统规律认识的一个飞跃。

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产生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结构,如自适应和随机控制、系统辨识、微分对策、分布参数系统等。

与此同时,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也发展起来,出现了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向综合最优化发展。

70年代中期,自动化的应用开始面向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如大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钢铁联合企业、国民经济系统等,它不仅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最优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要对未来系统进行最优筹划和设计,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已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理论与方法。

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取得较大进步,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

与此同时,人类开始综合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医疗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研制出柔性制造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高级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延伸和扩展器官功能的历史,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

自动化生产线目前涉及技术简介?

自动生产线是指由自动化机器体系实现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是在连续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加工对象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