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女神三部曲_女神三部曲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

女神三部曲_女神三部曲郭沫若女神三部曲_女神三部曲郭沫若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战争,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二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的中国--新的中国。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指的是郭沫若的三部作品:《女神之再生》、《湘累》及《棠棣之花》。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在身,香泪和糖梨之花。

《女神》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革命》三部曲:《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郭沫若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

巴金,原名李尧棠, 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后来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茅盾,原名沈德鸿,茅盾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1981年茅盾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郭沫若的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矛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矛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著名三部曲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茅盾的著名三部曲是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郭沫若的三部曲《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和《十字架》。 一、《激流三部曲》

1、《家》 《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 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

1、“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2、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3、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第三辑抒发了什么

《女神》为郭沫若的代表作,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是一部艺术个性非常突出的浪漫主义诗集,其首要的艺术特点就是拥有新奇优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实现,重视主观思想。而郭沫若正是一位典型的主观诗人,运用自由体新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和对现实的激烈反抗。其中的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也是考研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真题中多次出现,因此需要重点理解记忆。

《女神》分为三辑,含《序诗》在内,共57篇作品,是五四高潮时期的产物。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 《湘累》《棠棣之花》,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

第二辑共30首诗,写得雄深豪放,气度不凡。开篇《凤凰涅粲》是诗集中最长,同时最能体现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首诗。它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借凤凰自焚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包括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从“凤凰”这一艺术形象身上,体现了诗人与祖国的同一命运,成了五四时代精神的号角。《炉中煤》的副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全诗四节,用的都是十分巧妙的比喻,倾注了对祖国的深挚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甘为祖国献身的决心。《女神》 中还有不少诗篇歌颂大自然的伟力,大自然常动不息的伟大力量同诗人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股铲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洪涛。

第三辑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 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一、诗歌内容

1)《女神》的成功之处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其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其次,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也是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实袒露。诗歌中所表现的彻底破坏、大胆创新的新人形象,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五四时期民族心声的那种彻底、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2)《女神》的时代精神还体现为一种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诗人在《女神》中所表达出来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代意识,在热爱中蕴蓄着一种反抗精神。诗人是把对于祖国的爱和对旧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以烧毁一个肮脏黑暗的旧世界催生一个新中国的渴望,来体现这种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愫,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凤凰涅槃》。

3)《女神》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表现为对自我的大胆肯定与歌颂,具有强烈的自我崇拜精神。然而不应将这种自我崇拜简单地看作是自我膨胀、想入非非,而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崭新的意识,表达人精神的自由奔放的状态。应当注意的是,《女神》所展示的不只是反抗、追求、新鲜、光明,同时也有不和谐、骚动、矛盾的一面,既充分肯定张扬自己,同时又不断地怀疑、不断地否定自己。诗人在热烈地预告新世界的到来的同时,又对未来感到恍惚和迷惘;既有个性声张带来的无限创造的欲望,又感到不可言喻的寂寞与无限的孤独愁苦。在高歌时代进取精神的同时,又有某些缥缈、幻灭,这种心灵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也是五四的那种时代心理。

二、充沛的艺术想象

1)《女神》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于对自然的崇尚,肯定物我无间的创造力量。《女神》中所描写的自然都是在泛神论的思想启迪下的新的自然。人与自然、神是三位一体的,自然不再是被歌颂的静止对象,而是具有不断破坏、不断创造的神奇力量,《女神》中的自然是永不停息的伟大力量的象征。

①壮阔性。郭沫若认为“泛神便是无神”,“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从这样的哲学思想出发,诗人把整个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并寄寓了他的世界性的眼光、时代所赋予的广阔胸怀以及对理想的炽烈追求。

②奇异性。泛神论的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作为人的自我被赋予了创造与驱使自然的神力。

③飞动性。从泛神论思想出发,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并赋予它的形象以飞动的色彩。

2)《女神》以浓烈的抒情、夸张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构成独特的浪漫风格。郭沫若主张情感的自然流露,《女神》中的诗都是直抒胸臆式的表达方式。诗人始终处于一种昂扬、奋进、激越而自信的心绪状态,对于宇宙的一切,都绽开了热情奔放的歌喉,这与中国“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传统诗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之真正成为自我表现的诗歌。

三、诗歌形式的革新

1)在诗歌形式上,《女神》彻底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限制,创造了“绝端的自由”的新诗形式,真正体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女神》中的诗歌呈现出不拘一格的形式创造,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诗行的字数都没有固定的标准,也不讲究押韵。

2)《女神》靠情绪的律动体现诗歌的节奏,但诗中豪放粗粝、一泻千里、不加节制的情感有时也给诗歌带来了粗糙的弊端,使有些诗的抒情过于铺排,不够精炼。但是瑕不掩瑜,《女神》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合拍,郭沫若以澎湃的激情使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都找到了突破口,产生了一股撞击读者心灵的强大力量,成为时代的精魂。《女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真正走向成熟,奠定了新诗的地位,对我国后来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指的是:《女神之再生》、《湘累》跟《棠棣之花》。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其中《女神之再生》体现了他对贫苦民众生活的同情跟怜悯,《湘累》这部作品就比较抒情,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而《棠棣之花》则是他的历史话剧剧目之一,同样也是郭沫若先生大型历史悲剧剧目之一,这三部曲一直被世人流传到现在,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

郭沫若先生,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他的笔名除了郭沫若之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的时候娶到日本学习,1978年的时候,他还当选了第四届文联主席,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诗集跟舞台剧,将自己的才华留在了人世间,《女神》是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

《女神之再生》这部作品反映了郭沫若先生想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如何彻底摧毁这个万恶的黑暗世界,如何去创建一个新的,向太阳一般照耀着人们的新世界,当他看到受苦受难的民众时,他的内心也是备受煎熬,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作品。

《湘累》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作品,同时也充满着浪漫主义,这部作品是郭沫若先生为数不多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再加上这部作品氛围感非常强,让观众跟读者们也感受到了郭沫若先生的情感。

《棠棣之花》这是一首诗,这也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悲剧,这个作品主要讲述的就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到现在很多悲剧的创作都会看到郭沫若先生这部作品的影子,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经典之作。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指的是什么?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地位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