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的戏剧作品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50多篇,曾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

一、老舍先生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读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人们都为他的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富于强烈而纯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用全部的爱,用整个的身心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片林海。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山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竖着的”,他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不是感到单调,而是感到“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进入林区,绿色本是最常见的颜色,可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写那些“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绿色,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满怀喜悦地告诉人们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以多姿的彩笔描绘兴安岭的美,洋溢着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木的挚爱之情。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歌颂大兴安岭的木材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林业工人的劳动和林区欣欣向荣的面貌,“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歌颂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结束,又派上一笔,对兴安岭的名字作了新颖的解释——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至此,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草原》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初访草原的散记。作家看到美丽的景色,受到热情的款待,由衷地发出赞叹,文章开头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原而感到自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文,老舍以精美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派辽阔的、散发着泥土、青草芬芳的草原之景,书法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文章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陶醉,读者同样如此。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的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这些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养花》一文,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文章头一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养花的原因。只有喜爱某件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都透着这种哲理吗?苦读书,读死书,还是乐读书,读活书,其境界何止天壤?如作者所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花遭到了损伤,全家人都为此难过,如此等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猫》也是如此,作者仿佛是带着微笑,象欣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样欣赏着猫的可爱性格。甚至当顽皮的小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也不恼,不仅不恼,反而说它在稿纸上踩下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作者是那样意兴盎然地赞赏满月小猫的天真憨态,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有感情,令人读后对这种小动物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喜欢小猫,是因为他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格调是健康的。总之,老舍散文所寄寓表达的感情不仅健康、强烈,而且真挚自然,绝无任何的矫揉造作,所以才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

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 “亲切与舒服”来写的。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养花》一文,则以养花的乐趣为中心。首段点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部分的五个自然段,具体记述乐在何处;第三部分收束全文,以简洁的二十四个字(有喜有忧,……)概括出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可以说,全文没有任何离开中心的字、句、段,结构十分严整,层次清晰,照应、过渡都十分严密,全在于中心以一贯之。让我们再来看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同样如此,它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正是它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更加家喻户晓。在老舍的文笔下,济南是诗,是画,作家的济南情缘不经意间奔涌出来。作者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下面再转到了冬天山水的描写,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完了冬天的山景,再写冬天的水色,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收束全文。

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语言是活的。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看了会觉得自己也是当大白话作家的料。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读他的《猫》,我们感到,作者像是面对一个老朋友聊天,以喜爱,甚至有点儿“护短”的神情,介绍着猫的行状。没有任何漂亮、艰深的词语,有的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且还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气息的语言。作者不是写寓言,却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别致、新鲜、活泼。例如他这样写写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里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树枝打秋千……”,这样的语言通俗,简洁,连孩子也看得懂,但是并不简单,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格,却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好像可以触摸得到。当文章的写作进入到表达过程时,语言就成为第一要素,看似极平常的词语被老舍用来却如此新鲜、活泼,正可以看出语言大师把握这第一要素所具有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又和他的幽默密切相关。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也是全部来自生活,他打趣、针贬、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这幽默的火候也只有大师能掌握好。火小了,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难以下咽,火大了,又满嘴油滑,利落了嘴皮子,却亏待了舌头上的味蕾,余韵皆无。老舍曾说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上所述,读者可以为老舍写下的小猫那可掬的憨态发出会心的笑,就在于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流溢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并不一定能指出哪一处是幽默的,并非一般平庸廉价的“幽默”可以比拟,这是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体现。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老舍在创作中“脱去了华艳得衣衫,而聪出了文字的裸体美来。”老舍发现了中国话,北京话所具有的“简劲”的优点:“中国语言恰恰天然的不会把句子拉长”,而这种简短有力的口语,即“最普遍常用的,绝难借用外国文法的”民间口语,也恰恰最适合表现人类普遍的内心感情,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句、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通俗、幽默,俏皮中透着典雅、精辟、深刻,并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情调。正是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使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两种大师的美誉——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舍的散文,即令是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描写事物都很细致。这全得力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语言文字概括的功夫。

总之,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只要如实地把一些小事扯下来,就成就了妙文佳构。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随便挑一篇,读起来从没有过时和陈旧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会大笑不止。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价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如《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吊济南》等篇,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倾刻间就让我身临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直叫我感动不已。《我的母亲》是一篇叫入落泪的挚真之作,老舍这时提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下道理:“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失去了根。没有母亲的人,心理是不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落泪!落泪!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老舍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老舍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50多篇,曾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

一、老舍先生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读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人们都为他的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富于强烈而纯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用全部的爱,用整个的身心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片林海。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山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竖着的”,他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不是感到单调,而是感到“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进入林区,绿色本是最常见的颜色,可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写那些“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绿色,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满怀喜悦地告诉人们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以多姿的彩笔描绘兴安岭的美,洋溢着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木的挚爱之情。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歌颂大兴安岭的木材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林业工人的劳动和林区欣欣向荣的面貌,“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歌颂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结束,又派上一笔,对兴安岭的名字作了新颖的解释——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至此,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草原》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初访草原的散记。作家看到美丽的景色,受到热情的款待,由衷地发出赞叹,文章开头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原而感到自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文,老舍以精美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派辽阔的、散发着泥土、青草芬芳的草原之景,书法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文章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陶醉,读者同样如此。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的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这些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养花》一文,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文章头一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养花的原因。只有喜爱某件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都透着这种哲理吗?苦读书,读死书,还是乐读书,读活书,其境界何止天壤?如作者所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花遭到了损伤,全家人都为此难过,如此等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猫》也是如此,作者仿佛是带着微笑,象欣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样欣赏着猫的可爱性格。甚至当顽皮的小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也不恼,不仅不恼,反而说它在稿纸上踩下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作者是那样意兴盎然地赞赏满月小猫的天真憨态,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有感情,令人读后对这种小动物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喜欢小猫,是因为他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格调是健康的。总之,老舍散文所寄寓表达的感情不仅健康、强烈,而且真挚自然,绝无任何的矫揉造作,所以才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

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 “亲切与舒服”来写的。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养花》一文,则以养花的乐趣为中心。首段点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部分的五个自然段,具体记述乐在何处;第三部分收束全文,以简洁的二十四个字(有喜有忧,……)概括出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可以说,全文没有任何离开中心的字、句、段,结构十分严整,层次清晰,照应、过渡都十分严密,全在于中心以一贯之。让我们再来看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同样如此,它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正是它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更加家喻户晓。在老舍的文笔下,济南是诗,是画,作家的济南情缘不经意间奔涌出来。作者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下面再转到了冬天山水的描写,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完了冬天的山景,再写冬天的水色,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收束全文。

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语言是活的。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看了会觉得自己也是当大白话作家的料。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读他的《猫》,我们感到,作者像是面对一个老朋友聊天,以喜爱,甚至有点儿“护短”的神情,介绍着猫的行状。没有任何漂亮、艰深的词语,有的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且还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气息的语言。作者不是写寓言,却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别致、新鲜、活泼。例如他这样写写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里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树枝打秋千……”,这样的语言通俗,简洁,连孩子也看得懂,但是并不简单,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格,却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好像可以触摸得到。当文章的写作进入到表达过程时,语言就成为第一要素,看似极平常的词语被老舍用来却如此新鲜、活泼,正可以看出语言大师把握这第一要素所具有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又和他的幽默密切相关。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也是全部来自生活,他打趣、针贬、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这幽默的火候也只有大师能掌握好。火小了,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难以下咽,火大了,又满嘴油滑,利落了嘴皮子,却亏待了舌头上的味蕾,余韵皆无。老舍曾说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上所述,读者可以为老舍写下的小猫那可掬的憨态发出会心的笑,就在于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流溢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并不一定能指出哪一处是幽默的,并非一般平庸廉价的“幽默”可以比拟,这是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体现。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老舍在创作中“脱去了华艳得衣衫,而聪出了文字的裸体美来。”老舍发现了中国话,北京话所具有的“简劲”的优点:“中国语言恰恰天然的不会把句子拉长”,而这种简短有力的口语,即“最普遍常用的,绝难借用外国文法的”民间口语,也恰恰最适合表现人类普遍的内心感情,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句、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通俗、幽默,俏皮中透着典雅、精辟、深刻,并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情调。正是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使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两种大师的美誉——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舍的散文,即令是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描写事物都很细致。这全得力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语言文字概括的功夫。

总之,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只要如实地把一些小事扯下来,就成就了妙文佳构。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随便挑一篇,读起来从没有过时和陈旧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会大笑不止。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价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如《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吊济南》等篇,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倾刻间就让我身临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直叫我感动不已。《我的母亲》是一篇叫入落泪的挚真之作,老舍这时提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下道理:“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失去了根。没有母亲的人,心理是不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落泪!落泪!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老舍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的作品都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50多篇,曾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

一、老舍先生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读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人们都为他的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富于强烈而纯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用全部的爱,用整个的身心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片林海。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山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竖着的”,他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不是感到单调,而是感到“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进入林区,绿色本是最常见的颜色,可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写那些“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绿色,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满怀喜悦地告诉人们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以多姿的彩笔描绘兴安岭的美,洋溢着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木的挚爱之情。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歌颂大兴安岭的木材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林业工人的劳动和林区欣欣向荣的面貌,“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歌颂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结束,又派上一笔,对兴安岭的名字作了新颖的解释——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至此,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草原》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初访草原的散记。作家看到美丽的景色,受到热情的款待,由衷地发出赞叹,文章开头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原而感到自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文,老舍以精美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派辽阔的、散发着泥土、青草芬芳的草原之景,书法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文章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陶醉,读者同样如此。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的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这些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养花》一文,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文章头一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养花的原因。只有喜爱某件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都透着这种哲理吗?苦读书,读死书,还是乐读书,读活书,其境界何止天壤?如作者所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花遭到了损伤,全家人都为此难过,如此等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猫》也是如此,作者仿佛是带着微笑,象欣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样欣赏着猫的可爱性格。甚至当顽皮的小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也不恼,不仅不恼,反而说它在稿纸上踩下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作者是那样意兴盎然地赞赏满月小猫的天真憨态,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有感情,令人读后对这种小动物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喜欢小猫,是因为他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格调是健康的。总之,老舍散文所寄寓表达的感情不仅健康、强烈,而且真挚自然,绝无任何的矫揉造作,所以才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

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 “亲切与舒服”来写的。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养花》一文,则以养花的乐趣为中心。首段点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部分的五个自然段,具体记述乐在何处;第三部分收束全文,以简洁的二十四个字(有喜有忧,……)概括出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可以说,全文没有任何离开中心的字、句、段,结构十分严整,层次清晰,照应、过渡都十分严密,全在于中心以一贯之。让我们再来看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同样如此,它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正是它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更加家喻户晓。在老舍的文笔下,济南是诗,是画,作家的济南情缘不经意间奔涌出来。作者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下面再转到了冬天山水的描写,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完了冬天的山景,再写冬天的水色,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收束全文。

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语言是活的。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看了会觉得自己也是当大白话作家的料。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读他的《猫》,我们感到,作者像是面对一个老朋友聊天,以喜爱,甚至有点儿“护短”的神情,介绍着猫的行状。没有任何漂亮、艰深的词语,有的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且还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气息的语言。作者不是写寓言,却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别致、新鲜、活泼。例如他这样写写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里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树枝打秋千……”,这样的语言通俗,简洁,连孩子也看得懂,但是并不简单,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格,却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好像可以触摸得到。当文章的写作进入到表达过程时,语言就成为第一要素,看似极平常的词语被老舍用来却如此新鲜、活泼,正可以看出语言大师把握这第一要素所具有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又和他的幽默密切相关。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也是全部来自生活,他打趣、针贬、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这幽默的火候也只有大师能掌握好。火小了,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难以下咽,火大了,又满嘴油滑,利落了嘴皮子,却亏待了舌头上的味蕾,余韵皆无。老舍曾说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上所述,读者可以为老舍写下的小猫那可掬的憨态发出会心的笑,就在于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流溢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并不一定能指出哪一处是幽默的,并非一般平庸廉价的“幽默”可以比拟,这是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体现。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老舍在创作中“脱去了华艳得衣衫,而聪出了文字的裸体美来。”老舍发现了中国话,北京话所具有的“简劲”的优点:“中国语言恰恰天然的不会把句子拉长”,而这种简短有力的口语,即“最普遍常用的,绝难借用外国文法的”民间口语,也恰恰最适合表现人类普遍的内心感情,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句、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通俗、幽默,俏皮中透着典雅、精辟、深刻,并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情调。正是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使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两种大师的美誉——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舍的散文,即令是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描写事物都很细致。这全得力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语言文字概括的功夫。

总之,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只要如实地把一些小事扯下来,就成就了妙文佳构。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随便挑一篇,读起来从没有过时和陈旧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会大笑不止。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价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如《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吊济南》等篇,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倾刻间就让我身临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直叫我感动不已。《我的母亲》是一篇叫入落泪的挚真之作,老舍这时提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下道理:“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失去了根。没有母亲的人,心理是不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落泪!落泪!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50多篇,曾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

一、老舍先生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读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人们都为他的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富于强烈而纯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用全部的爱,用整个的身心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片林海。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山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竖着的”,他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不是感到单调,而是感到“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进入林区,绿色本是最常见的颜色,可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写那些“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绿色,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满怀喜悦地告诉人们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以多姿的彩笔描绘兴安岭的美,洋溢着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木的挚爱之情。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歌颂大兴安岭的木材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林业工人的劳动和林区欣欣向荣的面貌,“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歌颂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结束,又派上一笔,对兴安岭的名字作了新颖的解释——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至此,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草原》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初访草原的散记。作家看到美丽的景色,受到热情的款待,由衷地发出赞叹,文章开头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原而感到自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文,老舍以精美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派辽阔的、散发着泥土、青草芬芳的草原之景,书法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文章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陶醉,读者同样如此。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的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这些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养花》一文,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文章头一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养花的原因。只有喜爱某件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都透着这种哲理吗?苦读书,读死书,还是乐读书,读活书,其境界何止天壤?如作者所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花遭到了损伤,全家人都为此难过,如此等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猫》也是如此,作者仿佛是带着微笑,象欣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样欣赏着猫的可爱性格。甚至当顽皮的小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也不恼,不仅不恼,反而说它在稿纸上踩下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作者是那样意兴盎然地赞赏满月小猫的天真憨态,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有感情,令人读后对这种小动物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喜欢小猫,是因为他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格调是健康的。总之,老舍散文所寄寓表达的感情不仅健康、强烈,而且真挚自然,绝无任何的矫揉造作,所以才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

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 “亲切与舒服”来写的。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养花》一文,则以养花的乐趣为中心。首段点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部分的五个自然段,具体记述乐在何处;第三部分收束全文,以简洁的二十四个字(有喜有忧,……)概括出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可以说,全文没有任何离开中心的字、句、段,结构十分严整,层次清晰,照应、过渡都十分严密,全在于中心以一贯之。让我们再来看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同样如此,它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正是它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更加家喻户晓。在老舍的文笔下,济南是诗,是画,作家的济南情缘不经意间奔涌出来。作者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下面再转到了冬天山水的描写,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完了冬天的山景,再写冬天的水色,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收束全文。

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语言是活的。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看了会觉得自己也是当大白话作家的料。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读他的《猫》,我们感到,作者像是面对一个老朋友聊天,以喜爱,甚至有点儿“护短”的神情,介绍着猫的行状。没有任何漂亮、艰深的词语,有的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且还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气息的语言。作者不是写寓言,却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别致、新鲜、活泼。例如他这样写写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里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树枝打秋千……”,这样的语言通俗,简洁,连孩子也看得懂,但是并不简单,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格,却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好像可以触摸得到。当文章的写作进入到表达过程时,语言就成为第一要素,看似极平常的词语被老舍用来却如此新鲜、活泼,正可以看出语言大师把握这第一要素所具有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又和他的幽默密切相关。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也是全部来自生活,他打趣、针贬、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这幽默的火候也只有大师能掌握好。火小了,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难以下咽,火大了,又满嘴油滑,利落了嘴皮子,却亏待了舌头上的味蕾,余韵皆无。老舍曾说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上所述,读者可以为老舍写下的小猫那可掬的憨态发出会心的笑,就在于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流溢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并不一定能指出哪一处是幽默的,并非一般平庸廉价的“幽默”可以比拟,这是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体现。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老舍在创作中“脱去了华艳得衣衫,而聪出了文字的裸体美来。”老舍发现了中国话,北京话所具有的“简劲”的优点:“中国语言恰恰天然的不会把句子拉长”,而这种简短有力的口语,即“最普遍常用的,绝难借用外国文法的”民间口语,也恰恰最适合表现人类普遍的内心感情,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句、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通俗、幽默,俏皮中透着典雅、精辟、深刻,并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情调。正是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使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两种大师的美誉——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舍的散文,即令是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描写事物都很细致。这全得力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语言文字概括的功夫。

总之,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只要如实地把一些小事扯下来,就成就了妙文佳构。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随便挑一篇,读起来从没有过时和陈旧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会大笑不止。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价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如《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吊济南》等篇,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倾刻间就让我身临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直叫我感动不已。《我的母亲》是一篇叫入落泪的挚真之作,老舍这时提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下道理:“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失去了根。没有母亲的人,心理是不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落泪!落泪!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老舍创作了哪些作品?

老舍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猫城记》、《我这一辈子》、《惶惑》、《偷生》、《饥荒》等,除了小说作品,在诗歌和曲艺方面很多作品,例如《成渝路上》、《鬼曲》和《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新笙摇动”的荣誉称号。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课文]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草原》 《北京的春节》 《林海》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50多篇,曾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

一、老舍先生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读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人们都为他的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富于强烈而纯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用全部的爱,用整个的身心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片林海。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山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竖着的”,他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不是感到单调,而是感到“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进入林区,绿色本是最常见的颜色,可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写那些“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绿色,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满怀喜悦地告诉人们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以多姿的彩笔描绘兴安岭的美,洋溢着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木的挚爱之情。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歌颂大兴安岭的木材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林业工人的劳动和林区欣欣向荣的面貌,“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歌颂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结束,又派上一笔,对兴安岭的名字作了新颖的解释——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至此,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草原》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初访草原的散记。作家看到美丽的景色,受到热情的款待,由衷地发出赞叹,文章开头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原而感到自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文,老舍以精美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派辽阔的、散发着泥土、青草芬芳的草原之景,书法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文章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陶醉,读者同样如此。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的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这些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养花》一文,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文章头一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养花的原因。只有喜爱某件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都透着这种哲理吗?苦读书,读死书,还是乐读书,读活书,其境界何止天壤?如作者所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花遭到了损伤,全家人都为此难过,如此等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猫》也是如此,作者仿佛是带着微笑,象欣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样欣赏着猫的可爱性格。甚至当顽皮的小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也不恼,不仅不恼,反而说它在稿纸上踩下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作者是那样意兴盎然地赞赏满月小猫的天真憨态,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有感情,令人读后对这种小动物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喜欢小猫,是因为他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格调是健康的。总之,老舍散文所寄寓表达的感情不仅健康、强烈,而且真挚自然,绝无任何的矫揉造作,所以才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

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 “亲切与舒服”来写的。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养花》一文,则以养花的乐趣为中心。首段点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部分的五个自然段,具体记述乐在何处;第三部分收束全文,以简洁的二十四个字(有喜有忧,……)概括出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可以说,全文没有任何离开中心的字、句、段,结构十分严整,层次清晰,照应、过渡都十分严密,全在于中心以一贯之。让我们再来看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同样如此,它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正是它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更加家喻户晓。在老舍的文笔下,济南是诗,是画,作家的济南情缘不经意间奔涌出来。作者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下面再转到了冬天山水的描写,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完了冬天的山景,再写冬天的水色,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收束全文。

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语言是活的。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还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看了会觉得自己也是当大白话作家的料。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读他的《猫》,我们感到,作者像是面对一个老朋友聊天,以喜爱,甚至有点儿“护短”的神情,介绍着猫的行状。没有任何漂亮、艰深的词语,有的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且还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气息的语言。作者不是写寓言,却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别致、新鲜、活泼。例如他这样写写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里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树枝打秋千……”,这样的语言通俗,简洁,连孩子也看得懂,但是并不简单,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格,却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好像可以触摸得到。当文章的写作进入到表达过程时,语言就成为第一要素,看似极平常的词语被老舍用来却如此新鲜、活泼,正可以看出语言大师把握这第一要素所具有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又和他的幽默密切相关。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也是全部来自生活,他打趣、针贬、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这幽默的火候也只有大师能掌握好。火小了,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难以下咽,火大了,又满嘴油滑,利落了嘴皮子,却亏待了舌头上的味蕾,余韵皆无。老舍曾说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上所述,读者可以为老舍写下的小猫那可掬的憨态发出会心的笑,就在于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流溢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并不一定能指出哪一处是幽默的,并非一般平庸廉价的“幽默”可以比拟,这是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体现。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老舍在创作中“脱去了华艳得衣衫,而聪出了文字的裸体美来。”老舍发现了中国话,北京话所具有的“简劲”的优点:“中国语言恰恰天然的不会把句子拉长”,而这种简短有力的口语,即“最普遍常用的,绝难借用外国文法的”民间口语,也恰恰最适合表现人类普遍的内心感情,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句、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通俗、幽默,俏皮中透着典雅、精辟、深刻,并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情调。正是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使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两种大师的美誉——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舍的散文,即令是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描写事物都很细致。这全得力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语言文字概括的功夫。

总之,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只要如实地把一些小事扯下来,就成就了妙文佳构。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幽默。它的幽默是轻松的,是俏皮的,是智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随便挑一篇,读起来从没有过时和陈旧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会大笑不止。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价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于它的“风景”。如《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吊济南》等篇,简约几笔,就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写在纸上,自然的,人文的,倾刻间就让我身临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直叫我感动不已。《我的母亲》是一篇叫入落泪的挚真之作,老舍这时提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下道理:“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失去了根。没有母亲的人,心理是不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落泪!落泪!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老舍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老舍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 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 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 《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 《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 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 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 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 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 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 《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 已被译成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 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编辑于 2021-09-09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22个回答

冰种翡翠孔夫子三不买记住这几点

不懂这些千万别玩原石冰种翡翠孔夫子特征全程揭秘精品翡翠等你来挑选,加好友即送翡翠学习资料!

湖南越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告

成人学英语:北大艾力英语课,现在1元领取,限3月18日!

01:57

艾力英语广告

更多专家

老舍的资料简介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