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蚌相争渔翁得利(相争鹬蚌怎么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本文目录一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鷸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汉语成语,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权衡得失,看到更长远的利益。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成语故事: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故事: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鱼翁得利 译文原文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一曝十寒吧?不是一暴十寒呀!

释 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 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 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2、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赵国一直想要攻打燕国。于是,燕国便派使者苏代来劝导赵惠王。苏代对赵惠王说:“在我来赵国的途中经过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晒太阳。这时突然来了一只鹬鸟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子将鹬鸟的嘴紧紧钳住。”

3、“鹬鸟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渔夫看到,就将它们两一起捉走。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到时候双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鹬蚌吗,那强大的秦国可能会成为“渔夫”啊。还请大王三思。”赵惠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对燕国的攻打。

什么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rén dé lì),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二》。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两方都不肯想让。渔翁来了,把他们两个都捉住了。后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该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或作分句,有时也作定语。也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