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鱼传尺素的意思 鱼传尺素的典故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鱼传尺素的意思 鱼传尺素的典故鱼传尺素的意思 鱼传尺素的典故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中的“驿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时陆凯寄梅花和诗给友人范晔的典故,诗里面有“折梅逢驿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后者词语名称: 尺素 词语解释: 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诗词中“尺素”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

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鱼传尺素 [yú chuán chǐ sù]

[释义]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词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鹧鸪天。

表示亲友间的寄赠和慰藉

前者见《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者是说鱼能传递书信,典出《玉台新咏》题名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两句是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

驿寄梅花

解释: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出处:三国·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

鱼传尺素

释义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拼音:

yú chuán chǐ sù

解释: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例句:

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词)

尺素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 古乐府《 饮马 长城窟行》:“客从 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成语例句: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繁体写法: 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的近义词: 鸿雁传情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传递书信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指书信,多用以抒发相思之情。书信还有两个很文雅的别名一个叫鸿雁传书,另一个曰鱼传尺素。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的意思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意思:收到了远方友人寄来的音信。在这句诗中,“驿寄梅花”和“鱼传尺素”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都表达了传递书信、接到友人的问候等意思。“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出自宋代文学家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