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2021免费(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卷子最新版)

2021年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大全: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2021免费(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卷子最新版)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2021免费(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卷子最新版)


1、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口诀】。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

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2、差比问题。

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口诀】。

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便可求得。

先求一倍的量,12÷(7-4)=4。

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3、年龄问题。

【口诀】。

年龄差不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例1:小军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

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4、和比问题已知整体,求部分。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

【口诀】。

家要众人合,分家有原则。

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该得的。

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

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例分别为2÷9,3÷9,4÷9。

和乘以比例,则甲为27X2÷9=6,乙为27X3÷9=9,丙为27X4÷9=12。

5、鸡兔同笼问题。

例:鸡免同笼,有头36,有脚120,求鸡兔数。

【口诀】。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

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

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4X36-120)÷(4-2)=12。

数学两大基础计算和应用题必考,其实数学学习层次还是差别很明显。

省一级名校,那是公开拔尖的,搜集超级学霸的,大部分是奥校特色。市一级几大名校,也必然有自己的重点培养对象,相对题目会难一些。

简单总结下,小学数学仅是课内,确实无法衡量孩子数学实力。为什么行测有数学题?为什么大公司面试有数学题,其实数学素养还是从一个层面反映能力的。

1,计算课内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准确率必须100%,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是基础。课外重点考察计算的灵活性,其实渗透了思维方法运用,如简算定律,裂项相消,字母代数,分解相约,通项归纳,利用公式等等。

虽然同样是计算,但从基础到进阶,确实难度级别很大差异。要结合自身学习准备,循序渐进提升。

2,应用题其实不同意提前学就能数学好,数学需要深入学习。相对于知识层面,那是最简单的。多花时间在一些综合,复杂,没见过的题目上面,深入思考和突破,发散思维多方向找突破口,严谨思维推理定结论。

比如应用题,基础的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杂的有行程问题,列方程解复杂问题等等。解决问题考察综合数学思维运用能力,需要多思维融合。

3,几何初中轻数论,重几何,而小学数学课外培优这两部分都是难点,引导不好很容易陷入瓶颈期。空间和逻辑结合,往往更加好玩有趣。小升初基础的不讲了,平面几何五大模型要学好,影响还是比较深远。比例思想一直贯穿其中。

小升初数学必考常考题型汇总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和小学四大杯赛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具体题型变化多样,形成10多种题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解题方法。

小升初数学必考常考题型 篇1 一、一般相遇追及问题

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线段画图(基本功)解答。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的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在解题的时候,一旦出现比较多的情况变化时,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分段去分析情况。

二、复杂相遇追及问题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相遇和追及,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求n次相遇或者追及点距特定地点的距离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者都回到初始点时相遇、追及的次数)。

标准型解法固定,不能从路程入手,将会很繁,最好一开始就用求单位相遇、追及时间的方法,再求距离和次数就容易得多。如果用折线示意图只能大概有个感性认识,无法具体得出答案,除非是非考试时间仔细画标准尺寸图。

一般用到的时间公式是(只列举甲、乙从两端同时出发的情况,从同一端出发的情况少见,所以不赘述):

单程相遇时间:t单程相遇=s/(v甲+v乙)

单程追及时间:t单程追及=s/(v甲-v乙)

第n次相遇时间:tn= t单程相遇×(2n-1)

第m次追及时间:tm= t单程追及×(2m-1)

限定时间内的相遇次数:N相遇次数=[ (tn+ t单程相遇)/2 t单程相遇]

限定时间内的追及次数:M追及次数=[ (tm+ t单程追及)/2 t单程追及]

注:[]是取整符号

之后再选取甲或者乙来研究有关路程的关系,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需要注意,不要把运动方向搞错了。

简单例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在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 米。

问:(1)第二次迎面相遇后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追及相遇?(2)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3)50小时内,甲乙两车共迎面相遇多少次?

三、火车问题

特点无非是涉及到车长,相对容易。小题型分为:

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

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3、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

(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

(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

(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

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

(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四、流水行船问题

理解了相对速度,流水行船问题也就不难了。理解记住1个公式:

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就可以顺势理解和推导出其他公式:

逆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

静水船速=(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

水流速度=(顺水船速-逆水船 速)÷2。

技巧性结论如下:

(1)相遇追及。水流速度对于相遇追及的时间没有影响,即对无论是同向还是相向的两船的速度差不构成“威胁”,大胆使用为善。

2)流水落物。漂流物速度=水流速度,t1= t2(t1:从落物到发现的时间段,t2:从发现到拾到的时间段)与船速、水速、顺行逆行无关。此结论所带来的时间等式常常非常容易的解决流水落物问题,其本身也非常容易记忆。

例题:一条河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50千米处。一艘客船和一艘货船分别从甲、乙两码头同时出发向上游行驶,两船的静水速度相同。 客船出发时有一物品从船上落入水中,10分钟后此物品距客船5千米。客船在行驶20千米后掉头追赶此物品,追上时恰好和货船相遇。求水流速度。

五、间隔发车问题

空间理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公式,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例题: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站是上坡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从A、B两站每隔30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已知从A站到B站 单程需要105分钟,从B站到A站单程需要80分钟。问8:30、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分别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

(2)在班车外。联立3个基本公式好使。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1、2合并理解,即

汽车间距=相对速度×时间间隔

分为2个小题型: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例题:小峰在骑自行车去小宝家聚会的路上注意到,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从后方超越小峰。小峰骑车到半路车坏了,于是只好坐出租车去小宝家。这时小 峰又发现出租车也是每隔9分钟超越一辆公交车,已知出租车的速度是小峰骑车速度的5倍,如果这3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保持匀速,那么公交车站每隔多少分钟 发一辆车?

六、平均速度问题

相对容易的题型。大公式要牢牢记住: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用s=v×t写出相应的比要比直接写比例式好理解并且规范,形成行程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案。

七、环形跑道问题

是一类有挑战性和难度的题型,分为“同一路径”、“不同路径”、“真实相遇”、“能否看到”等小题 型。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几何位置问题(审题不仔细容易漏掉多种位置可能)、不等式问题(针对“能否看到”问题,即问甲能否在线段的拐角处看到乙)。

八、钟表问题

是环形问题的特定引申。基本关系式:v分针= 12v时针

(1)总结记忆:时针每分钟走1/12格,0.5°;分针每分钟走1格,6°。时针和分针“半”天共重合11次,成直线共11次,成直角共22次(都在什么位置需要自己拿表画图总结)。

(2)基本解题思路:路程差思路。即

格或角(分针)=格或角(时针)+格或角(差)

格:x=x/12+(开始时落后时针的格+终止时超过时针的格)

角:6x=x/2+(开始时落后时针的角度+终止时超过时针的角度)

可以解决大部分时针问题的题型,包括重合、成直角、成直线、成任意角度、在哪两个格中间,和哪一个时刻形成多少角度。

例题:在9点23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从这一时刻开始,经过多少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一次垂直?

(3)坏钟问题。所用到的解决方法已经不是行程问题了,变成比例问题了,有相应的比例公式。

九、自动扶梯问题

仍然用基本关系式s扶梯级数=(v人±v扶梯)×t上或下解决。这里的路程单位全部是“级”,唯一要注意的是t上或下要表示成实际走的级数/人的速度。

例题: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在行驶的扶梯上上下走动,女孩由下向上走,男孩由上向下走,结果女孩走了40级到达楼上,男孩走了80级到达楼下。如果男孩单位时间内走的扶梯级数是女孩的2倍,则当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梯级有多少级?

十、十字路口问题

即在不同方向上的行程问题。没有特殊的解题技巧,只要老老实实把图画对,再通过几何分析就可以解决。在正方形或长方形道路上的行程问题。

十一、校车问题

就是这样一类题:队伍多,校车少,校车来回接送,队伍不断步行和坐车,最终同时到达目的地(即到达目的地的最短时间,不要求证明)分4种小题型: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

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2、班车走的总路程;

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 来接它的时间。

最后会得到几个路程段的比值,再根据所求代数即可。

简单例题: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15千米外的公园游玩,甲、乙两班的步行速度都是每小时4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 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公园,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十二、保证往返类

简单例题:A、B两人要到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漠深处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以携带一 个人2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准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其中一个人最远可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两人返回出发点)?这类问题其实属于智能应用题类。建议推 导后记忆结论,以便考试快速作答。每人可以带够t天的食物,最远可以走的时间T

(1)返回类。(保证一个人走的最远,所有人都要活着回来)

1、两人:如果中途不放食物:T=2/3t;如果中途放食物:T=3/4t。

2、多人:

(2)穿沙漠类(保证一个人穿过沙漠不回来了,其他人都要活着回来)共有n人(包括穿沙漠者)即多人助1人穿沙漠类。

1、中途不放食物:T≤[2n/(n+1)]×t。T是穿沙漠需要的天数。

2、中途放食物:T=(1+1/3+1/5+1/7+…+1/(2n-1))×t

小升初数学必考常考题型 篇2 1、和差问题 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口诀】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

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2、差比问题

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口诀】

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便可求得。

先求一倍的量,12÷(7-4)=4,

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3、年龄问题

【口诀】

年龄差不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例1:小军今年8 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

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4、和比问题 已知整体,求部分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

【口诀】

家要众人合,分家有原则。

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该得的。

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

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例分别为2÷9,3÷9,4÷9;

和乘以比例,则甲为27X2÷9=6,乙为27X3÷9=9,丙为27X4÷9=12。

5、鸡兔同笼问题

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口诀】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

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

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 =(4X36-120)÷(4-2)=12

6、 路程问题

(1)相遇问题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

【口诀】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

(2)追及问题

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

【口诀】

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时间就求对。

先走的路程:3X2=6(千米)

速度的差:6-3=3(千米/小时)

追上的时间:6÷3=2(小时)

7、 浓度问题

(1)加水稀释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

【口诀】

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水量。

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

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

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

(2)加糖浓化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

【口诀】

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

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

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再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

8、工程问题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

【口诀】

工程总量设为1,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

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众人的效率和。

1减去已经做的便是没有做的,没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

[1-(1÷6+1÷4)X2]÷(1÷6)=1(天)

9、植树问题

【口诀】

植树多少棵,要问路如何?

直的减去1,圆的是结果。

例1:在一条长为120米的马路上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直的,则植树为120÷4-1=29(棵)。

例2:在一条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边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圆的,则植树为120÷4=30(棵)

10、盈亏问题

【口诀】

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结果就是分配的东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

一盈一亏,则公式为:(9+7)÷(10-8)=8(人),相应桃子为8X10-9=71(个)

例2:士兵背子弹。每人45发则多680发;每人50发则多200发,多少士兵多少子弹?

全盈问题,则大的减去小的,即公式为:(680-200)÷(50-45)=96(人),相应的子弹为96X50+200=5000(发)。

例3:学生发书。每人10本则差90本;每人8 本则差8本,多少学生多少书?

全亏问题,则大的减去小,即公式为:(90-8)÷(10-8)=41(人),相应书为41X10-90=320(本)

11、余数问题

例: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分针旋转1990圈后是几点钟?

【口诀】

余数有(N-1)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N-1)。

周期性变化时,不要看商,只要看余。

分析:分针旋转一圈是1小时,旋转24圈就是时针转1圈,也就是时针回到原位。1980÷24的余数是22,所以相当于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相当于时针向前走22个小时,时针向前走22小时,也相当于向后24-22=2个小时,即相当于时针向后拔了2小时。即时针相当于是18-2=16(点)

12、牛吃草问题

【口诀】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份数1,A头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几?M头N天的吃草量又是几?大的减去小的,除以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结果就是草的生长速率。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有的草量除以剩余的牛数就将需要的天数求知。

例:整个牧场上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快。27头牛6天可以把草吃完;23头牛9天也可以把草吃完。问21头多少天把草吃完。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1,则27头牛6天的吃草量是27X6=162,23头牛9天的吃草量是23X9=207;

大的减去小的,207-162=45;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是9-6=3(天),则草的生长速率是45÷3=15(牛/天);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

原有的草量=27X6-6X15=72(牛/天)。

将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这就是说将要求的21头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5头牛吃新生的草;剩下的21-15=6去吃原有的草,所求的天数为:

原有的草量÷分配剩下的牛=72÷6=12(天)

;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有哪些?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有:

1、20以内进位加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3、加法意义,竖式计算: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4、两位数乘法: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5、两位数除法: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6、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 #小升初# 导语】数学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所以我们在小升初总复习的时候,都会把数学作为一个重点。以下是 搜索整理的关于2021小升初数学必备知识点,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4.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3x =ab+c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三表面积和体积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1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12.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13.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14.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1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17.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四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五奥数常用公式

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6.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7.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8.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9.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0、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六常用数据及规律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3=75 25×4=100 25×8=200 125×3=375 125×4=500 125×8=1000 625×16=10000 37×3=111

3.常用平方数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10?2;=100 20?2;=400 30?2;=900 40?2;=1600 50?2;=2500 60?2;=3600 770?2;=4900 80?2;=6400 15?2;=225 25?2;=625 35?2;=1225 45?2;=2025 55?2;=3025 65?2;=4225 75?2;=5625 85?2;=7225

4.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2=0.5 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3/20=0.15 7/20=0.35 9/20=0.45 11/20=0.55 1/25=0.04 2/25=0.08 3/25=0.12 4/25=0.16 6/25=0.24

5.常用立方数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