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吗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不同断的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意即“圣婴”。厄尔尼诺现象常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渔民早注意到由于海水水温的变化影响了正常的鱼汛,就根据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这一特点,称之为“厄尔尼诺”,意思是“圣婴降临,情况有变”。实际上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时间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月份。一般认为,这一海域的水温比正常温度高出0.5℃以上就可以判定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大面积的海水温度增高,造成东太平洋上空水蒸气量加大,西向信风减弱,改变了大气环流的常态,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反常。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为第14次,它始于3月份,突出的特点是来势凶猛、发展迅速。1997年11月中旬,日本气象厅厄尔尼诺监视预报中心宣布,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的颜色越来越红,其面积也越来越大,水温正在不断升高。11月份洋面平均水温比平常年份高出3.3℃,是本世纪以来的纪录。该中心认为,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地区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为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吗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吗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说,1997年~1998年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严重的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太平洋东部地区和南美洲的中部。全球大部分热带地区出现降雨量明显异常。智利北方的沙漠地区一年中几个月连绵阴雨。六、七月间的暴雨使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不少地区受灾。自6月以后,巴拿马出现了持续的旱情,巴拿马运河供水紧张,航运受到影响。地处北美洲的墨西哥太平洋沿岸,从6月起飓风活动加剧,10月上旬“保利娜”飓风的能量和破坏力之大超过以往纪录,造成20多年来严重的灾害,有25万人受灾。在亚太地区,、南亚及澳大利亚1997年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旱情,其中一向雨水丰沛的印尼旱情为近50年问所罕见。印尼发生1000多起森林火灾,持续数月不息,这和当地严重的旱灾直接相关。在非洲中南部,旱情异常严重。欧洲也出现了罕见的暴风雪、暴雨和干旱。据说,1998年特大洪水的发生也有厄尔尼诺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范围如此广大的海洋水温持续升高呢?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目前科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大气层或是海洋运动周期性变化而成;其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三是说,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海底地壳的活动如火山、等有关。另外,也有人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于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气象界对厄尔尼诺现象和由它引发的气候变化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减少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巨大损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个是第一种解释

下面是第二种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与之相反的叫“拉尼娜现象”。

地球已改变?美国遭受风暴偏强,持续时间久,科学家仍在调查原因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的气候变化加剧,可以说成为了一个明显的标志,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报告显示,美国正在遭受热带风暴的肆虐,并且产生的影响更强,主要是因为这些热带风暴出现之后,强度较大就算了,但是在移动速度上放缓很多,也就是说强风暴“肆虐”的过程更加长了,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报告指出了3次为明显的风暴数据。

根据NASA科学报告指出,在2008年,热带风暴费伊在佛罗里达附近徘徊了至少66个小时,成为该地区多时期的暴雨之一。2017年,飓风哈维在墨西哥湾北部停留了100多个小时,给德克萨斯州带来了灾难性的降雨。2018年9月,佛罗伦萨飓风在北卡罗莱纳州海岸附近的一个狭窄地区徘徊了53个小时,成为有记录的卡罗莱纳州潮湿的热带气旋。

这可以想象,持续几天几夜的风暴袭击会称什么样子,完全是在“狂风暴雨”之中进行度过,而根据NOAA科学家称,如今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已经快适应了,也不算什么罕见事情,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趋势现象, 在过去70年中,这种风暴情况也是比较明显,所以说这间接的驱动了洪水的问题,研究员蒂姆·霍尔称,如果风暴在那里停留的时间更长,那么累积的降雨量就会增加,洪水风险就会大得多。

所以说,这个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上面也说了,算不上什么罕见的情况,只能说地球气候的变化加剧了热带风暴的发展影响。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完全解答出来,科学家们仍在调查,寻找北大西洋风暴停滞增加的原因,但初步他们怀疑这涉及较弱的风,这通常会飓风出现这种情况,并且有部分证据表明,这可能是来自热带地区的风力向导。

科学研究者霍尔称,但风暴强度并没有因为它们的出现而被推动增长,这只是气候变化的信号。该风力向导的一个预期影响结果,就是世界范围内都有缓慢移动,就如我们大气环流状态,这个热带地区的风也是如此。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包括北极地区也是同样如此,变暖速度超过了热带地区,也是跟风存在关系,这属于“北极放大现象”。而热带和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度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气压的异也会随着风引起的气候变化减小而减小。

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在地球气候的变化之上,并非只有我们说的正常规律,如今的气候变化也加强,特别是在今年全球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之下,情况也发现了变化,虽然厄尔尼诺属于循环自然现象,但是厄尔尼诺却推动了全球风暴发展的强度,也就是只要出现,强度偏强,登陆偏强的情况就很大,所以值得注意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趋势。

史上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出现?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气象机构都确认厄尔尼诺已经形成,并且“几乎肯定”会持续贯穿北半球整个夏天,甚至有观点认为,将出现“史上强”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

根据气象学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601099,股吧)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的海域持续3个月高于常年平均温度0.5℃,就被认为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持续6个月以上,就被认为是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一些地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另一些地区则高温少雨、干旱严重。厄尔尼诺3到5年就要来一次,持续12个月左右,也有长达18个月的情况,通常会跨越两个年份,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

影响有多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气候与研究所首席预报员安东尼·巴恩斯通:未来3个月,厄尔尼诺对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影响较弱或不明显,但印度尼西亚和南美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低于往常水平的趋势较强。澳大利亚东部、中美洲、加勒比海东部、印度及一些邻近降水也可能减少,但趋势没那么强烈。智利中部、南美东南部比往年湿润。

对于我国来说,“南涝北旱”可能在今年继续出现。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_分析,今年华北地区可能迎来高温酷暑天气,夏季热浪袭人。而东北地区则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降水将会拉低气温,天气阴凉,部分地区将再次出现“凉夏”。此外,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

有媒体,2015年热力可能再度刷新纪录,有望冲击有气候记录来炎热的一年。王启_称,气温变化受多重因子影响,不过厄尔尼诺事件会增加气温蹿高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厄尔尼诺直接或间接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1925年,受厄尔尼诺影响,秘鲁沙漠地区雨量达到400毫米,而此前五年的总降雨量不足20毫米。丰沛的雨水将几乎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绿洲。王启_认为,厄尔尼诺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不过灾害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还会引起气候异常及相关气象灾害。据材料显示,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致使鸡的零售价猛涨。同时,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指出,这次厄尔尼诺造成全球1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提前防范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连锁灾害性反应,减少损害,尤为重要。王启_建议,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还要防范可能出现山洪地质灾害。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会对水稻等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发生波动。此外,对于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干旱和高温,相关部门可以提前安排,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系统,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抗旱水平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