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所得税费用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在采取应付税款法的情况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企业要以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列作所得税费用处理.首先以会计所得为基础,根据异项目数额,调整计算出应纳税额,再做帐务处理.

企业应按应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期末,应将"所得税"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所得税"科目应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因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基础上,分析税会异,并就有关异确定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方法.

1.账面价值

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一般情形下,资产账面价值是未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予扣除的金额,表现为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左边列示的金额.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账面原值-负债减除金额

表现为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右边列示的金额.

2.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的取得成本-以前期间按税法规定巳税前扣除的金额

=按税法规定在未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进入企业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等的,但在后续各会计核算期间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才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异.

(2)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

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该负债在未来期间税前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账面价值中未来期间税前不允许抵扣的金额

3.暂时性异与性异

在某会计年度无对以前年度亏损弥补的前提下: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增应税所得-调减应税所得

会计利润-应税所得=调增应税所得-调减应税所得

上式中当年调增、调减应税所得即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异,其中:

不允许在未来会计期间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反方向调整的异为性异;

允许在未来会计期间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反方向调整的异为暂时性异.

暂时性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异.

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在未来(转回)变现实现年度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故其属性为应纳税暂时性异.

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待未来会计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的年度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故其属性为可抵扣暂时性异.

我们总结暂时性异分类规律如下:

凡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而在未来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的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异;

凡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而在未来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的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异.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0,→应纳税暂时性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0,→应纳税暂时性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1)无递延所得税的情况

①计算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②交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③结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2)有递延所得税的情况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可以见到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并不多,而在实务工作中,公司具体是采取哪种会计处理方法来计算所得税,也应该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确定.更多与公司所得相关的内容,财务也可以通过网站进一步了解.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所得税会计账户的设置:

以税前会计利润确认所得税费用。

以税法口径的应税所得确定应交所得税。

二者之通过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平衡。

1.所得税费用。

2.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3.递延所得税资产。

4.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关计算公式:

(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异期末余额×预计税率;

(3)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异期末余额×预计税率;

(4)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5)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交所得税+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相关规律:

规律1:

规律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

1.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异均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例如,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

(2)企业合并之外的交易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财务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对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异,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对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在同时满足规定条件(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异的转回时间,该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时无须确认。

3.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应采用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即应纳税暂时性异转回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计量。若预计在应纳税暂时性异转回期间,企业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可直接采用现行所得税税率;若预计转回期间会发生变动,则采用预计变动税率。

4.对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

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1.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即因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产生的费用(收益)为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事项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若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其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若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项目与利润相关,则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的账户是“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我国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我国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应付税款法、递延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异”。

如果只有性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

即使后期存在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我们必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要求来进行所得税的管理,自2007年起我们将全面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个会计准则当中剔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清等方面的债务要求,要采取资产负债表的方法来进行财务核算递延所得税。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因为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额存在性和时间性的异,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1、应付税款法。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纳税所得额和会计所得之间的异,如在本期发生,而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回的,在计算所得税时,按税规定计算的应缴所得税额,列作当期的利润分配。

2、纳税影响会分法。会计处理方法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异而发生的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异而发生的预计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账务处理

一、计提时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相关会计分录:

1、应补缴税额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缴纳税款时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调整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多缴税额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调整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提企业所得税如何编制会计分录?企业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应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相关的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

计提企业所得税分录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企业所得税是什么意思?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及经营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这些组织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但是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基本公式:

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度

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注意:计提所得税是因为企业所得税是一年交一次,平时只是按照季度进行预缴,这和流转税需要每个月申报不同,预缴企业所得税能让企业清楚自身每月负担的所得税费用,符合权责发生制。

企业可以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即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日内,在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在企业汇算清缴期限内,即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本年度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进行汇算清缴,并结清应缴以及应退税的款项。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怎么做?

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均需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所得税,应如何做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一般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1、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具体如下:

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年终年度汇算清缴,一般来说将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后,剩余为应补交的税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可以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的税额作为补助性支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其他应付款——补助性支出

4、缴纳年终汇算应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年度汇算清缴,若应交所得税额多于预缴所得税额,则退回多交所得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所得税费用

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核算有几种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主要有两种,包括:

1、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根据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相关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个方法从暂时性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新会计准则下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别为,《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即《企业会计制度》答应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

1、计提时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实际支付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