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农村经营模式的变化 农村经营形式

大家好我是小深,农村经营模式的变化,关于农村经营形式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经营模式的变化 农村经营形式农村经营模式的变化 农村经营形式


1、一、中国农村发展模式概述从资源利用方式角度来看,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2、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

3、农业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和投入物产出效率不高的问题突出。

4、粮食等农作物单产水平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和不同生产经营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农业灌溉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农业投入物如化肥、农药利用率相当低,饲料报酬率不高。

5、在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未来5~10年中国农村资源利用方式将会有所突破,生态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得到推进。

6、从微观层次的农业经营组织变化来看,中国农村发展将会打破小规模均田制格局,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7、改革后中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绝大多数地区采取了按人或按劳动力均分土地的形式,形成了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

8、家庭土地承包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的第一次飞跃。

9、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分散的农民家庭小规模经营将会导致农业竞争力的下降和丧失。

10、从农业比较效益的变化角度来看,中国农业发展将会实现由弱质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11、长期以来,人地关系比较紧张、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发展比较注重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结构优化关注不够,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种养、加工和流通相脱节,产业化水平不高。

12、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推进,未来5~10年农业效率偏低的状况会有所改变化。

13、从地域性和组织性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将由就地为主向跨地区为主转变,由自发为主向有序流动为主转变。

14、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改变,企业集群优势的显现,中国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形成,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逐渐成为主导方式。

15、从农民收入增长及受其影响的生活水平来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实现了由追求解决温饱问题向追求小康生活目标的转变。

16、到2000年末,中国农村居民整体上跨入了小康生活门槛。

17、中国农村在解决温饱和基本实现小康后正在大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但将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而且也将把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18、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护农村资源环境,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19、从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正进入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和由城乡分割向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