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赵堡太极拳75式小架_赵堡太极75式名称

赵堡太极拳75式口令

1起势

赵堡太极拳75式小架_赵堡太极75式名称赵堡太极拳75式小架_赵堡太极75式名称


2金刚(棚捋挤按、搬拦捶)

3懒扎衣

4右白鹅亮翅

5单鞭

6斜金刚

7左白鹅亮翅

8斜形

9高探马

10鹞步

11斜形

12高探马

13鹞步

14金刚

15退步伏虎

16擒拿

17串捶

18肘底藏捶

19倒碾肱

20左白鹤亮翅

21斜形

22闪通背

23右白鹤亮翅

24单鞭

25云手

26左高探马

27右插足

28右高探马

29左插脚

30蜷脚蹬跟

31鹞步

32青龙探海(鹞子翻身)

33二起插脚

34分门桩报膝

35蜷脚蹬跟

36(转身左右)分马掌

37掩手锤(左右七寸捶)

38抱头推山

39右白鹤亮翅

40单鞭

41前后照

42野马分鬃

43玉女穿梭

44右白鹤亮翅

45单鞭

46云手

47童子拜佛

48跌岔(双峰贯耳单震脚二郎担山)

49扫堂腿

50左金鸡独立

51右金鸡独立

52双震脚

53倒碾肱

54左白鹤亮翅

55斜形

56闪通背

57右白鹤亮翅

58单鞭

59云手

60十字单摆脚(左右十字手)

61吊打指裆捶

62金刚

63懒扎衣

64右砸七星

65(搬拦)擒拿

66回头看画

67右白鹤亮翅

68单鞭

69左砸七星

70擒拿

71(转身)跨虎

72双摆莲

73弯弓射虎

74金刚

75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有什么

陈式 太极拳 是众多太极门派中成立早的,其中陈式太极拳小架是现代人练习的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

9、初收 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三换掌 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 24、收式

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 28、单鞭

29、云手30、高探马31、左右插脚 32、左蹬跟

33、击地捶34、二起脚35、护心拳 36、踢一脚

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后招 44、野马分鬃

45、六封四闭46、单鞭47、玉女穿梭 48、懒扎衣

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 52、摆脚下岔

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55、白鹅亮翅 56、搂膝拗步

57、闪通背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 60、单鞭

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 64、指裆捶

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67、单鞭 68、铺地龙

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虎71、摆脚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氏太极拳的拳谱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 武术 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陈氏太极拳的奥妙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 方法 ,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 其它 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陈氏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以太极阴阳、消息盈虚之理为立论,本屈伸开合、缠丝螺旋之法为演练,呼吸自然,动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为根本。

因之,具有增强体质,疗治疾病的功能,而于技击则有以小力胜大力,弱慢胜强快的效果。实为我国武术中极为上乘、高深、奥妙的拳法。

武当赵堡太极拳75式的内容介绍

赵堡太极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谁能说说赵堡太极拳怎么回事

赵堡太极拳源于陈式太极拳,由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的陈青萍(公元1795-1865)传授。陈青萍入赘距陈家沟4、5公里的赵堡镇,将太极拳传到赵堡镇,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大架小架是怎么回事

赵堡太极拳现在传习的架子有三种:

种:中架。赵堡太极拳中架一般初学者,中架动作分清,难度适中,初学者易于掌握。

第二种:低架。也叫盘功架,领落架,这适合青、壮年为提高太极功夫而传授的,低架赵堡太极拳,小腿与大腿形成的角度要成直角,手、臂、脚、腿、腰、胯等身体各部位运转幅度较大,以健身为目的的老年人、病人难以做到,故不宜练低架拳。

第三种:高架。也称架,内功架,这是练技击、技巧、内功功夫的架。它的架子高,各种要求都要在架子上体现出来。由于它架高,在某种程度上说运动量不大,也适应于以健身、养生为目的老年人、病人练习。

赵堡太极拳小架也叫郑悟清架,有64式,是郑悟清学成拳术后改大架拳为小架拳。大架拳是老式的郑朴英的拳架。他们两人也是传说中的"西北二郑".

因为孩子正在进行骨骼发育不易做太剧烈的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