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乌克兰不与俄罗斯和谈是正确的吗 乌克兰为什么不亲俄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表示,乌方无条件投降,并且大幅缩减武装力量且完全无条件去纳粹化,俄方才会考虑谈判这件事!

乌克兰不与俄罗斯和谈是正确的吗 乌克兰为什么不亲俄乌克兰不与俄罗斯和谈是正确的吗 乌克兰为什么不亲俄


乌克兰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基辅没有意愿恢复与俄罗斯和谈,因为和谈,就意味着俄罗斯的胜利,就是给乌克兰“判死刑”,而且泽连斯基总统“坚决反对和谈”。

尽管乌方没给出具体的原因,但是外界都明白,如今的俄乌冲突不是泽连斯基所能控制的!

这场冲突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谈判,这一切都掌握在老美手里,老美什么时候想跟俄罗斯谈,那谈判就什么时候开始,如果老美没这种想法,俄乌冲突就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乌方接受和谈承认失败,那么等待泽连斯基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乌方从始至终都是在敷衍和拒绝和谈。其实能够决定乌俄和谈的,不取决于泽连斯基,而是美国。美国利用乌克兰对付俄罗斯已经用顺手了,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乌克兰这张牌。

乌克兰已彻底沦为美国的“滚刀肉”!美绝不允许俄乌和谈,和谈就是给乌“判死刑”。泽连斯基坚决反对和谈。美国不会允许乌克兰在2022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开始俄乌和平谈判。

乌克兰已彻底沦为美国的“滚刀肉”,更是一枚想抛就抛、想扔就扔、想干啥就干啥的棋子,更是一条哈巴狗。主权已基本彻底丧失。

乌克兰已经把话挑明了,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条道走到黑,就是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被灭国的,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的国家多帮助俄罗斯,再加上俄罗斯的军事能力也比较强大。

我认为乌克兰最终应该会损失很多,毕竟战争这种东西,双方最后都是会有损失的。

我觉得如果乌克兰还是执意要加入北约,不顾俄罗斯的警告,那么他的下场就是非常惨重的,俄罗斯也不会坐视不管的。

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乌克兰的下场不会特别好

这么认为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国际地位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军事能力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一旦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核谈的话,俄罗斯将会趁此机会对于乌克兰造成更加严重的打击,不利于乌克兰后续的发展和进步。

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已经彻底惹怒了俄罗斯,俄罗斯是不会和他们和谈的,所以他们才会说何和谈是给自己判死刑。

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是严厉的,俄方已做好应对准备,以确保经济领域正常运转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公开表示,只有在乌克兰当局无条件投降的前提下,莫斯科才会考虑与其进行和谈。

乌称与俄和谈是给乌克兰“判死刑”,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认为首先对对应的冲突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次就是他们担心对应的俄罗斯给出的条件会很苛刻,再者就是他们想要争取最终的胜利,另外就是迎合对应的西方国家的政策,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乌称与俄和谈是给乌克兰“判死刑”,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认为。

一、对应的冲突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首先就是对应的冲突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对于乌克兰而言他们没有正确对一个冲突进行一个深度的认知,这样子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这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他们担心对应的俄罗斯给出的条件会很苛刻

其次就是他们担心对应的俄罗斯给出的条件会很苛刻 ,对于这些乌克兰领导者而言他们担心如果和谈的情况下对应的俄罗斯开出的条件会非常多,这样子让他们难以接受。

三、他们想要争取最终的胜利

再者就是他们想要争取最终的胜利 ,对于这些人群而言他们想要通过一些正当的方式来赢得胜利但是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为乌克兰的一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他们把对应的风险蔓延到了俄罗斯地区。

四、迎合对应的西方国家的政策

另外就是迎合对应的西方国家的政策 ,对于国家而言很多时候还是应该主动加强多渠道的政策调控才可以更好的满足一些发展的需求,因为对于很多的人而言他们是要更好的拉进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多渠道的合作,并且规劝对应的乌克兰进行一个长期的合作,同时让他们主动投降进行一个和解。

断交”是“断绝外交关系”的简称,从国际法上来看,即两国间终止正常的外交关系,包括召回外交使者和关闭使领馆。

联合国宪章并不反对国家间的“断交”行为。但根据1961年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之后,东道国一方必须为派遣国外交使团及其家属的快速撤离提供协助。

“断交”意味着两国间围绕某些事物——通常是紧迫的事务的接触不再通过直接接触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某些第三方国家的外交使团来实现。

更具体而言,派遣国在“断交”后会委托第三方中立国家代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驻在“断交国”的自己国家子民(如游客、留学生等)的利益,以及保管被召回使团遗留下的资产、房产、资料等。

总体而言,“断交”的实现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点:1,两国间撤回在对方国家的大使及所有外交人员;2,大使馆及所有派遣国的资产交由“保护国”——通常是第三方中立国——监护,直至外交关系恢复。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两国断交后也有可能保持联系,不过主要以非官方的正式交往沟通为主。例如沙特、埃及、巴林、阿联酋四国在2017年就已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时至今日,断交仍在继续,不过这并不妨碍卡塔尔与沙特之间进行沟通与接触。

而2022年将在卡塔尔举办的世界杯,沙特等断交国也没有坚决抵制,反而积极备战。实际来讲,断交虽然存在一定影响,但主要存在于国际法层面以及国家官方交流层面,主要用以表明两国关系恶化,更多是一种象征性意义。

所以说乌克兰此次宣布与俄罗斯断交。实际上对俄罗斯并不产生巨大的实际影响。所以也无怪网友对乌克兰总统宣布与俄罗斯断交的行为进行调侃了。

断交意味着战争的继续深化和胶着,上谈判桌进行和谈的可能性进一步延后,俄军已经进入了乌克兰数天,乌武装部队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乌军队在顿巴斯地区以及乌东部、北部、南部等地区击退了俄军的袭击。

直接意味着两国之间没有政治交流,两国之间的贸易也慢慢地减少,对于俄乌跨国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部分员工失业。

对俄罗斯影响不大,因为现在两国的关系就不好,断交和不断交影响并不大。宣布断交只是一个明确的态度。

意味着断交

一、俄乌两国局势目前处于僵持状态。

虽然俄罗斯的实力远远强于乌克兰,但是乌克兰毕竟是一个有地区影响力的国家,所以在短时间内,俄罗斯根本不可能让乌克兰重回谈判桌。

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继续僵持下去,那么对于两国的情况来说,都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所以我认为这种僵持阶段的局面,并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

二、俄乌两国局势有朝着不明朗态势发展的趋势。

随着俄乌两国冲突的时间越长,俄罗斯和乌克兰想要从中获利,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可能是这场冲突的大赢家。

只不过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可能选择轻易让步。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这种强硬态度下,乌克兰局势必然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朗。

俄乌冲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国际局势。冲突重绘了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促使北约“东山再起”,冷战旧联盟“死灰复燃”,并不断强化北约与俄罗斯的冷战思维。美国试图借助俄乌冲突重构全球地缘政治,让老牌盟友重新集结在其身后,共同遏压实力不断崛起的新兴大国。

俄乌两国的局势现在还是紧张的,所以说没法坐在一起和谈,他们的战斗仍在继续进行中,而且愈演愈烈的局势两国没有和平的谈判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叠加地缘政治

变化所致。

第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

联系紧密。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

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西方国家

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俄罗斯在其周边三个方向上存在着复杂的地缘关系,一是中亚区域,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和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区,2008年曾爆发过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三是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地区,这里的地缘关系与俄罗斯生死攸关,最为要害。

乌克兰局势最新信息

1、俄罗斯国防部:正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航空部队

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

和航空部队。另外,俄罗斯国防部说,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军登陆行动开始于黑海

和亚速海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军事设施遭导弹袭击。黑海舰队

在亚速海和敖德萨

海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俄军已突破哈尔科夫

州界,哈尔科夫乌军指挥所遭到火箭弹袭击。

3、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

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4、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管理部门宣布关闭全境领空。稍早前,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关闭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领空。

说起乌克兰和俄罗斯,给人的印象就是冲突不断。曾经因为克里米亚双方爆发过冲突,近期乌克兰又与土耳其签署了合作协议,被认定为对抗俄罗斯。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而且之前都属于苏联,那么这两个国家为何关系势同水火呢?

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862年,东斯拉夫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留里克王朝,后来占领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如今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也是相当大的,在欧洲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排在了第二位。当时的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但基辅罗斯逐渐衰落后,被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13世纪20年代,蒙古人打进了东欧(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后人实在是猛。),使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随后蒙古向西推进,在1240年攻陷基辅。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乌克兰”一词的本意为“边区”,在12至13世纪,这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但是当时并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帮助。但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予以答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知道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关系了吧),克里米亚汗国在背后对乌克兰起义军发起了攻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

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帮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三月条约》,乌克兰与沙俄正式结盟。

与乌克兰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首领马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哥萨克营地,从此双方结下了深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成了小俄罗斯部,在乌克兰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乌克兰。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政权。但没有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成了全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领导人推行强行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了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为“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群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