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写信时,落款除了“此致敬礼”,还有什么新鲜的吗?

写信时落款除了“此致敬礼”还有什么新鲜的吗

有很多啊,比如:祝您健康快乐!全家幸福!这些是普通的,还有传统的一些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身份,不同辈份的祝福语:

写信时,落款除了“此致敬礼”,还有什么新鲜的吗?写信时,落款除了“此致敬礼”,还有什么新鲜的吗?


写信时主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如给长辈,应写“敬颂崇祺”“敬请X安”等。给同辈,一般用“顺颂安好”。给晚辈,用“即颂”等。有时对收信人的职业要进行考虑,如给学术界的人写信,结尾敬语可以用“恭请学安”“顺颂文祺”等。敬语的写法习惯上有两类:一类是正文写完后就接着写“此致”,转一行空两格写“敬礼”等词;另一类是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等,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礼”等,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平安”“进步”等。书信中问候语的习惯用法:

1>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敬礼”两字,这样的用词虽简明、朴素,但稍嫌简单。通常文化人的问候语有:文安、撰安、吟安、笔健、撰祺、著祺等(“祺”,系吉祥之意)。

2>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金安、钧安、颐安等 (“金”,贵;“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颐”,保养)。

3>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有:教安、铎安等(“铎”,为古时执政者传布政教法令时用的大铃。“锋安”,意思是对老师传道授业的铭感)。

4>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有: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

5>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学安。

6>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多用:编安。

7>给出或旅游在外的亲友写信多用:旅安。

8>书信中的问候语,还可因写信的季节不同,选用相应的祝愿词,像:春季用春安、春棋;夏季用夏安、暑安;秋季用秋安、秋棋;冬季用冬安或炉安。

9>此外,祝愿康吉的书信问候语,还用“时绥”、“时祉”(“绥”,义为平安;“祉”,义为幸福)等。

对祖父母: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叩请金安 恭祝健康长寿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 敬颂崇祺 敬颂福祉 恭请福绥

恭叩钧安 敬祝康乐 顺叩崇祺 恭请万福

对女长辈:恭叩慈安 敬请坤安 敬请淑安 恭请懿安

对师长:恭请海安 敬请教安 恭请教祺 敬请讲安

对平辈:即颂时祺 敬候佳祉 谨颂大安 祝你健康 祝你安好 顺颂时绥 敬候坤祺(女) 并颂妆安(女)

对晚辈:即问近安 顺询近祉 祝进步 祝健康 祝幸福快乐 即颂近好

对政界:敬请勋安 恭请钧安 祈请政安

对军界:敬请戎安 恭叩麾安 即颂勋祺 敬问戎安

对学生;并询学安 敬颂学祺 顺祝进步

对作者:顺候著安 敬请著福 顺祝撰安 即颂著祺

对编者;肃请编安 即颂编祺

对商界;敬请筹安 并颂财安 顺颂筹祺 顺颂筹祉 祝生意兴隆 祝财源茂盛

对宗教人士:敬请道安 即颂法安 恭请法安 即颂禅安

对旅行者: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此祝行安 谨问旅安

对已婚者:敬祝俪安 敬候俪祉 恭请双安 顺颂俪祺

贺婚:恭请岩喜 顺贺大喜 恭请喜安 祉贺大喜 祝新婚幸福快乐

贺新年;恭贺新禧 顺贺新祺 并颂新祺 敬贺岁祺 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祝新春大吉大利

吊唁:敬请礼安 顺候孝履 用候苫次 请节哀顺变

问病:即颂痊安 顺候痊安 著早日康复

按时令:

敬颂春祺 即颂春安

敬候暑安 肃请夏祺 即颂夏安 此颂暑祺

谨颂秋安 顺候秋祺 顺问秋安

敬颂冬绥 敬请冬安 敬颂炉安

对全家:恭请阖府清福 恭祝阖家清泰祝全家安好

此致敬礼的书写格式是什么?

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要注意的是,“此致”后边不加任何标点,因为这句话未完。“敬礼”后加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此处“敬礼”的顶格,呼应于起首对收信人的称呼,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收信人姓名或称呼,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以示尊重。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扩展资料

书信注意事项

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

1、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辞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

2、要考虑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经历,使收信人看得懂信。

3、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简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书信此致敬礼的格式怎么写

1.此致敬礼一般用于入团,入等比较正式的申请文书,使用规范的文章格式同时也表达了对作者的敬意。

2.第一种写法,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3.第二种写法,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此致敬礼后面不能加任何标点,敬礼后加感叹号以表示诚意。

致敬语也叫祝颂语、敬祝语,即书信的结尾,是在正文写完之后,常用一种有礼貌性用语,以表示致敬和祝颂。写致敬语,不同对象、不同辈份、不同季节和时间都有不同的写法,用语一定要准确、贴切、有礼貌。

对长辈:

敬祝 近安;敬祝 大安;敬祝 福安;敬祝 全安;敬祝 健安;敬祝 康安;敬祝 泰安;敬祝 健康;敬祝 崇祺;敬祝 新禧(元旦用);敬祝 春禧(春节用);敬祝 痊安(病愈后);……

对老师:

敬祝 讲安;敬祝 海安;敬颂 教祺;……

对平辈或同志:

此致 敬礼;顺颂 近祺;谨祝 近好;顺问 安好;即颂 健康;即颂 教祺;即颂 著安;即颂 编安;即颂 学安;即颂 旅安;即颂 近佳;即颂 痊安;祝你 健康;祝你 愉快;祝你 成功;祝你 顺利;祝你 幸福;祝 俪安;即颂 春安;即颂夏(署)安;即颂 秋安;即颂 冬安;祝 新年快乐;……

对晚辈:

望 努力学习;祝你 进步;祝 工作好;祝 愉快;祝 幸福;祝 近安;祝 健康;……

对组织或:

妥否 请批复;并请 函复;请批示;请指教;请指正;请教正;此致 敬礼;…… ;

此致 敬礼格式怎么写?是什么意思?

此致敬礼的格式的格式,是我们的日常书信常用语,很多朋友不知道格式该是怎么写?“此致“”敬礼”一般用于什么地方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此致 敬礼格式和用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此致 敬礼的格式写法

第一种写法:

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 写。要注意的是,“此致”后边不加任何标点,因为这句话未完。“敬礼”后加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 诚意和强度。

第二种写法:

正文后紧接着写“此致”(其后不加标点),另起行顶格写“敬礼!”

第三种写法:

此致敬礼的.位置可以在全部征文的后面写“此致”,“敬礼”换行顶格。 第四种:在全部正文的尾部换行,空2格写此致”,“敬礼”换行顶格。加感叹号。

注意事项:此致敬礼后面必须是加“!”,不能加其他的符号,也不能不写符号。

二、此致 敬礼是什么意思

书信中“此致敬礼”,“此致”指的是前面的内容讲完了,而并不是针对后面的“敬礼” 而言。 “此”指的是前文内容,例如,写回信时,末尾用“此复”;下通知时,末尾用“此通知”; 发布命令时,末尾用“此令”。这些都是煞尾语。“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 篇。 “致”字即“尽”或“与”讲,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致××书”,即“与×× 书”;“致词”,即“献词”。“此致”两字连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话说完了”,这是从文言文中因袭下来的。“此 致’是一封信的煞尾,它与“敬礼”之间并不存在动宾关系。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 标点; 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 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此致敬礼的各种变体

“此致敬礼”是书信常用语。因有多种用法及“变体”,易发生误读,故有此浅说。

作为信末祝颂问安语,其主要用法是:

其一,基本的是动宾结构的“此致敬礼”。意思非常明白:在此给您敬礼。写法上分两行,“此致”靠后,“敬礼”另起一行顶格。从到平民,从作家到学生,公函私札,使用相当普遍。

其二,旧时书信,有将称谓语写在次行、信中或信末的。称谓语在信末则必须在“此致”的次行顶格书写。“致”字是其本意“给予”的意思。如致广东省兴宁县罗的信(1925年4月15日)、鲁迅致开明书店(1933年3月11日,“此致”写作“此请”)。其实,当代在会议通知、请柬中,此用法尚未绝迹。

其三,有“此致”无“敬礼”。其实,前一种用法已无“敬礼”了,但这里的“此”是对全信的一种概指,“致”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示“要说(写)的已经说(写)完”,作用在于煞尾。煞尾语后,另写祝颂问安语。常见的如“此致,即请道安。”“此致,并颂时绥。”“此致,即颂近好。”此种用法,在鲁迅先生信中经常出现。

其四,只用“敬礼”。这里虽无“此致”,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敬礼”即在此致敬之意。、的书信中,此种用法甚多。人们习惯上将这里的“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则多是在次行空两格。前者相当于提行,后者则无异另起一段,都表示尊重。而将“此致”与“敬礼”连用时“敬礼”则必顶格写。

其五,“专此”。专,强调单独、专一。此,即这些。“专此”即特意写了这些(给您),表示煞尾。“专此”之后,再写祝颂问安语。如致傅作义(1936年10月25日)用“专此。即颂戎绥”。致陈伯达等人(1946年7月1日)则干脆用“专此。敬礼!”鲁迅致母亲多次用“专此,恭请金安”。

其六,“专此布达”。这里的“专此”词义与上述相同,但它与“布达”(布是陈述,达即明白)连在一起才起煞尾作用,其意即,专门写了这些向您说明。然后,再缀各种祝词敬语,如“敬请诲安”、“敬颂康乐”、“并颂大安”等。如鲁迅致姚克(1933年11月15日):“专此布达,并颂文安”;陶行知致杨静桐(1940年7月1日):“专此奉复。敬致谢悃。并祝康健!”同类短语有“专此布陈”、“专此奉复”、“专此敬复”、“专此肃复”、“专此函约”、“专此鸣谢”等。

其七,“此令”。此语出现于各种令文(命令、指令、训令、任免令等)的结尾。有的令文在“此令”后面要写明接受命令的机关或官员名称,有如上述第二种用法的“此致”,“令”作动词用。时期,有的将接受命令的机关名称和官员姓名写在命令的开头,文末则不再写,但结尾处仍习惯性地保留此语。其明显的“痕迹”是,尽管在文末,却没有标点。这里的“令”已无动词作用,“此令”也只起归结和结束全文的作用。“此札”、“此布”、“此批”、“此状”、“此复”、“此咨”等与此大体相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