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名词解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试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名词解释:会计准则,会计帐户,会计信息

1、会计准则的定义: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作出的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使之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宏观管理部门、经营决策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

名词解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试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名词解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试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会计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3、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名词解释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其中,“没有重要错误”,指技术上的正确性;“没有偏向”,指立场上的中立性;“如实反映”,则指结果上的真实性。

可靠性包括了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可靠性的核心质量标志,而可验证性与中立性是可靠性的辅助质量标志。

一般来说,应从两方面来定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从信息提供者,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讲,必须遵守会计法规,遵循会计核算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尽可能提供真实、公正的会计信息;以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使信息使用者信赖,能够放心地用于投资、信贷等决策使用

“财产清查”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会计科目是开设会计帐户的依据,帐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帐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帐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区别:

(1)会计科目侧重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不反映特定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不具有核算和监督会计要素的职能;帐户侧重反映特定核算内容的变动情况,能够提供会计要素的动态和静态指标,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

(2)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帐户则具有一定结构

2.审核的主要内容有: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有否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原始凭证中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情况。如在审核原始凭证中发现有多计或少计收入、费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巧立名目、虚报冒领、滥发奖金、津贴等违反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不仅不能作为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有否违反该原则的现象。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突击使用预算结余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有对陈旧过时设备进行大修理等违反上述原则的情况,不能作为合理的原始凭证。

(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基本内容,有否应填未填或填写不清楚的现象。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未填写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无填证单位或制证人员签章,业务内容与附件不符等情况,不能作为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

(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在计算方面是否存在失误。如经审核凭证后确定有业务内容摘要与数量、金额不相对应,业务所涉及的数量与单价的乘积与金额不符,金额合计错误等情况,不能作为正确的原始凭证。对于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如发现有不符合上述要求,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符合有关规定,就一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

3.(1).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3).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4).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4.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6.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用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

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的要求。

会计在经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由于会计凭证是经济业务的载体,经过对会计凭证的整理、归类和汇总后,就能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要保证会计这一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信息真实可靠,就必须首先保证输入这一信息系统的原始资料是真实可靠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记账前对会计凭证按照的有关政策、法令、制度、和预算进行逐笔审核,审核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并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输入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的要求。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以利于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要在会计凭证中写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内容、时间、数量及金额等,而且要由有关业务经办人签名盖章,以示负责,明确经济责任。于是这就从客观上促使有关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提高责任感,这就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有效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检查经济业务有无违法乱纪、违反会计制度的现象,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你是不是期末考试之类的要用到?去查查课本,课本一般都有,以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为主本,我的只是参考。

会计考试: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