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2016年浙江理科数学第四题 2016浙江理科数学试卷

一个数学问题。有一列数:1/1,2/1,1/2,3/1,2/2,1/3,4/1,3/2,2/3,1/4,5/1,4/2,3/3,2/4……问第2010个数是什

这样看这列数:

2016年浙江理科数学第四题 2016浙江理科数学试卷2016年浙江理科数学第四题 2016浙江理科数学试卷


①1/1

②2/1,1/2

③3/1,2/2,1/3

④4/1,3/2,2/3,1/4

⑤5/1,4/2,3/3,2/4,1/5……

分子从序号数到1,分母从一数到序号

从1加到63等于2016,所以第2010个数就是6/(63-6+1)=6/58

分子分母分别考虑。

分子:1 2 1 3 2 1 4 3 2 1 5 4 3 2 1

规律:第N段的长度为N个数,且从N逐渐减低,最后到1。

即:第1段为1个数,1

第2段为2个数,2 1

第3段为3个数,3 2 1

第4段为4个数,4 3 2 1

…………

分母:1 1 2 1 2 3 1 2 3 4 1 2 3 4 5

规律:第N段的长度同样为N个数,且从1逐渐增加,追后到N。

即:第1段为1个数,1

第2段为2个数,1 2

第3段为3个数,1 2 3

第4段为4个数,1 2 3 4

……

为了计算第2010个数,必须先计算分子分母各自处于哪一段。

显然,每一段的长度排列成一个等差数列。就是要计算:

1+2+3+4+……+n,加到什么时候才等于2010

找一找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010=(n^2+n)/2

当n=44时,前n项之和为1980,小于2010

当n=45时,前n项之和为2070,大于2010

这说明第2010个数,位于第45段的中间:

2010-1980=30

所以,分子为从45往下数30个,即16

而分母,就是从1数到30

所以第2010个数,为16/30

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加不加等于号都一样吗?为什么2016年浙江省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无缘无故加了等号?

因为最后的方式不可能为零,

所以等号没有成立条件,

所以最后只能是<1而不是≤1

有志者事竞成,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

不会的情况下,先想好,再和同学

讨论,又能增进感情,又能互帮互助

别遇到问题想到的就是直接问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几道数量关系题麻烦知道的帮忙解答下。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一题:3,2,5/3,3/2,(7/5 )

解析:3换成3/1,2换成4/2,3/2换成6/4,数列变成3/1,4/2,5/3,6/4,(7/5)。

第二题:60,30,20,15,12,(10)

思路,第一项除以第二项,得2/1,3/2,4/3,5/4,(6/5),其中6/5转换换成12/10,括号里就是10.

第三题:7,9,-1,5,(-3)

思路:前项减后项除以2,得第三项。

第四题:7,10,16,22,(34)

思路:第一项的2倍加2等于第三项。第二项的2倍加2等于第四项,等三项的2倍加2等于第五项!

第五题:3/15,1/3,3/7,1/2,(27/15)

思路:1/3换成6/18,3/7换成9/21,1/2换成12/24,,,,,得到一个数列:3/15,6/18,9/21,12/24,(15/27=)

第六:0,1,2,9,(730)

思路:0的立方加1,1的立方加1,2的立方加1,9的立方加1=730.

7到12题,我明天给你答案吧,今天太晚了,

第一题:3=3/1.2=4/2,5/3,3/2=6/4,7/5

第二题:60的约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一题:3,2,5/3,3/2,(7/5 )规律:3/1,,4/2,5/3,6/4,(7/5 )

第二题:60,30,20,15,12,(10)规律:分别提取因子6,5,4,3,2,1得到对称数列

第三题:7,9,-1,5,(-3)规律:前一项减后一项然后除以2

第四题:7,10,16,22,(34)规律:3乘以质数数列+1.即3*2+1=7 ,3*3+1=10,3*5+1=16 ,3*7+1=22 3*11+1=34

第五题:3/15,1/3,3/7,1/2,(27/15)规律:1/5,2/6,3/7,4/8,(5/9)=15/27而不是27/15

第六:0,1,2,9,(730)规律:前一项的立方加1,等于后一项

第七:1,2,1,6,9,10,(17)规律:三项和分别是4,9,16,25,36为平方数列

第八:3.2.8.12.28.(52)规律:前一项的2倍+后一项=再后一项

第九:11.33.73.(128).231

第十:88.24.56.40.48.(44).46规律:(前一项+后一项)除以2=再后一项

十一:1.2.9.28.(65)规律:原数列分别是0,1,2,3,4的立方+1

十二:1.3.4.8.16.(32)规律,从第三项开始往后每一项乘以(第二项与第一项差即2)等于后一项

数学问题(急!!)

设:陈浩的爸爸每月收入为X元,X-25-150-(X-1600-2000)*15%=3765解得X=4000(元)

利用排列来计算,一共有A(9,6)种,最后一个能够是排球的种数是5*A(8,5)种,则5*A(8,5)÷A(9,6)=5/9

2.火车的运动轮的直径是1.5米,如果每分钟转300转,行驶28.26千米用多少时间?

火车的运动轮转动1周行驶

1.5×3.14=4.71米

每分钟行驶

4.71×300=1413米=1.413千米

行驶28.26千米用

28.26÷1.413=20分钟

我来回答一下,感觉一楼太伤脑。

(1),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2)+(100+2)=200克

第3袋味精与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5)+(100+3)=198克

(2)

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2)+(100+2)+100-5)+(100+3)+(100-4)=494克

简便计算法:(1),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X2-2+2=200克

第3袋味精与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X2-5+3=198克

(2)

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X5-2+2-5+3-4=494克

对。设直角顶点为A,另两点为B、C,绳子悬挂点为D

∵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BD=CD=AD

∵角B+角C

BD=CD

AB=AC

∴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

∴角ADB=角ADC

∵角ADB+角ADC=180度

∴角ADB=角ADC=90度

∴BC垂直于AD

即房梁垂直于铅锤

所以房梁水平

去百度文库看看

2018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答案WORD版)

2018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答案WORD版)

201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命题思路

(数学学科组)

2015年高考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首届学生的首次高考,考试范围和要求都有一定的变化。数学试卷遵循《考试说明》,不超纲;依照《教学指导意见》,不偏离;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不脱节。

试卷延续了叙述简洁、表达清楚的一贯风格,难度稳定,并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1.稳定考查基础,推陈出新

2015年高考考查范围虽有变化,但试卷仍然稳定考查高中数学主干知识,既关注新增知识点,也注意典型问题和传统方法。理科第4题考查新增知识点,它要求学生对命题有清晰的认识;理科第8题以常见的图形翻折为背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2.稳定能力要求,角度变换

试卷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维和数学本质的考查。理科第6题是学习型问题,它依托教材,设问清楚,现学现用;理科第20题以常见二次函数和简单递推为载体构建问题,角度新颖,思维灵活;理科第15题通过空间向量的平台,利用不等式关系,体现最小值的本质,问题的结构特点能让学生有多角度的思考空间。

3.稳定文理差异,逐步调整

试卷关注文理学生的学习差异,文理卷只有一题相同,文科卷中有5题由理科题改编而来。文科第8题由理科第7题改编,问题由抽象变具体,减少了思维量,降低了难度;理科第14题改变数据成为文科第14题,避免了分类讨论,简化了问题;文科第6题是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这样的变化显示了文理的不同要求。

4.稳定试卷框架,形式渐变

试卷整体结构稳定,充分发挥了三种题型的不同功能。选择题重视概念的本质,要求判断准确。填空题关注计算的方法,要求结论正确,多空题的出现,更好的分散了难点,让学生能分步得分。解答题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为突破口,展示计算和推理的过程。试卷由22题减为20题,总题量的减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试卷重基础、优思维、减总量、调结构。从基本的函数、常见的图形、简单的递推、熟悉的符号中挖掘出新的设问。它强化本质,强调思维的深刻性;它关注方法,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它导向正确,让数学学习关注本质,课堂教学回归学生。

201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调整试卷结构凸显能力考查

绍兴一中特级教师虞金龙

浙江省教研室特级教师张金良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延续了浙江省多年的命题风格,保持了“低起点、宽入口、多层次、区分好”的特色,试题的题型和背景熟悉而常见,整体感觉试题灵活,思维含量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潜能,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考查双基、注重覆盖

试卷全面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考查了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准确把握了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试题覆盖了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涉及了函数的概念、单调性、周期性、最大值与最小值、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主要知识,考查全面而又深刻,甚至容易被忽视的存在量词也进行了必要的考查。

2.注重思维、凸显能力

今年的试题看似熟悉平淡,但将数学思想方法和素养作为考查的重点,提高了试题的层次和品位,能力考查步伐加大,许多试题保持了干净、简洁、朴实、明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与数学的意义,对考生的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理科第7、8、14、15、18、20题,文科第8、15、20(2)题等,数学形式化程度高,不仅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而且需要考生有灵活机智的解题策略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分层考查、文理有别

试题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但落点较高,选择、填空题的前几道不需花太多时间就能破题,而后几题则需要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灵活应变;解答题的5个题目中共有10个小题,仍然具有往年的“多问把关”的命题特点。试卷关注文理考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理科特点突出,注重考查理性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文科注重考查形象思维和定量处理能力。全卷文理相同题仅有1题,姐妹题也只有2题,文科较理科在许多方面都作了适当的降低。

4.稳中有变、坚持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试卷在三类题型不变的基础上,在试卷结构与命题手法上作了创新,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减少了两个选择题,丰富了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了一题多空。在命题手法上,通过改造、移植、嫁接的方法编制了一批立意深远、背景丰富、表述简洁的新题。如理科第8题看似简单,但颇值得回味;理科第15题题型新颖,背景深刻,过程简练,不落俗套;理科第18题在经典的二次函数中植入新的设问,令人耳目一新;理科压轴题简洁灵活,独具匠心,需要考生冷静分析后破题;文科第8题在椭圆定义与平面几何性质上做文章,平淡中出新招,凸显了数学的魅力。

统揽全卷,试卷传递一个信息:考生盲目的题海战术,做再多的题也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高中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看、做、想、研”的基础上做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