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是)

一、发展

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是)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关系是)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二、定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源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扩展资料

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人们没有异议。有一种说法: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中的推广和运用。人们从这里推出一个结论:先有辩证唯物主义,后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出现于1845~1846年,辩证唯物主义是后来才有的。

据考证,狄慈根首先于1886年在《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中提出这个概念,后来,普列汉诺夫于1890年在《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中第二次提出这个概念。他们的称呼符合恩格斯的思想。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基础地位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基础和认识论基础。第一次以“辩证唯物主义”名称推出的是德波林的文章(1909)和书(1916)。

苏联20年代末就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大致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到30年代不断完善。斯大林于1938年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当时通行的哲学体系的简本。

因此,说这个体系是斯大林创造的是不对的,它起源于恩格斯,完成于苏联哲学家。中国解放前后均采用此体系,只是解放初期苏联专家采用过斯大林简化的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解决物质和意识即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解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现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解释了自然界的辩证法。说,把唯物史观运用于自然界是错误的,颠倒了发现的先后顺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又称唯物史观。简单地说:二者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是横向的研究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是纵向的研究历史进程。二者的联系是:共同组成了马哲的基本理论。

一、详细区别:

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2、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二、详细联系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是发展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这是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是不变的固定的)来说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都认为历史是可以由人的意志改变的,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也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所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颠覆传统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馆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途径,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唯物史观: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辩证法

主张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的学说。

历史辩证法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一些哲学家的历史观曾经有不同程度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因素。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各国人民交往的发展,为综合考察世界历史、揭示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提供了可能。

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G.B.维科(1668~1744)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最先提出人类历史是按自然的必然性有规律地发展过程的观点。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本身所固有的并非由外部强加于社会的看法。

法国哲学家J.-J.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是历史的进步同时又是一种退步,贯注了历史在矛盾中前进运动的思想。

恩格斯称赞这本书是18世纪的一部“辩证法的杰作”。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把社会历史区分为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四个发展阶段,提出了每个阶段以及整个人类都有其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的辩证思想。

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是近代唯心辩证法哲学最著名的代表。

他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历史哲学理论。

黑格尔力求把社会历史描绘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总的联系上证明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有新东西产生、不断完善的前进上升的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试图找出隐藏在历史人物动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最后动因。

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考察社会历史现象,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历史安置到它的真正基础上,使历史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无穷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阶段;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此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由一种制度进到另一种制度;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上集中表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科学思想中最伟大的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