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区别_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分别是什么?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区别_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区别_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这就是区别。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以及构造暗柱有什么区别?

约束与构造边缘构件都是剪力墙的端部构件,也就是剪力墙中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区域,在91规程中统称为端柱(或暗柱),在02规程中改称为“边缘构件”。 考虑到剪力墙的塑性铰区一旦破碎,将导致剪力墙丧失安全性,因此对此部位(即塑性铰区)的剪力墙要特殊加强,故称此部位为“约束边缘构件”,同时针对此部 位给出了严格的构造要求;而“构造边缘构件”其实就是“边缘构件” 在混凝土规范11.7.17条明确指明"一、二、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 11.7.17的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范11.7.18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小于表11.7.17条的规定时,“宜”按本规范11.7.16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也就是说只要轴压比小于规定数值,可以在底部加强部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在高规7.2.15条却这样表述“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一般地,如果地方上没有可执行的标准,就按国标执行,而高层建筑按高规执行,也就是说底部加强部位的边缘构件,不论墙肢轴压比是否小于一定数值,均设计为约束边缘构件。但某些地区例如北京,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执行的北京地区的建筑设计细则中,规定可以按抗规执行本条,那么在北京地区就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控制轴压比,进而避免设计约束边缘构件,可以节约大量钢筋。其实从道理上讲,抗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强制一切高层底部都必须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是不合理的,这与结构布置有密切关系。例 如墙面积比率高,那么墙就可以设计的厚度小一些,轴压比仍旧很小,稳定性通过验算也很容易,而不必追求多少分之一。墙面积比率低的时候,轴压比可能相对较 高,就需要加强处理。当然,对结构重要部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仍加强处理,例如对转角窗两边墙肢端部暗柱,边榀可能受扭较大的小墙肢等等,一般设计为通 高的约束边缘构件。 查看原帖>>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是:1、对于延性要求较高的剪力墙,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部位有:一二级抗震设计 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都比构造边缘构件高,其长度及箍筋配置量都需要通过计 算确定。3、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部位: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除约束边缘构件外的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 部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4、另外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17条的规定,当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 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限值时,仍可按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执行。 5、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0页第7.2.9条的规定。6、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和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及配筋,具体还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 查看原帖>>

建筑:约束边缘与构造边缘有何区别?

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约束较。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力的。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有什么不同?

①尺寸大小不同。

②纵筋配筋率要求不同,故表格中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纵筋约定间距为100,构造边缘构件为200。

另需注意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配筋率的要求有所提高。

③箍筋的配箍特征值要求不同,约束边缘构件要求配箍特征值v=0.2,故箍筋约定肢距为100;

④构造边缘构件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无配箍特征值的要求。按不低于构造配置即可,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要求配箍特征值v=0.1,需按此计算确定构造配筋,因构造边缘构件配箍相对较小,故约定肢距为200。

扩展资料:

“边缘构件”是16G101-1图集中暗柱和端柱的统称,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参考资料: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这就是区别。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

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这就是区别。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是:1、对于延性要求较高的剪力墙,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部位有:一二级抗震设计 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都比构造边缘构件高,其长度及箍筋配置量都需要通过计 算确定。3、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部位: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除约束边缘构件外的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 部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4、另外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17条的规定,当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 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限值时,仍可按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执行。 5、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0页第7.2.9条的规定。6、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和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及配筋,具体还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

满意请采纳

约束与构造边缘构件都是剪力墙的端部构件,也就是剪力墙中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区域,在91规程中统称为端柱(或暗柱),在02规程中改称为“边缘构件”。 考虑到剪力墙的塑性铰区一旦破碎,将导致剪力墙丧失安全性,因此对此部位(即塑性铰区)的剪力墙要特殊加强,故称此部位为“约束边缘构件”,同时针对此部 位给出了严格的构造要求;而“构造边缘构件”其实就是“边缘构件” 在混凝土规范11.7.17条明确指明"一、二、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 11.7.17的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范11.7.18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小于表11.7.17条的规定时,“宜”按本规范11.7.16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也就是说只要轴压比小于规定数值,可以在底部加强部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在高规7.2.15条却这样表述“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一般地,如果地方上没有可执行的标准,就按国标执行,而高层建筑按高规执行,也就是说底部加强部位的边缘构件,不论墙肢轴压比是否小于一定数值,均设计为约束边缘构件。但某些地区例如北京,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执行的北京地区的建筑设计细则中,规定可以按抗规执行本条,那么在北京地区就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控制轴压比,进而避免设计约束边缘构件,可以节约大量钢筋。其实从道理上讲,抗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强制一切高层底部都必须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是不合理的,这与结构布置有密切关系。例 如墙面积比率高,那么墙就可以设计的厚度小一些,轴压比仍旧很小,稳定性通过验算也很容易,而不必追求多少分之一。墙面积比率低的时候,轴压比可能相对较 高,就需要加强处理。当然,对结构重要部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仍加强处理,例如对转角窗两边墙肢端部暗柱,边榀可能受扭较大的小墙肢等等,一般设计为通 高的约束边缘构件。 查看原帖>>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这就是区别。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这就是区别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抗震规范》6.4.5,举例:23级抗震等级的建筑,轴压比小于等于0.3,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大于0.3则设置约束标远构件。具体的6.4.5条有仔细说明。精彩回答一点点都不对啊。~TM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