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船上训练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好看吗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船上训练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好看吗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船上训练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好看吗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1

星期六上午十点,我在三峡影都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此部电影讲述了跑步冠军刘长春的故事。

在1931年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获得200米跑步的冠军,战胜了日本队员,日本因此不服气而对东北发起战争。日军把重要政治机构占领后,张学良校长要求解散东北大学。

刘长春代表中国,和他的教练坐船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刘长春在船上加紧运动,而教练把他的练习时间从6小时减少到3小时。刘长春很不习惯。一天教练让他和外国人跳交谊舞,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练习。此时,外面正好下着倾盆大雨,刮着暴风,他也要坚持练,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冲倒,也不向困难屈服……因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个港口停留,停了6天,终于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时到达,教练想了个办法,让船直达洛杉矶再去旧金山。经所有旅客同意后,终于按时到达,刘长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体育馆,参加开幕式。1932年7月31日是,100米赛跑开始了,刘长春因没有经验而未上线,有些中国官员让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话,但刘长春没有这样做,仍继续参加,绝不放弃中国奥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赛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差点落泪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矶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买,给他很多好处,但他不受任何影响,只替中国参加比赛,他的媳儿都不管,整天想着跑步,为国争光。这都出自于他的一颗浓厚的爱国之心。让我们都向他学习吧!归根结底,我现在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2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它让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刘长春的人,他热爱跑步,也有一副好身材,被别人称为“短跑王”。他的梦想是为国争光,参加奥林匹克。为了能参加奥林匹克,他不得不含泪向父亲和妻儿告别。他一路躲过关东军的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的23天,终于代表中国人站在了奥林匹克的跑道上。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只有他一人,但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

在刘长春身上,体现的是一颗永不服输的精神,它深深地把我震撼。再看看我自己,我总是很难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事做完。就拿练字来说吧,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妈妈在身边监督着,我就把字写漂亮点。可一旦没有了妈妈的督促,我便“刷刷刷”几笔了事。为此,我没少挨家长的批评,可仍然我行我素,老毛病时好时坏。我缺少的就是坚持啊!

和刘长春一比,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刘长春是多么地勤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论刮风下雨都在努力地练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坚持不懈,做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孩子。

我一定要向刘长春学习呀!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3

中华民族的奥运精神“不是代表我一个人,而是代表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今天金华市电影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在仪式上放映了一部极具感染里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看这部影片真的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经过了奥运会我国运动员的努力,诠释了我们民族的奥运精神之后,另外一个奥运会更是让我们感动,那就是我们的残奥会,每次在电视机前看着那些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都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看的。两场奥运比赛就像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们都是战士,只是在不同的战场上”。是的他们都是英勇的战士,能让我们无比感动的战士。

就像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的主角刘长春是一名短跑好手,故事围绕他只身远赴美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感人故事。刘长春这一体育健将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面对重重阻挠,他抱着一颗坚定的爱国之心,拳拳报国之心,毅然决然地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和教练一起到美国参加这只有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盛会,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与决心!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初出茅庐,旅途劳顿(连月漂泊,头天刚到,次日赛跑),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尽管他在男子100米和200米的比赛中都失利,但是刘长春的这种不畏艰难险阻奋勇拼搏的爱国精神,以及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4

今天观看了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电影以惊险样式再现了1932年,新中国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逃到北京,找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张学良将军资助他8000千大洋购买船票,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层层险阻,他单刀赴会,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中国人来了!”

看完电影,我久久地沉浸在电影所展示的画面里,被刘长春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的精神: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所感动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定意志在闪烁!他虽然没有亲自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但他在19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2008年在我国的北京将首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可是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固然震撼世人的心,带着悲怆的运动之美;而全民族齐心协力的奥运会更让人心情激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与热爱,那是民族大义的华丽乐章。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5

今天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讲述了1932年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历尽千辛万苦,单刀赴会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传奇故事。

看完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刘长春奋力奔跑的画面。奔跑就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主旋律!电影把刘长春的硬汉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在日寇入侵的年代,拥有一腔爱国热忱的他没有放弃跑步,激昂的斗志充满了荧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我不觉想起羽泉的那首歌《奔跑》:“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电影中很多镜头都令我难以忘怀,其中有三段情节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段是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逃出日寇魔爪,冒险与修鞋匠父亲离别的场景:汉奸的监视使父子俩不能相认,父亲故作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说:“跑到哪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里当汉奸…”、“出门在外,凡是都得自己拿主意…”这段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期望和离别时的难舍。紧接着是刘长春和妻子在火车站离别的场景:怀孕的妻子赶到火车站,因为日寇的搜查,妻子苦寻不到刘长春,直到火车发动了,才看到车窗里的刘长春。两人打了一个照面,来不及说上一句话,妻子在月台追着火车喊:“我有孩子了!”火车渐行渐远,两人热泪盈眶。日寇侵华这段熟悉而屈辱的历史,令我心里涌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冲动。电影情节细腻的处理,塑造了刘长春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浓重的压抑和悲情揪住了我的心,我几欲落泪。

第二段是刘长春为了及时参加比赛不顾教练的劝阻与美国人打赌的场面。我相信在看到刘长春在湿滑的甲板上奔跑的那十几秒钟,观众是多么的揪心,心中有一种和刘长春一样的信念“一定要赢”。当船长说“刘长春赢了”我仿如影片中现场的观众一般亢奋、激动。当时就想和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当刘长春及时赶至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一刻:凶残的日本鬼子没能阻止他,穷困无助的生活没能阻止他,强劲的太平洋风暴没能阻止他,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刘长春终于来了,他代表四万万同胞来到了奥运赛场。霎那间,拨云见日,花开月明!看台上,当地华侨骄傲地挥舞着“中国人来了”的标语,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段是刘长春参加奥运比赛的场景。百米大赛前,刘长春保持着与上届奥运冠军成绩相同的中国百米记录10、8秒,而且同组实力不俗的日本选手还是他以前的手下败将,这让国人对他充满了期望,他自己更是信心百倍。前半程的领先更是让人充满期望,可惜后半程体力不支,功亏一篑!失利后,刘长春面无血色,轰然倒地!我们的英雄壮志未酬!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失去拼搏的勇气!百米失利让无能的南京政府再度退缩,甚至发出电报要求刘长春放弃随后的200米比赛。然而,失利并没有打垮我们的英雄,刘长春恳请教练让他继续参加比赛的那段话深深打动了我——“你说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啊!难道我们就因为不能取胜,我们就应该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吗?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我不会放弃比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真情流露的这段话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的英雄目光坚毅果敢,话语铿锵有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这是倔强不屈的精神,这是勇往直前的壮志,这是我们打不垮的民族脊梁!

影片恰到好处地在刘长春200米比赛起跑的那一瞬间结束,画面定格在他起跑的英姿上。我身边的观众在议论:“到底赢了没有啊?”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刘长春在困难重重、历尽艰辛、舟车劳顿、体力尚未恢复的时候仓促上阵,比赛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这时候刘长春是否取胜已经不重要了。

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的那一句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就是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饱受侵略和欺辱的年代,刘长春能够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胜利!

生命在于运动!刘长春不屈的奋斗历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感触到了生命的真谛,我看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看到了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的体育精神,看到了炽热的爱国情操,看到了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时隔76年之后,伟大的祖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并以51金的优异成绩傲居金牌榜首位,令全世界惊叹!只可惜刘长春前辈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他在天之灵肯定在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当今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牢记刘长春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勇者无惧!缅怀中国奥运先驱刘长春!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6

一部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为题材的电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公映,不仅应该跟家国运命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必须呈现出鼓舞民族士气的励志动机。这是影片本身决定的`,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标,善良的观众便不会期待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选择了5月22日UME北京华星国际影城22:25放映的一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经被华星国际影城的排片计划所打动,除了好莱坞的《钢铁侠》、《奇幻精灵历险记》,韩美合拍的《龙之战》与波兰的《盗走达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场的频次排上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会主动地花费60元票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奥运题材的国产励志电影。

加上我自己,这一场放映共有7个观众。当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刘长春从洛杉矶奥运会的200米预赛跑道上冲出的那一瞬间时,7个人的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观众是极为可爱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善待了这部影片。

但这部影片还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

我这样表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成绩。事实上,创作者已在各个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这一场放映的票房或许会上升到现在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满意的数字。

在我看来,善待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去了解观众想看的到底是什么。诚然,观众不会拒绝影片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相反,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这样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更能为观众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了解观众的心理并根据观众的需要讲述这个故事,仍然比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从根本上看,是观众的数量决定着影片的命运。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刘长春的体育天赋和个性魅力。这样,影片所讲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而且同样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个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刘长春“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员代表了中国。现在的影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必须为尊者讳,影片既没有充分展现刘长春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没有通过独特的细节和有效的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质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已经具备观众想像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与坚执的品格,但还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选手必须禀赋的个性魅力。在观众心目中,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传奇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质。在电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观众的品质是可爱。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可以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便可以博采中外体育影片之众长,杂糅刘长春时代中外运动员之性情,打造一个接近于关东大侠的刘长春。体育题材的电影,原本就跟动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性。这样,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的训练,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节,展现德国教练的谆谆教诲与危机解困;刘长春在战乱频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奋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现得如此落魄与悲愤;尤其是大可不必详述邮轮上的一切,那个狭小的空间,无法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快意恩仇、纵横驰骋。而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意味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捕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貌,努力还原那种更能为观众所认同的环境和氛围,甚至需要在历史文献上进行更有价值的解密和揭密,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样的时间和空间,潜心体会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身陷危难之中的遭遇和命运。

观众善待是电影人的运气和福气,善待观众则是电影人的职责和品行。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7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最后结束时定格在刘长春一个比赛时那奔腾的动作,它留给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到底刘在比赛中取胜没有?借助刘的一段话:难道说只为了取胜才参加奥林匹克吗?难道说因为不能取胜就不参加奥林匹克吗?

电影定格的时候,我的脑海仿佛漂浮着许多画面,刘长春——我们的奥林匹克英雄,他仿佛从1932年的那一刻奔跑到了2008年的北京。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属于自己的绚丽乐章。在这里,再也不会有阻挠我国体育健儿参与奥运会的场面发生,有的是全民族的激情鼓舞,无私奉献。

当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在北京点燃,中国成为人类传递共同理想的新一站。人们可以将此看作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光荣,看作再圆奥林匹克梦想的亚洲人民的期待,同时更应当看作奥林匹克大家庭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明证。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固然震撼世人的心,带着悲怆的运动之美;而全民族齐心协力的奥运会更让人心情激荡,那是民族大义的华丽乐章。

全民族在奥运面前空前团结着,友爱着,显示着中华大家庭的坚强与果敢,向世人抛去友好的橄榄枝。健康、运动在普通人身边最大极限普及。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8

当所有的人都在为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欢欣鼓舞时,我们开始去回顾那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去回顾中国在奥运史上一路走来的坎坷历程。当百年奥运的闭幕式在北京拉下帷幕,中国健儿们一个个站在领奖台上笑对胜利的时候,我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百年前的那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运动员身上。

刘长春,一个震撼世界一时,影响中国一世纪的人物。他为中国的奥运翻开了第一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开始了他的奥林匹克之旅,代表中国出征美国,去参加第十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当质疑的目光,讥讽的言语一齐向他袭来的时候,他以巨人的姿态将他们抛在脑后;当天公不再作美,当人心依旧冷漠,他用自己的实力去征服所有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的风采。刘长春展现给世界的是中国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一种永不言弃的信念和精神。它可以和胜利划等号。

百年之后,当我们再回首刘长春的奥运之旅时,我们在乎的不应该是他当时的成与败,荣与耻,而应该是从他身上所获得的那种力量。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文/浅清安梦

烈日炙烤着大地,阳光裹挟着汗水散落下来。

在华北运动会上,他站在起跑线,双眼中闪烁出光芒与对胜利的渴望。“加油,刘长春!”枪声响起,他便从跑道起点跃起,迎着风全力奔跑。他微微俯下头蓄力,竟是越过身旁的选手触到了终点线。

一切仿佛就在这一刻定格,他的黑发在阳光下流淌出胜利的汗水,那欢呼声包含着万千喜悦。而在前一刻,日本人还扬着眉,似乎在提前迎接意料之中的胜利,好反衬出中国人是多么不自量力。而日本人那骄傲的神情却顿时扭曲了起来。

刘长春自幼便喜欢奔跑,自由畅快的奔跑。而他时常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就要被歧视;他不明白,为什么国土被侵略;他不明白,为什么战火硝烟不断;他不明白,为什么整日提心吊胆;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就要被欺辱。

每当他想不明白的时候,他就会没日没夜的奔跑,从路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从那时起,一枚种子从他的心中发芽生根。“我要参加奥林匹克,我要成为中国参加奥林匹克的第一人!”他的激情似乎被某种东西被点燃,仿佛那份热情酝酿已久。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东北成为日军的傀儡,美名其曰“满洲国”而独立于中国之外。东北大学被迫解散。

他孤身一人踏上征程,登上轮船,远渡重洋。他在船上用速度和自信战胜了刁难嘲笑他为“东亚病夫”的柏尔根,到达了洛杉矶。他迎着海浪,洁白的牙齿在海日下发光,笑容在他黝黑的脸上绽放。

诺大的体育场,人山人海,他的内心无比震撼。二十八天的风雨漂泊让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高举着国旗,站的笔直。他第一次代表中国人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他要庄重地向世界人民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迎难而上、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哨声响起,他全力以赴的冲刺。但本就疲惫的他逐渐体力不支,但父亲补鞋时的叮嘱,妻子车站时的告别,同窗临别前的鼓舞,校长困难时的帮助都支持着他。他不只是一个人,他承担着四万万同胞的期望,他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影片定格在他跑步时的英姿,在一瞬间结束。或许我们心中仍存疑虑:“到底是否比赛胜利?”但参加奥林匹克是为了获胜吗?不获胜就不能参加奥林匹克吗?

并不是。他在旅途中舟车劳顿,又如何能休息的好?在这一刻,胜负变得不那么重要。

他坚定不移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参加奥林匹克的梦想。他努力奋斗,克服困难,最后奔向自己的梦想。他永不言弃,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剧情简介

此片是献给中国奥运先躯刘长春及中国奥运历史上不甘屈辱不懈奋斗的民族英雄1932的上海,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李兆林 饰)站在甲板上,百感交集,陷入了对往日的回忆……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上映于08年,作为首部奥运题材电影,似乎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我觉得无论从其意义,还是从历史上来讲,这部励志的电影都很值得一看。

影片讲述了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代表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的经历。

1931年,当时刘长春在东北大学参加体育训练。他擅长短跑,创下了短跑一百米10秒8的记录。德国教授布齐还专门为他一人做特训。

那时候正值日本入侵中国,在华北体育大赛上,刘长春跑赢了日本选手,给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九一八”战争打响了,德国教练要回国了,临走前他叮嘱刘长春, 你要记住,你是不可多得的体育人才,你一定要去参加世界奥林匹克,你要始终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永远都不要放弃。奥林匹克是公平的,它能制止战争。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战争打不垮你们,中国人是好样的。

由于战争,东北大学解散了。刘长春背着行李回家,家门口他父亲在给客人擦鞋,父亲抬头看到他,说了句, 我家大人物回来了 。

这一幕让人心头一震,一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刘长春的父亲一辈子靠给人掌鞋为生,这大概就是社会的最底层。二是他叫刘长春大人物,这可能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大的期冀,再苦再累的生活他都不怕,只要孩子能走出去,能出人头地。

刘长春在家无所事事,他心里放不下跑步。日本军的四处侵略让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越是这样,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去参加奥林匹克,为国争光。他写了一封又一封信给北平体育局,表达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可是都没有回音。

在家人的压力下他结婚了,但他继续跑下去的梦想在妻子的支持下反而更加坚定。

自从上次华北运动会,刘长春跑赢了日本选手,日本人就盯上了他,准备让他代表满州国去参加1932年7月洛杉矶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好不容易从日本人那里逃了出来。不要做汉奸,不要做卖国贼,刘长春要去北平,去找体育局局长,他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奥林匹克。

在他准备离开前,他回了趟家。

日本人在四处找他,家门口父亲依旧在那掌鞋。虽然乔装了,他坐下来的时候,父亲还是认出了他。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却在叮嘱他, 跑到哪儿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做汉奸……我儿子是中国跑步冠军,跑到哪都能得奖牌……人 啊,出门在外,不像在家里边,添衣加饭都得自己做主,遇到什么麻烦事都得自己拿主意……鞋我修好了,无论走到哪,走多远,它都不会坏……

就在这一天,妻子秀珍知道自己怀孕了,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刘长春,她在火车站一个又一个车窗前找寻着他的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多想大声的喊出他的名字,告诉他这个消息,却不能。火车开动了,刘长春透过窗户望去,远远的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秀珍……

火车向北平驶去,路上开到一半,由于前方战争不得不停下来。车上的人要么随车回去,要么就只能自己走。

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刘长春没有回头路,只能往前走。他碰到了他的同学关戎波,一起走了一段路,关戎兵却被子弹击中死了。就这样,他带着对关戎波的承诺,再艰难也要走到北平。

风吹日晒,战火纷飞,不知道他走多久,才能走到。身上的衣服烂了,脸上晒的黝黑,赤脚前行,他沿着长城,一路向北,终于到了。

在北平,刘长春见到了体育局局长,他把自己写的一摞信给局长看,局长安慰他,要不是战争,信早就收到了。他本以为这一次奥林匹克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却没想到在他走后,局长把信都撕掉扔进了垃圾桶。

刘长春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找到张学良校长,这是他最后的一线希望。在军旅大院门口,好不容易等到有车开出来,他一路追着张学良的车,想让它停下来,仿佛如果车走了,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没有追上车。

但是车停了下来,张学良校长从车上下来了。

张学良决定个人出资8000大洋,支持刘长春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一展中国人的风采。刘长春终于可以圆梦了,而接下来的路程也并非那么顺利。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和教练坐轮船去洛杉矶参加奥林匹克。可是船走到一半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风浪,不得不在檀香山港暂停下来,等待天气转好再上路。这一停就一周过去了,眼看离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越来越近,再不出发就误了时间。

刘长春和教练着急却没有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船先要去旧金山再到洛杉矶。就想能不能说服船长直接去洛杉矶。船长答应只要船上所有乘客都同意,就可以。

但是船上有一个乘客,怎么也不同意。他说, 自己辛苦建起来的工厂被日军炸毁,这么大的中国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难怪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刘长春为了说服这个人和他打了一个赌,在甲板上跑步,好在他跑赢了。轮船上所有人都为他们呼起来。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船终于到达了洛杉矶。刘长春和教练第一个下船,还有45分钟,开幕式就要开始了,刘长春最后是跑步进了会场。看着奥运会旗,听着奥运歌,那么多队员,那么多观众,奥林匹克会场上第一次有了写着China的指示牌,此刻他感觉无比自豪。

由于长时间海上漂着,刘长春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首场100米预赛失利后,他很难过。但是,更大的压力来了。

因为他的失败,各大报纸又开始做政治文章,中国输了,连跑步也跑不过日本。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国内委员会的意思是接下来的200米预赛如果没有把握就退赛。

这个消息对于刘长春来说,打击太大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弃赛意味着什么……他一个人嚎啕大哭,即便之前经历过那么多千辛万苦,他也从没有如此痛心过。

想到自己离开家,父亲和妻子的期盼,想到自己对关戎波的诺言,想到自己一路艰辛走到北平,想到张学良校长的慷慨激励,想到轮船上所有乘客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就像他的同学姚可秀他们,纷纷为了保家为国上战场时说的那样, 我们在战场上并不是都能取得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成为战士,不应该去流血牺牲。刘长春,我们都是战士,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战场上……

他决心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回到宿舍,教练给他留信去了奥组委。他飞奔闯了进去。

他对教练说, 你说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第一次啊,难道就因为不能取胜,就让我们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吗?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

我绝不会放弃比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

电影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刘长春在200米预赛起跑的身影……

这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佩服刘长春的同时,也佩服那个年代一直为生活,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人们。

就像,刘长春的父亲,一个平凡的社会底层群众,爱子之心,就像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爱国之心,就像千千万万的百姓一样。

就像,刘长春的妻子秀珍,她娇小,却用博大的心胸支持着刘长春的梦想。

就像,刘长春的同学姚可秀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义无反顾的上战场。

……

还有很多感动的小细节,我无法一一呈现。但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奥林匹克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

现在正值奥运季,看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于哪个国家代表团的衣服好看,哪个国家代表团人多,哪个国家有你认识的运动员,对那些人数很少的代表团甚至心理上还会有一些嘲笑。

开幕式上有这么一个国家,解说员介绍时说,这个国家连续很多年参加奥运会,但至今没有取得过奖牌,能取得一枚奖牌是他们一直奋斗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绝对不会想去嘲笑他们。想到中国从最开始也是一个人,到现在四百多人参赛,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见证。但不论人数多少,只要能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就是一种荣耀。论奖牌,又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从无到有的呢?这种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而非嘲笑?

这又让我联想到孙杨在这次游泳比赛中首金失利,哪一个运动员没有发挥偶然的时候呢?现在媒体应该多一些宽容和鼓励给奥运赛场上我们努力奋战运动员,而不是指责。

如果说,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竞技场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全力去拼搏,China终将强大,世界终将美好。

急,急,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观众善待与善待观众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部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为题材的电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公映,不仅应该跟家国运命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必须呈现出鼓舞民族士气的励志动机。这是影片本身决定的,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标,善良的观众便不会期待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选择了5月22日UME北京华星国际影城22:25放映的一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经被华星国际影城的排片计划所打动,除了好莱坞的《钢铁侠》、《奇幻精灵历险记》,韩美合拍的《龙之战》与波兰的《盗走达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场的频次排上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会主动地花费60元票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奥运题材的国产励志电影。

加上我自己,这一场放映共有7个观众。当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刘长春从洛杉矶奥运会的200米预赛跑道上冲出的那一瞬间时,7个人的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观众是极为可爱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善待了这部影片。

但这部影片还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

我这样表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成绩。事实上,创作者已在各个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这一场放映的票房或许会上升到现在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满意的数字。

在我看来,善待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去了解观众想看的到底是什么。诚然,观众不会拒绝影片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相反,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这样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更能为观众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了解观众的心理并根据观众的需要讲述这个故事,仍然比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从根本上看,是观众的数量决定着影片的命运。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刘长春的体育天赋和个性魅力。这样,影片所讲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而且同样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个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刘长春“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员代表了中国。现在的影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必须为尊者讳,影片既没有充分展现刘长春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没有通过独特的细节和有效的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质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已经具备观众想像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与坚执的品格,但还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选手必须禀赋的个性魅力。在观众心目中,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传奇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质。在电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观众的品质是可爱。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可以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便可以博采中外体育影片之众长,杂糅刘长春时代中外运动员之性情,打造一个接近于关东大侠的刘长春。体育题材的电影,原本就跟动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性。这样,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的训练,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节,展现德国教练的谆谆教诲与危机解困;刘长春在战乱频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奋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现得如此落魄与悲愤;尤其是大可不必详述邮轮上的一切,那个狭小的空间,无法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快意恩仇、纵横驰骋。而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意味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捕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貌,努力还原那种更能为观众所认同的环境和氛围,甚至需要在历史文献上进行更有价值的解密和揭密,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样的时间和空间,潜心体会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身陷危难之中的遭遇和命运。

观众善待是电影人的运气和福气,善待观众则是电影人的职责和品行

一部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为题材的电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公映,不仅应该跟家国运命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必须呈现出鼓舞民族士气的励志动机。这是影片本身决定的,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标,善良的观众便不会期待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选择了5月22日UME北京华星国际影城22:25放映的一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经被华星国际影城的排片计划所打动,除了好莱坞的《钢铁侠》、《奇幻精灵历险记》,韩美合拍的《龙之战》与波兰的《盗走达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场的频次排上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会主动地花费60元票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奥运题材的国产励志电影。

加上我自己,这一场放映共有7个观众。当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刘长春从洛杉矶奥运会的200米预赛跑道上冲出的那一瞬间时,7个人的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观众是极为可爱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善待了这部影片。

但这部影片还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

我这样表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成绩。事实上,创作者已在各个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这一场放映的票房或许会上升到现在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满意的数字。

在我看来,善待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去了解观众想看的到底是什么。诚然,观众不会拒绝影片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相反,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这样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更能为观众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了解观众的心理并根据观众的需要讲述这个故事,仍然比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从根本上看,是观众的数量决定着影片的命运。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刘长春的体育天赋和个性魅力。这样,影片所讲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而且同样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个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刘长春“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员代表了中国。现在的影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必须为尊者讳,影片既没有充分展现刘长春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没有通过独特的细节和有效的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质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已经具备观众想像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与坚执的品格,但还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选手必须禀赋的个性魅力。在观众心目中,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传奇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质。在电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观众的品质是可爱。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可以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便可以博采中外体育影片之众长,杂糅刘长春时代中外运动员之性情,打造一个接近于关东大侠的刘长春。体育题材的电影,原本就跟动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性。这样,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的训练,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节,展现德国教练的谆谆教诲与危机解困;刘长春在战乱频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奋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现得如此落魄与悲愤;尤其是大可不必详述邮轮上的一切,那个狭小的空间,无法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快意恩仇、纵横驰骋。而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意味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捕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貌,努力还原那种更能为观众所认同的环境和氛围,甚至需要在历史文献上进行更有价值的解密和揭密,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样的时间和空间,潜心体会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身陷危难之中的遭遇和命运。

观众善待是电影人的运气和福气,善待观众则是电影人的职责和品行。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的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奥利匹克的选手刘长春参加赛会的经历。我 不止一次的热泪盈眶。那真是一个残酷的挑战,在那时,9●18事变使东北立刻沦陷,于是,日本人想方设法把东北三省变成伪满洲国,于是大批中国人被迫背井离乡,于是东北大学甚至更多的大学被迫解散……太多的屈辱,太多 的磨难,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真正的中国人——刘长春却始终怀着对中国的热爱,对跑步的热爱,傲然挺立着,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来到北京,以期得到参赛资格,多次受阻,多次造人误解,可是,去始终不能磨灭一颗英雄不去的心!

08年奥运会也将来到,在这相差近80年胡不同奥运会上,我们体味到胡不仅仅是感慨,更多胡盖世感动吧,因为国家的强盛是 我们立起脊梁的重要前提。

最后想说一点,我觉得在万达那个环境看电影是一次极佳的视听盛宴,也难怪那的价格会比较高,环境设备相当棒,南昌唯一一家五星级的影城,果然名不虚传。

明天,大连市的奥林匹克广场将竖立起一座人物雕像,他就是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世人重新关注当年冲破层层险阻只身赴奥运会参赛的刘长春。记录这段往事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已在京上映,上海也将在奥运期间公映这部有着特殊意义的影片。日前,制片人王浙滨、刘长春之子刘

鸿图也走进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文化主题之夜》,追忆当年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我只代表中国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我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在1932年冲破重重阻力,首次代表中国出现在奥运赛场的故事。

当时,日本入侵中国,伪满洲国傀儡政府成立,针对刘长春的参赛,伪满政府通过报纸散播“世界运动会‘满洲国’决派刘长春等参加”的报道,很快引起了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反感以及对刘长春的误解。刘鸿图回忆,“当时我父亲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我是中国人,我只代表中国,绝不代表‘满洲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说‘伪报所传,纯属虚构谎言。我的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刘长春的这番话,其子刘鸿图倒背如流。

最终,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刘长春在上海出发,经过21天的长途航行,赶在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到达洛杉矶。刘鸿图说:“当天,唐人街华侨夹道欢迎。当晚,我父亲入住奥林匹克村,中国国旗在奥运村升起。第二天,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我父亲高擎国旗在前,身后紧跟着的是临时拼凑的5人代表队成员。”

国强方能体育强

然而,因为长时间的舟车劳顿,开幕式后第二天就举行的预选赛中,体力没有得到恢复的刘长春没能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与决赛失之交臂。在他深感有负国人重托歉疚之时,中国留美学生从华盛顿发来一封贺电说“刘长春先生,你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虽败犹荣。”

刘鸿图说:“父亲回国后下决心要坚持锻炼,决心在下一次奥运会上为国家赢得名次。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上,他又参加了。经历23天的航行,依然因体力得不到恢复没取得好名次。”

刘鸿图说:“两次参加奥运会,我父亲最大的感受就是国运衰则体育衰,时代的局限使我父亲那样的体育运动员因为低劣的训练条件、训练方法多次受伤,也因为草草赴会不得不败下阵来。后来我父亲一直教育我们6个兄弟姊妹要多读书,先强国,国强才能体育强。”

90年前,“短跑名将”刘长春,只身一人去美国参加奥运,结果怎样

90年前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一支队伍6个人,仅有一名运动员,场面略显凄凉。

1932年,洛杉矶举办第10届奥运会,偌大的中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他就是被称之为 “中国奥运第一人” 的刘长春,即便是没有拿到亮眼的成绩,但他仍被世人牢记在心。

一个人,代表了一个民族,只身前往万里之外的异乡,彰显我民族精神!

那么刘长春为什么会单枪匹马来参加奥运会呢?

01:

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幕式,伴随着观众的欢呼声,37个国家代表团的运动员陆续出场。

在人潮中,有个代表团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几分落寞。一个团共6人,团里一名运动员,也是唯一的运动员走在最前面,手持旗帜,坚毅的眼神中透出了一丝疲惫。紧随其后的是运动员的教练和一名 体育 官员,而在后面的三人,竟是临时找来凑数的留学生,其中甚至还有一位是美国人。

这个代表团正是中国队,那个唯一的运动员就是刘长春。

刘长春,辽宁大连人,从小喜欢跑步,且天赋过人,每次比赛都稳拿第一。因此,同学们亲切地叫他“兔子腿”。

他出身一个穷苦家庭,家里仅靠父亲给人修鞋维持生计,很早的时候母亲病逝,于是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帮爷爷一起上山放牛。因为家中囊中羞涩,买不起鞋子,他便经常打着赤脚上山。

上学期间,刘长春也是光着脚去学校,等到了才会把鞋穿上,这一切只是为了能让鞋子穿得更久。

因为擅长跑步,在中学期间,这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小伙儿就连续打破了大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100米和400米记录。

难得有的虎将,让东北大学 体育 系的宋君复老师眼前一亮。可没成想,因为家里条件实在是不好,等刘长春中学毕业,父亲就不想让儿子上学了,而是出去学门手艺,早点补贴家用。宋君复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眼看就要熄灭,但为了不让这个短跑的好苗子就此浪费,他一边劝导刘长春家里,一边向学校推荐刘长春,最终说服了刘长春一家。

紧接着,刘长春被东北大学 体育 系特招录取,宋君复成了他的教练。

此后,刘长春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每天五点起床训练,一整天下来,即使身心疲惫他也不敢懈怠,此时的他在心中就埋下了一颗为国争光的种子。

刘长春不仅有着步幅大,步频快的优势,训练起来也丝毫不马虎,就这样在宋君复教练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29年, 刘长春参加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拿下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并且刷新了赛会记录 ,因此一战成名。

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人才稀缺,哪敢想有今日的繁荣,张学良看到刘长春的出现,仿佛看到了希望,秉着这份看好,他时常资助刘长春,并鼓励他为国出力。

刘长春也没有辜负张学良的栽培,在后来,张学良举办的中日德田径运动会上,刘长春代表中国队参赛,一骑绝尘,以10.8秒的成绩拿下100米比赛的亚军,他与第一名德国选手仅相差0.1秒,并把日本选手狠狠甩在身后。虽不是冠军,但已是东亚地区的最优成绩,这一战,刘长春就燃起了国人的信心,一时间,人声鼎沸。

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刘长春在跑道上的风采,让国人坚信,我们中国一定会走出去!

可事与愿违,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这一切都显得太遥远了。

但迫于国人对奥运的激情与期待,中华民国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即便路途艰辛,充满着未知,但刘长春在此时还是站了出来。

此举,刘长春向国人表明了自己的爱国决心,同时激发了国人对参加奥运的激情。

02:

在民声的号召下,刘长春顺利为国出征,可问题是国民政府拿不出钱,刘长春只好自己解决。因为没钱,他连最便宜的一张船票都买不起,参赛更是遥遥无期。

就在这时,有人出手了,这个人还是张学良,本就是个惜才如命的主儿,看到刘长春这么有志气,直接拿出8000大洋,资助他参加奥运会,振我国威。

1932年,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坐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怀揣着国人的期待,刘长春不敢懈怠,以致于在船的甲板上就开始了简单的练习。

世事难料,原本15天的行程,因为遇上了风暴足足漂了21天。

经过一番焦急的等待,终于在开幕式的前一天,刘长春到达美国洛杉矶,还没来得及调整和休息,刘长春便奔赴了赛场。

开幕式当天,各国代表团陆续出发,直到中国时,只有6个人,刘长春是这其中唯一的运动员。他高举旗帜,眼神坚毅,虽然看上去有些落寞,但在奥林匹克精神上未差别人分毫。

隔天下午,刘长春迎战百米短跑,一个人承载着所有国人的期待,此时他肩上压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随着发令指示响起,刘长春像“箭”一样弹出,起初跑到60米时,他遥遥领先,可60米之后,其他选手追赶上来,到80米时,刘长春已被四名选手反超。比赛结束时,刘长春位列倒数第二,惨遭淘汰。此时他的眼里满是不甘和无奈。

200米预赛时,已经有了一次失利的刘长春压力更大了,但他依然砥砺前行。可这一次他依然重蹈覆辙,刚开始的170米稳居第二,胜利就在前方,最后因体力不支被赶超,只拿下第四。刘长春不得不面临被再次淘汰的事实。

两场比赛下来, 刘长春因为身体原因,双腿酸得发胀已是行走困难,最后不得已放弃参加400米比赛。

这是刘长春的第一次奥运,也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宣告结束。

03:

刘长春代表国家第一回参加奥运会,虽然未取得亮眼成绩,但不能说一无所获。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下,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当时的中华民国压根儿没有太多精力放在 体育 赛事上,刘长春受到的训练与其它国家队的训练强度,更是没法比。再加上,舟车劳顿,在船上待了二十多天,刚到达就参加比赛,没有任何时间调整休息,刘长春错过了训练时间,取得这般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刘长春的出征,代表着我们踏出了第一步,赴美一行他观摩了很多外国运动员的先进运动方式,这些心得对我国之后的运动赛事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不得不说,人还是得走出去才能进步,我们任何人也都一样,绝不能在原地踏步。

1937年,年仅28岁的刘长春因为伤病无奈退役,可他一直被国人尊重。因为他的付出,他身上的 体育 精神,值得!

当初有人向我们国人发出“奥运三问”,简单的言辞直击心灵。

中国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拿到一枚奥运金牌?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

提出时,国人更多是认为这事儿还很遥远,可如今我们一一实现!

刘长春带领国家踏出第一步,参加了奥运会,虽然只有一个运动员,但打破了 历史 。

1983年刘长春因疾病不幸去世,但他传承的奥运精神在他离开的隔年便迎来了光辉。

一年后,中国队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拿下来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举国同庆,雄壮的国歌响彻了整个奥运会场。

刘长春逝世后的四个月, 田径天才选手刘翔出生,这个年轻人在21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历史 性地夺得男子110米跨栏项目金牌。

2021年,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健儿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的佳绩打破亚洲纪录,中国人第一次站上了100米决赛赛道。

再到现在,距离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中国已是第二次举办奥运会,如今的中国已是今非昔比,也是一大 体育 强国。

奥运健儿一次次在运动场上挑战自我,无疑是对奥运匹克精神的最佳诠释。

刘长春作为中国奥运的开拓人,国人不会忘记。

老一代人的奥运梦想在新一代奥运人身上实现,这就是奥运的传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