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五年级奥数计算题60道及答案_数学园地五年级上册奥数必考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6篇

【 #小学奥数#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6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五年级奥数计算题60道及答案_数学园地五年级上册奥数必考题五年级奥数计算题60道及答案_数学园地五年级上册奥数必考题


1.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一排椅子只有15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少有几人?

将15个座位顺次编为1:15号。如果2号位、5号位已有人就座,那么就座1号位、3号位、4号位、6号位的人就必然与2号位或5号位的人相邻。根据这一想法,让2号位、5号位、8号位、11号位、14号位都有人就座,也就是说,预先让这5个座位有人就座,那么乐乐无论坐在哪个座位,必将与已就座的人相邻。因此所求的答案为5人。

2.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工车间共有77个工人,已知每天每个工人平均可加工甲种部件5个,或者乙种部件4个,或丙种部件3个。但加工3个甲种部件,一个乙种部件和9个丙种部件才恰好配成一套。问应安排甲、乙、丙种部件工人各多少人时,才能使生产出来的甲、乙、丙三种部件恰好都配套?

解:设加工后乙种部件有x个。

3/5X+1/4X+9/3X=77

x=20

甲:0.6×20=12(人)乙:0.25×20=5(人)丙:3×20==60(人)

2、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三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岁,问哥哥、弟弟现在多少岁?

解:设哥哥现在的年龄为x岁。

x-(30-x)=(30-x)-x/3

x=18

弟弟30-18=12(岁)

3.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的数换成这两数之,称为一次变换。如对18和42可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18,42→18,24→18,6→12,6→6,6。直到两数相同为止。问:对12345和54321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为什么?

如果两个数的公约数是a,那么这两个数之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数的公约数也是a。因此在每次变换的过程中,所得两数的公约数始终不变,所以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就是它们的公约数。因为12345和54321的约数是3,所以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3。

4.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计算:9.9×9.9+1.99

解:算式中的9.9×9.9两个因数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不变,即这个乘法可变为99×0.99;1.99可以分成0.99+1的和,这样变化以后,计算比较简便。

9.9×9.9+1.99

=99×0.99+0.99+1

=(99+1)×0.99+1

=100

2、计算:2.437×36.54+243.7×0.6346

解:虽然算式中的两个乘法计算没有相同的因数,但前一个乘法的2.437和后一个乘法的243.7两个数的数字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如果把其中一个乘法的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按相反方向移动同样多位,使这两个数变成相同的,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

2.437×36.54+243.7×0.6346

=2.437×36.54+2.437×63.46

=2.437×(36.54+63.46)

=243.7

5.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解:设有1元的x张,1角的(28-x)张

x+0.1(28-x)=5.5

0.9x=2.7

x=3

28-x=25

答:有一元的3张,一角的25张。

2、解:设1元的有x张,2元的(x-2)张,5元的(52-2x)

x+2(x-2)+5(52-2x)=116

x+2x-4+260-10x=116

7x=140

x=20

x-2=18

52-2x=12

答:1元的有20张,2元18张,5元12张。

3、解:设有7元和5元各x张,3元的(400-2x)张

7x+5x+3(400-2x)=1920

12x+1200-6x=1920

6x=720

x=120

400-2x=160

答:有3元的160张,7元、5元各120张。

6.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

答案与解析:

由“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可知:

乙做3天的工作量=甲2天的工作量

即: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2

甲、乙分别做全部的的工作时间比是2:3

时间比的是1份

实际时间的是3天

所以3÷(3-2)×2=6天,就是甲的时间,也就是规定日期

方程方法:

[1/x+1/(x+2)]×2+1/(x+2)×(x-2)=1

解得x=6

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 #小学奥数#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1、配制一种液,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400g粉需加水多少克?

2、一项工程,原投资80万元,实际投资100万元。实际多投资百分之几?

3、一件衣服打九折后是27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4、要生产一批化肥,每天生产120吨,需要20天能完成任务,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用比例的知识解)

5、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其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15分米,把这堆小麦装入粮仓,正好是这个粮仓容积的15%,这个粮仓容积是多少?

2.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一、应用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0.6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这辆汽车的2.2倍多5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千米。

2、苹果每千克3.5元,奶奶在水果商店买了12.68千克的苹果,要付多少元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要付()元。

二、拓展题

1、回收1千克废纸可生产0.8千克再生纸。如果每人回收1.6千克的废纸,五年级二班班48人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的再生纸?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千克的再生纸。

2、某停车场规定:停车一次至少交停车费3.50元,超过2小时,每多停1小时加收1.50元。张师傅在此停车场停车8小时,应交停车费多少元?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应交停车费()元。

3.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1、有人说:“任何7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质数。”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错的。

2、从小到大写出5个质数,使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12。

3、9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都大于80,那么其中质数多有多少个?

4、用1,2,3,4,5,6,7,8,9这9个数字组成质数,如果每个数字都要用到并且只能用一次,那么这9个数字多能组成多少个质数?

5、已知一个两位数除1477,余数是49。求满足这样条件的所有两位数。

6、某校师生为地区捐款1995元。这个学校共有35名教师,14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相同且多于30人不超过45人。如果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是整数,那么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7、在做一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题时,小马虎把一乘数中的数字5看成8,由此得乘积为1872。那么原来的乘积是多少?

8、已知两个数的和被5除余1,它们的积是2924,那么它们的等于多少?

9、在射箭运动中,每射一箭得到的环数或者是“0”(脱靶),或者是不超过10的自然数。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了5箭,每人5箭得到的环数的积都是1764,但是甲的总环数比乙少4环。求甲、乙的总环数各是多少?

1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它的体积是1998立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宽、高的和的小可能值是多少厘米?

4.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练习题:2,4,6,8,…是连续的偶数,若五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320,这五个数中小的一个是()。

答案与解析:

考点:奇偶性问题。

分析:若五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320,即那么五个数中间的那个数应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320÷5=64,所以这五个数是60、62、64、66、68。

解:五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320,则: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奇数偶数:这五个连续偶数的第三个(即中间的那一个)偶数是320÷5=64。

即这五个数是60、62、64、66、68。

所以,小的偶数是60。

故答案为:60。

5.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

1.写出除109后余4的全部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8除以一个两位数后余数是3,适合条件的两位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除1290后余3的'全部三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21×21×……×21[50个21]积的尾数是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5×1.5×1.5×……×1.5[200个1.5]积的尾数是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63)×(12×63)×(12×63)×……×(12×63)[1000个(12×63)]积的尾数是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4×24×24×…×24[2001个24],积的尾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3×…×98×99,积的尾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4×94×94×…×94[102个94]-49×49×…×49[101个49],的个位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1/11化成小数,求小数点后面第2001位上的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奥数题70道(要答案),简单点!急~~~

1.甲、乙两地相距46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后,每小时加速15千米,共用了7小时到达乙地。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几小时? .解:设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x小时。 60x+(60+15)(7-x)=465 60x+525-75x=465 525-15x=465 15x=60 x=4 2.笼中装有鸡和兔若干只,共100只脚,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92只脚。笼中原有兔、鸡各多少只? 解:兔换成鸡,每只就减少了2只脚。 (100-92)/2=4只, 兔子有4只。 (100-44)/2=42只 答:兔子有4只,鸡有42只。 3.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 解:设蜘蛛18只,蜻蜓y只,蝉z只。 三种小虫共18只,得: x+y+z=18……a式 有118条腿,得: 8x+6y+6z=118……b式 有20对翅膀,得: 2y+z=20……c式 将b式-6a式,得: 8x+6y+6z-6(x+y+z)=118-618 2x=10 x=5 蜘蛛有5只, 则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 再将z化为(13-y)只。 再代入c式,得: 2y+13-y=20 y=7 蜻蜓有7只。 蝉有18-5-7=6只。 4.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共做好事240件,大同学每人做好事8件,小同学每人做好事3件,他们平均每人做好事6件。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同学有多少人? 解:设蜘蛛18只,蜻蜓y只,蝉z只。 三种小虫共18只,得: x+y+z=18……a式 有118条腿,得: 8x+6y+6z=118……b式 有20对翅膀,得: 2y+z=20……c式 将b式-6a式,得: 8x+6y+6z-6(x+y+z)=118-618 2x=10 x=5 蜘蛛有5只, 则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 再将z化为(13-y)只。 再代入c式,得: 2y+13-y=20 y=7 蜻蜓有7只。 蝉有18-5-7=6只。 5.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56棵,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设男生x人,女生(42-x)人。 3x-2(42-x)=56 3x+2x-84=56 5x=140 x=28 42-x=14 6.将一个数做如下运算:乘以4,再加上112,减去20,除以4,这时得100.那么这个数是 77 7.少先队员参加植树劳动,每人植树2棵,如果一个人挖坑,一个要25分,运树苗一趟(多可运4棵)要20分,提一桶水(可浇4棵树)要10分,栽好一棵树要10分.现以两个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植树任务少要 分钟. 30 8.1992×1992×1992×……×1992(共1992个1992)的积的十位上的数是多少? 2 9.三层书架上共放了192本书,现在先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同下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下层,从下层取出与现在上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上层,这时三层书架上的书正好相等.那么,上、中、下原来分别有书 150 10.学生甲在计算一道加法题中,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末尾的0漏写了,这样算出的答案是230,而这题正确答案是698,两个加数应该各是多少? 10×(698-230)÷9=520 698-520=178 520 和 178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五年级试题三答案

1,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解:AB距离=(4.5×5)/(5/11)=49.5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

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

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

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

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

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解:甲乙速度比=8:6=4:3

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解:甲走完1/4后余下1-1/4=3/4

那么余下的5/6是3/4×5/6=5/8

此时甲一共走了1/4+5/8=7/8

那么甲乙的路程比=7/8:7/10=5:4

所以甲走全程的1/4时,乙走了全程的1/4×4/5=1/5

那么AB距离=640/(1-1/5)=800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一种情况:此时甲乙还没有相遇

乙车3小时行全程的3/7

甲3小时行75×3=225千米

AB距离=(225+15)/(1-3/7)=240/(4/7)=420千米

一种情况:甲乙已经相遇

(225-15)/(1-3/7)=210/(4/7)=367.5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已相遇?

解:甲相当于比乙晚出发3+3+3=9分钟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甲的速度=1/30

乙的速度=1/20

甲拿完东西出发时,乙已经走了1/20×9=9/20

那么甲乙合走的距离1-9/20=11/20

甲乙的速度和=1/20+1/30=1/12

那么再有(11/20)/(1/12)=6.6分钟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解:路程=36×2=72千米

速度=48-36=12千米/小时

乙车需要72/12=6小时追上甲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解:

甲在相遇时实际走了36×1/2+1×2=20千米

乙走了36×1/2=18千米

那么甲比乙多走20-18=2千米

那么相遇时用的时间=2/0.5=4小时

所以甲的速度=20/4=5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5-0.5=4.5千米/小时

9、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

解:速度和=60+40=100千米/小时

分两种情况,

没有相遇

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3小时

已经相遇

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5小时

10、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

解:速度和=9+7=16千米/小时

那么经过(150-6)/16=144/16=9小时相距150千米

11、甲乙两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解:

速度和=42+58=100千米/小时

相遇时间=600/100=6小时

相遇时乙车行了58×6=148千米

或者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42:58=21:29

所以相遇时乙车行了600×29/(21+29)=348千米

12、两车相向,6小时相遇,后经4小时,客车到达,货车还有188千米,问两地相距?

解:将两车看作一个整体

两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6

4小时行1/6×4=2/3

那么全程=188/(1-2/3)=188×3=564千米

13、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分之2 ,求二车的速度?

解:二车的速度和=600/6=100千米/小时

客车的速度=100/(1+2/3)=100×3/5=60千米/小时

货车速度=100-60=40千米/小时

14、小兔和小猫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候相聚4千米,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解:速度和=(40-4)/4=9千米/小时

那么还需要4/9小时相遇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 b两地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甲车比乙车早1小时到 两地相距多少?

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距离终点40×1=40千米

甲车比乙车多行40千米

那么甲车到达终点用的时间=40/(50-40)=4小时

两地距离=40×5=200千米

16、两辆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时相遇。慢车是快车速度的五分之三,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8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

解: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1:3/5=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8

慢车行了全程的3/8

那么全程=80/(5/8-3/8)=320千米

1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100米,乙每分钟行120米,2小时后两人相距150米。A、B两地的短距离多少米?长距离多少米?

解:短距离是已经相遇,长距离是还未相遇

速度和=100+120=220米/分

2小时=120分

短距离=220×120-150=26400-150=26250米

长距离=220×120+150=26400+150=26550米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五年级试题三答案

1,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1.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22,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加上6,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解:设原来除数是X-6。

(X-6)+(8X-6)=222

X=26 26-6=20 26×8=208 208-6=202

答:原来的被除数是202,除数是20。

2. 买一本日记本和一本笔记本需付10.4元,买两本日记本和一本笔记本需付16元,日记本和笔记本各多少元?

16-10.4=5.6(元) 10.4-5.6=4.8(元)

答:日记本5.6元,笔记本4.8元。

3. 果园里共种梨树、橘树、桃树、苹果树255棵。橘树比桃树多种3棵,苹果树是桃树的2倍,梨树比桃树的2倍少18棵。橘树、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设桃树有X棵?

(3+X)+2X+(2X-18)+X=255

X=45

45+3=48(棵) 45×2=90(棵) 45×2-18=72(棵)

答:橘树有48棵,桃树有45棵,苹果树有90棵,梨树有72棵。

.连续4个奇数的和是128,这四个奇数分别是( )。

2.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正好拼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那么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129、31、33、35

2、

因为:

1、连续4个奇数中,和小的数相加的和=中间两数的和,所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中间两奇数所夹的那个偶数。128÷4=32 所以中间两奇数分别与32相邻,是31、33;那么另外两边的两个就是29、35.

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那么每个侧面的面积就是30÷6=5平方厘米。

如果从中间切开,变成两个长方体,就相当于增加了2个侧面的面积。

再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有相当于减少了1个侧面的面积(有2个的半侧面看不到了)。

实际前后相当于增加了1个侧面的面积5平方厘米。

那么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 )平方厘米

答案21.(n-3)+(n-1)+(n+1)+(n+3)=4n=128,n=32

29,31,33,35

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边长a=根号(30/6)=根号5

长方体的长宽为根号5,高为1/2根号5

大长方体的长、宽、高为2根号5、根号5、1/2根号5

表面积=2(长宽+宽高+高长)=2(10+2.5+5)=35平方厘米

问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定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计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

分析:设丁拿了x件,则甲拿x+3 ,乙拿了x+7 丙拿了x+14件,所以一共拿了4x+24件货品,但每人应该拿x+6件。则甲少拿了3件,乙多拿了一件,给14元。所以1件14元。因此丙还应该给5件的钱给丁,给3件的钱给甲。

列式:(3+7+14)÷4=6(件)甲少拿的:6-3=3(件)乙多拿的:7-6=1(件)丙多拿的:14-6=8(件)14÷1=14(元/件)6-1=5(件)14×5=70(元)

答案:丙应付丁514=70元给70元。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五年级试题三答案

1,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五年级试题三答案

1,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 #小学奥数#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以下是 整理的《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1、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答题: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400-40)÷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2、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答题: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

(455-30×6)÷(6+5)=(455-180)÷11=275÷11=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

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2.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1、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时多走1千米,两人3时共多走6千米,这6千米相当于两人按原定速度1时走的距离。所以甲、乙两地相距6×4=24(千米)

2、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来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2米/秒,结果都用24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原来的速度。

解:因为相遇前后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不变,相遇后两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两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时两人相遇。

设甲原来每秒跑x米,则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3.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1、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2、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快的同学多糊了多少个?

解:当把糊了88个纸盒的同学计算在内时,因为他比其余同学的平均数多88-74=14(个),而使大家的平均数增加了76-74=2(个),说明总人数是14÷2=7(人)。因此糊得快的同学多糊了

74×6-70×5=94(个)。

4.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1、一只野兔逃出80步后才追它,野兔跑8步的路程只需跑3步,跑4步的时间兔子能跑9步。至少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野兔?

解:狗跑12步的路程等于兔跑32步的路程,狗跑1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27步的时间。所以兔每跑27步,狗追上5步(兔步),狗要追上80步(兔步)需跑[27×(80÷5)+80]÷8×3=192(步)。

2、甲、乙两人在铁路旁边以同样的速度沿铁路方向相向而行,恰好有一列火车开来,整个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18秒,2分后又用15秒从乙身边开过。问:

(1)火车速度是甲的速度的几倍?

(2)火车经过乙身边后,甲、乙二人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相遇?

解:(1)设火车速度为a米/秒,行人速度为b米/秒,则由火车的是行人速度的11倍;

(2)从车尾经过甲到车尾经过乙,火车走了135秒,此段路程一人走需1350×11=1485(秒),因为甲已经走了135秒,所以剩下的路程两人走还需(1485-135)÷2=675(秒)。

5.五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智力题及答案

1、小乐与小喜一起跳绳,小喜先跳了2分钟,然后两人各跳了3分钟,一共跳了780下。已知小喜比小乐每分钟多跳12下,那么小喜比小乐共多跳了多少下?

答案与解析:

利用假设法,假设小喜的跳绳速度减少到与小乐一样,那么两人跳的总数减少了12×(2+3)=60(下)。

可求出小乐每分钟跳(780-60)÷(2+3+3)=90(下),小乐一共跳了90×3=270(下),因此小喜比小乐共多跳780-270×2=240(下)。

2、每件上衣a元,每条裤子b元,3a+2b表示什么?

考点:用字母表示数。

分析:3a表示3件上衣的总价,2b表示2条裤子的总价,3a+2b表示买3件上衣和2条裤子一共花了多少元;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每件上衣a元,每条裤子b元,3a+2b表示买3件上衣和2条裤子一共花了多少元;

故答案为:3件上衣和2条裤子一共花了多少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