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收藏】古代计量单位有哪些问题?

古代计量单位有哪些

问题一:古代计量单位石是什么? 5分 1、“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收藏】古代计量单位有哪些问题?【收藏】古代计量单位有哪些问题?


【收藏】古代计量单位有哪些问题?


2、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3、与现在的单位的换算,1石=150斤 1斤=500克。

问题二: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古代长度单位的古今换算:

1 里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厘

1 厘 = 10 毫

1 毫 = 10 丝

1 丝 = 10 忽

换成现今单位:

2 里 = 1 公里(古代的「里」和「市里」长度不同)

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厘米

问题三: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怎麽来的? 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长度单位的由来

本来我国采用市制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用丈、尺、寸,重量单位用斤、两、钱,面积单位用亩等,这些单位在1990年已废除。现在法定计量单位和上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便于交流。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我国清朝的康熙,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的承认.1875年,17个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米......>>

问题四:司在古代是什么计量单位 盎司”是英制计量单位,作为重量单位时也称为英两。 常衡盎司:重量单位。整体缩写为oz.。 1盎司=28.350克

问题五:古代计量单位都有什么 比如 锱铢 石 之类的 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1、战国:

1)齐:1钟 = 10釜, 1釜 = 4区,1区 = 4豆, 1豆 = 4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3)楚:1筲 =5升

4)三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统一换算(毫升):1斛 =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

3、汉: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国两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450, 1斗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30000, 1斗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开皇: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业: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大: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斗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斗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问题六:古时候的钱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

问题七:古代计量单位与现在的区别(例如升) 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末期。

据古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

舜出巡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传世的商代古尺,尺长15.8cm,分十个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同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器标准器,发到各地,

把商鞅在战国时代秦国实施了100余年的度量衡单位制推行到全国。

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

形成了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今=古16两=今10两。

今1两_相当于_古1.5锊。

古1仞相当于今天的七尺或八尺。

10升=1斗,10斗=1石

钟釜。

一刀圭。

重量:

1市担=100市斤=50公斤=5000公担

1市斤=10市两=100市钱=1000市厘=10000市毫=100000市丝

长度:

1市里=500米

1市引=33.333……米

1市引=10市丈=100市尺=1000市寸=10000市分=100000市厘=1000000市毫

面积:

1市顷=100市亩

1市亩=6 000平方市尺=666.67平方米

1市顷=6.666666670000001公顷=0.0666666667平方公里

1市亩=6.666667公亩=0.00066666669999……平方公里

1市分==0.0000666667平方公里

1平方市尺=1.111e-7平方公里

体积:

1立方市丈=1000立方市尺=1000000立方市寸=37立方米

问题八:古代重量计量单位有哪些 两,斤之类的。

古代计量单位是什么?

古代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包括忽、秒(丝)、毫、厘、寸、尺、丈、咫、寻、常、仞。这些名称中尺为基本的长度单位,古人常将一尺默认为一手之长,因此便有了“布手知尺”的说法。其中,一仞等于八尺,同时古人也常说:“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其意思是长度测量单位中也存在着一些十分微小的精度之处,比如:蚕会吐丝,便被古人认为所吐之丝即忽,十忽为一秒,十秒即一毫,十毫是一厘,十厘就是一分了。

由于在上古时期计量农产品时多用量器,因此量器成为人类早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包括:溢、掬、釜、钟、豆、区、斗、斛、升(掬),其中认为一只手所能盛的水成为一溢,两只手合起来叫作掬。

这些计量单位早出自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例如《左传》与《礼记》,这两部作品都认为掬四谓豆,由于掬即升,因此可以认为四升为一豆,相当于双手合起来舀四次水才够一豆。除此之外,斛也是常有单位,宋朝以后多见一些,普遍认为一斛就是五斗。

重量

由于重量单位各朝各代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对比各种说法,不难发现相似之处较多,比如:重量单位自古以来常见的为:两、斤、铢、均、石,统称五权。二十四铢即一两,十六两即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均就是一石,可见石是的单位。

古代计量单位是什么?

如下: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钧:

钧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说文》中有记载“钧,三十斤也。”所以说,一钧则是代表三十斤。

钧作为重量单位早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吕氏春秋-仲春纪》记载:“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语“千钧一发”中,其意思是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

而现在看来,千钧的重量就是三万斤,如此沉重的重量赋予到了一根头发丝上面,足以看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了。

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具体都有哪些?

斗,贯,石,锭 ,缗,跬,合等等这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古代人们非常的聪明,计量单位非常多。

毫、厘、分、寸, 合、升、斗、斛 这些都是计量单位,前面的是长度单位,后面的是重量计量单位。

我国的古代计量单位,包括有度,量,衡,里,数,这是我国古代用来计算单位的方式。

有毫、厘、分、寸、咫、尺、丈、寻、常、仞、武、步等等一些。

古代计量单位

长度:

1里=15引,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1分=10厘, (1米=3尺)

面积:

1顷=10亩, 1亩=60平方丈=6.666666...公亩

容积:

1石=10斗, 1斗=10升, 1升=10合, 1合=10勺, 1勺=10撮, (1升=1公升), 重量计量单位及演变。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1、战国:

1)齐:1钟 = 10釜, 1釜 = 4区,1区 = 4豆, 1豆 = 4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3)楚:1筲 =5升

4)三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统一换算(毫升):1斛 =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

3、汉: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国两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450, 1斗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30000, 1斗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开皇: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业: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大: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斗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斗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末期。

据古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

舜出巡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传世的商代古尺,尺长15.8cm,分十个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同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器标准器,发到各地,

把商鞅在战国时代秦国实施了100余年的度量衡单位制推行到全国。

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

形成了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今=古16两=今10两。

今1两_相当于_古1.5锊。

古1仞相当于今天的七尺或八尺。

10升=1斗,10斗=1石

钟釜。

一刀圭。

重量:

1市担=100市斤=50公斤=5000公担

1市斤=10市两=100市钱=1000市厘=10000市毫=100000市丝

长度:

1市里=500米

1市引=33.333……米

1市引=10市丈=100市尺=1000市寸=10000市分=100000市厘=1000000市毫

面积:

1市顷=100市亩

1市亩=6 000平方市尺=666.67平方米

1市顷=6.666666670000001公顷=0.0666666667平方公里

1市亩=6.666667公亩=0.00066666669999……平方公里

1市分==0.0000666667平方公里

1平方市尺=1.111e-7平方公里

体积:

1立方市丈=1000立方市尺=1000000立方市寸=37立方米

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末期。

据古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

舜出巡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传世的商代古尺,尺长15.8cm,分十个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同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器标准器,发到各地,

把商鞅在战国时代秦国实施了100余年的度量衡单位制推行到全国。

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

形成了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今=古16两=今10两。

今1两_相当于_古1.5锊。

古1仞相当于今天的七尺或八尺。

10升=1斗,10斗=1石

钟釜。

一刀圭。

重量:

1市担=100市斤=50公斤=5000公担

1市斤=10市两=100市钱=1000市厘=10000市毫=100000市丝

长度:

1市里=500米

1市引=33.333……米

1市引=10市丈=100市尺=1000市寸=10000市分=100000市厘=1000000市毫

面积:

1市顷=100市亩

1市亩=6 000平方市尺=666.67平方米

1市顷=6.666666670000001公顷=0.0666666667平方公里

1市亩=6.666667公亩=0.00066666669999……平方公里

1市分==0.0000666667平方公里

1平方市尺=1.111e-7平方公里

体积:

1立方市丈=1000立方市尺=1000000立方市寸=37立方米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 古时候1斤等于16两。 那时候的一斤等于500克。 至于1亩,1里

古代计量单位是什么?

古代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

古代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

古代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指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计量单位具有根据约定赋予的名称和符号。

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