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

西游四大佛祖谁最强?如来佛排第几?谁才是如来佛真正畏惧的人呢?

吴承恩在改定《西游记》时,对小说中的道教佛教等宗教神佛,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现实中佛教教主乃释迦牟尼,在《西游记》中,佛教教主本名依然是释迦牟尼尊者,其法名却被改为如来佛祖。

“如来”是任何一位佛所拥有的十大神通之一,并非哪位佛的代名词。现实佛教中,你若是将佛祖称为如来,更会被认为是对佛祖的大不敬。

不过,任凭佛教徒如何纠正,如何呼吁,老百姓还是认定佛祖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祖。

当然,若我们细看《西游记》就可以发现,被冠以佛祖之名的,并非仅是如来,在如来佛祖之外,《西游记》中还有三人,也被称为佛祖。

第一位是燃灯古佛。

这位老佛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曾侧面登场。因燃灯古佛到来,老君率兜率宫弟子,前往听其讲经,故此兜率宫空无一人,孙悟空得以混入其中,偷吃了五葫芦金丹,从而炼成了金刚不坏之体。

在原著第一百回中,诸佛诵念名单,燃灯上古佛赫然是诸佛之首。

在燃灯佛祖之下,是药师光王佛。药师佛之下,才是释迦牟尼佛。

燃灯古佛在灵山的排位为何比如来佛祖还要高呢?原来在现实佛教中,有三世佛的说法。在过去世界中,以燃灯佛祖为尊;在现在世界中,以释迦牟尼为尊;在未来世界中,以弥勒佛祖为尊。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神话巨著中,燃灯被演绎为佛教上代教主。

在唐僧师徒到达灵山,经过凌云渡时,又有一位佛祖登场,此佛号称接引佛祖。在原著中特意说明就是宝幢佛,此佛在诸佛中排名第七,位在弥勒佛之上。

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


正是因为接引佛祖相助,唐僧得以渡过凌云渡,脱去凡胎,成就仙身。

《西游记》中第四位被尊为佛祖的是弥勒佛。在现实佛教中,弥勒的修为还是菩萨,要到未来世界,才能修成佛果。《西游记》将弥勒的形象大加改动。一方面保持了他身宽体胖、笑口常开的外在形态,另一方面却将弥勒描绘成一个霸道凶蛮、专与如来作对的对立面形象。

《西游记》中称弥勒为东来佛祖,意与西方如来佛祖相对。弥勒被称为极乐世界第一尊。在佛教中地位极高,是内定的佛教下一任教主。在小西天黄眉怪故事中,正是因为背后有弥勒佛祖撑腰,黄眉怪才会肆无忌惮,变化为如来佛祖模样,招摇撞骗,强取豪夺,对如来极尽侮辱之能事。

要知道,在《西游记》描绘的仙神世界中,诸位神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人变幻成自己的模样。

六耳猕猴故事中,几个猴妖化为唐僧师徒要去取经。老实巴交如沙僧,一见假沙僧勃然大怒。一贯见妖就逃的他,竟冲入妖群中,将假沙僧拍死。

在红孩儿故事中,红孩儿幻化成观音菩萨模样,将猪八戒擒拿。慈悲心肠如观音,听闻此事脸色大变,当即气冲冲下山擒拿红孩儿。红孩儿明明已被金箍儿缺箍儿束缚,观音菩萨仍不依不饶,要红孩儿一步一跪,走去普陀山。

观音菩萨之所以变得如此狠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红孩儿变成她的模样。

从以上可知,如来佛虽然是灵山佛门之祖,然诸佛内部并不团结。燃灯古佛为灵山元老,然而这位老佛人老心不老,在唐僧师徒取得无字真经之后,正是此佛派出大弟子白雄尊者,揭破经袋,让孙悟空发现了真经无字,孙悟空大怒,从而闹上灵山。

虽然燃灯古佛口中说如此作都是为了唐僧,实际上揭破经书必然会激化唐僧师徒与如来的矛盾。孙悟空能拿到有字真经,自然也会感谢燃灯佛祖的提醒。

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


如果说燃灯古佛与如来的矛盾隐藏得还比较深,那么弥勒与如来之间的斗争则已是公开化。

当然,如来佛祖通过唐僧师徒取经行动,已将沿途绝大多数妖魔收服,西天多数国家都改道从佛,如来佛祖在西天的统治已然变得更加稳固。随着三藏真经东传,如来佛祖的大乘佛法必然会在南赡部洲广泛传播。如来佛祖的影响力势必进一步增强。

因此无论是上一代燃灯古佛,接引佛祖,还是东来佛祖弥勒,最终都无法超越如来。

整部《西游记》真正让如来佛祖感到忌惮的人,并不在灵山佛门,而是在天庭。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还是三界之主玉皇大帝。每一位都是让如来佛祖高山仰止的大天尊。

像86版电视剧中描绘的玉皇大帝躲在桌子下面高呼“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的荒唐场景,在《西游记》原著中根本没有出现。

佛祖都有哪些

宇宙有无量无边,佛也是无量无边。连一微尘中都有无量大千世界,无量佛国。

简单给你说几个。

《地藏菩萨本愿经》

称佛名号品第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诸天神佛,各有神通!佛教中共有多少位佛祖、菩萨,她们的称号和名字又是什么?

在佛教里面如果从佛祖释迦牟尼向下排的话是: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团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弥(准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过具足戒(250条戒律)的出家人

沙弥是受了沙弥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十大佛祖排行 十大佛祖排行图片


现在我们拟用最短篇幅,将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如下,约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见该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二、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