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建筑基础标准 建筑基础标准有哪些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是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而制订的。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基础标准 建筑基础标准有哪些建筑基础标准 建筑基础标准有哪些


常见的建筑地基基础验收规范有哪些

有接触过房屋建造的朋友们对地基并不陌生。俗话说: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端,这句话在施工这一方面就应验了,盖房子我们都知道,地基很重要,只有打好地基,房子才能一步步的往下建设,所以就有了建筑地基基础验收规范准则,有了一定的标准,才能更好的实施。从事建筑行业和地基工程的人们都能按照规范要求去施工,千万不要为了省事,终酿成不好的后果。今天我就来为广大朋友们讲解一下地基基础验收规范的相关内容。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是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级别。共分甲、已、丙三个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级施工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小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地基基础验收规范

施工单位应具备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从事地基与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直辖市)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检验桩体的质量,数量为总数的百分之二但是不少于10根,桩的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是不少于3根。

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应该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基坑工程中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以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合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要以设计要求为依据。环境保护已日益受到的重视,基坑工程施工不当造成房屋沉降、管道开裂、地面裂缝等事例时有发生,本条的目的也是从环境保护要求而制订钓。

编辑总结: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及说明

在一座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是地基的建设,地基建设的好坏,直接联系到整座建筑的高度,并且为了使建筑达到某种高度,对于地基需要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面是每一个从事工程人员所需要了解的。地基方面的设计也是包含了对于防震的设计,带代表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在设计地基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去了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涉及了一下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于地基方面的一些术语符号介绍、地基设计的一些基础规定、对于岩石的一些分类以及指标性问题、关于地基的一些计算、关于山区地基的介绍、对于软弱地基的介绍、关于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一些基础类的工程、对于地基的检验,剩下的就是对于地基地质的一些补充说明了。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内容涉及甚多,小编在这里为你大概的提一下

每一座建筑的地基是分等级的,大致上被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对于高于重要的工业以及居民建筑,对于处与地质复杂的建筑,楼层超过十层的建筑,对于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建筑都需要设计家等级的地基,而对于低于七层,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地基挖掘不需要太深的建筑可以设计丙级的地基,其它的建筑可以设计乙等级的地基。

地基的填土可以有很多类的,像砂土、岩石、粉土、碎石土等,只是每种泥土的硬度是不一样的,并且每种泥土开挖后的特性也是不一样,因此需要提前了解泥土的各方面资料,已应对一些挖掘性的问题。

在地基建设前还需要有一些测验以保证地基的各方面指标,需要测量地基的抗剪强度、载荷试验承受力指标、压缩指标。测试后应提供有关的数据已方便下一步的建设。

根据建筑的高度以及用途,需要确定地基的深度,这点不仅仅要根据其需要承受力量的大小确定,也是根据其地质水质的特点确定的,如果所建建筑有特殊的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挖的足够深已避免土质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还有好多的内容,如果你真的需要此方面的资料,建议你直接购买相关的书籍以方便你对此的了解!’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什么?

标准规范: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在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促进技术进步,建设资源友好型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方法;增加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新介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新》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建筑企业设计单位、建筑勘察单位、建筑施工单位、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新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内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新》基本: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新》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新》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新》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对比内容变化区别:

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版共有强制性条文27条,分别为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条。

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版共有强制性条文28条,分别为3.0.2、3.0.5、5.1.3、5.3.1、5.3.4、6.1.1、6.3.1、6.4.1、7.2.7、7.2.8、8.2.7、8.4.6、8.4.9、8.4.11、8.4.18、8.5.10、8.5.13、8.5.20、8.5.22、9.1.3、9.1.9、9.5.3、10.2.1、10.2.10、10.2.13、10.2.14、10.3.2、10.3.8条,即2个旧强条改为非强条,增加3个新强条。内容的主要变化有:

1、原3.0.2条将旧条文中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单独列出成为第3.0.3条并由强条改为非强条,取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fak<80KPa一栏。

2、原3.0.4条变为3.0.5条,旧规范中的“荷载效应不利组合”改为“作用效应”,“荷载”或“荷载效应”改为“作用”;增加了基础抗浮稳定计算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取1.0的设计要求;增加了挡土墙截面及承载力计算时,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并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的设计要求。——需检查基础抗浮稳定计算(安全系数与省地基规范同)、挡土墙承载力计算书中作用组合的选择是否恰当。

3、原5.1.3条强条内容不变,非强条内容单独列出成为第5.1.4条。

4、原5.3.1、5.3.4、6.3.1、6.4.1、7.2.8条维持不变。

5、原5.3.10条(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多栋高层和底层建筑,按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改为非强条,原用词“应”改为“宜”。

6、原6.1.1条山区地基设计需要分析认定的设计条件增加了:a)有无不稳定边坡;b)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c)有无采空区;d)出现危岩的可能性。——需检查地质勘察报告中有无相关内容。

7、原7.2.7条下半句改为“设计采用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针对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层等特殊性土,需检查施工说明中是否包含新增加的相关内容。

8、原8.2.7条的非强条内容单独列出,分别成为第8.2.8、8.2.11、8.2.14条;强条内容中,扩展基础需要验算抗冲切承载力的条件改为“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椎体落在基础地面以内时”;增加了第2项“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加2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承载力”。——需检查天然地基基础计算书中是否包含新增加的相关内容。

9、原8.4.5条改为8.4.11条,强条内容不变,非强条内容单独列出成为第8.4.12条。

10、原8.4.7条改为8.4.6条,强条内容不变,非强条内容单独列出成为第8.4.7条。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如下: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②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③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④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⑤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地基种类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面承压的岩土持力层。天然地基是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其节约工程造价,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为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介绍?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由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新版本内容: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基本: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特制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现行版本GB50007-2011是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新规范规范共分10章和2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本专题主要对建筑企业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山区地基、基坑工程、工程监测部分讲解。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相关演变的历史:

现行为新版本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主编部门为中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版本: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 1974年11月1日起试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990年1月1日起施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 于1991年6月30日废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