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答案

过片写道:“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即美玉。这里借以比喻水上皎洁的月色。“可惜”即“可爱”的意思。“莫教”即不要。词人通过比喻(借喻)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词人借助这令人可爱的溪水、明月,以及那微微的春风,不但给我们描绘了“月照溪水图”,也表现了对清静明朗月夜,以及水中月色的喜爱之情。也许就是“我欲醉眠芳草”的另一原因吧!于是词人写道:“解鞍欹枕绿杨桥。”舍不得,也离不得,在这个时候,词人干脆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时候,词人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温情,感受着无忧无虑的人生的惬意。在如此境遇下,苏轼美美得睡了。此时此刻,我们感觉到的是词人那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情怀。我们知人论世,根据苏轼的人生及其仕途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沉睡中的苏轼,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完全是为了忘却生活中烦恼,忘记那扰乱心性的得失。当词人醒来时,已经是“杜宇一声春晓”了。“杜宇”即杜鹃鸟。这最后一句写苏轼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也许是那独有的杜鹃鸟一声惊醒了,也许是醒来听到了杜鹃一声啼叫。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杜鹃声凄凉的,往往 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 词人在此通过声音描写,从艺术上说,反衬出春天黎明时分的宁静,从情感意蕴来说,也激发了词人内心伤感。词人最后听到的春晓中“杜宇一声”,看到的是春晓中“乱山攒拥,流水锵然”,感受到的是春晓中“非尘世也”。以景结情,不但描写了春晨之美,而且更加突出了词人“疑非尘世”的情怀,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抓住意象,营造氛围;其次,情景结合,寓情于景;再次,各种修辞,形象生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