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

怎么向中外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张择端所作的一幅名画,这幅画是记录的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的繁荣。

这幅画上有很多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惟妙惟肖,有的是行人,有的是商贩。还有北宋时期特有的各种各式各样的建筑,桥梁,鳞次栉比,可见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城建设的非常好,经济发展的也很好,人民生活富足,处于一个短暂的盛世。

三年级用自己的话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通过对画上?

这篇文章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以及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当时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


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有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小摊贩、官吏、读书人等等。

文章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从店铺多、人多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街市很热闹。文章第4自然段细致描写了街市上一个热闹的场景,从中一方面体会到人多,另一方面体会到画家的绘画技艺精湛。

通过《清明上河图》你能看到北宋汴京街市繁华、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清明的写作背景,杜牧?

写作背景: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诗人杜牧向别人询问,附近哪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杜牧在晚唐统治阶级腐败情况下写得清明,《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原文:

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上河园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清明上河图是按照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从城市外到城市里再到市场。

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国家首批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景区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成为中原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区。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图中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集中再现了原图的风物景观和民俗风情。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关于除夕的资料10-20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谁能用清明的意思写一个短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农地。这时,一位农民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没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庄设岗哨,检查每一个进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给陈太平带食物吃。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顿时,他计上心头。农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干净并煮烂,然后将青色的艾草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个个青色的米团子。最后,把青色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了村口检查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团后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返回军营。后来,陈太平将这种吃法教给所有将士,随之,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清明节的资料100字怎么写)


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日谚语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扩展资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