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关于蛇的典故_关于蛇的典故与传说

蛇的成语或典故

关于蛇的成语或典故

关于蛇的典故_关于蛇的典故与传说关于蛇的典故_关于蛇的典故与传说


关于蛇的成语或典故,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习俗,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以下分享关于蛇的成语或典故有哪些。

蛇的成语或典故1

1、杯弓蛇影

故事: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duó)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2、打草惊蛇

故事: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3、虎头蛇尾

故事:清朝时期,官场十分腐败,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爷给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顿吏治。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声言对请人代人考的人斩立决,当场抓了他二少爷的枪手,此事就只好虎头蛇尾了。

蛇的成语或典故2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杯弓蛇影:将映正在羽觞里的弓影误觉得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惹起恐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务必捉住主要环节。

惊蛇进草:描述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端时气势很大,到后来劲头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

笔走龙蛇:描述书法生动而有魄力。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欠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匍匐的痕迹。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陈设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延绵。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飞鸟惊蛇:像飞鸟进林,受惊的蛇窜进草丛一样。描述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酷如蛇。

蝮蛇螫手,勇士解腕 伎俩被腹蛇咬伤,便利即截断,免得毒液延及全身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长远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龙蛇飞动:似乎龙上涨,蛇游动。描述书法魄力豪迈,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正在一同。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本领的人也难敷衍盘踞卖地的恶权利。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描述心肠狠毒。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价值连城。后也比喻非凡的才华。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描述虚幻怪诞。

人心不敷蛇吞象:比喻人贪婪不敷,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蛇化为龙,稳定其文:比喻不管方式上怎样改变,本质还是一样。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法。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毁灭。小蛇不打逝世,大了就难办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峻。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装模作样,敷衍敷衍。

养虺成蛇:比喻放纵仇人,听凭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躲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差别而变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正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卖前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蛇两头:比喻险凶恶的人。

一字长蛇阵:陈设成一长条的阵势。描述陈设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蛇的成语或典故3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拔草寻蛇】祥见:拨草寻蛇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蝉蜕蛇解】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一个人贪婪无度,永不知足,我们就会说他“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去做“蛇吞象”的那种不可思议、不可完成的事情,这种人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蛇吞象的传说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篇1

相传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个只有母子两个人的家庭,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儿子王妄,三十岁,还没讨上老婆,靠卖些草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这一天,王妄跟以往一样到村北去拔草,无意之中,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带回了家,小心翼翼地为它冲洗涂药,蛇便苏醒后,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王妄母子俩对蛇精心地护理,蛇的伤逐渐痊愈,蛇身也渐渐长大,而且总象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是可爱。为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便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让人意想不到的,蛇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有如大梁,撞见如此情景的王母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也恢复了原形,却用人类的语言着急地向王妄说:“我今天失礼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这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着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而且你会疼得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皇帝。满朝文武从没见过这么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进行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看到宝珠后,很赏识,占为己有,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到皇上面前说自己还能找到一颗,皇上高兴地把丞相给了他,可万没想到,王妄的卫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时,蛇无论如何不给,说非见王妄才行,王妄只好亲自来见蛇。蛇见了王妄直言劝到:“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官,发了财,就别再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王妄早已鬼迷心窍,哪里还听得进去,厚颜无耻地说:“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不给我怎么能当上呢?况且,这事我已跟皇上说了,官也给了我,你不给不好收场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早气坏了,就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再去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对蛇的话也不分析,一口答应,就把蛇放到了阳光照射的院子里,转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来剜宝珠时,蛇身已变成了大梁一般,张着大口冲他喘气,王妄吓的魂都散了,想跑已来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这个贪婪的人。

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篇2

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

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

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

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

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

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

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

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篇3

有一个叫做象的小孩,从小爱好小动物,从小心地很好。

他母亲有一天他用火柴盒收养了一条像蛇的动物!日子一天天过去,起初用火柴盒收养的“蛇”,已不是一条小东西了,它成长到身形像条巨龙,可以吞人的气势。但这条蛇并没有伤害象,而是把象当成主人看待。

有一天,象的母亲病倒,大夫说要用蛇胆才可令病情快速好传。正在象头痛烦恼之际,蛇张大口示意让象进去它的身体内切蛇胆。象进去了蛇的体内感受着蛇的疼痛将蛇胆切下,把妈妈的病治好。

但贪心的母亲,还要象再去切蛇胆。结果象在切蛇胆时,蛇实在受不了疼痛的痛楚,吞了一口口水,也把象给吞了下去。

伤心的蛇化作巨龙飞上天空,传来一阵阵声:“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篇4

在淮河边上曾经住着一个教书的先生,名字叫丰,他的妻子在生产时难产死去了,因为害怕再娶回的女子会对儿子不好,加上教书的收入并不丰厚,丰一直就没再娶,自己带着儿子过活。他的儿子名叫象,因为没有母爱,父亲教书又无暇照管,所以他非常顽皮,父亲可怜象没有娘亲,大事小事都依着他,更是舍不得打骂,象于是变得好吃懒做又自私。

有一年的深秋,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条在寒风中蜷曲成一团不停发抖的小花蛇,样子十分可怜。丰同情这条没爹娘疼的小花蛇,于是小心地将蛇捧起来,放入袖笼中给它取暖,后来干脆带回了家。

儿子象也十分喜欢这条蛇,还经常去田里捉青蛙来给它吃。得到父子俩精心的喂养,小花蛇长得飞快,食量也越来越大,光是捉青蛙已经不能喂饱它了。于是丰决定将花蛇放生到芦苇荡子里去。跟父子俩生活了十几年,花蛇十分舍不得离开,但是它知道丰已经年老,象又好吃懒做,父子俩的生活已经一落千丈,自己更是无处安身,只得离去。花蛇向丰连连点头,拜谢过主人的养育之恩,就游入芦苇荡中不见了。

一年又一年,丰越来越老,他担心儿子日后的生活,多次对他说:“父亲已经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去学点本事吧,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象每次听了都不以为然,对丰说:“父亲,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你就放心吧。”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丰很为自己当初的宠溺后悔,常常摇头叹息说:“养不教,父之过啊。”

几年后丰生病去世了。象没有钱安葬父亲,邻居们念着丰是一个好人,就纷纷帮忙,为丰安排了后事。象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他一直不学无术,又好吃懒做,很快就发现生活变得越发艰难起来。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变卖家产,稍微值点钱的东西慢慢都被他卖光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眼看冬天要到了,象连件棉衣都没有,他哆哆嗦嗦地蜷在被窝里,家里又没有食物。象难过得在被窝里大哭,一边哭,一边埋怨父亲留下的家产怎么那么少。

正哭着,一阵“沙沙”声传来了,紧接着门开了,卷进了一阵寒风。象吓了一跳,以为有小偷进来了,他把头蒙在被窝里,一边哭一边说:“你要拿什么就拿吧,这个家里除了房子,没什么是值钱的,你拿走了也没用。”说完继续放声大哭。忽然,好像有人在拍他的床,象伸出头来一看,这哪里是小偷,分明是一条巨大的花蛇盘在他的床前,象吓得差点晕过去。待他回过神来仔细一看,那巨大的花蛇居然在流眼泪。

象想起来了,这不是以前放生到芦苇荡子里的那条花蛇吗?

象说:“花蛇呀,你怎么回来了?难道你也找不到吃的了吗?”花蛇摇摇头。

“那你到底怎么了?”象又问。

花蛇一边流泪,一边开口说话了:“你们父子俩救过我的命,又养我十多年,我一直心怀感恩,我知道你现在过得很痛苦,我不能不帮你啊。”

象连忙问:“什么?你要帮我?你怎么帮我啊?你只是一条蛇而已。”

花蛇说:“我的`眼睛已经变成了夜明珠,你拿刀来挖下一只,就可以换几百两白银,一辈子都用不完了。”

象听了,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拿了一把刀,但是浑身打颤下不了手。花蛇说:“别怕,你就挖我的左眼吧。”象鼓起勇气,一刀挖下去,花蛇的左眼珠蹦了出来,喷出的血溅了象一身。花蛇疼得在地上翻来滚去,喘着气说:“象,你好自为之吧,我走了。”

象洗干净花蛇的眼珠,深深地揣进怀里,来到了城里最大的药店。柜台里的小伙计一问,居然有人说是来卖夜明珠的,吓得赶紧把掌柜的找来了。掌柜的拿着夜明珠翻来覆去地看,连连称赞:“这可是真的夜明珠啊,一看就是上品!”再一看,卖珠子的是个冷得直打哆嗦的毛头小伙子,于是不相信地问:“这是你的?这种稀罕之物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象傲慢地说:“这的确是我的,有什么好稀奇的?”接着把自己家里养蛇、放蛇,蛇又回来报恩之事说给掌柜听了,那人听了连连称奇。

掌柜眯着眼睛说:“小兄弟,看来那条蛇真是成精了,一颗眼珠都能如此珍贵,要是取来它的蛇胆,那不就是价值连城了?”象没好气地说:“这可不行,取了蛇胆,蛇不就没命了吗?”一番讨价还价后,掌柜给了象二百两白银,买下了夜明珠,象美滋滋地回家了。

象有了钱,又开始挥霍起来,天天出入赌场和酒馆,人人都知道象出手阔绰,一见到他就眉开眼笑。象经常嘲笑自己的老爹丰,傻里傻气地辛苦了一辈子,什么福也没享过。

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几年一过,象的钱越来越少,无法大手大脚地花钱了。象很是怀念花天酒地的日子,于是想起了药店掌柜曾经说过的事情,如果有价值连城的蛇胆,不就又能潇洒地过日子了吗?

有一天,象喝醉了,一摇一晃向芦苇荡走去,想要去找花蛇。可是芦苇荡那么大,花蛇在哪里呢?但是如果找不到花蛇,取不到蛇胆,今后的日子就悲惨了。象找了一会儿,干脆在芦苇荡边放声大叫:“花蛇!我是象!”

花蛇听到了象的呼叫,于是穿过芦苇,来到了象面前。象喜出望外,跟花蛇要它的蛇胆,花蛇一听,唯一的右眼流下了泪,非常痛心地说:“象啊,你要我的胆,不就是要我的命吗?”

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你的胆,我可怎么过活呢?”花蛇连连叹息道:“几年前我忍痛给你的那只眼,换来的几百两白银应该可以用一辈子,可你挥霍无度,又贪得无厌,这回我帮不了你,你走吧。”说完不愿再看象,低下了头。

象看花蛇低下头,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急忙从怀里掏出刀子,要一刀砍死花蛇。花蛇一惊,躲开了刀子,见到象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气得浑身发颤,张开大嘴,轻轻一吸,刮起了一阵大风,象挣扎着想逃走,却还是被吸进了花蛇的嘴里。花蛇把象一口吞进了腹中,消失在芦苇荡里了。

有关“蛇”的成语和典故有:蛇蝎心肠 杯弓蛇影 佛口蛇心 打草惊蛇 拨草寻蛇

蛇蝎心肠 [ shé xiē xīn cháng ]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造句:这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打得遍体鳞伤,好一副蛇蝎心肠! 杯弓蛇影 [ bēi gōng shé yǐng ] 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造句:黑夜走路,千万别杯弓蛇影,那样只会自己吓自己。 佛口蛇心 [ fó kǒu shé xīn ]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造句: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 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造句: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拨草寻蛇 [ bō cǎo xún shé ]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造句:反戳狗臀压扁狗背棒挑癞犬打草惊蛇拨草寻蛇天下无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