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柬埔寨建筑物倒塌 印度48层大楼倒塌事件

建筑坍塌事故有哪些特点

建筑坍塌事故特点:

柬埔寨建筑物倒塌 印度48层大楼倒塌事件柬埔寨建筑物倒塌 印度48层大楼倒塌事件


1,建筑火灾坍塌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强、人员逃生难。

建筑坍塌受建筑结构、建筑质量、火灾荷载、自然条件、火灾等因素影响,建(构)筑物倒塌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且事故前兆很不明显,允许人员逃生的时间极短,待人们察觉时,倒塌事故往往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尤其是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后坍塌的案例不多,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从实际经验分析,从发生火灾到坍塌的时间长短不一。相似的建筑,有的在熊熊大火中燃烧几十小时没有发生坍塌,有的仅几小时就发生了坍塌。因此,救援过程中指挥员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撤离现场。

2,易引发次生灾害

突发性建(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建筑内部燃气、供电等设施毁坏,导致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化工装置等构筑物倒塌事故,极易形成连锁反应有毒气(液)体泄漏、爆炸等事故,导致灾害的扩大。

3,社会影响大

建(构)物毁灭性倒塌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重,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美国“9.11”事件,震惊了世界,湖南衡阳“11.3”事故,其惨痛教训至今仍令人痛心。

4,救援难度大

建筑物倒塌,往往导致较大的人员伤亡以及并发生次灾害,根据灾情所需,救援投入的力量较多,不仅涉及到消防部队,还涉及到公安、医疗救援以及水、电、燃气、交通等部门;由于被埋压待救的被困人员较多,受装备限制,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势必减弱,灾后救助往往是长时间连续作战。

1、建筑火灾坍塌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强、人员逃生难;

2,易引发次生灾害;

3,社会影响大;

4,救援难度大.

先进的雷达技术可以拯救吴哥古城倒塌的遗迹

吴哥的一座纪念碑因腐烂而倒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陈富珍, 柬埔寨古老的石城吴哥是高棉帝国的遗迹,可追溯到9世纪至15世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石头也会碎裂,科学家们正在调查是什么导致吴哥窟精致建筑遗迹的严重退化。

这是第一次,研究者们使用雷达扫描和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来探索地下水中储存的变化保护区-在吴哥遗址可能造成了影响古代建筑的地表移动。

损坏在吴哥古迹中普遍存在,在许多地方都有倒塌、裂缝和裂缝。了解可能削弱这些建筑的因素,可以帮助专家们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和保护吴哥窟和世界上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中的古建筑。[照片:吴哥窟惊人的发现]

侵蚀和树木生长,迫使它们进入裂缝,已被认为是纪念碑损坏的原因,但人们对吴哥窟地下水的需求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怎样的影响知之甚少,而且影响可能是重大的,科学家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写道:

水的力量

吴哥窟、其居民社区和300万年游客的水需求在最近几十年里急剧上升,而1993年的游客数量为1万人,研究作者质疑对该地区地下水排放量更大的水井和水泵是否有可能削弱了石头结构的完整性并导致吴哥窟的恶化。

为了监测吴哥窟周围大片土地上毫米级的细微变形,研究人员转向一种称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雷达。他们在14英里(22公里)乘11英里(18公里)的范围内,通过对吴哥窟寺45个卫星成像场景

年变形率(每年毫米)的读数,寻找纪念碑和地表移动的证据。粉红色的箭头标记着脆弱的纪念碑。(Chen等人。科学。Adv.2017;3:e1601284)

在2011年至2013年的两年时间里,科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证据表明地下水抽水与纪念碑损坏或不稳定性增加有关。然而,作者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数十年来地下水的增量变化可能会导致吴哥窟目前易受损害。计算机模型暗示,一系列共同作用的因素——例如,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石头建筑的持续侵蚀以及地表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会放大已知的退化原因,并增加坍塌的可能性。

易受损坏

可能是InSAR扫描的重要结果显示了它们作为保护吴哥古迹的独特工具的实用性,这是一个跟踪可能容易腐烂的结构的早期预警系统,研究作者报告说,

吴哥的一个纪念碑因腐烂而倒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陈富珍)

在吴哥窟的传统保护方法通常依赖于观测和测量,这些观测和测量表明,当一个建筑物已经损坏并且容易倒塌时。然而,这项新技术可以探测到可能引发损伤的微小位移。通过在损坏发生之前发现它们,InSAR可以帮助专家采取行动保护脆弱的结构,也许可以首先防止石头变软。研究作者总结说,可能需要

更环保的保护方法来阻止吴哥窟的腐烂。前进,包括地质学、水文学、遥感和人类学在内的多学科分析可以为吴哥窟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一种更有前景的方法,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富龙(音译)在北京说,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Live Science。

这一发现今天(3月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关于Live Science的原始文章。

911大楼为什么会倒塌

2001年9月11日上午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9·11事件”(又称“911‘、“9·11恐怖袭击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虽然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政府仍然认定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了美国爱国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开始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

简单概括:飞机撞到该大厦后引起火灾,大火燃烧的温度与时间超过钢结构耐火极限,钢结构失稳后导致该大楼整体倒塌。

因为有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上去了

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的倒塌规律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物火灾比例呈上升趋势。此类火灾致人死伤数量令人触目惊心,而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也呈直线上升之势。此类火灾事故不仅给消防部队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危险,而且对于公安消防机构的防火监督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美国纽约“9.11”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而发生倒塌,造成了死亡2797人、损失360亿美元的举世震惊惨案;青岛即墨正大食品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导致钢结构屋架倒塌,致使20多名员工因未能及时疏散而被埋压在厂房内;湖南衡阳“11.3”大火造成的建筑倒塌事故,导致20名消防官兵牺牲,创造了新中国一次火灾事故消防官兵牺牲之最。频发的建筑火灾倒塌事故,为新时期的消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积极研究和探讨各类结构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倒塌特点和规律,严格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和验收,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救援预案,对于减少此类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火灾作用下几种常见结构建筑倒塌的一般规律

建筑构件材料种类繁多,传统的建筑材料有砖、木、水泥、沙石,而近年来随着钢铁、塑料等新型材料的大量应用,钢结构、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等建筑结构形式日趋增多,建筑构件的理化性质也越来越复杂,燃烧破坏的特点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不同建筑构件和材料均具有自身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不同火灾条件下,也会呈现不同的变形和倒塌形式,有的是局部的破坏,有的是局部倒塌造成全面倒塌,有的是整个建筑迅速全面倒塌。

(一)砖(土)木结构建筑:

砖(土)结构建筑建造年代比较久远,常见于广大农村,其一般墙体一般使用粘土砖或土坯砌筑、房顶使用木材等建筑材料建造而成。木材起火燃烧,其表面会被炭化烧蚀,从而削弱了横截面面积,造成承载力下降而发生倒塌。如果剩余截面的面积仍能承受原有全部重量,结构则不会发生倒塌。消防队到达火场扑救火灾时,由于木构件外表面炭化层吸收了大量的水份,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保护层,一般不容易发生倒塌。因此木结构建筑物的屋顶,整体倒塌较少,而局部损坏较多。

砖的耐火性好,能够经得起高温,而砌成墙壁以后,由于砌筑的质量和沙浆的耐火性能差等原因,砖墙的耐火性不如砖本身,但一般砖墙的耐火极限都是比较高的,如24双面抹灰非承重普通粘土砖实体墙的耐火极限为8小时,一般砖墙在火灾下承受几小时是没问题的,一般不会发生倒塌。

土坯墙耐火且不燃,但土坯在受到水的浸泡会吸收水份导致软化,在水枪射流的强力冲击会遭到破坏失去承载力而发生坍塌。

(二)混合结构建筑:

混合结构建筑主要是墙体采用粘土砖、砌块、石等建筑材料,用沙浆砌筑而成,楼面用楼板或现浇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建筑物。此类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为粘土砖、砌块、石、混凝土等非燃烧材料,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都比较高。如24普通粘土砖实体承重墙的耐火极限为5.5小时,即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此类墙体在5.5小时内不会失去承载能力或发生破坏。但在火灾负荷大的建筑发生火灾时,温度可超过1000°C,砌体的向火面和背火面温差很大,内部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同时碳酸盐、硅酸盐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而使砌体破坏。因此,在火灾作用下,混合结构建筑物的建筑构件在其耐火极限内一般不会被破坏,但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下,建筑物可能会发生局部坍塌,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于一些大跨度的厂房、车间、仓库和高层建筑物等,包括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此类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粘土砖、砌块构成的墙体只起到分隔和功能划分作用。

钢筋、水泥、砂石等钢筋混凝土建材在高温作用下的理化性能发生改变,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呈不同的变化,这些构件在火灾作用下会产生的怎样的应力变化,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人进行细致研究。但混凝土内的钢筋受到温升的影响抗拉强度会降低,碳酸盐、硅酸盐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而使砌体破坏,因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于梁、楼板等抗拉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影响非常大。如简支的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保护层厚度为1CM时其耐火极限为1.2小时,在4CM是为2.9小时,因此增加抗拉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能够有效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遇热,会造成预应力钢筋失去预应力,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耐火方面的性能,不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必须加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才能延长其耐火极限,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物资的安全。

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超静定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某个构件破坏可能造成局部坍塌,但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倒塌。

(四)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具有性能稳定、质轻而高强、加工精度高、装配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宾馆、饭店、展览馆等民用公共建筑和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钢材具有较好的耐热性,但耐热而不耐高温,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强度会逐渐降低。据试验,当钢结构构件温度达到350℃、500℃、600℃时,强度分别下降1/3、1/2、2/3。一旦达到500℃钢结构构件就会发生急剧软化而导致瞬时崩溃倒塌。无保护层的钢柱、钢梁、钢屋架等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为0.25小时即15分钟,也就是说在火灾作用下,15分钟后钢结构随时有可能失去承载力而发生倒塌。

网架结构是钢结构建筑的一种,是由许多钢杆件按照一定的规律通过钢节点连接起来的大空间结构体系。由于钢材的耐火性差,在温度达到500℃时承载力急剧降低,火灾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钢构件即软化翘曲、变形显著,导致屋顶塌落破坏。一般钢结构屋顶工作空间相对较大,相互联结着大量支撑杆件,因此网架结构的倒塌破坏一般是整体性的,或者是较大部分的,而很少有局部的倒塌。

(五)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适用于大面积的屋顶,所用的材料较少,其特点是跨度大、厚度小、质量轻,其周边靠两侧的楼板、基础或钢拉杆来支撑。

薄壳结构的倒塌是整片的,壳体本身的耐火性能很高,其倒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撑条件的破坏。只要支撑的条件不破坏,就完全有可能避免倒塌,故起火时,应及时冷却钢拉杆,以防止支撑条件的破坏。

除了火灾造成的倒塌外,建筑物内外部爆炸物的冲击和破坏,也是造成建筑倒塌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筑上层结构的塌落物对下层结构造成的冲击,或者楼板上的物资大量吸收积水,大大地增加了楼板的负荷,导致承重结构无法承受巨大的荷载而发生塌落。

二、应对建筑物火灾倒塌的预防措施

不同结构建筑的倒塌原因是不同的,倒塌现场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结构建筑也绝不能一概而论。防火部门应重视建筑工程建设前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要把握好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和耐火极限,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消防队也应了解不同结构建筑的倒塌规律,分析和总结经验,在灭火救援时要采取预防措施,搞好个人防护,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钢结构屋顶

钢结构屋顶的建筑内起火时,要防止火直接烧到屋架,要使用开花水枪或直流水枪,对屋架周围的屋面板墙体和空气进行冷却性的射水,以冷却和保护屋架,防止结构整体遭到严重破坏,防止屋顶倒塌而伤人,这在火灾初期是必须和十分有效的。但也不要对温度很高的钢结构进行立即冷却,防止屋架加速塌落。在灭火战斗时,战斗员要充分依托有利地形,占据房屋门口等部位进行射水灭火。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是耐火的。对灭火来说,它是比较安全可靠 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时间,一般都在1h以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承载能力好,省材料,但耐火能力较差。灭火时,要通过其变形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倒塌的危险。

(三)薄壳结构屋顶

火灾对薄壳结构的破坏往往是对支撑的条件而导致的,因此其倒塌往往是大面积的甚至整片的。所以扑救火灾是时首先要及时冷却钢拉杆,避免支撑的条件破坏,防止薄壳结构大面积倒塌。

需要注意的是,当薄壳结构的屋面起火,战斗员一般不要上其屋面;当必须登上薄壳屋顶才能扑救火灾时,上屋顶的人数不能过多且要分散,停留位置在壳的中心,或对称于中心的两侧位置。

(四)木结构

木构件遇火后,很快就会燃烧。在表面形成炭化层。木材被烧焦的速度是和它的密度及含水率的大小直接联系的。木材燃烧的速度是随着它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的。根据实测,木材向内里燃烧速度的理论平均值为0.6mm/min。质轻且干木材的燃烧速度的近似值是0.8mm/min。密质且湿木材燃烧速度的近似值是0.4mm/min。在灭火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字来估计木构件被燃烧的程度。

(五)墙与烟囱

砖的耐火性好,能经得起高温,而砌成墙壁以后,由于砌筑的质量和沙浆的耐火性能较差,砖墙的耐火性不如砖本身,但一般砖墙承受几小时的火烧是没问题的。可是火灾发生时,砖墙或烟囱也有发生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1)框架破坏,框架填充墙也随之破坏;

(2)因为楼板塌落,或横向墙被破坏,使纵向墙失去了横向的支撑。

(3)受到外力的水平冲击作用。

(4)空斗墙、空心砖的砌块变形破坏,失去承载能力。

柬埔寨有什么地方好玩

提到柬埔寨,想到的肯定都是世界遗产,吴哥窟。蒋勋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吴哥之美,讲的就是吴哥窟里面的文物。

吴哥窟玩起来其实也是很经典的三个圈,大圈小圈外圈三天经典路线,如果你是包车去吴哥窟的话,司机对这里都非常熟悉了,在途中,司机会给做非常详细的讲解,其实也没有需要花太大的体力,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随时和司机商量定制路线。

小米现在就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圈分别是怎么样玩。

第一圈大圈:大吴哥城->周萨神庙->托玛依神庙->茶胶寺->豆蔻寺->小吴哥->巴肯山日落。其中大吴哥城里面主要就是有巴戎寺,巴芳寺,空中宫殿,十二生肖台,战象台,赖王台,其中高棉的微笑是一定要看;小吴哥就是柬埔寨国旗上的建筑,必看,巴肯山日落如果天气好的话也是一定要去一下的。

第二圈小圈:小吴哥日出(真的是美得让人窒息,很多明信片上都有的风景)->圣剑寺->龙蟠水池->塔逊寺->东梅奔->变身塔->皇家浴池->班迭哥地->塔布隆寺。其中如果天气好的话,最好是可以看一下小吴哥日出的,真的很美。塔布隆寺是不可错过的,因为这里就是著名的《古墓丽影》的取景地。

第三圈外圈:女王宫->崩密列->罗洛寺群->洞里萨湖。外圈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其中崩密列需要另外买门票的。洞里萨湖加上船票是20每人,其中女王宫和崩密列是一定要看的。外圈其实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其实可以省略。

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由此可见它拥有着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资源。除此之外,它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境内还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所以它又是个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国家。柬埔寨好玩的地方还挺多。

吴哥寺也叫小吴哥,是吴哥古迹群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狭义上的吴哥窟就是指的这里。吴哥窟的神奇、沧桑和美丽无需赘言,吴哥遗迹群,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一串散落在热带雨林蒙尘的明珠,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前,早已消失了人迹。

在暹粒,还让我惬意的必然是每晚都要闲逛的夜市,一顿特色大餐,一杯鲜榨果汁,一杯特调鸡尾酒,然后来个街边按摩,真的会让一天的劳累都消失。说到柬埔寨的按摩,那真是性价比超级高,从环境、手法、价格几个方面来看都是没得挑的,到柬埔寨千万不能错过按摩。

相比暹粒,金边其实像个被忽略的明珠,数年的战火后宁静下来的金边,掩藏不住她神秘而每人的风姿。殖民时代法国风格建筑物遗迹散落在金边城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极富民族风情的大街上涌动。金边皇宫是到金边游玩时必来的一个景点,一望过去满眼的金色,还有许多佛教的元素,显得庄严肃穆。

柬埔寨作为我国的邻国,不管在哪方面都一定会让初到那里的你感到惊喜。

柬埔寨在很多人眼里,是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也是东南亚经历战争最久的国家,很多人都听闻过柬埔寨人喜欢吃蜘蛛、蜈蚣等虫,对与柬埔寨都有这很多人可怕的印象,其实柬埔寨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光是吴哥窟,就可以让游人好好的呆上一个月慢慢游览,每一座寺庙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是建筑美学的独宠。

柬埔寨的母亲湖——洞里萨湖,由于淡水鱼种类繁多,因此被认为是东南亚淡水鱼种类最多的一个湖,来这里捕鱼的既有柬埔寨本国的渔民,也有邻国越南的渔民,他们的渔船一溜成行排在湖面上,筑起长长的水上人家,于是兴起了乘坐洞里萨湖游船游览水上人家和养殖场的项目。从两边浮着的水上人家、商店、小学、教堂的水路中通过,深入洞里萨湖,欣赏湖面的浩瀚,洞里萨湖的日落绝不输于吴哥寺的日落。

在暹粒老市场北侧有一条饮食店聚集的街,被成为“酒吧街”。只有100多米的街上,据说,10多年前就有零星的咖啡店存在,那是只是外国人从老市场买东西时顺便过来坐坐的安静街道。大约从2004年起,餐厅和咖啡店开始增加,现在连后街也取名为“Pub Street Allty ”。大约从16:00开始,背包客或跟团游客等各种国籍的外国旅行者开始聚集来此,为了吸引外国客人,各店都高放背景音乐,每家店里的霓虹和内装、桌上的摆设等都很花心思,营造出一个华丽的世界。

刚从柬埔寨回来,柬埔寨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奇特色彩的国家了,既有着岁月赋予给他们的文明礼物,也有着年代至今积重成伤的过往。

柬埔寨的吴哥王朝作为一个曾经东方世界的辉煌国度,而后被掩埋在热带丛林之中,后世经过探险家们的发掘,才又重见天日。而后到了近代以后,又是饱受战乱迫害的一个国家,不仅被越南常年侵略压迫,还被美国埋了一堆炸弹在地里丛林里,炸死炸伤了一堆人。近代后又因为国内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数百万人口的死伤,可以说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国家。

所以以上的这些过往,使得外国游客去旅行时,经常会去参观的,便是以下这两个:

其一,去暹粒观赏吴哥王朝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这也是柬埔寨最为世界知名的地方,吴哥窟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非常震撼,坐落在热带丛林里的一个又一个石头建筑,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里,去完成这样的工程到底有多么的困难。

其二,便是去金边参观近代历史博物馆,去那边感受这个国家与民族遭受过的历史过往与苦难,对人类和平的重要性也会有更深的认知。

最后,除了这些人文和历史场景以外,吴哥窟其实也有着一些自然景观,比如去西努哈克港,看看那边的落日与海滩,虽然在东南亚众多海岛国家中,柬埔寨的西努哈克港的海滩并不能算是出色的,但是也算是他们国家里不同的一道风景线。

柬埔寨吴哥古迹的历史沿革

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第一次王都中心建在巴肯寺(耶输跋摩一世时代),第二次王都中心是在巴戎寺(罗因陀罗跋摩二世时代),第三次王朝中心又定在巴芳寺(乌答牙提耶跋摩二世时代)。吴哥曾先后两次遭洗劫和破坏。第一次是在1177年占婆人侵入柬埔寨时,吴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是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

911事件中双子塔只是被撞了顶部,为什么整座大楼会坍塌,不是应该只是崩塌顶上的那一部分吗?

当30吨-45吨的燃油在飞机撞击双子塔后倾泻出来,在猛烈的撞击中迅速燃烧,足以将楼层的易燃易爆物品一起点燃。燃料产生的大火,使得楼层几秒内就能使温度升到1000℃到1200℃之间,所产生的热量使双子塔外露的钢材受到火蚀。

在高温中,轻型桁架楼盖系统开始下陷和变形。桁架与柱体之间的螺栓连接开始松动。在拉力的作用下,柱上的螺栓节点连接失去作用,连续三层到5层的端部锚板螺栓固定件被拉松,导致其他完整的外部箱型柱失稳。随后柱子开始出现摇晃,撞击面以上的楼层发生坍塌。双子塔缺少一个中心的实心承重柱,通常,当一个建筑里应用了中央承重柱或者内部柱支撑时,会砌筑一堵墙,而双子塔则采用的是开放式楼面设置,无法实现缓冲阻挡效果。由于不能承受负荷,10到30个楼层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坍塌。大量的碎石就像锤击桩活塞锤在箱型格钩柱上,使得剩余的楼层都遭到破坏。

剩下的两侧外围承重的钢柱也随之软化,双子塔共用钢材19.2万吨,数十层楼层估计至少有2万余吨的重量,加上办公桌椅以及其他杂物和人的重量则远不止这个数。撞击北塔的客机侧翼以45度角完全撞入,所以北塔是垂直坍塌。而南塔的撞入飞机虽然没有侧翼角度,但飞机机翼从里向外划破楼体一侧,撞击有点偏向楼体外侧,不是完全将楼面镂空,因此南塔坍塌时是略微以15度角倾斜坍塌。在事后双子塔的废钢测试中,尽管发现钢材都涂有部分保护层,但却已经找不到一块完整的防火涂层。这说明在撞击中形成的强大气流吹走了钢材上的防火材料,一旦防火材料不能完全包裹钢材,就失去防火效果。而且防火材料知识简单的喷涂在钢结构的松弛铁锈上。若防火材料能够无死角地进行喷涂和保养,双子塔还可以维持更长时间才坍塌,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这又是一个细节没落实到位的悲剧

由于美国双子楼内部有很多钢结构组成的框架,911事件被歹徒挟持飞机撞击两次。然后爆炸飞机上燃油从新上往下灌到双子塔底部,不光是双子中间被撞燃烧,双子底部也开始往上燃烧。燃烧温度可想而知,双子座钢结构被烧红支撑不住整个大楼了。最后双子塔被撞时间不长就倒塌了。

“蝼蚁之穴虽小,可以毁千里之堤”。虽然只是顶部,但是整座大楼都受到震动,加上火灾与坍塌产生的重压。

911事件中双子塔只是被撞了顶部,为什么整座大楼会坍,这个当时说是钢结构大厦自身的设计问题,温度太高造成的。

911事件中,被撞击的并不是最顶部,而是靠上的位置。因为飞机本身就大,速度又快,所以有很强的冲击力,楼房承受不起。

双子塔全部是钢结构,全部坍塌有可能是高温

现场视频太假,就算大火也需要烧很长时间才会全塌

网上有很多争议

也许是米国为了找一个借口来收拾那些石油小国的苦肉计罢了

我认为顶部的坍塌,带动了下面建筑物的坍塌

那就是当时设计的原因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