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妙处难与君说前一句是什么(妙处难与君说的妙处有怎样的内涵)

1.

妙处难与君说前一句是什么(妙处难与君说的妙处有怎样的内涵)妙处难与君说前一句是什么(妙处难与君说的妙处有怎样的内涵)


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将一个男人深深地想起!

虽然我与他早已相隔千年,虽然这份相隔千年的想念,再也无法穿越过时光的长河安然送达,我仍然想在每年的此时,让思绪沐浴着皓月的柔辉,将我这份埋藏多年的想念和懂得,托付清风,托付流云,乘着时光之翼,穿越千年,与他两两相望,脉脉相闻。

不知让人穿透千年时光翘首遥望的那个男人,不知此时是否也在天地间的某个角落,披星戴月,遗世独立,与我同仰天上朗朗银辉,共沐天际澹澹清光!

而这个让我回望千年时光,让我念念不忘的男子就是南宋词人张孝祥!

2.

在想像中,无论他白衣翩然,抑或青衫磊落,那盈满他一身的,想必都是温润清朗的气息。

想像中,在他短暂的三十年华里,纵使充满刀霜剑雨,纵使岁月风弥霜落;纵使时局艰难,纵使困顿苦厄,他那肝胆皆冰雪的情怀中,散发着的依然还是我大宋男子的万千风华!

第一次拜读他的词作,纯属偶然。

犹然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无意间从一本词集,发现了他和他的《念奴娇》时,我彻头彻尾迷恋上的心情。

3.

透过他的词,我感受到的是他如此惊艳清新,又是如此空灵澄澈的神采!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玉槛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弦独笑,

不知今夕何夕。

想像,在那一轮皓月高悬,孤光自照之下,肝胆皆冰雪似的一袭华衣之中,包裹着的是张孝祥旷达疏阔,淡泊清远却又孤独傲然的高洁气度,这种气度所散发着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浩然情怀!

4.

而得遇此作,纯属偶然!

某一日得闲,随手翻着一本已经发黄的宋词,此书是一九五零年版的,线装,看着此书比我还老,我顿时倍感荣幸!

书里面有苏轼、欧阳修、范仲淹、李清照、柳永等大腕们的经典之作“横陈其间”,仿佛一尊尊致臻完美的雕塑摆在眼前,让人看久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当张孝祥的这首《念奴娇》出现在眼底的时候,瞬间就有一种别样的清新空灵盈满心头!

虽自古英雄莫问出身,然在写词高手如林的宋代,人人作词的规格又都是如此之高。

因此,个人认为,在宋代写词,要想有所成就得有自己的特点,否则便会被历史淹没尘烟之中。

在宋词中,有风格最为突出的比如苏轼的豪放,比如李清照的婉约,比如柳永的“靡靡之音”等等。

可是在我看来,张孝祥做到了。

在《念奴娇》里头,张孝祥没有运用太多笔墨,可是意境意趣却已在堪称浑然天成的同时,他那至情至性磊落的胸襟也尽显笔端!

5.

此作写他月夜独自泛舟洞庭湖的所见所感!

作者在词中为我传达了这样一个意境:临近中秋的月夜之下,广阔有如一面银镜且方圆有三万顷的洞庭湖之上,有人驾着一叶扁舟,缓缓前行,虽是独自一身,虽是自斟自饮,虽是扁舟一叶,可这些却并不妨碍他的思绪他的灵魂在与天地同斟共饮着,因为他在尽情地——

尽吸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此情此景,此番豪饮,连西江之水都可作为美酒用来豪饮,连天边为之闪烁的北斗星,连天地的万物生灵都在他的盛情邀约之中,此番豪情放眼古今,怕是找不出几个了!

呵呵,想像,在那个天地万物皆为之感动的明月夜,还有谁,还能有谁,在轻轻地,心满意足地悠然浅笑。

在那平滑如镜的沧浪空间里,有个能够真正怜惜万物苍生的男子在轻轻地,轻轻地感应着,悠然心会着——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料想如若身置其中,一切犹如天上人间,于是乎-----

扣弦独笑,

不知今夕何夕。

天地如此阔大,连我也如此渺小,只是那外在的悬殊并妨碍不了我的灵魂我的心神,在于此时,观水天一色浩瀚,感天地渺远苍茫。

我的心神早已悄然融入其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而这世间的一切美好,唯你,唯我: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不知今夕何夕

出自:

《念奴娇·过洞庭》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 同:著;玉鉴 一作:玉界)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唐代·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月夜 , 写景 , 怀人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

创作背景 崔宗之乃李白好友。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没。惟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极深厚。这首《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诗人在江南时怀念崔宗之的作品。 赏析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江风飘飘,海树萧萧,时值清秋。诗人登上舟船,扬起帆席,在江面上轻轻移动,明月挂空,气爽天高,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不仅是宜人之夜,而且还是适合于游乐之夜。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联系谢诗,此诗的“挂席”又多么充满诗情画意。“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舟行,则月似随舟而行;舟随碧山转,月也似随碧山而转,有“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之意。游兴正浓,故觉明月处处时时解人意,时时处处自来亲人;月色空明,水面开阔,故觉水天相连,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显出月色之明。诗中并未明写诗人的兴致,而兴致自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离开人间,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晋王羲之《镜湖》诗云:“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南朝陈释惠标有《咏水》诗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把至清的水比喻为镜,用的是明喻;此诗暗示江清如镜,因为天上的星河都映于水中,而且进一层说舟是在星河间行,写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觉,因此所见云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云林幽”以上的六句叙写“月夜江行”。“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两句过渡。上文写清夜曰“美”,写舟移曰“轻”,写月行曰“随”,写山曰“碧”,写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见诗人心境的恬适。然而,回顾来途则归路浩浩,瞻望前路则见徂川悠悠,心中不觉升起一缕淡淡的哀绪。“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声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听歌愁,引出怀宗之,增离忧,情绪直转而下,用笔自然,不露凿痕。“蕙草歇”,回应“海树秋”;“蕙草”,一种香草,《楚辞》常用来比喻贤人。“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见之意。秋日怀人,情调凄楚。此时,又有菱歌泛夜,莲娃无忧无虑地唱着欢快的歌,无形中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哀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又是两句景语。河岸曲折,后浦迷不可觅;沙头明亮,前洲清楚可见。“后浦”、“前洲”暗应“归路”、“徂川”。归路凄迷,不知何时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来日还有几多。往日携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现在眼前。《忆崔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有“忆与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写,可见他们曾月下出游,眼前明月依旧,而两情异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伤怀。“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本来,望远是望冀见到君面,但君既“远”,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忧愁。结二句,落在题面“寄崔”。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宋词精选 , 婉约 , 月夜思念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清代·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 : 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展开阅读全文∨ 中秋节 , 月夜 , 写景写水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

宋代 : 张孝祥

展开阅读全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写景 , 写水 , 月夜抒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唐代·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月夜 , 行舟 , 写景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赏析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像,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宋词精选 , 婉约 , 月夜思念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明代·汤显祖《江宿》

江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古诗三百首 , 月夜写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

宋代 :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写景 , 写水 , 月夜抒怀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②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⑤。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麻烦采纳,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