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pcr的数据Δct法 pcr的数据处理

rt-pcr△ct是负值怎么分析

将每一组样本每一个目的基因的△Ct都算好,整理进Excel,用本次实验中待研究样本的△Ct减去对照组样本的△Ct,并同时对所有结果取相反数,该步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Ct。最后,对-△△Ct进行2的幂运算,即2^-△△Ct就得出Fold Change。

pcr的数据Δct法 pcr的数据处理pcr的数据Δct法 pcr的数据处理


△△Ct = △Ct(试验样品) — △Ct(基准样品)

△Ct(试验样品) = Ct(试验样品,目的基因) — Ct(试验样品,内参基因)

△Ct(基准样品) = Ct(基准样品,目的基因) — Ct(基准样品,内参基因)

2 -△△Ct =2 -(-1.2)= 2.30

如果有标准曲线,按照标准曲线计算。

一般都是相对量,则用delta delta CT方法来计算。举例如下:对照组基因A的CT值为20, 内参:比如βactin)CT值15。实验组基因A CT值18,内参CT值14。

如果是realtime做表达量,用excel的制图,将每个个体的Ct值平均数做出柱状图就可以了。如你还做了标曲,就用制图中的散点图看R2值。其实这些功能做定量PCR的时候电脑程序应该会自动分析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技术原理

将标记有荧光素的Taqman探针与模板DNA混合后,完成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的热循环,并遵守聚合酶链反应规律,与模板DNA互补配对的Taqman探针被切断,荧光素游离于反应体系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被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规律增长,通过实时检测与之对应的随扩增而变化荧光信号强度,求得Ct值,同时利用数个已知模板浓度的标准品作对照,即可得出待测标本目的基因的拷贝数。

以上内容参考:

如果有标准曲线,按照标准曲线计算。

一般都是相对量。则用delta delta CT方法来计算。举例如下:

对照组基因A的CT值为20, 内参(比如βactin)CT值15。实验组基因A CT值18,内参CT值14。

首先算加样量:delta CT=15-14=1。2的1次方是2。也就是说实验组的加样量是对照组的2倍。

基因A: delta CT=20-18=2。2的2次方是4。也就是说基因A的量在实验组是对照组的4倍。但是由于加样量是2倍,所以4处以2=2,最后的相对量是2倍。

几点注意:

1。必须确定扩增的特异性

2。 只有相同目标的CT值才能相减(扩增效率有可能不同)

3。 2的某次方只是理论值,实际扩增效率低于2。

4。 最好不用Syber Green

用2-△△ ct法算的话,应如何算? 假设检测A基因,CT分别为(这里记住CT越大,表明相对含量越低) 普通组/Test1:28 实验组1/Test2:29 实验组2/Test3:30 这时候要设对照了,假设Test1为对照组(普通组),当然是以普通组为对照 那么,相对含量为。

看CT值、起始拷贝数、标准偏差等

如果是SYBR做的话,再看下溶解曲线

校正样本的Δct是指相对定量

对比内参基因与靶标基因的CT值可以将靶标基因的表达水平归一化到输入的RNA或cDNA的量(见上面关于ΔCT值部分)。内参基因对以下情况作出校正:可能的RNA降解或RNA样品中存在酶抑制剂的

《相对定量: ΔΔCT法和相对标准曲线法 T2循环间扩增产物量的倍数变化iePCR扩增产物量倍增DeltaDeltaCT处理样本和对照样本之间校正过的循环数变化所以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对照样本和处理样本之间目的基因。

△△Ct这是相对荧光定量的一个计算公式的简化形式,用于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别或变化比率。

Ct= -k lgX0+ b(线性方程)用这个方程可以通过Ct值算出样品的起始浓度

斜率=-1/lg(1+e)

扩增效率E=1, 斜率=-3.32

扩增效率范围:90%-110%

斜率范围:-3.1和-3.59之间

例如,想看a基因和b基因在某细胞系中表达量的差别,选取18s作为内参基因,就用a基因的Ct值减去18s的Ct值,得到△Ct1,用b基因的Ct值减去18s的Ct值得到△Ct2,然后用△Ct1-△Ct2=△△Ct,而a,b基因的表达量差别为2(-ΔΔCt)次方。

当然这计算方法是基于荧光定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简化来的,平时使用没什么问题,如果两个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不一样,这个计算方法是不能用的。

扩展资料:

荧光定量PCR应用领域

临床疾病诊断:各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结核、性病等传染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性别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综合症、胎儿畸形等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瘤基因检测实现肿瘤病诊断;遗传基因检测实现遗传病诊断。

动物疾病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寄生虫病等、炭疽芽孢杆菌。

食品安全:食源微生物、食品过敏源、转基因、乳品企业阪崎肠杆菌等检测。

科学研究:医学、农牧、生物相关分子生物学定量研究。

应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大学及研究所、CDC、检验检疫局、兽医站、食品企业及乳品厂等。

参考资料:

Ct= -k lgX0+ b(线性方程)用这个方程可以通过Ct值算出样品的起始浓度

斜率=-1/lg(1+e)

扩增效率E=1, 斜率=-3.32

扩增效率范围:90%-110%

斜率范围:-3.1和-3.59之间

△△Ct这是相对荧光定量的一个计算公式的简化形式,用于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别或变化比率

例如,想看a基因和b基因在某细胞系中表达量的差别,选取18s作为内参基因,就用a基因的Ct值减去18s的Ct值,得到△Ct1,用b基因的Ct值减去18s的Ct值得到△Ct2,然后用△Ct1-△Ct2=△△Ct,而a,b基因的表达量差别为2(-ΔΔCt)次方,当然这中计算方法是基于荧光定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简化来的,平时随便用用没什么问题,如果你的两个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不一样,这个计算方法是不能用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