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唐诗《长恨歌》时代背景是什么?(上)

长恨歌故事及创作背景

长恨歌故事是白居易以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写的。 扩展资料 长恨歌故事是白居易以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写的。这首诗是白居易和朋友陈鸿游玩的.时候,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

唐诗《长恨歌》时代背景是什么?(上)唐诗《长恨歌》时代背景是什么?(上)


唐诗《长恨歌》所写的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白居易任整屋(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篇传奇《长恨歌传》。[]《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时代背景是什么?

《长恨歌》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长恨歌》关于李、杨情事的描写,虽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但更多的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和创造。

历史事实

杨玉环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进入长安,嫁与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为妃,后李隆基看中,欲占为已有。碍于名分,让她出宫作女道士,然后再迎回宫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后渐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贵妃得专宠,满门亲族跟着沾光。

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众姐妹也都有封爵。李隆基后期,朝廷内本就矛盾重重,而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安禄山就是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李隆基偕杨贵妃等仓皇逃出长安,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禁军发难,要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玄宗无奈,只得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