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儒林外史练习题(儒林外史题库)

本文目录一览:

儒林外史第11回出一个题目是什么

【文段一】杨执中关了门来,坐下问道:“你说是今日那两个什么贵人来?” A 道:“老先生,你为盐店里的事累在县里,却是怎样得出来的?”杨执中道:“正是,我也不知。那日县父母忽然把我放了出来,我在县门口问,说是个姓晋的具保状保我出来。我自己细想,不曾认得这位姓晋的。老爹,你到底在那里知道些影子的?” A 道:“那里是甚么姓晋的!这人叫做晋爵,就是娄太师府里三少老爷的管家。少老爷弟兄两位因在我这里听见你老先生的大名,回家就将自己银子兑出七百两上了库,叫家人晋爵具保状。这些事,先生回家之后,两位少老爷亲自到府上访了两次,先生难道不知道么?”杨执中恍然醒悟道:“是了,是了,这事被我这个老妪所误!我头一次看打鱼回来,老妪向我说‘城里有一个姓柳的’,我疑惑是前日那个姓柳的原差,就有些怕会他。后一次又是晚上回家乡他说‘那姓柳的今日又来,是我回他去了’。说着,也就罢了。如今想来,柳者,娄也,我那里猜的到是娄府?只疑惑是县里原差。”(第11回第65页)

第 1 页

1.本文选自 的《 》,这本书重点描写对象是 。(3分)

2.选文中A是 (1分)娄三,娄四公子为什么要拜访杨执中?(1分)

【文段二】又忙了几日,娄通政有家店到,两公子同在内书房商议写信到京。此乃二十四、五,月色未上,两公子秉了一枝烛,对坐商议。到了二更半后,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手里提了一个革囊,两公子烛下一看,便是张铁臂。两公子大惊道:“张兄,你怎么半夜里走进我的内室,是何缘故?这革囊里是甚么物件?”张铁臂道:“二位老爷请坐,容我细禀。我生平一个恩人,一个仇人。这仇人已衔恨十年,无从下手,今日得便,已被我取了他首级在此,这革囊里面是血淋淋的一颗人头。但我那恩人已在这十里之外,须五百两银子去报了他的大恩。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我想可以措办此事,只有二位老爷,外此那能有此等胸襟!所以冒昧黑夜来求,如不蒙相救,即从此远遁,不能再相见矣。”遂提了革囊要走。两公子此时已吓得心胆皆碎,忙拦住道:“张兄且休慌,五百金小事,何足介意!但此物作何处置?”张铁臂笑道:“这有何难!我略施剑术,即灭其迹。但仓卒不能施行,候将五百金付去之后,我不过两个时而即便回来,敢出囊中之物,加上我的药末,顷刻化为水,毛发不存矣。二位老爷可备了筵席,广招宾客,看我施为此事。”(第12回72页)

阅读已结束

下载

打开APP获取全文

限免

导长图

转存到网盘

发送至微信

下载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第 2 页

为您精选儒林外史11-2...会员文档511篇

儒林外史1-10练习题8

1000人阅读

《儒林外史》习题训练

4030人阅读

(儒林外史)习题练习

2823人阅读

《儒林外史》练习题

2.9W人阅读

获取全部文档9478人在看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儒林外史第11回出一个题目是什么

文件夹

儒林外史题目汇总_图文 - 百度文库

4.1分

3110阅读

85%用户都在看

儒林外史阅读题及解析 - 百度文库

4.0分

1974阅读

近期下载量飙升

儒林外史1-8章题目 - 百度文库

4.2分

1548阅读

剩余10篇精选文档

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相关文档

儒林外史1-10练习题8

免费获取全文

《儒林外史》习题训练

免费获取全文

(儒林外史)习题练习

免费获取全文

《儒林外史》练习题

免费获取全文

《儒林外史》练习题

2950人已阅读

百里挑一

儒林外史1-10练习题3

2702人已阅读

优质内容

《儒林外史》习题训练

1176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练习题

1772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练习题

1000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20练习题1

1078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20练习题5

1000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0练习题2

1448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0练习题1

1613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20练习题6

1218人已阅读

儒林外史11-20练习题8

1000人已阅读

查看更多

APP打开

推荐文档集(32篇)

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逅面的问题(2题)

22 人物描写一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小嘎子是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他“从不单凭力气”跟人硬拼,而是“一向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所以,这次跟胖墩儿摔跤,“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的方式。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见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计。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我们先看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王熙凤,但王熙凤就有这样的特权。故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至于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③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这是令人发笑的事,这样的笔法真是犀利!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④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难怪林黛玉纳闷,觉得此人“放诞无礼”。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⑤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2)对词语的理解。

小嘎子:那种活泼、可爱、淘气、调皮捣蛋,但又不让人厌恶的小男孩,北方话就叫“小嘎子”。

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课文中是指小嘎子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究竟指哪些亲属说法不一,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

越发:更加。

登时:立刻。

相干:互相关连或牵涉。

放诞:行为放纵,言语荒唐。

风骚:指妇女举止轻佻。

嫡亲:血统最接近的亲属。

老婆:本文中指年老的妇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写过的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如,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部分。通过这些课前活动,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

在组织学生阅读每个片段时,可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程序。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可以采取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边读边加上动作体会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以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范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有感情朗读,体会写法;拓展阅读”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

3.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如,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去体会,力求采取一些直观、亲身体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小嘎子在摔跤过程中不断变换摔跤动作与方式的原因。对于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揣摩,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拉近学生和文本中主人公的距离。又如,感受严监生的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他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若有条件,可适当引导学生在影视中进一步感受形象。如,教学第三个片段时,可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4.本课有些生字,学生容易读错,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另外,“别”是个多音字,可读“bié”,还可读“biè”,在“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这个具体的语境中应读“bié”,当“用东西卡住”讲。这些字的读音,初读课文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有些生字,学生容易写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利用熟字来识记生字。如“媳”,学生只要记住是熄灭的“熄”把“火”字旁换成“女”字旁就行了。“敛”与“脸”也有相似之处,告诉学生对比记忆,就不容易出错。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还有一些词语古今意思不同,如,“可怜”“老婆”,可在理解文章时解决,不必单独讲解。

5.课后安排了3道练习题,第l题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文中有些句子较长,也比较难读,学生容易把句子读破。教师要通过范读给予纠正。第2、第3题要求学生读课文,谈谈对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的印象,并找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两道题提示了教学本文的重难点。

6.选做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紧紧围绕单元专题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案例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生:一定有很多人来探望他!他一定舍不得自己的亲人,气息微弱地分配遗产。

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生自由朗读数遍后,教师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师:看见你们读得如此投入,我也想试着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我读的时候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

师: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

生:严监生不停地咳嗽,喉咙里的痰响得一声接一声,对于家人不着边儿的回答,他心里急得不得了,可又说不出来。

生: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溜的圆,望见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

师: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文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生: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开始,大侄子以为是他牵挂哪两个不曾见面的亲人,来问他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说明大侄子没有说中。接着,二侄子猜问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说明二侄子也没有猜中。紧接着,当奶妈问道是不是记念两位舅爷时,他直接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说明奶妈也没有猜对。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没了气。并在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下加上着重号。)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出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吗?

生:我的两个侄子哟,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生:赵氏啊,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这下我就放心了!

……

师:多么可笑而又多么可悲的严监生哟!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

生:严监生啊严监生,你太吝啬了!你那么有钱,竟为了两茎灯草而死不瞑目,唉,你真可悲!

生:严监生,你真是个守财奴,你爱财竟胜过自己的生命。为区区两茎灯草而眼不闭,气不咽,如此贪婪,真令人可恨又可笑。

……

(四)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体会真好!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五)体会写法

师:多么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生:有动作、神态上的细节描写。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

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我们在写人时,也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六)阅读拓展

师:作家吴敬梓用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吝啬鬼形象,有着较强的讽刺意味。严监生只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那其余的三个吝啬鬼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小说。相信通过大家课外的比较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五、相关链接

徐光耀 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1983年至1996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冀中导报》发表短篇小说《周玉章》。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平原烈火》。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数明和莺花》、《望日莲》和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另有剧本拍摄成影片的共三部:《新兵马强》、《望日莲》、《乡亲们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及同名电影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创作一等奖,200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关于《小兵张嘎》 1957年,徐光耀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剥夺军衔,降职降薪,来到河北保定进了农场劳动改造,过着相当郁闷的日子。而正是在保定,《小兵张嘎》诞生了。回忆起《小兵张嘎》的创作,徐光耀感慨万千:

“写文章,一口血喷在桌子上,也是死。决心既下,第一步是先找题材。给自己定个规矩:不管写啥,一定要轻松愉快,能逗自己乐的,至少能使眼下的沉重暂时放松。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平原烈火》,其中有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可后来被主角挤到一边去,没啥事可干,最后只得蔫不唧儿的结束。一位老战友看了批评说,你怎么把个挺可爱的孩子写丢了呢?那好吧,现在就把他抓回来吧,能逗我笑的就是他。”

“于是我把平生所见所闻、所知所得的‘嘎人嘎事’,尽力搜寻,桌上放张纸,想起一点记一点,忆起一条记一条,大嘎子、小嘎子、新嘎子、老嘎子,尽都蹦蹦跳跳,奔涌而至。由于我不喜欢自己的老实刻板,从幼年便把嘎子当做楷模,注意多,观察多,交往多,‘嘎相’储藏也相对较多,尤其抗日时那些嘎不溜丢的小八路们,竟伴着硝烟战火,笑眯眯地争先赶来。不多几天,那具有情节功能的嘎人嘎事,竟拉成一个长长的单子。我把单子从头细看,加以去粗取精、编排调整,一个嘎眉嘎眼的嘎子形象,便站在眼前了。”

《小兵张嘎》在1958年夏季创作完成。1961年12月刊发在《河北文学》上,1962年出版了单行本。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196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白洋淀开拍《小兵张嘎》,导演是崔嵬和欧阳红樱,影片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小说和电影在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一等奖。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儒林外史》以写实方法讥讽世态人心,虽然行文不乏对比、夸张甚至荒诞,而情节的展开又是冷静、平实,极具分寸感的,不时穿插若干谐趣戏笔,从中引发的却是酸涩与悲凉。周进受辱、范进中举、马二先生痴迷举业的刻画莫不如此。吴敬梓在讽刺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的典型。这也是《儒林外史》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这个集中了人类弱点同时又浸透了民族劣性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典型,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比肩。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抒情则情深意切。

曹雪芹 (约1715—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父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儒林外史佳句仿写

1. 佳句仿写

佳句仿写 1.【仿写句子(要有一句例子,最好有多几个例句)】

例:啊,舞动的青春,奔放的青春,充满活力的青春!这就是我可爱的同学的青春.1 啊,可爱的花季,美丽的花季,充满阳光的花季!这就是我亲爱的同学的花季.2 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这就是我亲爱的小队的笑声.例句:不是每个理想都能变成现实,没实现的就成了空想.1不是每一颗火苗都能燎原,不燃烧的便成了灰烬.2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不努力的便成了废人.3不是每一根草都烧不尽,不坚强的便成了枯草 4不是每一人都很聪明的,不钻研的便成了苯熊.5不是每一鱼都能谋生的,不竞争的便成了死鱼.6不是每一辆车都能跑的,不加油的便成了废铁.例句:诗人说:“空谷幽兰,巍峨耸立的大山就是美,一种清秀美.”1 游鱼说:“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大海就是美,波澜壮阔的美.”2 飞鸟说:“碧空如洗,一览万里的天空就是美,海阔天空的美.”3 刀剑说:“磨刀霍霍,残忍无情的屠杀就是美,毁灭生灵的美 .”例句:“美酒属青莲”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陋室属梦得”我们可以联想到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摩诘属山水”我们可以联想到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3“子美属泰山”,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襄阳属浩然”,我们可以联想到孟浩然的“山形观水胜,襄阳美会稽”.。

2.仿写以下段落句子仿写有何诀窍

仿句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إ1.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 إ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إ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إ2.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 إ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إ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______ إ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 إ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 إ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 إ3.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 إ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إ4.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 إ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إ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إ曲儿?不,____________? إ5.对联的形式.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 إ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إ下联:____________. إ②上联:____________ إ下联:学子论古今. إ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إ二、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仿句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题型训练的方法进行. إ第一阶段,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إ1.原句:“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维护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 إ要求:用“即使……但……无论……就……”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إ2.原句:“那时候,只要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江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教人多么惊喜呀!’”(《我的叔叔于勒》) إ要求:“用“只要……总要……要是……那……”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إ3.原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 إ要求:用“我赞美**,就因为**不但……尤其……”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إ这种类型的训练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要答好并不难.要注意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إ第二阶段,限定修辞手法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إ1.阅读《狮子和野牛》后,请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这个句式完成下边的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 إ2.“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嗅得出四季的不同?①____________?ة②____________?ت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疾徐?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 إ3.“当某种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内的信号队伍马上播发紧急警报,并且告诉‘白细胞兵团’,敌人在何处,兵力有多少,同时立即扫清白细胞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派出‘部队’包围‘侵略者’,个个细胞严防死守,不让它们逃跑突围,等‘大部队’一到,一场恶战就开始了.”请以蜜蜂采蜜为内容,模仿这段话的形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إ4.对出下联,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إ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إ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إ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仿句题中考查得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种题目需穿插在文段阅读中进行.这种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能体会到仿句的真正目的——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إ第三阶段,仿写名人名言.精选名句举例: إ1.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就愈感觉失去时间的痛苦.(但丁) إ2.生。

3.佳句仿写及赏析

原创的可以吗?【句子①】星星多么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的。

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被海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亮;赏析:将星星比喻成“蓝布上的碎金子”、“渔人们撒下的航标”,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星星的多、亮,将夜之精灵——星星繁杂地点缀于巨大绸缎中的景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意犹未尽,画面感十足。仿写:花儿多么美呀,一簇一簇的,像翩翩于舞池中的舞者,春深似海的。

花儿多有趣呀,好像是造物者散播的馈赠,被风吹得一摇一摇的舞动【句子②】星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睛向我问好,大的星星支棱着“耳朵”听我唱歌,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昨夜月亮姑娘玩耍的情景,暗的星星哭着向我诉说孤独和寂寞。赏析:后面运用排比和拟人,排比增强了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拟人赋予了星星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眨着眼睛向我问好”“棱着‘耳朵’听我唱歌”。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仿写:花儿多可爱呀,含苞的花儿嘟着嘴不说话,怒放的花儿,浅淡的花儿静静的述说他对根的情意,鲜艳的花儿用她的想起逼着你的嗅觉。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唐宋元明清)

1.上官仪2.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陈子昂4.李白、杜甫、浪漫、现实5. 王维6.恬淡自然7.

高适 岑参8. 雄浑悲壮9

白居易10. 韩愈11.

李贺12. 李商隐 杜牧.13. 韩愈 柳宗元.14 思想政治15.

师说 答李翊书 送孟东野序16. 论说文 山水游记 寓言17

温庭筠 韦庄 张泌 皇甫松18.花间集.19.冯延巳 李璟 李煜20. 虞美人 相见欢21.

王禹偁 元白体 林逋 晚唐体 杨亿 西昆体22. 黄庭坚23.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24. 陆游25.

柳永 李清照26 苏轼 辛弃疾27.

姜夔28.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29.

散文.30 韩愈 柳宗元31.

欧阳修32. 醉翁亭记 读李翱文.33.

秋声赋 赤壁赋.34.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35

记承天寺夜游36. 唐传奇.37.

话本.38. 小说 说经 讲史 合生39.

杂剧 散曲40.诗歌 文42. 小令 套曲43马致远《东篱乐府》 王九思《碧山乐府》 汤式《笔花集》 朱有炖《诚斋乐府》44.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45.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6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47. 窦娥冤48.

西厢记49 汉宫秋50.

赵氏孤儿.51. 罗贯中 三国演义52.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53.周济 张惠言54 吴敬梓 儒林外史.55.曹雪芹 红楼梦56.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