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2016PDF

有没有规定房子抗震等级

规定了房子抗震等级。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2016PDF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2016PDF


等级确定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

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3)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5)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6)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小配箍率应增大10%。

按规范,房屋的设防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抗震度数和的里氏级数不一样。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

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扩展资料

一般规定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参考资料来源: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

一、关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概述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仅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非是脱离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选择有利场地。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

房子抗震标准是多少

问题一:现在建的房子要求的防震标准是多少级 按规范,房屋的设防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抗震度数和的里氏级数不一样。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问题二:高层住宅的抗震是多少? 一般抗震等级是二级或,根据地区而定。

问题三:一般楼房抗震几级? 没有专门的抗几级的说法

他根据从前的经验划分设防烈度

为6~9度

6度仅相当于4级

8度相当于6级

正常的设防标准是设防烈度下重要结构不会破坏,后可以使用

比设防烈度稍低的时候,结构不会坏,定用修

在比设防烈度强的时候,可以不塌。6,7,8,9度区基本上6.5,7.3,8.2,8.9级不塌

同时抗震还有一些经验性的构造,简单的就是抗震等级

根据结构形式和建筑高度分抗震等级一、二、三、四和不抗震

同时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又分设防等级甲乙丙丁

甲乙丙丁建筑根据规定适当采用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

问题四:楼宇的抗震标准是多少? 标准8级。

问题五: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多少? 各地的规划局都有当地的标准,设计院要按照当地的标准进行设计,处于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抗震等级就高很多。

问题六:什么样的房子抗震? 1.钢结构建筑物抗震性能

什么样的房子抗震性能更好?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抗震效果怎样?据专家介绍,按抗震级别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土木结构的农村民居抗震性,在汶川中90%都倒塌了;其次是多层砖混结构,以6到10层楼多见,因为用砖量大,脆性强;第三是底框架结构,即底层是框架结构,用作临街商业网点,开间大,2层以上是砖混结构,因为两种材质刚性不同,头重脚轻,发生后底层容易坍塌。

2.框剪结构

相对结实抗震的是框架结构,在10层以上楼房多见;好些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好的是纯剪力墙结构。还有一种结实的就是钢结构,多用在商场、客运站等建筑,在日本等也大量使用,柔性好,能吸附力量,但成本非常高。

目前,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大多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的楼房在汶川中没有坏过,性能非常好。据介绍,剪力墙就是混凝土构造,刚度大,承受水平向力度强,更结实。“所以别看楼高,关键要看建筑结构。”

房屋装修别乱拆改留心防震!

专家提醒准备购房的,现在房屋设计上都有明确指标要求,购房前可以咨询开发商,或者要求出示相关文件查验该楼盘的抗震设防标准,不应低于7度,如果抗震水平越高,说明材料投入越多,安全性肯定更好。如果手里已经有房产证,查看房产证也可以知道房屋构造。在房屋所有权证“房屋状况”项下“结构”一栏中,一般注明了“混合”、“框架”等字样。

此外,为了确保房屋的抗震安全性能,居民在进行家庭装修时,也千万不要私拆乱改。尤其禁止拆改房屋的基础、墙体、梁、柱、楼板等承重结构。

问题七:房屋抗震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房屋抗震的等级一般不用划分,依据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房屋设计。要想深一步了解,可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问题八:房屋抗震等级 普通房屋:4.0-4.5级

一要看结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是看抗震力。在上,震级采用里氏震级指标,分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无损坏,4级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5级以上就开始破坏建筑物。因此,5级以上的区在住宅设计时应考虑防震。

砖混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整体性、耐久性较。

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高层住宅,其中高层住宅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为佳,多层或小高层、高层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结构、大模结构、大板结构等。总体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防火性能、耐久性能好,室内面局较砖混结构灵活。但这种结构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结构造价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更能承重能力更强,比一般结构更稳固安全。

问题九:一般居住型楼房的抗震要求是几级呢? 高层一般是框架结构,多层一般是砖混结构。从结构本身来说框架比较牢固,但填充墙不如砖混结实。再者,抗震主要看设计的设防度数,一般是七度

问题十:什么样的房子抗震能力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5月12发生的汶川大目前已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为平地。

对于建筑物为何会拥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中决定房屋损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灾区新建房屋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宝民、贺小岗。

“山崩地裂”时房子如何倒下?

记者:人们常说,来袭时地动山摇,房屋随之倒塌。那么,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来破坏建筑的?

专家: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破坏的方式主要受波的传播方式影响。简单地说建筑物破坏有三种方式:上下颠簸、水平摇摆、左右扭转。多数时候,还是三种方式的复合作用。

波传播方式有纵波、横波、面波,由于地球表层岩性的复杂性,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像激流中“漩涡”的复杂情况。

纵波使建筑物上下颠簸,力量非常大,建筑物来不及跟着运动,使底层柱子和墙突然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建筑物上部的自重压力,若超出底层柱、墙的承载能力,柱、墙就会垮掉。底层垮掉后,上面几层建筑的重量就像锤子砸下来一样,又使第二层压坏,发生连续倒塌,整个建筑直接“坐”下来。

面波使建筑物水平摇摆,相当于对建筑物沿水平方向施加了一个来回反复的作用力,若底部柱、墙的强度或变形能力不够,就会使整栋建筑物向同一方向歪斜或倾倒,在震区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第三种作用是扭转。引起扭转的原因是有的波本身就是打着“旋儿”过来的,也有的情况是因为面波到达建筑物两端早晚的时间引起的。这种情况引起建筑物扭动。建筑物一般抗扭能力较,很容易扭坏。震区有的房子角部坍塌,多属这种情况。

一旦碰到上下颠、左右摇、扭转,三种方式共同发生,破坏力就更加可怕。在离震中较近的范围,往往三种方式交织作用,所以破坏力很大。

破坏与震级、烈度有何关系?

记者:在这次中,大量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破坏,这究竟与的震级有关系呢?还是与烈度有关系?

专家:我们先要搞清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不少人弄不清楚。震级是用来衡量一次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描述引起的破坏程度。一次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近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远离震中烈度减小。例如唐山,震中区烈度是11度,影响天津是8度,影响北京是6度。

有的人说某建筑能抗几级,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应该说,某建筑物的设防烈度是多少度。

建筑物的受损情况除了与震级作用大小有关外,还跟场地条件、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有关。

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有何规定?

记者:您刚才谈到建筑物的设防烈度。那么,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四川灾区执行的是什么标准?

专家:我国1989年以后制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谓“大震不倒”是指发生时,实际烈度比抗震设防烈度高1度到1.5度时,建筑物应当不倒塌。

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设在6度到9度。因为发生时,烈度达到10度的范围不是很大,达到11度的只有震中及附近地区。多数房子的使用寿命是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50年内多数并不发生,但又不能不设防,若设防标准过高,又不,投入的财力就是浪费,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目前,北京的建筑设防烈度是8度,四川绝大部分地区是7度。全国有一个烈度区划图,是根据历史记载经反复研究作出的。全国抗震设防都依据同一规......>>

建筑抗震标准介绍?

建筑抗震标准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为贯彻执行《中华建筑法》和《中华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少减轻建筑单位的破坏而制定的标准规范。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建筑抗震标准相关内容:

《建筑抗震标准》相关信息:

关于发布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 [2001] 156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 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的通知》(建标[1997] 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标准,编号为 GB50011-2001,自 2002 年 1 月1 日起施行。其中,1.0.2、1.0.4、3.1.1、3.1.3 3.3.1、3.3.2、3.4.1、3.5.2、3.7.1、3.8.1、3.9.1、3.9.2、4.1.6、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5、 5.4.1、5.4.2、6.1.2、6.3.3、6.3.8、6.4.3、7.1.2、7.1.5、7.1.8、7..4、7.2.7、7.3.1、7.3.3、7.3.5、7.4.1、7.4.4、7.5.3、7.5.4、8.1.3、8.3.1、8.3.6、8.4.2、8.5.1、10.1.3、10.2.5、10.3.3、12.1.2、12.1.5、12.2.1、12.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 1 号)于 2002 年 12 月 31 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建设部

2002 年 1 月 10 日

修订《建筑抗震标准》的基本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2008 年)

前言

汶川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 1976 年唐山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局修编的灾区动参数的第 1 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 28~29 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 3 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 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 1 条。

3. 强制性条文 15 条。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 6 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 1 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 8 条。

4. 其他修改 8~9 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调整了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作用的计算方法。

2.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3.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

4.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

5.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

6.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1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2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建筑法》

第四条 扶持建筑业的发展,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

第五条 从事建筑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建筑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