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如何评价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理解)

关于如何评价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理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天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评价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理解)如何评价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理解)


1、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2、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3、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4、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5、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6、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7、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8、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

9、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10、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

11、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12、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13、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

14、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

15、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6、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7、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