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

大家好我是乐乐,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


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


1、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课程标准(修订)中,对这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作了如下描述——品德与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 综合性 本课程设计体现环境、活动和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3、 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性发展。

4、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5、 开放性 本课程内容根据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生活;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6、 因此,《品德与》是在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7、它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上,并与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衔接的过渡的课程。

8、它的.课程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9、(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10、(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11、 3.设计思路 品德与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12、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环境、活动、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13、儿童品德与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4、 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认识范围不同,因而《品德与》的课程在设置时按照儿童生活圈的扩大,以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为线索来进行内容设置。

15、又因为地理是儿童真实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儿童形成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智力纽带。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