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_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关系

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川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自视为天才的三岛没有拿到~川端一方面有些自责。。一方面三岛的政治生涯受挫,为了天皇献身了,对本就敏感的康城刺激很大。。川端一直说:美的顶点就是死,也许死在自己文学生涯的顶峰,自己又无所求于世的时候最没有负担。所以选择了死亡

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_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关系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_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关系


嗯,这个问题嘛,虽然很多同学开玩笑的认为他们俩是基友。。。

但我觉得这样认为的话还是很不靠谱的

三岛由纪夫是个同性恋,这个可以肯定,他的自杀我相信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川端康成的死,我想与三岛是无关的

因为一般的创作家都是孤独的,他们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孤独更多是内心上的孤独,他们细腻的性格不被是人所理解,也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让他们可留恋的人和事,选择这种方式归去是他们对孤独最大的诠释。

我觉得他们可能都是觉得活着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有的愿望,所以就选择了结束生命吧,我看过他们的书,文笔有点脆弱的美感。

他们都是很出名的文学家,而文学家的思想总是异于常人,也许自杀只是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岛为了理想 川端该拿的拿了该活的活了 太宰治最渣,自小病怏怏 本来也是活不长了 临死拽个垫背的。

因为太要脸的人和作品,在日本这个也不要脸,为主流文化的地方根本就生存不下去。就是大家都是深海鱼,又冷又阴暗,又潮湿的又憋屈,凭什么你就大放异彩?所以就整死你,都不是直接整死你。

结论是什么?日本这个国家要脸就是不要脸,当然这个标准是在他们国家。

这跟曰本文化有关,追求物衰,极至的美。就像樱花,开的炫烂,谢的匆忙。

唯美又偏激,追求完美,又脆弱,负能量也太多

为甚为甚?那那么多为甚,直接原因精神出了问题,抑郁了

不要太吹三岛了,他的理想不敢苟同

川端康成自杀的真实原因

对于川端康成个人的简介,他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大阪,早在1968年就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踊成为了日本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而到了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突然就自己采用了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根本就没有留下只字遗书。

病魔缠身无法忍受

有传言表示川端康成在自杀的前段时间,即时间在3月7日到15日,川端康成就已经生病住院,医院不允许任何人去探望,因此就有人猜想当时川端康成就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所以打算用自杀来摆脱。

自杀的第二天,《朝日新闻》对他的死亡进行了报进:“川端康成已经死亡一夜,亲朋好友悲伤的同时满是疑问,他们认为川端康成已经是病魔缠身的人,大概是患了癌症。”

思想负担过重

早在1968年川端康成就已经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而那时的日本举国欢庆,目的就是为有了如此的一位文学巨匠而感到骄傲。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大篇幅地报道了这件事,甚至佐藤首相还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连裕仁天皇都派一位高级官员给川端康成打电话祝贺。

安眠药中毒

因为有了压力的后的川端康成,就逐渐的开始服用安眠药,这还是在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的时候,主要是由于年轻时神经都是相当敏感的,睡觉很轻,因此是一定要靠安眠药入睡,甚至结婚后这个习惯也没变。川端康成的珂发师说,在川端康成死前一周,也就是4月丨0日时,他去给川端康成Ffi发,当时川端康成躺在床h,a得十分焦躁,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挪动身体、拂掉了很多头发。川端康成表示,他已经四天四宿没有入睡了。

总结

现如今世界上对川端康成的作品都是褒贬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要肯定他真正的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死前并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留下遗书、影像或其他资料,所以人们对他自杀的动机充满了疑惑,并且还在不断的探寻中。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一直认为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是因为川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三岛没有获得,当时日本国内三岛的文学地位要比川端高,所以川端一直耿耿于怀,觉得三岛是因为自己才自杀的,所以最终忍受不了内心的折磨选择了自杀。

日本有哪些有名的作家?

1、夏目簌石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2、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3、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4、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在日本南部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41年进入当时的国民学校,1945年,大江健三郎10岁时,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新宪法的实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对他日后反对侵略战争、关注社会问题及人类命运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67年发表《万延元年的足球》,获第3次“谷崎润一郎奖” 。1989年,荣获欧洲共同体设立的“犹罗帕利文学奖”。1992年,又获得意大利的“蒙特罗文学奖” 。1973年,长篇小说《洪水荡及我的灵魂》,获第26次“野间文学奖”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925年1月14日 -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

他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编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日本,形成了以“浪漫的物哀、幽玄、风雅”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岛由纪夫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日本文学,在作品中少有哀伤的阴柔美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和情感的激荡。这正是因为三岛由纪夫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均衡与破坏等等,令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性。

三岛由纪夫 (日本当代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演员)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925年1月14日 -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

1925年,三岛由纪夫出生于日本东京,6岁时进入学习院初等科,1938年在学习院杂志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酸模》。16岁,他以三岛由纪夫的笔名在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花儿怒放的森林》。1944年,毕业于学习院高等科,由于成绩优异,天皇曾亲手奖赏给他一块银表。同年10月正式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次年2月应征入伍,但因军医检查有误,当天就被遣送回乡。1946年6月,经川端康成推荐,三岛在《人间》杂志上发表小说《烟草》,遂登上文坛。1946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大藏省银行局,不出一年就辞职,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确立。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后自杀。

他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编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三岛由纪夫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日本文学,在作品中少有哀伤的阴柔美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和情感的激荡。这正是因为三岛由纪夫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均衡与破坏等等,令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性。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圣洁的感情之一,也是文学中永恒的创作主题。在三岛的文学世界中,鲜有浪漫和甜蜜的恋爱,而是多描写了情爱中的困扰、无奈、焦虑。他笔下的爱情,有两类尤其突出,一类是描写绚烂诡异的变态爱情,或者是继承了日本文学中的男色美和同性恋模式;或者是反映现实中混乱的婚外恋等。另一类是描写在理想国度里,通透纯洁的爱情。三岛由纪夫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心情感受、情绪变化、内心独白等强烈的感受性展示二战后人们卑微低俗的追求官能上的快感。从他的文学世界里,看到了繁杂颓废的世态,变异的爱情象征着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是现实的人间之爱;而纯洁、唯美的爱情寄托着三岛对美好真情的期待,是虚幻的理想之爱。

三岛对战后的日本充满了失望,所谓的文明侵蚀了传统的美好。社会上的腐败、荒诞与衰落让三岛从中叩问并引发深思,压抑的现实总是压抑着人性,文明的发展反而使人的生命本能不断衰退。三岛对人爱欲的描写也是他试图超越现实原则的一种尝试和突围。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混乱现实中的畸形爱情还是理想世界中的唯美爱情,都表达了三岛从绝望中追逐美好爱情的希望,从腐臭中找寻清新的空气,达到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抗。

艺术特色

三岛非常热烈地表现对生的欲求和男性的肉体体美。他说:“人的生的本能在或生或死的情况下,当然是执著生。”他将生、活力和健康作为自己的美学使命,并通过肉体美表现出来。他认为,肉体比精神更具有存在的价值。但他与其他日本作家不同,不太着墨表现女性美,而是更多地憧憬男性的肉体美,并将其提升和艺术化,形成他的冲突美的一个方面—青春的生命是美的。

三岛对生的欲求,首先是通过男性突出的肉体美来表现的,健美的体魄是青春活力的体现。三岛认为男性美是雕刻性的,男性的阳刚之美,是活力、进取、献身精神的体现。这种思想,使他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健美体魄的男性。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在充溢青春、生命力旋动的同时,也回荡着一股死亡之气,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死亡。死亡意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逃避的阴影,贯穿三岛的创作生涯。对于三岛来说,死不代表恐惧,而是一种美丽的、使人向往的东西。他的作品中的死与青春、活力结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奇异的色彩。与众不同的死亡意象构成了他怪异美学的一部分。

在死亡的美中,三岛以为美的极至是完美的男性肉体的死亡。他欣赏美的肉体被毁坏的瞬间美。从《假面自白》中的塞巴斯蒂昂殉教之美到《丰饶之海》中阿勋的武士之举,再到三岛白身的切腹死谏,无不体现了三岛这种极至之美的美学观。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写作特点

主题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如《伊豆的舞女》中“我”和阿薰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非察觉之间,这样的恋情,只是一种心心相印、不见言表的情愫,既没有狂热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心醉神迷的情话喁喁,没有冲动,没有骚怨,更没有断肠的痛苦,一切言行都是那么淡泊、含蓄。《古都》里,秀男与千重子、苗子,千重子同真一、龙助的爱情也十分纯真而淡泊,他们之间并没有因爱情而产生复杂的纠葛,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地发生和结束,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死亡,也是文学常表达的主题之一。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但他描写的死亡与其他作家不同,大多数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事的终结,而川端却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的,“据统计,第一次全集中有34篇作品在开头五行里含有死或与死直接相关的话,占全集作品的三成”。《白色的望月》、《水月》及《山之音》等后期作品,一开始就在疾病或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更独特的是,川端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如《雪国》里叶子的死,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是生命的延续,《千鹤》中太田夫人死后,菊治和文子都感到她似乎更美,真正是“美的化身”。

虚无与悲观,是现代派文学的主题。川端自称“受到西洋现代文学洗礼”,在小说中也表现了悲观与虚无的主题,但他所表现的悲观与虚无,与前者有很大不同,西方现代派小说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悲观,是以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为主要特征的,而川端的虚无与悲观却不是以现实生活条件的荒诞为前提,也不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而是通过非现实的、抽象的环境,来表现人生无常,灭我为无即是解脱的思想,它与川端的禅宗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人物

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从群体上考察,在小说中所形成的空间范围较小,但就人物个体来说,所占的空间范围又很大。他的小说大都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他不太注意主人公的种种社会关系,因而与主人公相关的众多人物都被作家艺术地简化掉了,这样,小说中往往形成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显得笔墨洗练,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更丰富。

他的短篇名作《伊豆的舞女》写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感到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路上遇到一群巡回演出的江湖艺人,便同他们结伴而行。他们心地善良,人情纯朴,使“我”感到温暖,“我”便与那个天真未凿、烂漫可爱的小舞女之间隐然萌发一种初恋之情。四天后,同那班艺人分手时,“我”那郁结的情怀早已苏解,在甜蜜愉快的感觉中,无端地洒下一把沁人心脾的泪水。小说对“我”的家庭情况及孤寂的因由未作过多的交待,对那班艺人情况也只是简笔勾勒,而主要以含蓄的笔墨凸现了“我”与舞女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交流过程,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舞女与学生。《重逢》描绘一对情人在战乱之后相逢,产生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水月》写一对新婚夫妇,丈夫被征入伍,战后带病复员,不久死去,妻子改嫁,但仍对前夫怀有眷恋之情。《名人》只有秀哉名人和大竹七段两个人物,小说“虽然以观战记的写实性,也写了棋局的气氛和环境,但主要是写人、写人生命运,而不是单单写棋,他突出地展示了秀哉名人在对局过程中所表现的美好的心灵”。最典型的是小说《禽兽》,写主人公被恋人抛弃,独自和禽兽一起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觉得它们并不薄情,对它们产生了爱,人物只有一个。代表作《雪国》虽然写了岛村、行男、驹子、叶子等一系列人物,但也没把重点放在人物的社会关系上。小说对岛村原来生活的世界及有关人物只是侧面提及,对驹子与叶子、驹子与行男、叶子与行男的关系也作了模糊处理,而把重点放在对驹子形象的刻画上。这一点川端康成自己曾作过说明:“我认为与其以岛村为中心把驹子和叶子放在两边,仿佛不如以驹子为中心把岛村和叶子放在两边好。对处在两边的岛村和叶子,我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但哪个都没写明白。”这既体现了川端康成对人物群体空间处理的美学原则,又达到了含蓄丰厚的艺术效果,留下了令人深思的艺术空白。

总之,川端康成在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保持了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寞的格调。由于省去和简化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许多次要人物,便腾出了大量篇幅对主人公的心灵情感世界进行酣畅淋漓的表现。在川端康成笔下的恋人里,男主人公大都是忧郁型的,敏感、孤独、感伤而略带躁急,尤其是主人公处于情感危机和精神变异之中时,更显出骚动不安的情绪,如《伊豆的舞女》中的“我”,《雪国》中的岛村,《睡美人》中的江口由夫等。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如舞女、驹子、叶子、千重子、苗子等多是温柔美丽、善良多情的,她们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的品格,有的甚至带有日本古雅娴静的美态,作者往往在她们身上赋予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手法

语言

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语言清新秀丽也是形成川端小说阴柔美的因素。由于受传统美的熏陶,川端康成喜用纤柔、流畅、平易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事件、人物、情绪和自然物象,加之他重视运用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那种纤柔的感情,从而形成了抒情化的散文化的风格,可以说,川端的每一部小说都堪称是一首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散文诗。

意象

川端小说中运用的意象有:镜子、花、梦、雨、彩虹等,这些也是传统作家和现代派作家们爱用的意象,但川端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

川端在小说中运用得最多的意象是“镜子”。据说,日本人把镜子当作一种“神器”放在家庭的神龛上,以静观自身。川端认为,镜中的景物和人比现实的景物和人更美,文学就像镜子一样,作家要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在多部小说里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最著名的要算《雪国》中的“暮景的镜”和“白昼的镜”,两面镜子和镜中人物,象征了作家要表达的超现实的虚幻美。短篇小说《水月》几乎是通篇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用者借女主人公的话说:“镜中树木的翠绿比实物更加青葱可爱,,镜中百合花的洁白比本身还要明丽动人”,显然,川端想说明的是,比起现实世界来,镜中世界才显得更加美丽。然而,镜中的世界无论如何美丽,但它毕竟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这就象征了美存在于无数的假象所造成的瞬间的幻觉之中。“镜子”意象运用,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川端小说的虚幻主题。

花,也是川端小说中一再重复的意象。现代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也喜爱用花作意象,他笔下的花寓意主要是与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活动和爱情变异有关,而川端小说中的花则主要象征女性美及人物的命运。试看川端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赞叹不绝的“藤花”的寓意:“我觉得这种珍奇的藤花象征了平安朝的文化,藤花富有日本情调,且具有女性的优雅,试想在低垂的藤蔓上开着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是多么纤细娇弱,彬彬有

礼,脉脉含情”。所以川端在小说里描写了各种形态、种种颜色的樱花、胡枝子花等来象征日本文化和女性美。比较突出的是《古都》中寄生在枫树干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是重复多次的意象,它象征了千重子和苗子姐妹俩那种咫尺天涯,虽能相见,但却始终难以团聚的命运。

雨,也是一种意象,《伊豆的舞女》中多次出现的“雨”象征男女主人公缠绵的情思和纯洁的心灵。《古都》中的“雨”则象征千重子与苗子的手足情深。

此外,彩虹、火场、银河、梦等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精神分析法

川端文学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从而形成其文学的基本特征。

意识流

川端康成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文学篇《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井上靖》

这三位都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人物”,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特点我总结不出来,需要深入再读,目前无再读计划。三位都自杀而死,有的为了捍卫气节(是日本战后文学这一批常见的死法),有的是被迫为之(自古有之),有的是捍卫真理(苏格拉底之死式的,捍卫他的真理,同样是捍卫他深爱的雅典的一切),有的是捍卫死亡本身体现的美的价值。

三岛由纪夫,代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晓寺》《奔马》《天人五衰》),《金阁寺》《假面告白》《潮骚》,这些是我有印象的。其中《春雪》和《天人五衰》一头一尾成就最高,我读的这两篇。名字也常用松枝清显。

井上靖,代表作《十二人的信》《手锁心中》《江户暮雨》。

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古都》《千只鹤》,就其获诺将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是日本诺奖文学奖获得者里面成就最高的一位,大于后来的大江健三郎和石黑一雄,尤其是大于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别让我走》什么的。虽然说踩一捧一不好,但有川端支撑非常有底气。还有代表作《伊豆的舞女》《睡美人》《山音》。顺带一提,余华提到影响他的十部小说分别是

《青鱼》(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卡夫卡)

《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

《南方》(博尔赫斯)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

《孔乙己》(鲁迅)

《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

《河的第三条岸》(罗萨)

《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

《鸟》(布鲁诺-舒尔茨)

余华大多数人看的活着,并不是我妄自菲薄,我选的是许三观卖血记。

太宰治,姓太,名宰治(?),hhh本名津岛修治,他的墓在东京三鹰市,就中野站再往西去一点,坐jr线去,JR太贵,所以没去,那里还有吉卜力博物馆。他的故居斜阳馆(总是想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什么石阑斜点必,枫叶坐题诗。什么寒食清风御柳斜,轻烟散入武侯家)在日本青森县的金木。他的故乡旁边有一道海峡,是日本著名的津轻海峡,所以他也有一个跟鲁迅《故乡》类似的代表作《津轻》,他写了一本追星作《惜别》,写的是和鲁迅先生的一些事。惜别的排版特别像我国国学。

我对他又爱又恨,近年多了些冷漠和排斥。一是我性情逐渐稳定,需要有乐观的心态,二是转向活动别的地方了。爱是因为他是我当年重点准备的作家,对他要足够了解。恨是后来没用上,就这么简单功利。他的代表作《津轻》《人间失格》《斜阳》《goodbye》《维庸之妻》《女生徒》《东京八景》《富岳百景》《惜别》《女生徒》《潘多拉的盒子》《悬崖的错觉》《奔跑吧梅乐斯》。

谁年轻的时候没喜欢过太宰治呢(滑稽)。当年我是先接触川端,然后太宰,最后是三岛。那天下午的阳光昏昏黄黄的正好,我从书架上抽下来一本书,别人放学都溜了,我跟朋友说我要留一会你先回家吧,然后我就对那本书来兴趣,一看看了一下午直到看完。那就是《人间失格》。

《太宰治相关》

女人无所谓幸与不幸

我虽说有些自命不凡,其实想死想得不得了。我自打出生起,便一直在想着死。为了身边的人,我还是死了比较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我总是死不了,有股奇怪的力量,就像恐怖的神灵般,总是在阻止我寻死。

我忽然觉得,身无半点污迹的人全无可能在这世上生存。

没人性也不错。我们只要能活着就够了。——维庸之妻

所谓人类,不过是菜市场的苍蝇。于我而言,作者其人才是全部,作品则毫无意义。

我的作品只为我自己而写。

上川玉水没有土堤

这个又扁又丑的影子真的是我吗?

这股海水的味道是我身上唯一的长处——尼姑·海水比作浊世

喝著凉茶等茶凉

这位夫人,再忍一忍就好了——满愿

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沉默。

太敏感的人会体谅他人的痛苦,自然也就无法做到坦率。所谓的坦率,其实就是暴力。

您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一位读者读上千遍,还是希望被十万读者读上一遍呢?

只有那些完全沉浸在幸福中的人才有自杀的权力——候鸟

无论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抑或五十岁,人们都为同样的事愤怒,为同样的事欢笑振奋;同样狡猾,同样软弱、卑微。

大家该多读读席勒。《地球的分配》

与神同在的时光。——心之王者

即使我死去,也会有人为我细细化妆,并为我悲伤。

遭遗弃之人太过可怜。君可知,弃民之爱深几许。

这种猴子捞月的悲伤谁能明白?见一个爱一个,其实谁都不爱。

就像剥藠头,一层层剥到最後,内核却空无一物。可我还是相信,一定会剥出什麼,於是又拿起另外一只,剥开剥去又是一场空。——我们的宿命就在其中。

k:你想让大家都看到你的一本正经和你一本正经的痛苦吗?

“我想,一辈子做个钓鱼人,像白痴一样生活。”

“你做不到的,你太容易理解鱼的心情。”

水仙花花语纯洁,另有别名,恋影花。——秋风记

孩子他爸的眼睛虽说看过成百上千的美丽风光,却也看过成百上千的肮脏之物啊。——雪夜的故事

过往岁月,我抱著独自战斗的想法一路走来。

天使从空中飞过,听从神的旨意隐去双翅,像乘著降落伞一般飘落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美男子无香烟

我明白泪绝不会往心里流。

他的泪绝不会往心里流。月光披拂下,他是一个作家,一位使者,一个流浪汉般的人物,也是光年——这是我当年对太宰治的评语。

好想和拥有美丽眼眸的人相遇——女生徒

幸福,迟了一夜才来!——《女生徒》

《睡美人》

死是拒绝一切理解的。

暧窗扪虱坐花影,寒褥枕书卧雨声。——正冈子规

这就是常说的寒樱,从头年岁暮就开始绽开。信吾却感到自己仿佛处在另一个世界的春天里。

冬天的旭日泼洒下恍如经过一阵春雨濡湿的暖和的辉光。

薄暗之于太宰,白羽虫之于川端,细雪之于谷崎润一郎,都是绝妙的比喻。

《金阁寺》

这么一想,我就觉得金阁本身也像是一艘渡过时间之海驶来的美丽的船。

黑暗的影子的世界是可怕的,但白昼似得轮廓分明的生,也不属于我。

倘若世人是以生活和行动来体验罪恶的话,那么我愿意尽可能深地沉浸在内心的罪恶中

那种行为恍如沙金似的沉淀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放射出刺眼的光芒,罪恶的光芒。

你过分地重视自己,所以和自己一起也过分地重视自己的口吃吧?——柏木

世界宛如一座墓碑,屹立不动。

金阁在飞扬的尘土中呈现出朦胧的姿影,也恍如褪了色的颜料和磨破的图案。

美从人生中阻隔我,又从人生中保护我。

花期已过,在这片土地上,花只不过像已过的美人的名字一样被人叫唤罢了。

尽管如此,行恶是可能的吗?

不被人所理解才是我所存在的理由。

无法忍受孤身独影的氛围。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

这些昔日曾使我那样深受感动的细部,如今全然融化在一色的漆黑中。

书上偏注:因口吃被人嘲笑长大的心理阴暗扭曲的叛逆少年,追求着某种叛世的快感。

在追求“行恶,可否”的答案的刺激中兴奋,在毁灭自己崇仰的金阁中寻求生的快感,又憎恶着金阁,唯有毁灭才能获得某种解脱。他轻蔑着他人的丑恶之处,内心渴望着鹤洲那样阳光澄澈。

我的评语是:总之三岛的物哀与毁灭美学得到了高超的体现,算私小说性质,金阁寺牢牢的和作者的心态挂钩。

《春雪》

时代无论何时总是在一种信仰愚神的条件下加以概括的。

想必是我生来就流淌着感情的血,而决不流淌肉体的血。

西番花 铁蒺藜

然而,就像描述死、宝石的闪光和夕阳的优美一样,这乃是最难的事情。

包围着他们的一切,那皓月的长空,那海的闪光,那沙滩的清风和远处松林的絮语……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灭亡。

夜海本身具有体温、脉搏、鲜血与叫喊,活像一头庞大的黑兽,怀着极度的烦恼咆哮着。

清显的泪水沾湿了枕头,夤夜枉然屡屡叫唤着聪子的名字。

所有的事物都根据因缘果的规律生息,叫作缘起。因陀罗网就是缘起。

松枝清显于二十岁上谢世。

《天人五衰》

下午两点钟,太阳像一只发白光的蚕似的藏身于薄薄的云茧里。

深蓝色的水平线圆圆地扩展开来,形成了严丝合缝的套在海景周围的青黑青黑的钢箍。

一条白痕,自东到西长长的延伸着,状如庞大的折扇。

船嘛,就是为了废弃确保它并不存在的那个世界,才出现在那儿的。

发生就是没有止境的重新构成,重新组织信号。自远方传来钟的信号。船的出现意味着敲响存在之钟。海上无尽无休的发生着什么,存在之钟不间断的轰鸣着。

迄今无缘相逢的永恒——那就是大海。人也是一样,终究只能最污秽、最丑陋的形象面临死亡

大海即永恒,把死看作一种静态的、崇高的存在,三岛的重要美学。

在那里,海洋宛如被割成一截截发亮的蛇。

透的脸长得挺英俊,苍白得像是冻僵了似的。心是冰冷的,既没有爱,也没有泪。

微笑是绝不容忍别人的最后标记,是撇成弓状的嘴唇所射出的隐形的箭。

贫困不断地造成创伤,带来屈辱和愤怒,每一次都损坏了树皮。

女人的美貌和男人最丑恶的欲望直接联系在一起,对女人来说

这房子很潮湿,适宜生长感情的菌,两个人就吃这种菌来维持生命。她们在屋子里织满了温情脉脉的蜘蛛网,搂抱着睡在网内。

倘若替清显想一想,聪子浑身披挂着碧蓝色铠甲,没有一只回忆的翎箭能够击穿它,似乎又添了个绝望的种子。

参赞 本位 蓝微尘 七五三绳

碎成了千万片的浪尖,四溅的白色飞沫,痛苦地吐出了无数的丝,显示出了海蚕般的性质。

五点钟,白色碎浪一霎时染成黄蔷薇色,这才晓得太阳已偏西。

透寻思——是啊,迸散时的波浪,赤裸裸地将死亡具体化了。这么一想,越看越像,那是临死时挣扎着张开的大嘴。

龇着的两排白牙,淌出无数道白色涎水。被夕阳染成青紫色的土地,是因血液缺氧而发绀的嘴唇。

南边的天空高处,云隙间露出半月。它像是掉在淡蔷薇色的夕云缝中的一只象牙梳子,旋即与云彩混淆在一起,难以分辨了。

将世人的认识错误当作自知之明的前提的话,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竖起高贵的角,温柔的眼神孤傲的润湿着

翅膀是一副危险的器官,世人决不宽恕会飞的人。

透:我本是不喜欢自杀者的委顿软弱的。可是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允许自杀的。那就是为了完成自我正当化而自杀。

本多差点吐露说,一句话,他所期望于透的就是丑陋。

蝶羽是凭着翱翔来点缀虚空的,花瓣则凭的是静止和彻悟。死后,它们的遗骸却变成同样的东西了。

本多所害怕的正是他所渴望的,而他所渴望是的,也正是他所害怕的。

卑劣唯一的原因是生存的欲望。

此刻本多才忆起,他对清显和勋所怀的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有智慧者的抒情之源:嫉妒

出着太阳下午还降了几阵雨,残余的云彩往海湾上稀稀疏疏地洒下璀璨的光。

我觉得自己像是最后一尾拒绝入网的鱼,忍受着、抵抗着那炫目、炽烈的光。

她将这句话当做花束一般用来践行,也不知道已把多少艘船从港口送到汪洋大海中去了。

透相信,只要自己这双美丽的手温文尔雅地伸到世界上,世界就不可避免地患上什么美丽的疾病。

透一方面让本多过着充裕的生活,一方面不断地侮辱他。

‘’……这种美像沉甸甸的花一样摇曳着,一闭上眼睛就罩在眼皮上。‘’绢江。

他好像遭到了不合理的厄运,但那不合理的东西上却刻有精妙的刻度,宛如配一服微妙的药似的,而今正起着预期的效验。

这时本多便陶醉在慈悲心那光明磊落的残酷中。

人是不会爱比自己活的长的家畜的,生命唯其短暂,才会被爱。

到处响起了虫声,夜晚的蝉鸣像缝针一样,一针针地从树荫下穿过。

他觉得,从方才的空虚底层涌现了情欲,宛如曙光喷射似的。

本多知道,人们对于丑闻是决不会淡忘的。不是出于道德,乃是因为要概括一个人,再也没有如此直截了当的符号了。

她(娟江)不断地服消化药,从廊沿上的躺椅上隔着叶子眺望随时都可能失去的碧空。

庆子:‘倘若说,所谓命运就是靠外在的力量抓住一个人,随意摆布他,那么清显君、勋君和月光公主统统是有命运的。然而,从外面抓住你的究竟是谁?

肉体的本质就是灭亡。

如今,本多才想到,活着就是衰老,而衰老正意味着生存。

死后还原为四大,一旦溶解到混沌的存在中去,那么一遍遍地轮回转生的场所,也不一定非得是世界上的此处不可。

夏天的万里晴空一望无际,卷毛云拖着绽了线的白绫子。

耳朵灌满了蝉声,待在幽暗的室内,听来恍若古钟冷冷的余韵。

曾经风华正茂的她,一下子跨过六十度星霜,进入垂暮之年,却完全豁免了尘世辛酸。好比是一个从院子里渡桥而来的人,由树荫没入朝阳,因光线的原因变了容。

《手锁心中·江湖暮雨》井上靖

常世国:古时日本人信仰之中的大海彼岸的一处异世界,作为理想国,被认为是永远不变,永远不老不死的国度。

金金先生在一场睡梦之间梦见了人的一生,我却在烟曲师的烟曲里仿佛看到了人的生死。不由感叹,生死无常,不过如此、如此而已。

少东家悬空举着烟管,仰望库房的小天窗。凄清的秋月刚好嵌在窗框正中,好像一个放了咸梅干的盒饭。

草纸上的字迹渐渐润湿,变成许许多多黑色污点。是雪花落在草纸上洇湿了墨迹。

但没多久,我决心不再做梦。因为我发现梦境虽好,但越是美好,醒来之后就越发痛苦难挨。

“已经不是江户了,从这个月十七日起就叫东京了。”

“少东家!……江户没了,可是江户人照样还是江户人啊……”如今,当然哪里都找不到富士山的身影。转眼间,激烈的雨脚就开始敲打在少东家和我身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