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神舟8号发射成功视频_神舟八号发射全过程

神舟8号的航天员是谁

神州八号中没有航天员,神舟八号,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是为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预计将于发射天宫一号后,约2011年发射。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神舟8号发射成功视频_神舟八号发射全过程神舟8号发射成功视频_神舟八号发射全过程


神舟飞船将在神舟八号时基本定型。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扩展资料技术特点: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主要变化是两个方面: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

比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为了满会对接的任务,飞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参考资料来源:

神州八号几年几月几日成功发射的,几年几月几日回来

神舟八号是在2011年11月1日发射成功的,然后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

神舟八号,简称“神八”,为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

成功发射后的“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八号实现了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8号事迹

11月1日5时58分07秒,“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孙自法摄 点击进入高清图集

中新网11月1日电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今日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根据,飞船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11月1日5时58分07秒,“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根据轨道计算结果,“神舟八号”飞船于6时7分53秒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329千米,轨道倾角为42度,周期5379秒的运行轨道,与天宫一号尚有1万公里左右的距离。

“神舟八号”飞船为改进型载人飞船,沿用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三舱结构,全长9米,舱段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千克。增加了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敏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主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对接机构采用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后可形成0.8米的航天员转移通道。

据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的方案,首次交会对接为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对接目标飞行器为天宫一号,追踪飞行器为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远距离导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飞船经五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330千米的近圆轨道,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千米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自主控制段经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通过交会对接测量设备,自主导航至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自主控制飞行过程约144分钟。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之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终实现两飞行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对接机构解锁后,两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按照对接程序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组合体继续飞行2天后,进入分离撤离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5千米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

然后,神舟八号飞船按预定返回程序飞行,返回舱返回主着陆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升至高度约370千米自主飞行轨道运行,等待下一次交会对接。

根据交会对接任务安排,将于2012年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再进行两次交会对接。其中神舟九号飞船是否载人,将根据神舟八号飞行任务评估情况决策,神舟十号飞船执行载人飞行。

通过上述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将使载人航天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几年几月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

神舟八号,简称神八,为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神舟八号实现了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沿用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三舱结构,全长9米,舱段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千克。增加了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敏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主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对接机构采用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后可形成0.8米的航天员转移通道。

神州8号几年几月几日成功发射的,几年几月几日回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也标志着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5号、6号、7号、8号的资料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而且与东方红一号相同,的首次飞行都比起其他相对过程为完整(返回时使用跳伞、美国也没有环绕地球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七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七)是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在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飞船(简称神八)是第八艘“神舟”号飞船,属于为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的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已于2011年11月1日清晨05:58:10秒430毫秒(协调世界时10月31日21:58:10秒430毫秒)由长征2号F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神舟八号升空后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空间实验室”。间隔12天后脱离天宫一号,与其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后再次脱离天宫一号,返回舱返回地球。对神八的发射以及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 是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