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qq空间散文 qq空间文章短爱情

散文随笔|雨中遐想

散文随笔|雨中遐想

qq空间散文 qq空间文章短爱情qq空间散文 qq空间文章短爱情


放在QQ空间里的很多文字几乎快被我忘记了,点记不得当初写它们每一篇的初衷及心境。今有空腾一篇过来,像给这些文字搬家一样。很奇怪,搬家的过程中竟然心一点也不烦不躁,反而还掺杂了些有关文字美好的回忆在里面。

文字和音乐一样,是个好东西。烦了,燥了,累了,皆可读一读,听一听,让心得到静养,让灵魂得以洗礼,让初心得以继续。

晴了很久,但自昨晚开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誓要将这座城市洗涮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早晨,久违的清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虽然少了乡间田野那种和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却依然难得。只是雨依然在下,路面有积水,影响了赶路的心情与视野。尽管垫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着,依然被雨点打湿了部分衣物鞋袜。

骨子里是喜欢雨的,不是大雨,而是毛毛雨。细雨绵绵的那种。轻轻落在撑起的伞上,或落在仰起头的脸颊上,那么轻盈、清凉,润到骨子里。像是恋人的吻,面对深爱的人,连那吻都舍不得用力,轻轻地,如蜻蜓点水。月亮公主在《真的还是假的》里唱着“我听说轻吻总是真的”,或许,去掉了装饰的轻吻,有时能胜过爱人的千言万语。

中雨转了大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在村牌坊路口的等车点等52路公交车,顺避避雨,收了雨伞,雨水顺着伞尖瀑布似的往下泄。像极了一个人在伤心时止不住地落泪。

等车无聊,索性观察一个个撑伞匆忙走过的路人。放眼望去,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伞花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路口相遇的瞬间,很快擦身而过,分流在左边或右边。他们形色各一,目标各异,有赶去各路口坐车上班的,有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的,有刚去集市买了菜急促往家赶的,还有一位撑一把素格大伞怡然自得在雨中不紧不慢走着的老人。

这位老人应该是在雨中修行吧。岁月增长的不应只是年龄,而是一个人内心底蕴修养的厚度与灵魂的高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修行者。岁月会证明,岁月会让我们在世界的这个大课堂里自动删繁就简,不断修正自己。总有一课,会让你学会懂得看淡和珍惜一些事物,总有一章,会让你领悟爱与生命的真谛,终,自己渡自己到想要的彼岸。

一位身材丰盈身着紫色旗袍的中年女子,撑一把同样紫色的伞惊艳走过,大家纷纷侧目,只顾看她了。此情此景,我突然天马行空地,将她想象成了古画里的一位女子,撑着把油纸伞,在幽深的古巷里一步一步往前走着,留下一个美丽怅然和无限想象的背影。她在找寻什么?又将赶往何处?

五分钟一趟的班车,今天因雨十五分钟过去了都还未出现。多等了几分钟,已有不少赶时间的人伸长脖子着急了。

身边有些挤了,又增多了几个走上阶梯避雨的人。听着耳机的一位直发美女,穿着正式,斜跨着包应是和我一样赶去上班的,那位提着一篮子菜的阿姨应是要等雨小一点要赶回家带孩子或是准备午饭,另外一位小伙子看了看手腕处的表,同另一位小伙子道,呀,车要是再不来,我们可是要迟到了啊。还有一位扫街的环卫阿姨,身上披的全副雨具都在滴水,身边放着几样扫地的工具。

雨终于小了些。这时雨中出现了一对情侣,共撑一把桃红色伞,边走边吵架。男的哄,女的扭头别着嘴,男的继续哄,女的依然不理。然后男的掉头转身冒雨跑了,剩下女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望着男友在雨中奔跑的身影,她的脸上写满了心疼与难过。不一会儿,男的竟转身又跑过来了,提着一袋早餐放进女孩手里,女的接过早餐伏在男的肩膀上抽泣,然后俩人掉头往回走去。

村路口没有红绿灯,明明都是赶路者,却不时会看到这样暖心的画面,行人让车,车让行人。譬如刚才,几辆小车开过,见有行人,有的停下让行人先过,有的放慢速度小心驶过,以免路面的积水溅湿路人的衣物。

雨又小了些,避雨的人也少了些,只是52路车还是未来。难怪有人说,人生有时就像是等公交车,你等的那辆迟迟不来,而别路车来了一辆又一辆。

突然觉得赶路二字,亲切踏实又接地气。因为心中有梦想,才有了各种忙活各种赶路。因为赶路,因为你的勤奋,日子才渐渐有了奔头,生活才渐渐有了希望。

或许起初只是盲目的赶路,找不着方向,但赶着赶着,路就会渐渐清淅,方向也会渐渐明确,你会发现,离梦想也越来越近了。只是到后,我们不要忘了赶路的目的,不要忘了出发的初心便是。

望眼欲穿中,车终于来了,恰巧雨也停了。大家脚一抬,陆续上了车。人群很快四下散去,回归应有的角色。

身边一下子空了,望着慢慢放晴的天空,我迅速收起散漫的思绪,后一个踏上了车,做一个快乐的赶路人

适宜放在QQ空间主页上的非主流风格的小诗 或 段落散文 之类的 是伤感型的

幸福

有时候很简单

只是我们把它想复杂了

一直很单纯的喜欢

这两个汉字

有一种让人幸福的感觉即使站在地上仰望

也恍若至身与童话世界

在高处凝望世界流动

天荒地老流连在摩天轮

那年的悲伤他们伪装の很美很美

枫叶为谁而舞

摩天轮为谁而转

人生如梦,

梦,如烟

烟,如气

气,如屁

人生如屁

SB 脑残

呃,想问一下什么叫做诗歌和散文的非主流风格?

QQ空间散文笔记

翻开时光浸泡的游戏笔记,

指尖摩挲尚存的温暖和记忆,

白云又依偎在风里,

而我却沉醉在梦里。

蓝裙绿带,是游戏里的身影;

柳眉含笑,是电脑前的自己。

岁月匆匆带走了无数场回忆,依稀战火蔓延到了天际。

划过长空,蓝色飞机拖曳着希冀,

轰然降临,手执武器我们勇敢前进。

还记得漫天飞舞的是嬉笑的文字,

环绕心扉的是畅快淋漓。

行止笑貌,漫裹金尘荡涤在记忆的波涛里,

一段纯洁情谊将我们相系,

星星点点缀满大地,

浩浩荡荡漫卷玄空,

舞一条流年,七彩壮丽!

抚摸一本用心雕刻的笔记,

再踏故地……

笑,岁月别离不变依旧梦中的故颜;

哭,见你遗留已久深深期盼的信纸!

在心底轻声说一句:谢谢;

你们给我的.关心与温暖,不曾忘记;

你们赠我的快乐与纯粹,时时念起;

你们教我的好好学习,我已铭记在心里!

白云自在笑靥依昔,

捧一本当年的游戏笔记,

风儿可知我的心语?

愿托一句问候长渡千山万水——

远方的朋友们,

可还幸福?

散文-不负明日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如果说成长路上是打怪练级

那么登上巅峰的时间并不一定取决于技巧有多么高明

而是在于刷怪

毕竟荆棘的道路总是拥有

关卡的难度总在永无止境的提升

而我们只能不断的向前 向前 ....停歇

还记得十年前QQ空间的说说不

各式各样的“天赋扼杀论”“自由教育思考学说”等等甜饼

也不知道受到多少“猫咪”的喜爱

甚至一度成为逃避学习 沉迷 娱乐 的理由

但十年后

如果有能力来个大数据调查的话

那就结果也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可惜 时光没有重来 但至少过好现在

我们并不是里的主角

这是接受观点的必要前提

随后 只有四字-------不负明日

或许无法成为里的主角

肆意张扬且强大无比

但至少

足以过好这平平淡淡的一生

虽说与我们的梦想背道而驰

但或许 这就是

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平淡吧

作者:时间旅行者0

我在QQ空间的日子的散文

不知不觉陪伴着腾讯QQ已经两年多了,从2009年1月起写下几十篇日记,记录下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快乐,有感伤,更多的是欣喜!

从初的布置空间,到诉说心情,到现在的潜心写日记。感觉收获很多。

我的学历不高,但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我喜欢把我所看所想所做都化为文字。很多人说我感性、说我单纯,也有人认为我虚伪。而我只不过一直在做一个真实的我。我想我不过是多一点感恩,多一点真诚吧!

回顾网络走过的日子,自己也曾觉得有趣。当初写日记简直是“狗屁不通”。也难为那些坚持把我所有日记看完的网友了。或许:真实的表述比唯美的修饰更吸引人吧!我也佩服自己的勇气,以前的文字“狗屁不通”也敢发表。现在你们看到的空间日记已是经过这两个月的精心修改整理。

因为把资金投入房产,踏踏实实坐收租金,其他投资项目也暂时搁置了。于是有了许多的时间让我安心写日记。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让我的文字从“狗屁不通”到通顺,从通顺到自然逼真。网友们评论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文字犀利幽默,主题清晰。

在我看来,写文章其实就像造“房子”。我刚开始写的文章“狗屁不通”,段落不分,错别字到处都是。就好像是造了一个歪歪斜斜,结构错乱的“房子”,卧室厨房卫生间分布不合理,该建多高多大也不知道。只知道就像码“砖头”一样的去码文字,码到不多了,不管结尾、不管段落、不管主题、不管读者看得懂不懂都一键发表。这就是我刚开始的水平,呵呵,当时朋友们感觉我连个小学生也不如。不过,我不怕别人笑话,一键发表的“狗屁不通”的.日记,我会连续改一个星期,有的甚至会修改一个月,改到通顺为止。

事在人为!半年多以后,我写的东西也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勤奋总是有回报的,就像个小学生学习成绩从30分进步到了60分,日记写得主题分明,框架合理,开始有点基础了。文字虽有点通俗,但终于通顺了。虽通俗,但让读者一目了然。就像做“房子”般,地基打得稳了,房间格局合理,门窗设计通透,感觉能搬进去住,只是装修太“简陋”。虽然文章通俗的不能再通俗了,但都是我原创,让我有种成就感。我还将刚刚写通顺的日记,呵呵,不用说肯定是没戏。

那段日子里我过得很充实很开心。谢谢我的几位“铁粉丝”每天鼓励支持我,每发表篇日记那几位“铁粉丝”都会评论,特别是“心雨”和“风雨”这两位“铁粉丝”我的每篇日记都会评论,修改后会去评论修改后的郊果,好几篇日记被他俩评论了多次,就因我的这些“铁粉丝”一路一来的鼓励支持我,才让我越写越起劲,越写越沉迷,慢慢地我的日记水平不知不觉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女企业家玛丽凯经理曾说过:“世识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铁粉丝”们的每次赞美鼓励都会让我进步,一年后,我明白了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观察力,对生活要有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待事物的认知都着我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真实文章。

我的文字水平从小学进入初中,从初中进入了高中,从高中奔向大学。虽然不敢说写的很好,但起码能把发自内心的感受表达的有血有肉,让人感觉自然逼真,其实自然逼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一年半后,我写的日记再次有了一些变化,文章虽然有血有肉,但我想文字的修饰也是很重要的。我试图用唯美一点的文字来阐述真实的生活!就像“房子”做好了要装修一样,用什么地,挂什么窗帘,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我也在沉思着自己的文章应该怎么去修饰,整个的框架要不要调整,是用叙事还是散文的格式?以前只能做一些“简陋装修”,现在会来点“精装修”。唉......“豪华装修”目前还没这个能力。

写日记以来也感谢几位朋友的热心指点和教诲。你们教会了我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指引着我不断地上进。让我学会了引经据典,文字运用自然熟练,唐诗宋词也能信手拈来。

朋友们对我的文章其实也是褒贬不一的。有位网友自称“哈佛博士”嘲笑我的文字水平是缺少逻辑连贯、修辞的准确性,结构很松散,看了后会有一种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感觉。虽然嘲笑我的那位假“哈佛博士”写作连我都不如,但我很谢谢他的评价、谢谢他的关注,即使我不是很认同,但我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不聪明不可怕,即使是到了愚笨的程度,一样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可怕的是因为别嘲笑你,说你笨,而自己就放弃努力,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确实是笨。从终点到起点,比赛的不仅仅是一时的速度,还有耐力和意志。”

我一直都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期间也和一些网友激烈争辩,唇枪舌剑过后我都会觉得有所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也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朋友们的鼓励越来越多,支持我的“粉丝”也越来越来多,对空间我也日渐沉迷。有人问我这么沉迷空间是不是想做网络名人。问我这句话的人简直是太不了解我了。难道沉迷自己的空间就是想做名人?再说不是每个名人都过得很幸福的。我感到自己已经很幸福了。我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我没必要像芙蓉姐姐、凤姐和兽兽那样费尽心思去出名。

还有人问我“你是想当作家?以后出书赚钱吗?”我笑着回答“我并不具有写作这方面的超凡能力,我不太会写文章,但我喜欢写日记,喜欢用日记记载着自己的喜怒衰乐,喜欢与朋友分享我的心情我的故事。我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我只是在谱写自己的人生!”

诗在山水间雅归爱花人散文

一场雨后,赶走了盛夏里持续了多日的燥热,静静地去往公园,很多的紫薇花,追随着蹁跹的风飘下。落在葱郁的草地上,那些草尖,还挂着晶莹的雨滴。

我坐在一张石凳上,静静地看着紫薇纷飞,眼神随着舞动的色彩光斑游离,思绪开始飘远,沿着记忆的纹理展延。那些曾经的“花事”窜出来,颤动了心事,如同那些纷飞的紫薇。

[白莲]

关于花,唯爱白色,关于白色,唯喜雪及莲。莲在我的心中,一直有着不可取替的地位。

儿时,小镇边的莲塘伴着我度过了不少无忧的时光,那些岁月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却地镌刻在了脑海深处,泛着往事熠熠的光芒,也飘着莲那淡雅的清香。

读初中的时候,很喜欢文言文。北宋学者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到此一时还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或许是因为对莲的挚爱,又或许与那些经年往事有关。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和蔼的男子,任教我们班的时候,他还未婚。他常常喜欢在教室里组与组之间的空列里,来回地踱步,用富有磁性的声音阅读文章。也经常拿着我的作文当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诵。

许是因为他生动的授课方式,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学校前茅。而记忆力超强的我,总是很快地背诵出那些文章,并能理解。

记得课文上到到《爱莲说》的那天,他点名让我站起来朗读那篇文章。于是,我站起来,很顺畅地读完。他能感知得到我已经备过课了,问,会背了是吗?我说,是。他笑着点头,然后对全班的人说,跟我学习。

我记得,那时候,窗户外面的梧桐叶子很绿很绿……

初中毕业之后,我一直没有见过我的初中老师,我只是隐约地知道他的一些消息:结婚了,生了女儿了,还在那所学校教语文……

前年夏天,我和一位初中同学在网络里聊天,她说起了老师。并说,老师现在在我们的同学群里,你要不要加他。

我没加,但是我顺着群进了他的空间。

留言:老师,你还是当年的样子,祝福你,一生安好。——夏。

次日,老师回复:我还记得你,那个很会背文言文,很会写文章的女生……

莲,像极了尘生中的某些情感,不染纤尘,即使历经岁月无情的侵蚀,依旧保持着曾经真实的模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老师当初那一句常常提及的诲人名言,更让我此生时刻铭记……

[水仙]

从12岁开始,每一年的初冬,都会养一株水仙,至今,15载的光阴逝去了,之中,从未间断过。

我喜欢土耳其的水仙花语:请不要忘记我。也喜欢水仙的花语:想你。

16岁的时候,写过一篇,叫《焚心》,文章中的女主人公叫“玉玲珑”,“玉玲珑”其实也是水仙的别称,和“凌波仙子”一样。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天,我正在灯下看着一本书,我的水仙盛开了,我怔怔地看着它缓缓地展开笑脸,那清雅的香味顷刻间就弥漫开来,我有些陶醉,恍惚。

于是,提笔,展纸,写下《焚心》,写完,东方的天空刚刚发白。

《焚心》后来变成了铅字,我在看的时候,似乎在墨香闻到了水仙的芬芳,淡,但悠远。

恋爱的时候,他也看到了那篇《焚心》,他问我,叫“玉玲珑”的那个女孩是你的原型吗?我说,不是。但是我和“玉玲珑”一样,都那般爱着水仙,如痴如醉。

此后,每一年的深秋,他都会买一株刚刚露芽的水仙,赶在我的生日之前,当做礼物。

他也曾说:待到桑榆暮景之时,依山傍水而居,种一院子的水仙,我就坐在旁边,看着你在水仙丛中,和它一起笑。

我把这句话,当做全世界美丽的爱情誓言。

我们之间,隔着山一重,水一程的日子时,害怕严冬,那种凄冷萧寒很容易侵蚀我善感的心,人也似乎变得薄凉起来。

每一个夜阑人静的时候,端坐在夜的,细数斑斓的心事。水仙那纤柔的身影,温婉的笑容,淡雅的芳菲,在寂寥深深的夜,给过我很多心灵上的慰藉。

于是释然,只要心在一起,隔着茫茫尘烟如何,隔着海角天涯又如何,一如水仙的花语:想你。

水仙,像极了尘生中的某些情感,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人在天涯,想念;对面相视,依旧会想念。“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犹记得宋刘克庄的《水仙花》中的这一佳句。是,那一份情感亦传递着这样的感悟,彼此心有灵犀地隔着时空漫步尘生……

[幽兰]

喜欢兰花的“观花一时,赏叶终年”的外姿,更喜欢兰花的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兰的种类之中,也一直喜欢春兰和三乐蕊蝶。

刚刚开始网络聊天的时候,从来不加陌生人为好友,我认为两个陌生人在一起,隔着虚拟的网络,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是一种很无聊的方式。

我的第一个网友叫:三乐蕊蝶。

那天,我一字一字地将喜欢了10年的一篇文章,打到QQ空间,发在了日志。不久,就有一个叫“三乐蕊蝶”的人评论说:你喜欢了十年的文章,也是我喜欢的。能喜欢一篇文章这么多年的人,也是一个爱着文字的人。

他发来的好友邀请,我凭着这样的话,点击了“接受邀请”键。

好在,他是位很特别,很和善的大哥哥,我们之间的聊天虽然很少,但是都很温馨。他常常看我的文字,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有一天,他写了一篇叫《涧边幽兰》的文章,然后告诉我,那是为我而写的。里面有我十分喜欢的一句话:有些人,身在红尘,心在尘外,如同开在涧边的一朵兰,远离喧嚣,远离百媚千红,绽放着一种美丽,无与伦比的美丽。

他养着很多种类的兰:国兰、蕙兰、蝴蝶兰、还有稀有的三乐蕊蝶。

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喜欢兰的,兰开放的时候,他都会拍一些照片,传给我欣赏,我在看的时候,似乎也闻到了兰的清香。

后来,我也养了一株春兰,小心地用苔藓覆盖住泥土,放在室内,一派雅韵外泄。

兰,像极了尘世中的某些人,有兰的专属的品性,兀自开放,兀自凋零,却将那高雅的清韵献给了时光,献给了他人……

[绿萝]

绿萝,常绿的藤本植物。

有过一盆绿萝,伴着我度过了三个季节的轮回。将它放在窗台,隔着窗帘享受日光,它的生命力极为旺盛,碧翠葱郁。我喜欢在某个闲暇的时光,用棉布沾水,轻轻地擦拭它叶片上的浮尘。

后来,属下的几个女孩子,住在我的隔壁,她们常常来看我的那些花草,脸上绽放着极为明媚的笑容,我似乎有那么一些感动,如同感觉邂逅知音。

后来,我剪下几节绿萝,修剪好,置放在盛满清水的玻璃杯中,送给那三个女孩,女孩子们很高兴,小心地将绿萝都放在窗边。

后来,那些玻璃杯中的绿萝,生了白色的根须,长出了新叶,藤蔓也越来越长,从她们的窗台拖下来,映在雪白的墙上,像似了一副流动的生命之画。

女孩子们对绿萝很关注,倍加呵护,像我那样,给叶片上擦拭灰尘。

绿萝的花语是:守望幸福。

我在她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也知道,幸福,是需要分享的。

后来,我离开那座城市,我将很多东西送给了那些女孩,包括那盆旺盛的绿萝。她们说,会好好照顾绿萝,像我那样,我微笑着说,好。

前些日子,和其中的一位女孩聊天。

她说:姐,绿萝依旧葱郁,我们也剪下一些送给了其他人,养在玻璃瓶中,都长势甚好。

她还说:姐,我也要离开了。绿萝会一直传下去,像你说的一样,幸福需要分享。

绿萝,像极了尘生中的幸福与快乐,一个人是独享,两个人是分享,很多人是共享,传递幸福与快乐的同时,它们也会在自己的心中开出花……

[怜幽]

那座城,有一条护城河,将美丽的城市隔开,淙淙流淌的河水蜿蜒着奔向远方。河的两岸,是我常常行走的地方,那些木廊、鹅卵石小径、石板桥,在我的眼中,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后来,河的两岸耸立起了很多的高楼,那些美丽的风景渐渐变得让我很陌生。

再后来,我喜欢上了逛园艺,也在河的一岸。

某一个下着小雨的浅秋黄昏,在园艺屋中,邂逅了一株娇小的绿色植物。墨绿的叶片,只有的两片新叶是嫩绿色,正有一根茎,想那定是要开花的。就那么不谙世事地立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那些长得像老胡须的根,在清澈的水中,也形成了一副素净的画。

那段时间,迷恋娇小的盆栽,于是,买下,连同那一个细颈的玻璃瓶一起。

有人问我,这株植物好可爱,叫什么名字,我看着他,却不知道如何回答,事实上,我确实不知道那种娇小的植物叫什么。

我将它放在我的书桌上。和笔筒放在一起,于是,每个夜晚我在编码文字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它,静谧的模样,和我一样安静。

时光缓缓地流逝,它也渐渐地成长,直到开出一朵洁白的花,酷似马蹄莲的造型。没有太多的香味,但那娇小的模样,却让人心生怜惜。

某个夜晚,我正在写一篇散文,里面有这样一段:终归是个感性高于理性的女子,常因,一段文字,一曲哀歌,一花一草,而左右了情愫。即便如此,浑浑噩噩置身于尘世之中,艳羡清雅高洁的尘外风景,却也只是尘世中的一朵怜幽。

抬头的一刹那,目光触碰到那朵洁白但安雅的花,于是,觉得“一朵怜幽”太适合它,也觉得“一朵怜幽”更适合自己。

一朵怜幽,像极了某一种恬静的心境,不需要张扬,不需要夺目,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向光阴年华,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花,还有很多,米兰、茉莉、栀子等等,这些花,都曾伴着我,或正在伴着我,度过红尘之中的很多个朝夕更迭,季节轮回。让我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真谛,也让我的心,渐渐变得澄明淡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