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汉中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

汶川灾后重建成果

2008年“5·12”汶川发生后,汉中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汉中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汉中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汉中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


一是受灾群众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完成165782户农村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69005户农村住房重建工作。规划建设的191个集中重建点,已建成216个,占任务的113%。维修加固城镇受损房屋8047套60.3万平方米,通过城镇住房重建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结合,建成廉租住房1692套8.6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365套31.7万平方米,受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事业得到全面提升。905所学校73.16万平方米受损校舍维修加固全部完成,重建的419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受灾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得到均衡发展。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机构237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恢复重建敬老院34所,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建设。

三是产业重建激发经济活力。运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了133个产业项目恢复重建,确保了县域经济平稳运行,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汶川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汉中产业定位,编制完成《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并启动实施,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汉中突破发展的关键。

四是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治理成效显著。全市除险加固震损水库69座,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14处,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和灾害风险得到及时整治,城市防灾抗险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天津对口援建情况

天津援建项目全面竣工。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略阳县的九大类295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资35.84亿元,其中天津市投入援建资金20.4亿元。天津援建的宁强天津高级中学、天津医院、东丽新村集中安置点,略阳天津中医院、天津中学、徐家坪集中安置点等项目成为对口援建标志性工程。产业化援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津汉交流合作效果显著。天津对口援建,搭建了津汉两地全方位、多渠道交流协作的平台,带来了天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天津市和汉中市多次_织互访,汉中市四次赴天津招商,签订合作项目18个,投资金额15亿元。先后组织1840名灾区群众到天津务工、250名学生赴天津就学,开展对口业务培训1640人次,津汉两地情感友谊进一步加深。

十年来汉中经济发展情况

十年来,汉中市干部群众继承发扬伟大的抗震精神,紧紧围绕 “三市”建设目标,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全市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

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毗邻地区前列,增速稳居全省方阵。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3.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2位,是2008年的3.8倍。财政总收入113.07亿元,是2008年的3.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65亿元,是2008年的3.7倍。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3.21亿元,增速居全省第4位,是2008年的8.8倍。汉中促投资稳增长的典型经验受到中省肯定,一大批事关汉中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发展支撑日益强劲。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812元、9666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分别是2008年的2.7倍、3.3倍。新标准下69.94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汉中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跻身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铺镇工业园区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聚集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循环农业基本形成了种养殖、有机果蔬茶、观光体验循环发展模式。八大循环产业体系、12条工业循环产业链中的8条初具规模,6条农业循环产业链持续壮大,全市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和园区内中循环、全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来源:新西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