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田螺养殖 技术(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您好,今天小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田螺养殖 技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田螺养殖 技术(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田螺养殖 技术(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田螺养殖 技术(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1、2、日常投喂饲料,除了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果等,田螺快速生长周期是四个月,每年五月份到九月份生长最快。

2、产量也。

3、养殖田螺时池塘必须保持十到十五厘米的水深,可每十到十五天换水一次,冬天在池塘三分之二位置铺一层稻草起到保温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过冬。

4、福寿螺(Amazonian ail)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田螺好养吗,怎么养殖目,瓶螺科。

5、成螺雌雄异体,爬行体长3.5~6cm,贝壳近似圆盘形,一般具有6螺层;卵圆球形,直径2~2.5mm,初产时深红色、黏稠,孵化前变淡;卵成堆垒产,每卵块3~5层,约100~960粒不等;幼螺初孵体长2~2.5m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

6、螺口径在2.5cm以下为幼螺或高齿幼螺,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流及水田等处。

7、成螺底栖性,食性杂,1年产卵2400~8700个,孵化率约90%,繁殖速度比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是水生种类,却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休眠度过6~8个月,一旦有水,又再次活跃。

8、福寿螺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

9、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

10、产卵部位主要在离水面10~20cm杂草丛、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

11、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生活;成螺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每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10多次。

12、成螺喜栖于土壤肥沃、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生态环境,白天多沉于水底和附在河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夜晚寻食。

13、温度以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

14、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15、20世纪70年代引入,1981年由巴西籍人引入广东。

16、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

17、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

18、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

19、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

20、在广西鹿搴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达64%。

21、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连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22、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23、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24、估计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