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拔河比赛】两车拔河产生多大力

两车拔河产生多大力

两队拉绳子的力并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因为绳子是有质量的,那么它中间部分看成一个物体,其实就是这个物体受到两边拉力下的一个平衡问题。课本中大多把绳子理想化,所以没有质量,就直接变成了两队相互作用并不是很严密。

【拔河比赛】两车拔河产生多大力【拔河比赛】两车拔河产生多大力


这个因素很多的,主要因素就是人要尽量使自己受到地面给的静摩擦力(与人的倾斜角度,鞋底纹等有关),并且用绳子的拉力来平衡这个摩擦力,这样绳子就受到了人的一个反向的大小等于人地面静摩擦力的力。(这是关键)。每个人都将拉绳子的力等于脚下的静摩擦力,后比较的就是两队拉绳子力的大小,谁大绳子就向那边走。小的那边脚下会滑动。

人如果不用力去向后拉绳子,只是握紧,无法使得自己脚下产生大的摩擦力,这样拉绳子的力也必然不是力。 这就造成总体一边拉力没有化。这样就会容易输掉比赛。

两车拔词产生的力等于零。

拔河比赛的技巧

楼上色狼,我建议男的站两边,女的站在中间,重的站后,有力气的站前,多在口袋里放点东西,增加重量(如果这样就算了)

前后才是重要的!

后面一定要体重比较实在的垫后,拉住,前面的也要体格强壮啊~

一方面可以稳住整个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对手无形的鸭梨~

关于技巧嘛..重心一定要往后往下,叫中间的男生女生拽着绳子往后倒就对了,一般来说站法是脚缠靠脚,脚底不能滑,旁边有人打下拍子‘1、2、拉~~~~’什么的

想当初咱班拔河比赛的时候~~

【啊~

好怀念~~】

我以前当过队长拿过冠军,力气大的在前面,重的在后面,关键是拔河之前,所有人全都抓紧绳子往后仰,往后倒,刚开始往后倒只要坚持一会,对方是拔不动的,大概15秒之后对方就没劲了,此时要一鼓作气,有节奏的往后拉。肯定能赢,前面往后倒非常重要。

如果场地两边条件一样的话,就没有运气和便宜一说了,在拔河比赛上运用战术很冒险,一般比赛都是三局两胜制,只要赢两场即胜,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从根本实力上赢不了对方一场那么实力距太大几乎不肯能取胜,我记得我读六年级拔河比赛(10男10女,3局2胜)有一个班在第一局只是10个女的用力和别班20个人拔,输了第一局,后两局全胜,我觉得理论上行的通,但现实这个班本身实力就很强.

关键是拼命干~再把方法加上去,要是拔不过,也就拔不过了.

穿钉鞋,增大摩擦力,男女混搭

队前放两个主力,哨声一响全队齐向后拉的同时向下方压绳.....

拔河的技巧,拔河比赛的技巧,快来学学吧!

拔河比赛规则

拔河比赛规则

一、比赛场地

拔河道为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2米,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除参赛队领队、监督员、选手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拔河道。

二、队员人数

一场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为16人(参赛队伍必须由本班级同学组成,如发现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比赛方法:

(1)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2)在场地上画3条平行的短线,间隔2米,居中的为中线,两边的为界。拔河绳中间系一根红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参赛的两队人数相等,同时上场。

各队选一名指挥员,队员依次交错分别站在河界后拔河绳的两侧,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待裁判鸣哨后,双方各自一齐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扩展资料

拔河拉绳姿势

1、发力的姿势:前腿绷直,后腿下弓,身体重心往后倾斜。尽量压低。不过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用力,以能使上劲为原则。前腿120-130度,后腿90-110度,两脚的距离稍大于肩,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集体的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

2、预备姿势:预备时上身和握绳的基本动作不变,右脚向前跨一大步,身体略前倾。裁判发令时左脚迅速前移,依靠向后的爆发力占得先机。之前如裁判示意向左或向右调绳时,队员上身姿势保持不变,同时应通过脚的磨移来调整,不可倒手或大步调整。

3、高姿势:以直立的状状态,尽量不要弯腰,不弯膝关节而以身体重心向后倾倒并能维持脚底部滑动的姿势。优点:体重可依赖骨骼支撑,则肌肉负担较轻;

不易锁绳犯规,对地板而言脚底压力增大。缺点:难以腋下夹紧绳索,对握力的依赖度大增,增加手掌负担;重心位置高,一但失去平衡时容易为对方趁隙攻击。

4、中姿势:身体与对方正面相对,腰与膝适当弯曲的姿势,大腿的位置保持水平或稍高,随时准备能伸直脚状态的姿势。优点:身体重心比高姿势后倾,因此受到对方教大拉力时不容易失去平衡;膝与腰有适当弯曲因而加力伸直时,可得到很大力量;

可增加脚对地面的摩擦压力。缺点:由于要维持膝与腰的弯曲状态,自己的体重以及对抗对方的拉力都靠肌肉力量支撑,增加肌肉负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维持中姿势而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5、低姿势:腿的位置比中姿势更低的姿势。优点:从高姿势或中姿势刻意改为低姿势可以瞬间加大对绳索的拉力,采用低姿势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但同时可施加给对方很大的拉力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篇 拔河运动规则

第一条 依据

本拔河运动规则,是根据拔河运动总会的规则制定而成。 (室外与室内一样在硬且平坦的场地举行比赛时,适用本规则) 。在室内像拔河运动总会方式举行时,可引用拔河运动总会所制定的各项规则。

第二条 比赛场地与比赛用绳

2 : 1 比赛场地

(一)比赛场地称为拔河道,必须是水平线而且平坦,或使用专用拔河道垫。而在体育馆可以直接使用地板比赛时,也可以使用贴布或胶带做标志。

(二)拔河道规格

(l)A=比安区域 宽90cm

拔河道宽为9Ocm, (以内测量不包括5cm的标志线) 如考虑到比赛中,因地板滑,或程度的队伍,容易滑出边界线外时,得以启用宽至180cm的拔河道举行比赛。但必须在竞赛规程中说明。

(2)B =后面安全区

为预防比赛开始后,优胜队向后退时,碰撞到墙壁或障碍物,所以必须充分取得后面安全区 (至少应各为4.5m ) 以确保安全。以中心线为准,至两端线各为l2m,按体育馆的大d¨ 必须充分取得后面安全区,以确保安全。

(3)C =边界安全区

使用垫子时,因段关系,为防止跌倒,也可以设计宽l5cm的安全区。

为预防比赛开始后,优胜队向后退时,碰撞上墙壁以及障碍物,为安全性着想,必须设置端线,而且端线后面要有充分场地。比赛开始时,各队中末尾之一A,如不在端线之前,则表获胜队会有碰撞之危险。

(三)标志的颜色

中心线为红色、其它线原则上为白色,线宽5cm。

注 :运动场以及运动场记号拔河场为水平线平坦的草地,在运动场,划一条中心线并两端插旗志及两边各4m线,比赛开始后,绳子的中心线与运动场中心线对准之后,双方立刻把绳子张开。

比赛用绳

(一)比赛用绳规定如下:

A (一般用绳) B (少年组用绳)

(1)一般用绳规定如下,

外周 lOcml2.5cm

注 : 室外比赛至少33.5m

材料 马尼拉麻

长度 28.m~33.5m

(2)少年组用绳规定如下 :

外周 9cmlIcm

长度 28m30m

材料 马尼拉麻

各组比赛用绳,绳子上不能有结节或握把。

(二)比赛用绳的标志如下

(1)绳子的标志如下,

1.中心记号区………绳子的中心………红色

2.白色记号区………从绳子中心左右各2m的位置…………白色 (从中心记号区至白色记号的内侧测量) 。

3.蓝色记号区………从白色记号区的内侧5Ocm的位置………蓝色。

(2)绳子标志是使用颜色贴布或绳子标志,以便裁判员能够很容易的调整绳子的长短或适当位置。

(3)标志线宽为5lOcm ,蓝色记号区宽为5cm 。

(三)室外比赛时绳子标志如下 :

(1)绳子的中心是红色贴布或红色标志。

(2)由中心至两侧4m之处是白色贴纸或白色标志。

(3)由中心至两侧各5m之处是蓝色贴纸或蓝色标志。

第三条 队伍

3 : 1 队员编制如下

领 队………………………………………1 A。

教 练………………………………………1A。

管 理……………………………………… 1A。

选 手…………………………………8b1OA。

比赛选手8名,领队,管理由选手兼任亦可。

少年 (小学生) 组,领队成人担任,兼任全队,管理也由成人担任。

附: 国内比赛时,可设置领队、教练、管理各一A,亦可由选手兼任,但比赛选手以10名限。

队员职位

(一)选手称为位,其顺序为 :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王位、第六位、第七位,后一位选手称后位。

(二)比赛登记出场选手名单,按照号码的顺序lbl0登记,如领队为选手兼任,需注明领队。

(三)选手职位可以自由变更。

(四)举绳时,后位必须在端线之前。

(五)选手拔河位置在绳子左边或右边皆可。

(六)第一位,拔河开始时,必须握住靠近绳子蓝色记号区外侧之处。

3:3 级别

依出赛8名选手的体重总和,设定等级如下 :

(一)体重等级 :

第一级 400公斤以下

第二级 440公斤以下

第 480公斤以下

第四级 520公斤以下

第五级 560公斤以下

第六级 600公斤以下

第七级 640公斤以下

第八级 680公斤以下

第九级 720公斤以下

第十级 超过720公斤以上

注 : (TWIF ) 规定级别 :

男性 560公斤 600公斤 640公斤 680公斤720公斤

女性 480公斤 520公斤

青年 560公斤

(二)少年组

(1)第一级 400公斤以下

(2)少一级 360公斤以T

(3)少二级 320公斤以下

(4)少 280公斤以下

选手也可以男女混合比赛

3:4 选手的替补

(一)替补选手二名,但合计总体重不得超过规定。

(二)替补选手也必须预先接受体重测量。

(三)比赛前的选手替补,须在出赛前,向大会提出出赛队员名单中,登记替补队员名字及号码,替补手续才算完成。

(四)每局间替补,领队向主裁判提出申请,经主裁判确认体重之后才能替补,提出替补申请必须在前一局比赛后马上提出。

(五)比赛开始、主裁判发出「举绳」口令之后,不能替补。

3:5 领队 (教练)

(一)领队负有队的编制、选手替补、管理所有队务、比赛中指挥等责任。

(二)比赛中对选手的指导,必须在拔河道之外侧,左边或右边都可以,但不可妨碍裁判员执行任务。

(三)对裁判判定有异议时,只有领队有权提出的申请。

管理 (指导员) 、替补选手管理在比赛前或比赛后,照顾队员。管理以及替补选手,其位置必须是裁判指示的场地。

3:7 申诉

比赛中发生有关问题,马上向其比赛的主裁判提出口头申请,同时必须于比赛完毕10分钟内,向裁判长提出申诉书,以及保证金,如被判无效时,则没收保证金。

第四条 服装

4 : 1 服装

必须穿短裤,附衣领的长袖运动衫,长袜子等标准拔河服装,力求整齐。

附注: 国内比赛视需要可另行规定。

4 : 2 鞋子

必须穿拔河鞋,或一般鞋底没有鞋跟的平底鞋。不得穿钉鞋、鞋底鞋跟有突起物之鞋,以及赤脚参加比赛。

……

知, 道 个 地 方

---------------------------

C:\PROGRA~1\FLASHGET\flashget.exe

---------------------------

Windows

无法访问指定设备、路径或文件。您可能没有合适的权限访问这个项目。

---------------------------

确定

---------------------------

队形,好好看看比赛。

不能过界

把别人拉过来

不能过界

把别人拉过来

拔河比赛的起源、发展及获胜技巧是什么?

拔河比赛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项运动不叫“拔河”,而被称作“钩强”或“牵钩”。后经过在1912年至1920年曾贵为奥运项目。比赛获胜的技巧主要有:握住绳子的时候手心要向上、绳子要从腋下穿过、脚尖宜在膝盖前面、用力的时候全身尽量伸直等等。

第1点发展其实就是在上个世纪中时,一群孩子们研究出来当时就是当做一种游戏,第2点获胜的技巧就是以退为进,先不发力,后期再发力,这样才能赢对方。

首先要考虑运动员的用力大小关系,以及运动员用力的方向和技巧也有一定关系的,首先应该队员之间的相互协调,整个团队但体重要有一定的优势,选用合适的站姿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重心向下压。

拔河比赛有什么技巧

1、站姿

不要怕摔倒,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半蹲,马步,重心向后压。重心一定要低,集体往后仰。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将腹或者髋挺出前面,眼睛看天。

2、排序

不要按力气大小,按体重,从绳子末端到前线,依次由重到轻排列。注意拉开距离以防踩踏。不要把胳膊累伤了却忽视了脚和腿,下身一定要站得稳!前面的力量大点,尾巴上重量大的

3、握绳

比赛前绳子拉到直,一定要! 否则后面的人再用力,绳子是弯的,力就中和了。所有人的力都要向正后,否则一部分力会被自己人的力抵消,事倍功半。两个手相隔20cm,要视个人臂长而定。

注意:右撇子右手在后,左撇子左手在后。用力会更方便!帮忙喊号子的同学叫“1-2- 1-2”,1要稳住,2要使劲拉,叫的节奏应该是一开始叫得慢些,越到后面叫得越快。

4、重心

拔河时身体倾斜度要达到45度以上。后一个拉绳子的人一定要越胖越好(当然要有劲)。他蹲的必须比较低,重心低一点不容易被人拉跑。前面把绳子尽量压低,因为如果前面高的话,往往后面因绳太高而用不上力。人的重心要在后面,就是脚在前,身子在后。

扩展资料

拔河比赛安全注意事项

1、比赛前应注意检查场地是否平坦,如有杂物及时清理。

2、有以下情形者禁止出赛,心脏病、气喘、高血压、习惯性脱臼等不适合激烈运动者。

3、检查参赛员工身上是否有硬器。(手机、钥匙、水果刀等)

4、比赛中遇有员工感觉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身体严重不适症状,立即安置。

5、选手们事先做好伸展运动,蹬蹬腿、甩甩手、转转腰等,可喝些开水。

6、比赛时由于双方都是用力拉,所以拔完后一场后不可立即松绳,以免造成对方队员受伤、选手们绝不可突然故意放水(松手)或摇晃绳索让对方跌倒之后,再拉过绳子。

7、双手手心向上,不得形成8字形缠绕双手,以免拉伤(指正确的握绳方法,不可戴手套),在比赛中严禁把绳子栓到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免造成不可想象的事故发生。

8、绳从腋下经过(指身体的正确姿势,不可将绳缠住手臂。)可穿长袖厚一点的衣服,绳子经过腋下的部分,衣服可以加厚保护。

9、脚尖在膝盖之前(指双脚使力的方向,不可蹲着拉),拔河时所有人员不可全部在绳的一侧,要左右均匀安排人员。

10、每一位选手可束上腰带,不仅增加用力,亦可防止腰部受伤。

11、劳保鞋有止滑功能佳,鞋带必须绑紧, 后位应戴好安全帽。

参考资料来源:

拔河比赛技巧:拔河健身不能光靠劲大,当然体重大的一方占有优势。但实际上体重大和力量大的人未必能胜,拔河也需要技巧。1,姿势要正确。拔河时用力的是腿和腰,而不是手臂,所以,人的重心要尽量压低,身体尽量向后倾,与地面成45度角,重心落在支撑点的后面,臀部不能过分突出。 这是关键一条。2,要整体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的力量。拔河还一定要有指挥,大家养成听指挥的习惯,在同一号令下一起使劲。如果各自使力,肯定失败。3,重的人站在后面。后一个人一定要越胖越好。他要蹲的比较低,重心低一点不容易被人拉跑,还应,观察前面的动态。4,啦啦队的努力关系很大。他们的情绪口号会直接影响到队员的情绪和用力的整齐程度。5,对一个队来讲,绳子两侧的运动员要分配均匀,否则会出现摆尾,即左右的蛇形摆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使运动员站立不稳,同时合力减小,即绳上的拉力减小。6,当甲乙两队队员僵持阶段时,起决定作用的队员的忍耐力。如当对方增大拉力时,要使身体的重心同时突然加速向上少许使人处于短时的超重状态,用来增加人对地面的压力即增大地面对人的静摩擦力。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对方的拉力,当拉力突然短时大于对方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时,对方就有可能脚下打滑。我们知道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总小于静摩擦力(在压力相同时),于是一旦对方的脚下打滑,将对方脚受的静摩擦力变成了滑动摩擦力,那么胜利就有可能了。但人的重心不可能一直加速上升,也有减速阶段,当然在这一阶段人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同时静摩擦力也会减小。所以这个技巧如果使用不好会恰得其反。这个技巧的使用要求领队以及拉拉队口号要恰到好处。使得队员的重心升降随口号周期变化。

穿防滑的鞋,而且队伍的后要压的住往下压

站在前面的是力量大的人,后面一个力量大的人压住绳子,中间是按力量大小依次排列,拔得时候喊号子,节奏是僵持、使劲、僵持、使劲,不要向两边摆动,一个劲儿地往后坐就行

拔河比赛重要的是要体重大,二是一定要穿鞋底粗糙的鞋!这样摩擦力大!

职业拔河比赛不是使用猛劲拔河的,是通过势均力敌的慢慢角力后出现积累优势后取胜的

我觉得拔河的技巧还是在于团队协作能力,当然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先占优势

拔河的技巧,拔河比赛的技巧,快来学学吧!

汽车的马力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马力的单位是PS,俗称匹。

给你找了篇相关的文章~~

马力与扭力哪一项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力,加 速靠马力」,也有人说「马力大代表极速高,扭力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段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引擎所发挥 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

本文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 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 为磅-呎(lb-ft),在美国车的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

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

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即可由引擎马力-扭力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 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 部1.6升的引擎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扭力,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36公斤的力量怎么推动一公吨的车重呢?而且动辄数千转的引擎转速更不可能恰好成为轮胎转速,否则车子不就飞起来了?幸好聪明的人类发明了「齿轮」,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连搭配,可以将旋转的速度降低,同时将扭矩放大。由于齿轮的圆周比就是半径比,因此从小齿轮传递动力至大齿轮时,转动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数,都恰好等于两齿轮的齿数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齿轮比」。

举例说明,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假设小齿轮的齿数为15齿,大齿轮的齿数为45齿。

当小齿轮以3000rpm的转速旋转,而扭矩为20kg-m时,传递至大齿轮的转速便降低了1/3,变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为60kg-m。这就是引擎扭矩经由变速箱可降低转速并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上,引擎输出至轮胎为止共经过两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变 速箱的档位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则导因于终齿轮比(或称终传动 比)。扭矩的总放大倍率就是变速箱齿比与终齿轮比的相乘倍数。举例来说,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档齿轮比为3.250,终齿轮比为4.058,而引擎的扭矩为14.6kgm/5500rpm,于是我们可以算出第一档的 大扭矩经过放大后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时再除以轮胎半径约0.41m,即可获得推力约为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数值并不是实际的推力,毕竟机械传输的过程中必定有磨 耗损失,因此必须将机械效率的因素考虑在内。

论及机械效率,每经过一个齿轮传输,都会产生一次动力损耗,手排变速箱的机械效率约在95%左右,自排变速箱较惨,约剩88%左右,而传动轴的万向接头 效率约为98%,各位自己乘乘看就知道实际的推力还剩多少。整体而 言,汽车的驱动力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扭矩×变速箱齿比×终齿轮比×机械效率

驱动力= ————————————————————

轮胎半径(单位为公尺)

马力亦非「力」乃「功率」的一种

了解如何将扭矩经由变速箱的齿比放大成为实际推力之后,接着可以研究什么叫做「马力」。马力其实也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功率 (Power)的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能做「功」的大小。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继续使用「马力」这个名字,毕竟已经用太久了,讲「功率」恐怕没几个消费者听得懂?

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 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kW)=扭矩(N-m) ×转速(rpm)/9549,详细的推导请参看方块文章。然而功率kW要如何 转换成大家常见的「马力」呢,这又有一段故事得讲。

英制或公制?

1PS=735W;1hp=746W

马力定义竟然不一样!

谈到引擎的马力,相信不少人会直觉地想到什么DIN、SAE、EEC、JIS等等不同测试标准,到底这些标准的异在哪儿,以后有空再研究;有点夸张的是由于英制与公制的不同,对「马力」的定义基本上就不一样。英制的马力(hp)定义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200磅(lb)重的物体拉动165英呎(ft),相乘之后等于33,000ft-lb/min;而公制的马力(PS)定义则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75公斤的物体拉动60公尺,相乘之后等于4500kg-m/min。经过单位换算,(1lb=0.454kg;1ft=30.48cm)竟然发现1hp=4566kg-m/min,与公制的1PS=4500kg-m有些许异,而如果以功率W(1W=1Nm/sec= 9.8kgm/sec)来换算的话,可得1hp=746W;1PS=735W两项不一样的结果。

同样是「马力」,英制马 力与公制马力的定义竟然不一样!难道英国马比较「有力」吗?

到底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英制与公制的分别,就好像为什么有的汽车是右驾,有的却是左驾一样,是人类永远难以协调的异点。若以大家 比较熟悉的几个测试标准来看,德国的DIN与欧洲共同体的新标准 EEC还有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为马力单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 hp为单位,但为了避免复杂,本刊一率将马力的单位标示为hp。近来,越来越多的原厂数据已改提供无争议的KW作为引擎输出的功率数值。

不过话说回来,1PS与1hp之间的异仅1.5%,每一百匹马力1.5匹,异并不大。一般房车的马力多半仅在200匹马力以下,两者由于定义的异也仅3匹马力左右,因此如果您真要「马马计较」,就把SAE 标准的数据多个1.5%吧!不过SAE、JIS、DIN、EEC各种测试标准之 间亦有些许异,这个老问题已经争论过很多次了,单位之间不能真正划上等号,然而在别不怎么多的情况之下,就当作相同吧!因此 管他是PS或hp,都不多可以视为相等。

终于可以做结论了!将上述获得的马力与功率换算方式代入功率与扭矩的换算公式,并且将扭矩的单位换算为大家熟悉的kg-m之后,可得下列结果:

英制马力hp=扭力(kg-m)×引擎转速(rpm)/727

公制马力PS =扭力(kg-m)×引擎转速(rpm)/716

知道这些公式之后有什么用呢?从「马力hp=扭力×转速/727」看来, 如果能增加引擎转速,扭力不变的情况下,便能增加马力。例如若能 将转速从6000rpm增加到8000rpm,等于增加了33%,但因为凸轮轴的 限制使得8000rpm时的扭力下降了10%,则仍能使马力增加19.7%,这 说明了时下改装计算机的为何能在解除断油后大幅增加马力。

所以不要被「增加??匹马力」的广告所著魔。

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如果在同样的转速下,增加20匹马力,代表能增加多少推力呢?以扭力点发挥于5000rpm的情况下,将公式稍微变换一下,可发现增加的扭力=20hp×727/ 5000rpm=2.9kgm。再将这个结果代入汽车驱动力的公式,同样以喜美 的一档计算,2.9×3.250×4.058/0.41=93公斤。对于一吨重的车身而言,影响似乎也不怎么大;再者如果相5匹马力的话,推力更仅增加23公斤,可见相5匹马力,根本也没多少,所以能「增加5匹马力」的产品,到底应该花多少钱去改装,您自个儿会拿捏了吧?

大马力决定真性能!

到底大马力的车子跑得快,还是大扭力的车子跑得快?从公式可以知 道大马力的原因是「高转速的时候仍保有高扭力数值」,也就是说要 有大马力,不只是低转速的扭力要好,连高转速的扭力都得继续维持 ,这表示扭力与马力的争论根本是多余的,只要能做到高马力,除了表示各转速区域的扭力都很大之外,更代表材料技术的优越性,将活塞、进排气阀门的材质与重量予以强化与轻量化,才能将引擎转速提高。

扭矩与功率的换算公式推导

假设一圆的半径为r(单位为m),扭矩为T(单位为N-m),则圆周上切线 方向的力F=T/r,由于功率的定义为「每秒钟所作的功」,对于圆周?动而言,每旋转一圈所作的功为:F×圆周总长2πr 将F=T/r代入计算,每一圈所作的功Work=F×2πr=(T/r)×2πr=2πT

再乘上引擎转速rpm就是每分钟所作的功,但功率P的单位是N-m/sec ,所以需除以60,转换成每秒所作的功。代入公式:P=T2πrpm/60,将常数整理后,则可得P(kW)=Trpm/9545。

由上文可见,一台车的动力由发动机传输到车轮,需要经过多组齿轮因此有所损耗,如果德制马力测的是传递到车轮上的动力,那么同样发动机用在不同车型上的动力输出应该不同,试拿bmw330和bmw530做比较,其功率均是225hp/5900rpm;结论,要么bmw在数据上造假,要么它测的是发动机输出净值。

马力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18 世纪后半叶,由于改进蒸汽机而出名的英国发明家瓦特 (1736-1819),为了找到功率的计量单位,日夜冥思苦恕。有一天,他从邻近的酒坊里借了一匹特别强壮的马,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套在马上,另一头绕过定滑轮绑在1000 磅的重物上。 马向前跑,重物就向上提升。当时,马用了1分钟时间把重物提升了33 英尺,功率是550 磅英尺 / 秒。瓦 特就把这个功率定为1马力,用它作为功率的单位。 由于换算起来很不方便,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后来都规定:1 马力 =0.735 瓦。需要注意的是,马力只是功率的单位,不是一匹功率。在长时间内一匹马做功的功率一般只有0.4~0.6 马力。在特殊情况下,像马车陷在泥地里,一匹壮马能够产生近10 马力的功率,把车子拉出来。人正常劳动的功率一般是 0.05~0.1 马力 汽车中的马力就是功率的意思,给楼主解释一下功率吧~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速度也越高,常用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功率一般用马力 (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而楼主说的加速性指的是汽车的扭矩,具体解释如下: 扭矩: 扭矩和功率一样,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指数之一,它反映在汽车性能上,包括加速度、爬坡能力以及悬挂等。 它的准确定义是:活塞在汽缸里的往复运动,往复一次做有一定的功,它的单位是牛顿。在每个单位距离所做的功就是扭矩了。 比如,像人的身体在运动时一样,功率就像是身体的耐久度,而扭矩是身体的爆发力。 对于家用轿车而言,扭矩越大加速性越好;

1.马力不是一种「力」,是一种功率 (Power)的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能做「功」的大小。

2.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 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kW)=扭矩(N-m) ×转速(rpm)/9549,马力是发动机功率单位,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作功能力.

3.1英制马力=0.746千瓦(kw)

1公制马力=0.735千瓦(kw)

试出来的!

汽车和一群马拔河比赛,都是成年马,体型一样高大,力气不多!

先规定50匹马,之后几匹马往上加;

直至后2边平衡不动了,数有多少匹马就知道汽车的马力了!

之后同样尺寸的发动机,就是同样的马力!

汽车马力大,动力就强,驾驶也会有很多乐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改装的路上一往直前的原因,如果觉得自己的车子动力不足,想提升马力和扭矩,可以看看HDP程序的ECU动力升级,效果还不错,还给提供刷车险,比较靠谱。

不是计算出来的,是用专业设备测出来的

比如四缸发动机 一个缸的动力输出 就是了

汽车马力真的是力吗?1马力原来是这样测算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