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初二上数学试题及答案(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柳今天给分享初二上数学试题及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初二上数学试题及答案(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二上数学试题及答案(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精神爽,下笔如神写华章;孜孜不倦今朝梦圆。

2、祝你 八年级 数学期末考试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第3页相应答题栏内,在卷Ⅰ上答题无效)1.如图所示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若a>0,b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使分式 无意义的x的值是()A.x=﹣ B.x= C.x≠﹣ D.x≠4.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5.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为()A.﹣1 B.1 C.3 D.﹣1或36.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单位:千米),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单位:小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 B.乙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C.甲比乙晚到B地3小时 D.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第3页相应答题栏内,在卷Ⅰ上答题无效)7.已知函数y=(n﹣2)x+n2﹣4是正比例函数,则n为.8.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点坐标是.9.化简: ﹣ =.10.已知 ,则代数式 的值为.11.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cm.12.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1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边上一点,以BD为边作等边△BDE,连接CE.若CD=1,CE=3,则BC=.14.如图,已知函数y=3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3x+b>ax﹣3的解集是.15.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cm2.16.当x分别取﹣ 、﹣ 、﹣ 、…、﹣ 、﹣2、﹣1、0、1、2、…、2015、2016、2017时,计算分式 的值,再将所得结果相加,其和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9小题,共68分,解答时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计算: +|1+ |.18.解方程: =1+ .1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1)图1中已知线段AB、CD,画线段EF,使它与AB、CD组成轴对称图形(要求:画出一个即可);(2)在图2中画出一个以格点为端点长为 的线段.20.已知:y﹣3与x成正比例,且当x=﹣2时,y的值为7.(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2,m)、点(4,n)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m、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1.在Rt△ABC中,∠ACB=90°,AC=BC,D为BC中点,CE⊥AD于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F.(1)求证:△ACD≌△CBF;(2)求证:AB垂直平分DF.22.先化简,再求值:( ﹣ )÷ ,其中x= .23.如图所示,“赵爽弦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在Rt△ABC中,∠ACB=90°,AC=b,BC=a,请你利用这个图形解决下列问题:(1)证明勾股定理;(2)说明a2+b2≥2ab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24.已知直线l1:y=﹣ 与直线l2:y=kx﹣ 交于x轴上的同一个点A,直线l1与y轴交于点B,直线l2与y轴的交点为C.(1)求k的值,并作出直线l2图象;(2)若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且△ACP的面积为15,求点P的坐标;(3)若点M、N分别是x轴上、线段AC上的动点(点M不与点O重合),是否存在点M、N,使得△ANM≌△AOC?若存在,请求出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在△ABC中,∠BAC=90°,AB=AC,在△ABC的外部作∠ACM,使得∠ACM= ∠ABC,点D是直线BC上的动点,过点D作直线CM的垂线,垂足为E,交直线AC于F.(1)如图1所示,当点D与点B重合时,延长BA,CM交点N,证明:DF=2EC;(2)当点D在直线BC上运动时,DF和EC是否始终保持上述数量关系呢?请你在图2中画出点D运动到CB延长线上某一点时的图形,并证明此时DF与EC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第3页相应答题栏内,在卷Ⅰ上答题无效)1.如图所示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若a>0,b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专题】压轴题.【分析】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所在的象限.【解答】解:∵a>0,b∴b+2∴点(a,b+2)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使分式 无意义的x的值是()A.x=﹣ B.x= C.x≠﹣ D.x≠【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求得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2x﹣1=0,解得x=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为0.4.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A不符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B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C不符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5.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为()A.﹣1 B.1 C.3 D.﹣1或3【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由(0,2)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把x=0,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m的值.【解答】解:∵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把x=0,y=2代入y=mx+|m﹣1|得:|m﹣1|=2,解得:m=3或﹣1,∵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m>0,所以m=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此 方法 一般有四步:设,代,求,答,即根据函数的类型设出所求相应的解析式,把已知的点坐标代入,确定出所设的系数,把求出的系数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出函数的解析式.6.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单位:千米),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单位:小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 B.乙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C.甲比乙晚到B地3小时 D.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千米.甲比乙早出发1小时,但晚到2小时,从甲地到乙地,甲实际用4小时,乙实际用1小时,从而可求得甲、乙两人的速度,由此信息依次解答即可.【解答】解:A、甲的速度:20÷4=5km/h,错误;B、乙的速度:20÷(2﹣1)=20km/h,错误;C、甲比乙晚到B地的时间:4﹣2=2h,错误;D、乙比甲晚晚出发的时间为1h,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第3页相应答题栏内,在卷Ⅰ上答题无效)7.已知函数y=(n﹣2)x+n2﹣4是正比例函数,则n为﹣2.【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条件是:k为常数且k≠0,可得答案.【解答】解:y=(n﹣2)x+n2﹣4是正比例函数,得,解得n=﹣2,n=2(不符合题意要舍去).故答案为:﹣2.【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条件是:k为常数且k≠0,自变量次数为1.8.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点坐标是(﹣3,﹣1).【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第三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数解答.【解答】解:∵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点C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1,∴点C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9.化简: ﹣ =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减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熟知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已知 ,则代数式 的值为7.【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已知条件两边平方,然后整理即可求解.【解答】解:∵x+ =3,∴(x+ )2=9,即x2+2+ =9,∴x2+ =9﹣2=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根据题目特点,利用乘积二倍项不含字母是解题的关键.11.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5。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