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更行更远还生上一句 更行更远还生怎么读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句话怎么理解?

清平乐

更行更远还生上一句 更行更远还生怎么读更行更远还生上一句 更行更远还生怎么读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恨的名篇,据说后主乾德四年(966)年,其弟从善入宋久久不归,因恩念深苦,遂作此作.但词中并不拘泥于个人情事,而是虚笔点染,深刻地表现出一种普遍而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撼人心魄.

春意浓浓,春光明媚之时,人人都喜逐颜开,敞胸纳喜,唯有他因思念柔肠寸断,黯然神伤,台阶上的白梅似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杂乱地堆在一起,轻轻拂去,却又落了一身,就象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绵绵不绝,令人痛苦不堪.大雁来了,信却不来,大雁去了,人却不归,路途漫漫,归路长兮,梦中难归.这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

李煜的词真可谓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情韵俱生,极有韵致,他的词淡笔勾勒,明净自然,流走如珠,却辞近意远,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与想象,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待大梦醒来,只发出一声长叹:好词,好词!读李煜的词,也总是让人伤感,让人唏嘘润颊,不忍放手.再与他的生平联系起来,觉得他的一生真的是传奇的一生.斯人长逝已,唯有默默解其中味,细细品词中愁罢.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五代李煜《清平乐》全文翻译赏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像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李煜之于离恨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菊花开,菊花残,寒雁高飞人未还。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5.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原 文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 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此词一说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则上片不妨可视为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 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花间集》中就难以找到这样的词境和格调.

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诗家习惯用春草以赋离情.李煜则用以入词,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秦少游《八六子》词所写的“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就是化用李煜此词.

另有赏析为:

词的首字为“别”,全词在写离情.

词的开端点明事由和季节.“春半”本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时,皆因一“别”字让人举首触目间柔肠寸断,触目之景则是:梅蕊缤纷,零落如雪,鸿雁南归,锦书无着.睹景伤情,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出一层意来.梦之成否,与“路遥”何干?偏是无理之句,见至诚之情!后主之词,素以白描见功力,淡笔勾勒,简净真淳,流走如珠,自然天成,毋庸赘语多释,此处想从意象角度拈出两处说说.

其一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似纯在写景,写自然界的梅落如雪之物状.可细味此二句,却感到一个“痴”字,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并逐渐弥漫全词,而抒情主人公正伫立于斯.“砌下”“还满”写出了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出词人无限怜惜伤悼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落花的怜惜之意,又有对生命的伤悼之情.“如雪”二字写出了那份纯净和无瑕,整个画面空灵脱俗,毫无沾滞,意境清冷静寂,“乱”字又与“柔肠断”呼应,这便形成了意象的构建——字字写物,字字写实;却字字写人,字字写意.将意与象离析又重合,形成了象外之意,从而使全词氤氲起别样的情韵.

其二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可感.此处的春草,既可是词人眼前的实景:愁恨齐涌心上之时,正是草色无边,一碧无情之景笼于目前!又可是离恨的象征,忧愁本是不可名状的无形之物,却借春草之葳蕤延展,写愁思的广阔之际.此处的春草既是景象,又是喻象,渗透了作者情志,还是心象.这种奇特的意象由于作者赋予深情,自然产生出情与景合,思与境偕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譬如《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别赋》中“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唐诗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皆是描摹春草以抒心曲,为情设景,又在体物吟咏间,因景生情,从而情景合一,交融无间.

注释:

(1)李煜:五代时期南唐的国君,又称做南唐后主者李后主.在位十五年,过的是偷安、享乐的生活,却是写词名手,他的表现才能很高,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不加修饰,写起来生动深刻,极具感染力,在唐末五代词中具有极高的成就.

(2)春半:春意春浓.

(3)雁来音信无凭:古人谓鸿雁可以传书,此处为雁来信不来,凭,依据,依靠.

能帮我解释下“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意思吗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离》。意为:离别的愁绪却好像那春天刚萌生的草,绵延,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茂盛。全诗如下: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满别情。这首诗写于公元846年。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这是他的一篇借咏古人古事以抒写自己感慨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和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兴亡、人生无常的慨叹。这首诗的主旨是“感伤”。诗的开头两句,写古原上野草的普通与平凡。“离原上草”,这里用了一个“离”字。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南唐后主)·《清平乐》

原词写的是春天怀念远人。这两句是说,满怀的离愁别恨,恰如那翠绿的青草,虽越走越远,还是看到它满地都生长着。用随处生长的春草来比离恨,说明离恨如春草之蔓延滋生,绵绵不绝,永无尽期,排除不了。意味深长,蕴含丰富,词作手法高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