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为什么上甘岭比长津湖更有名 上甘岭与长津湖对比

对世界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上甘岭战役体现了志愿军的顽强,金刚川战役发生在了抗美援朝后期,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修复大桥的故事。长津湖战役奠定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影响力。

为什么上甘岭比长津湖更有名 上甘岭与长津湖对比为什么上甘岭比长津湖更有名 上甘岭与长津湖对比


这属于不同位置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面对的处境都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人们非常的勇敢,长津湖战役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基础。

在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三场战役的地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所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上甘岭面临严重的缺水,长津湖面临着恶劣寒冷的环境。

长津湖战役之后为什么还有上甘岭战役?

长津湖战役之后为什么还有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这本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我志愿军防守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仅有两个连的兵力。但因为志愿军部队抵抗十分顽强,这块小小的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最后反复争夺,将一场并不大的战斗打成了战役规模。上甘岭,金刚川,长津湖,抗美援朝三大战役

血战长津湖:比上甘岭战役还要惨烈,最美冰雕连成世纪之痛

提起抗美援朝,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上甘岭战役,这场战争似乎已经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典型战役,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实际上,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还有一场更艰苦和惨烈的鏖战,这场战争就是 长津湖战役,有史学家曾经将长津湖战役比作当年持续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一战凡尔登战役,还有当年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的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 美国人对这场战争不敢回忆也不愿回忆,当然我军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称这场战争的艰苦程度超过了长征。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一个湖泊,在此地崇山林立,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年美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曾经说道:

中美两军要在如此环境下展开决战,对于双方指战员和士兵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极限的挑战,之所以选择在此地,是因为当时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后,紧接着兵分两路,在朝鲜北部东西两条线开展了钳形攻势前行攻击,想一直向鸭绿江推进,想要依据歼灭在朝鲜境内的中朝双方的全部有生力量,麦克阿瑟为此确定了圣诞节攻势,为打破联合国军的包围,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向长津湖地区集结,准备在此与联合国军展开决战,一场历时17天的血腥对决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苦,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被第9兵团围追堵截,最终无奈只好败退,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夕想要结束战争的计划彻底破灭。第9兵团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赶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拐点。

这场战争开始之际就决定了异常惨烈的结局, 因此此时长津湖地区的温度正好降到了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时刻,温度达到了零下40度, 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已经达到了生理的极限,而对于缺吃少穿的志愿军来说,更是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危险和挑战。

长津湖战役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极大的非对称的特殊作战,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役。

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军陆战1师占尽了优势,不仅有坦克、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等众多重型武器273门,美军一个营的火力就相当于志愿军的一个师,而第9兵团仅仅有少量的小炮,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手榴弹就是重武器,而且志愿军没有空军,这就相当于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了联合国军手里,敌人的飞机盘旋在我军上空狂轰滥炸,而志愿军也没有坦克和大炮,仅有的迫击炮也因为严寒天气,打出去的三分之二的炮弹成了哑弹。

在被服装具方面:美军士兵御寒衣物非常健全,不仅有羊毛内衣而且还有毛衣毛裤以及戴帽子的御寒服,晚上睡觉时有鸭绒睡袋,外衣不仅可以防雨而且还可以适应高寒天气,反观我军每个班十几个人只能用一两床棉被来御寒,晚上为了取暖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因此在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800多人。

在后勤保障方面:美军的伙食堪称美味佳肴,即使是在战场上仍然能够随时携带不经加热的可食用的野餐多达几十种,另外还有餐后小食品,例如口香糖、巧克力等等,而我们的志愿军只能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连吃个土豆都要用胳肢窝暖化之后一层层的硬啃,而美军则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着火鸡大餐。除此之外美军拥有超强战争支援后盾和战场修复能力,当时我军为了炸毁美军逃窜的必经之路——水门桥,用了巨大的代价组织敢死队,背负炸药去炸桥,但是美军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修复,而我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战后统计, 美军在此战中遭到了重创,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为2.5万人,这场战争下来却伤亡了7000人,还有冻伤减员7300多人,而我们第9兵团伤亡共14000多人,超过了美军伤亡的一倍还多,而冻伤减员人数达到了32%,严重冻伤者达到了22%。 这场战争的惨烈让第9兵团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非常沉重,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时,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泪流满面。谁也无法遗忘那些在这场战争中死难的无数战友。

这场战争让美军看到了我全军上下钢铁般的战斗意志,美军后来的军事文献曾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

这种惊人的战斗意志让美军为之胆寒,更多的是默默的钦佩,他们从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战后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和钢铁人在作战!

多年后,一个美国老兵如是回忆这一场战争……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的真实故事:最美冰雕连。提起最美冰雕连远远没有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有名,但这支特殊的连队却在这场战争中让美军为之震撼,为了死守死鹰岭,完成伏击撤退美军的任务,当时第九兵团某部六连和其他两个连队主动请缨,为了完成任务,连队在死鹰岭潜伏了六天六夜,为了不让美军发现志愿军的踪迹,他们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更不要说生火取暖。

当美军经过此地时,他们用望远镜发现了前面伏击的志愿军,仓皇失措下美军慌忙做好了战斗准备,然而很长时间对面却未见一枪一炮,美军指挥官非常疑惑,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于是游泳望远镜反复确认,才发现对面阵地出奇的寂静,但确实是志愿军在此地埋伏。美军一个士兵壮着胆子向前探查,这才发现这一个连的125名战士已经全部都被冻死被冻成了冰雕。

在临死前,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有人拿着枪,有人抱着手榴弹,准备时刻战斗,然而战斗还没开始,这个连的战士就已经被冰雪吞没了,谁也想象不到他们在牺牲前忍受着多大的痛苦,究竟多强的战斗意志才能让这样一支军队宁可冻死也不撤退,美军指挥官在了解阵地情况后,竟然带着他的部队全体脱帽向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深深的鞠躬。

这个全连被冻死的连队是20军59师177团6连。宋时轮在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

长津湖战役中,还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在牺牲的战士中,有一位战士名字叫宋阿毛,他在牺牲前亲手写了一封遗书,其中他这样写道:

提起最美冰雕连的故事,至今让人心潮澎湃,70年来,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传颂着,有人甚至希望能够将最美冰雕连的故事写进教材,让青少年们感受当年先烈们的热血和精神,最美“冰雕连”的事迹发生在血战长津湖这场战争中,对于这场战争很多国人并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战争史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是吃烂饭的话可以重拍,但《我的祖国》无法复制,而朝鲜战争中可歌可泣的素材实在太多

第一个担心的是,会被借题重拍成电视剧,这样投资风险小很多,而且电视剧和电影可以重名,但不同类型,可以躲过比较挨骂。比如要是重拍《大决战》电影,不来几个长镜头好意思拿得出手?而现在想拍一个这种长镜头,花费恐怕要比你整部电影的预算都还高。就怕吃“烂饭”啊,特别是上甘岭战役,炮弹如雨下,每一秒会有5发炮弹落下,尘土、弹片、血肉横飞,再现这种残酷的战斗场景花费也跟流水一样。就怕到最后导演战斗镜头没放几个,坑道里士兵跟小护士谈恋爱成为主题,那真是草(一种植物)蛋了。

凭心而论《上甘岭》,还有《英雄儿女》这几部当年的朝鲜战争经典电影,是应该重拍。五六十年前的拍摄手法跟现在有很大不同,观众认知喜好也有很大不同,对年轻一辈的吸引力有限。但前提必须是真正的拍好电影,不是一心想要赚钱吃烂饭。拍《上甘岭》时编剧和导演到朝鲜攀登过五圣山,演员跟上甘岭英雄连队一起生活,虽然现在做不到,但至少要进行足够的“体验生活”,而不是抹上发胶,点上雪茄,换上崭新的军装,抱起加特林机枪就上。

第二是,插曲《我的祖国》是无法逾越的巅峰,这歌曲蕴藏着伟大而又澎湃的能量。而在电影中,处上甘岭坑道战这种非常压抑环境下,突然唱出如此欢快的旋律,从而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也堪称经典。任何想要重现上甘岭战役的影视剧,都不应该忽视这首歌曲。

最后,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可歌可泣的战役,远不止这些,实在太多太多了。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反映的松骨峰阻击战,志愿军一个连阻击三个师,全连百余名战士最后战斗至仅剩七人。铁原阻击战,志愿军63军采用的“拔碎牙战术”,全军以班组为单位分成数百个战斗单位,分散到数百个小阵地上,每个小阵地的战士尽可能久的坚守阻击敌军,阵地被打碎后,剩余人员撤退到后方重组建立新的小阵地。这意味着全军基层所有官兵没有一个是懦夫,在孤立无援,面对兵力火力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进攻时候会坚持战斗到最后,只有当年的志愿军敢用这种战术,以血肉之躯硬生生的挡住李奇微的“坦克劈人”。

不适合。珠玉在前。 上甘岭已然是经典不可复制, 有人想重拍的话,无异于自取其辱, 我想没有人傻到这个地步。 直接把片子修复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小学上映即可。

松骨峰、三元里,那么多题材。别盯在上甘岭,因为要拍出那种精神,靠形式是不可能拍好的!

千万不要重拍,不然的话非得拍出个坑道里谈恋爱不可

适合重拍

老版上甘岭是个经典,但也希望看到重拍的上甘岭。改革开放40年,这种经典几乎没有,更别说配合电影的穿越时空永恒流传的歌曲了。一个电影只是成功的一半,一首歌曲是这个电影成功的另一半,甚至占2/3。

完全有必要,建议将几个经典战疫都拍一下,现在的无论拍摄技术手法特效早就是之前的那个水平了, 历史 和前作摆在哪呢再加上好的剧本二次创作和提炼,在尊重 历史 保留经典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用心专业的团队,再打造出一批新的经典完全可以!

其实好好拍一部《抗美援朝》电视剧势在必行!(20年前此剧已经拍成,结果美国911,没有播放!)

铁源阻击战可以拍

不合适重拍,适合拍更多关于上甘岭的战斗

长津湖惨烈。因为长津湖在极度严寒和饥饿中,凭借小米加步枪,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英雄主义气概。战后美军参战司令官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所以长津湖惨烈。

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战役还要惨烈。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如果说哪一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堪比上甘岭战役,那么必然是长津湖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投入了15万的兵力,围攻10万左右的联合国军,与装备精良和功勋卓著的美国海军陆战1师进行了直接的较量。

长津湖拍摄规模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拍摄,每人一个组,每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2000人,再加上AB组,一共是7个组。

影片为了全景式再现抗美援朝战役的全过程,主创团队经过了5年多的剧本打磨,两年多的细致筹备,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大规模的服装道具军事装备准备,以及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

影片的拍摄难度大,有时算上工作人员现场有约7000人在工作,几乎同时有40家特效公司参与。电影中用到了40多辆坦克,为了还原真实的坦克冲击效果,需要按照老坦克的样子花费高昂成本重新制造坦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