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聚焦齐文化,打造“尼山淄水”——淄博丝绸不没落下的发展思路

淄博丝绸不没落下有什么好的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周村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也有「旱码头」和「天下村」的称号,是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性源头,也是丝绸的主要生产和集散地。目前,周村建立了世界的丝绸生产全产业体系龙头企业--资本大绸,在大绸,一批有手艺的艺人将生产的织造技艺发扬光大,也有一批手艺人被获得「大国工匠」的称号。

聚焦齐文化,打造“尼山淄水”——淄博丝绸不没落下的发展思路聚焦齐文化,打造“尼山淄水”——淄博丝绸不没落下的发展思路


聚焦齐文化,打造“尼山淄水”——淄博丝绸不没落下的发展思路


周村在发展丝绸的同时也依托着以前的历史文化,将周村古商城打造成鲁商发源地和民俗展演地以及影视拍摄等四大旅游品牌,现在的周村已经发展为商业文化休闲旅游景区!

周村在经过百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后,仍然保留着古老而年轻的千年文化,孕育了厚道 诚信 开放 包容的精神,丝绸是淄博文化发展的命脉,这座因为丝绸而发展的城市正在扬帆起航。

淄博聚焦齐文化,经济文化多线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历史内涵、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主动融入“山东文脉”,打造“尼山淄水”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近日,淄博市出台《淄博市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聚焦齐文化挖掘阐释弘扬、遗址发掘保护申遗和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区,奋力争创中华传统文化“两创”城市。《方案》结合我市实际,以“坚持思想、坚持创新突破、坚持统筹推进”为基本思路,提出了基本形成以齐文化为龙头,融入聊斋文化、陶琉文化、丝绸文化、商埠文化、孝文化、蹴鞠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元素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使淄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城市的工作目标。

淄博传统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数字经济与“双碳战略”双向赋能,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智慧“绿翅膀”。4月22日,我市以“品质提升促产业升级”为主题的推进会在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召开。

本次推进会由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主办,全市24家建材、冶金和陶瓷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大会聚焦“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智囊。

善弈者谋其势。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不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未来必将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破局”?我市的海思堡、东华、汉青等企业已经大胆进行数字化尝试,走出了数字化赋能传统企业的样板路径。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加速到来,如何抓住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推进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鹏表示,我市传统企业只有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改进研发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快速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挖掘个性化需求,建立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才能快速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企业家的思维高度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宽度。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甩掉了“笨粗黑”旧帽子,戴上了“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工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绿”“时尚艺术产业”等新帽子。赵鹏表示,我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之路为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务必摆脱“高用能”“高污染”两顶帽子,全面推行传统产业“五个优化”落地落实,点燃我市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淄博五中的发展规划

过去的五年,我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团结和依靠全校教职工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为了进一步发挥历史名校优势,全校教职工团结奋进、创新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学习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特修订《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11-2015年发展规划》。

淄博的事业

2011年,淄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955元,增长14.6%。在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5570元,增长9.7%;经营净收入2982元,增长24.2%;财产性收入1333元,增长75.3%;转移性收入6656元,增长13.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94元,增长16.5%。其中,食品支出4755元,增长21.3%。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7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38平方米,增长5.27%。

什么是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和地区的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