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神舟八号的结构 神舟八号的作用和影响

神舟八号飞船的飞船结构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神舟八号的结构 神舟八号的作用和影响神舟八号的结构 神舟八号的作用和影响


神舟5号、6号、7号、8号的资料有哪些?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而且与东方红一号相同,的首次飞行都比起其他相对过程为完整(返回时使用跳伞、美国也没有环绕地球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七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七)是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在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飞船(简称神八)是第八艘“神舟”号飞船,属于为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的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已于2011年11月1日清晨05:58:10秒430毫秒(协调世界时10月31日21:58:10秒430毫秒)由长征2号F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神舟八号升空后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空间实验室”。间隔12天后脱离天宫一号,与其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后再次脱离天宫一号,返回舱返回地球。对神八的发射以及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

神舟八号发射的是什么东西?

神舟八号的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

神舟八号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架飞船,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个小型空间站。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扩展资料:

一、飞船结构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神八上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

二、技术特点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主要变化是两个方面:

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比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

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

神舟5号、6号、7号、8号的资料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成为前()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是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3、神舟7号,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是四子王旗阿木古郎大草原。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为下一步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

返回时间:2008年9月29日

4、神舟八号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架飞船,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个小型空间站。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30秒

拓展资料:

神舟飞船是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神舟八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八号是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下面是神舟八号的详细介绍:

神舟八号,简称“神八”,为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

神舟八号的人物特点:

1、技术要求高:

发射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入轨精度指标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载人飞行器在轨寿命比原来提高了3倍;飞船发射入轨后,要从距目标飞行器1万多千米之外,制导控制到两个飞行器相对位置偏不能超过18厘米。

2、新技术应用多:

突破了运载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导,空间飞行器自主相对测量、制导导航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高精度空间测量仪器,以及对接机构等关键设备攻关研制;首次采用了半刚性太阳能帆板。

3、验证难度大:

虽然完成了大量地面仿真和验证试验,但由于受地面环境和试验条件限制,交会对接总体方案和新研设备性能指标无法在地面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尚需通过飞行试验考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