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依据)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高一《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 :会朗读 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 :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 :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4)此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了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老师用小黑板出示《归田园居》其一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准确归纳出本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5)通过朗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平淡自然的风格。)

(6)学生进行质疑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进行阐述与交流。

4、考学生的背诵能力。(完成会背诵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说说背诵本诗的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好的背诵方法。)

(2)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背诵方法进行自由诵读。

(3)同桌之间进行接力式背诵。

(4)老师随意抽查背诵情况。

(5)老师用问答方式考查学生对诗歌背诵的情况。

5、考学生的默写能力。(完成会默写的的学习目标)

(1)学生在四分钟内默写全诗。

(2)学生互相检查默写情况。

三、总结。

1、围绕四个会的目标进行小结,鼓励学生日后继续运用目标学法多读各位名人的诗歌,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2、鼓励学生要多读才能真正把这些无价之宝的古董据并最终将他们据为己有。

四、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

《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

热爱田园生活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辛苦而执著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乐此不彼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热爱劳作

归园田居其一的讲课内容谁会讲啊?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陶渊明像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几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诗歌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诗歌主旨】

首尾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诗歌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诗歌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注解】

1 荒秽:野草。

2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3 草木长:草木丛生。

4 南山:江西庐山。

5 晨兴:早上起床。

6 沾:沾湿。

7 足:值得。

【诗歌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诗歌中心思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编辑本段]【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 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文。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田园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

[教学重点]

品味陶诗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诗中“拙”字的实质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桃花源记》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优美的景象。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良田美池,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一派和平与安宁的景象。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从桃花源出来你会干什么?

(预设)生:课文上说他又回去找,可是没有找到;他会带上自己的家人逃离到这个地方;他会按照那样一个桃花源再建一个世外桃源。

师:其实陶渊明与他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建在哪里?

生:归田园建。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

生:田园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步入他的《归园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

一、朗读文本

(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文本,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三)请学生齐读文本。

过渡:文章和诗歌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

从标题来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基本信息?

明确:归田园居

追问:从这标题来看,我们应着重抓哪个字?归。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归”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作者归在哪里?

明确:归到田园;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他的归之所(板书)

过渡:归之所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齐读出来。

追问:除了讲归之所还讲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歌内容的前6句讲的是什么?)

明确:归之因

追问:那么除了刚才所归纳的:归之所 归之因,还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两句:“户庭无尘杂....返自然”

明确:归之情 (趣)

追问:哪个字更好?“趣”字我觉得更好,情:只是当时的一种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种(在田园生活里)乐在其中的感觉表达了出来,并且作者回归到田园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趣味、一种情趣。

板书:明确:(1-6)归因;(7-16)归所;(17-20)归趣。

过渡:理清了文脉,下面就让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来了解诗人的归之因。

[品读文本]

一、了解“归因”:

问:哪些诗句体现了归因?

明确:前6句。

二、品读关键词

提问:诗歌前6句中哪些字词表现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

三、品读概括句: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追问:“俗”是什么意思?“无适俗”是什么意思?

明确:“俗”:世俗:为名为利,争名夺利;汲汲于富贵,汲汲于名利。“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史记》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无适俗”:不能、不会迎合世俗,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小结:这两句就是告诉我们陶渊明不仅本性真,品性高,而且十分向往田园生活。

(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追问:这两句诗我们应该抓哪两个词?为什么?

明确:“误”“三十年”

追问:表明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对官场的厌恶,一个“误”字,说明作者悔恨之情;三十年用夸张的 说法,表明时间之长,悔恨之深。

过渡:作者运用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达了出来。

(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追问:“羁鸟”是什么鸟?池鱼又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自由,受到束缚。

追问:诗人用一个“恋”一个“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正是作者向往田园自由、厌恶官场束缚,所以在这里把作者急切想要回归园田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过渡:然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其中的归之所,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赏析。

二、品味“归所”:*(小组讨论)

(一)本首诗歌选取了田园的哪些意象?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二)单看这一个一个独立的意象美吗?

明确:不美!

追问:对,这不过是农村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那为什么在陶渊明的眼里,一切平凡的事物都显得那样美好?

追问:正所谓:境由心生,诗人本人是性本爱丘山,一直向往、神往田园生活,所以,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三)这些意象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品读景物所蕴含的美。

下面我就将咱们班分为四大组,一起来品味意象的特征,去发现景物所蕴含的美。

1.方宅、草屋:住处空阔宽松。房屋虽简陋,好在数量较多,不但够自家人居住,就算有客人来,也宽松有余。

2.榆柳、桃李:环境清幽美丽(春日繁花似锦,缤纷绚丽:夏日绿阴匝地,郁郁青青)

3.远村、炊烟:气氛安详柔和(渺渺村庄,袅袅炊烟,朦胧迷茫,似幻似真)

4.狗吠、鸡鸣:生活宁静和平(能听到深巷中的狗吠声,可见乡村的宁静;鸡在桑树颠得意地鸣叫,可知生活的安定和平。“狗吠鸡鸣”还给田园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小结:孤立地看这些景物虽然平常,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后便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平和、淳朴自然、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过渡:然而诗人归后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齐读最后四句诗。

三、感悟“归趣”:

诗人归后的心情怎么样呢?(“户庭无尘…反自然”)

明确:摆脱官场生活那种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自由自在。

   [拓展延伸]

一、探究“拙”字的文字意蕴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桃花源里走了一圈,我们畅游了桃源的一切美景,可是老师就有一个疑惑,诗人如此向往的地方,他却说守拙归园田。“拙”是什么意思?

明确:拙有两个义项,一个是“笨”;一个是自谦之词。

追问:陶渊明真的笨吗?不是,是自谦之说法,正所谓:大智若愚。

追问:我们怎么来理解文中的这个“拙”字?

明确:作者这个“拙”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从作者自身这个角度来说,他觉得自己“拙”在什么地方?(提示:拙事,拙景(所追求的田园生活是一种笨拙的人生追求)),②从世俗的观念这个角度来谈“拙”

明确:①A:“拙事”: 诗人曾因谋生糊口之需和“大济苍生”之志而误入官场,如今感到悔恨交集。B:“拙景”:诗人追求的事物都是乡村常见的普普通通的景物,如草屋、方宅…然而在作者眼里越是简单的事物,他反而越是满足,从而越是感到快乐与幸福。②在封建时代,世俗之人大都以做官为荣,以做官为利,而陶渊明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有着不同于流俗的气质情操,认为自己的本性无法与官场调和,所以作者毅然地选择了一条与世俗追名逐利、士优而仕的观念相违背的道路。选择回归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坚守本性的`真我。③处在一个权力之争剧烈的社会里,正人君子是难以自处,如何不同流合污,就会被制度湮灭;在世人皆醉的时代,陶渊明无力回天,面对污浊的现实,也不愿自己的心为行役,诗人最终选择走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小结:陶渊明所坚守的“拙”,正所谓:“世人以之为拙,我却以之为真”是他坚守本性的真我,守住自己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更是坚守自己精神、心灵的栖息地,寻求自我的精神家园。从而彻底远离官场,通过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让自己的心灵、精神有了依靠,以至于不让自己的心迷茫而丧失自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士大夫不能实现兼济天下抱负的时候,也许“穷则独善其身”便是他最好的归宿。

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仿写句子)

追问:那么什么是精神家园呢?

明确:“精神家园”我想应该就是理想的生活,力量的源泉,心灵的栖息地。

追问: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家园呢?

提示:①同学们可以学习陶渊明用意象构建你的精神家园;或选择补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②我的精神家园是(——),这里有(——);当我(——),精神家园是(——)。

   [课堂收束]

同学们,在那样一个时代里,陶渊明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本性的真我,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在一则广告词中看到:“世界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你的心中”,是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那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今天作为新老师的我,之所以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是因为在我的身后有一支团结而又强大的精神制蓝团,是他们给予我信心与勇气,所以他们便是老师的精神家园。然而,正处在懵懂走向成熟的你们更需要构建好、经营好你们的精神家园,并应保持认真的人生态度,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自由、快乐、幸福就在前方……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 方法 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 文化 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 总结 规律→扩展练习

教 学 过 程:

一、师生问好,考勤

二、导入: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 说说 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 散文 ,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

三、简介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四、整体感知

1、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全班学生一起来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韵 yun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羁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补拙②谦词:称自己的 文章 、见解:拙见

荫yin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

嗳ai日光昏暗,模糊

颠dian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

樊fan 篱笆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篇诗歌的题目,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明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3、扫清了生字词,疏通了诗歌的大意,既然“归”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作者: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4、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①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教育 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

(二)能力培养目标

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分组讨论法 3.点拨法 4.自主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 “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 的 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 有 建功立业 的 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 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 的 作品大多写退隐后 的 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 不满。他 的 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 有 很大 的 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 的 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 的 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学生朗读,再听朗读录音(正音)

2. 学生齐读

(四)解题

1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 我 们哪些信息呢?题眼 是 哪个字

明确: “归'?”

2、提问:既然“归”字 是 题眼,标题只 是 明确告诉 我 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 我 们思考 的 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朗读 课文 ,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 是 陶渊明自比)

提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 的 情感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一学生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熟课文。

②了解作者,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 一年级语文 必修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首田园诗歌,是诗人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后写的,真实地记录了陶渊明的思想变化过程。

内容分析:

诗题《归园田居》中,“归”字是全诗的诗眼。围绕“归”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其中“归”去后的田园生活的描写部分,看似普通、平淡,其实融入了诗人浓浓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

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单元中的一首,这类田园诗歌学生虽在初中已有接触,但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机械背诵的阶段。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田园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在初中感性认识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撷取课堂需要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并合成朗读视频;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诗歌重在反复吟咏,只有这样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中体悟思想情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预习检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分析诗题—赏析诗歌—重点赏析—朗读记忆—当堂挑战—课堂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ppt1)《归园田居》这个诗题我们并不陌生,(ppt2)它其实是一组诗,一共有五首,写作于诗人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诗歌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田园隐居生活。

其中的第三首描写诗人归隐后乐农事的,我们已经在初中学过了,同学们齐背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首《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并不擅长农事的封建士大夫,从早忙到晚,但终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有怨言吗?丝毫没有,而是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目标展示

(学习之前,先来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ppt3)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三)作者简介

1、陶渊明的基本概况(要求掌握)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对他比较熟悉了,所以我设置了几个填空题,大家看能不能填上来。Ppt4)

陶渊明又名____,字__,自号_____,私谥____;___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___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老师补充

(要想准确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只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这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ppt5)

知人: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闲居了五六年,而后又在不同人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时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

论世: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 清明 政治。

(四)预习检测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选两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字音。

强调字音:守拙(zhuō) 荫(yìn)后檐

(五)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读诗歌不同于读古文,我们带着感情去读诗歌,这样才能体会出诗歌的节奏美,下面我们看一段带视频的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ppt6)

分析诗题

(在赏析诗歌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题。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是交代主要内容,或是揭示情感主旨,或是显示诗歌类型,所以我们要关注诗题,这也是我讲的鉴赏诗歌的第二个方法:关注诗题。)

(ppt7)仔细分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它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明确:“归”

赏析诗歌

(围绕诗眼,老师设置了四个问题,要求结合注解自读两遍后,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ppt8)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从何而归?(ppt9)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文本分析

《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 语文教材 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诗歌,是陶渊明归隐后写下的组诗中的第一首。诗歌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误落尘世生活的悔恨,重返自然的欣喜愉悦。而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平淡,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对诗歌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对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似懂非懂,甚至有的同学会产生轻视的心理。所以要想真正将学生带入诗境,真正理解诗人的诗意情怀,就要设计精准的问题。

教学设计重点

基于对文本和高一学情的分析,我决定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三个等级:知识目标---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能力目标---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感受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田园隐士情怀,真正读懂其人其诗。

3、教学整体设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诗歌的恒久魅力应该是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出来的,所以,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以读代教,分为初读——品读——悟读——美读四个环节。初读正音,在于扫清诗歌文字理解上的障碍;品读,由题目入手理解,将学生带入优美的田园风光中,此步骤要求学生仔细研读描写相关诗句,用 散文 化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这一幅风光图。悟读,引导学生体悟“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图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的笔下显得那么美”,此步骤在于让学生真正读懂陶渊明,理解他的人生志趣和归隐情怀。美读,陶渊明的语言清新质朴,诗味醇厚绵长,能让人感受到诗意地躬耕,嗅到泥土的芬芳。此步骤在于学生将这种平淡中的诗意美化成自己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揣摩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受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陶然于耕种,即使“草盛豆苗稀”,仍然初衷不改;

一生种菊、爱菊,“采菊东篱下”,恬然自适;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二、教学展开

(一)初读

1、 一生读全诗

正音,识记重要的字词:荫、桑树颠、暧暧远人村、羁鸟。

2、 齐读一遍。

(二)品读

1、解读文题。 文章 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往往能提供或暗示许多解读文本的信息。题目“归园田居”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读题目的时候应该怎样停顿呢?

讨论明确:读题目时应该这样停顿,归/园田/居;意思也就是回到农村田园居住。

2、 既然“园田”是归处,那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图?

(研读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好加上合理的想象)

讨论明确: 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同学们的描绘的确领悟到了诗歌的意趣。既然诗人想要回到园田,过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活,那么他笔下的田园风光自然就于质朴之外另见一种深蕴了,清新宁静、和谐自然。在这里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用诗人的眼去看、去听、去感受,更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这是鉴赏诗歌的基本路径。

3、诗人是怎样来描绘这幅画面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讨论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是近景,“远人村”“墟里烟”是远景;“狗吠”“鸡鸣”是动态的,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运用白描手法,呈现出来的这幅田园风光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祥和安宁,有活泼生机,又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赏析美景的基础上,追问面对如此的美景,诗人的感情是怎样的?(愉快、欣喜)

4、 学生读背。

(三)悟读

1、提醒同学们注意,诗人选取的方宅草屋、鸡鸣狗吠都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而那么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的笔下显得这么美?

小组讨论,交流。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二

【设计指导思想】

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 教学 方法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联系旧知,精彩导入

讲一个 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

看图猜诗句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到底是怎么样的。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文学史地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是田园诗歌的始祖。

思想:儒家积极的用世思想

道家消极的无为思想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

“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

---------朱自清

三、把握“归‘字,文本解读

(一)、学生齐读读课文,注意字音

羁(jī)、 拙(zhuō)、 亩(mǔ)、 荫(yìn) 、暧àì 、 吠fèì

(二)、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三)、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诗眼呢?(归)

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思考、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

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3、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

“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爱丘山”、“ 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讨论)

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归向何处?

归园田。 “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过渡句。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地点] 高一4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 说说 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

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 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重点指出辞去彭泽县令这件事)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

诗歌特征:

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诗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这一类。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2、背诵指导

(1)从“本性”说起

(2)以“羁鸟”“池鱼”起兴

(3)田园风光:

一个面——开荒南野际……看——炊烟、村落

两条直线——方宅、草屋听——狗吠、鸡鸣

前后的点——榆柳、桃李

(4)归田心情

四、诗题解读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问题讨论

(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官场生活—喻情—厌恶悔恨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ppt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诗歌的兴趣。

1.高中语文《声声慢(李清照)》ppt

2.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ppt

3.高中语文《雨霖铃·寒蝉凄切》ppt

4.高中语文《拿来主义》ppt

5.高中语文《归园田居》ppt

6.高中语文《琵琶行》ppt

7.高中语文《苏轼·定风波》ppt

8.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ppt(人教版)

9.高中语文《氓》ppt

10.高中语文《荣誉与爱荣誉》ppt

11.高中语文《辛德勒名单》ppt

12.高中语文《敬业与乐业》ppt

13.高中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

14.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15.高中语文必修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点击下载《归园田居》pp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