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质量要求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砼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查要点主要有哪些

砼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查要点主要有: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质量要求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质量要求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一、 原材料施工控制

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一是外观、形状、尺寸、色泽等等,再一个是内在质量。应该符合有关材质标准和设计要求。尤其对建筑结构材料进行进场复试。如建设部规定的8种主要结构材料见证取样,进场复试:钢筋、钢筋连接件、水泥、砖、砂浆、砼试件、防水材料、外加剂。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保温板,建筑外窗气密性,幕墙样品气密性、散热器、采暖散热器、冷热源系统试验,电缆、电线电阻值的检测。按规定的数量取样,试验,材质合格才能用于工程结构的使用。原材料不合格,施工不合格,结构是不能保证安全的,材料是根本的物质基础,是必须严格把关的。

二、 平面放线和标高测量的施工控制

工程施工中的基坑放线,打桩放线,垫层放线,楼层放线和标高测量,决定建筑的位臵、平面布局、建筑竖向层高和总高,建筑形状的实现。

认真仔细的进行各种放线和测量,对放线过程的每一步实施全复查,避免错误非常重要。放线、测量不能出错,马虎不得。准确量测房屋总尺寸,开间,入深尺寸,构件截面尺寸、形状、位臵、尺寸误精确度的控制,是决定平面上"建筑"实现的第一位质量控制要求。竖向标高结构楼层和构件空间高度及位臵的控制也必须准确。 拉紧钢尺,绷紧通线,弹好墨线,用准仪器,看清塔尺,把图纸上的尺寸测试到大地上,准确无误才是真正实现施工和质量的控制。

三、 桩基、复合地基施工控制

当前的建筑主要是高层建筑(10 ~ 30层,≤100m)。一般天然地基多数不能满足建筑荷重基底压力的要求,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变形过大。因此设计上要根据建筑荷重,基础形式,地基土质,成桩机械选择对地基的处理。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复合地基(砂桩、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CFG桩等),砼桩基(砼后压浆灌注桩、预应力高强砼预制管桩)。

桩基础和复合地基桩的施工是极其重要的,桩的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

一般设计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高于基底压力,fa≥Pk静载荷试验又是以2倍的承载力的试验压力进行检验,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成桩质量非常关键。(因地基土质与设计选择桩型不当的情况除外)。

经处理以后的地基,地基或桩基承载力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提供检测试验的结果和报告,才可以验收使用。

施工和质量控制要点:

1)桩位放线

2)桩基就位对中

3)开钻施工

4)成桩方法(下料、搅拌、激振等等),填写施工记录

5)桩体材料质量及配合比

6)垂直度

7)桩长度

8)桩位检查

9)桩的载荷试验及桩身完整性检测,提供试验报告

10)桩的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11)桩施工效果竣工图

12)桩的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

13)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对施工完的桩,如发生有承载力不足,桩位超偏,往往是难以进行返工的,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多数需要设计上加以解决,必要时采取专家论证形式进行判断,提出处理意见。

四、 砼结构工程施工控制

当前的房屋建筑结构主要是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这种结构实体的形成又主要通过模板、钢筋工程,砼工程的施工来实现。

模板工程是实现结构空间体型,尺度的模壳作用的方法,钢筋工程是实现砼中主要受力材料钢筋成型的方法,砼工程是形成结构实体的人造物质成品的方法。两种材料(砼、钢筋)组合而成的空间尺度和体型,通过模型作用形成了建筑的结构体系。

因此施工中必须从控制材料质量为先,通过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搭建成设计的结构形式。

1)模板工程的施工

所有构件的平面和竖向位臵,构件形状、尺度,由模板的平面放线,竖向标高的量测来控制,并通过模板的制作和组合来解决。

施工中首先应该对图纸所表达的结构体系有清晰的了解,并绘制模板样图,形成模板结构空间系统的立体形式。因此必须清楚模板制配的构造方法。

工程施工中对模板的制配,具体模板的放样是由建筑技术工人

和施工技术人员来实现的(模板工首先应熟悉此项技术方法)。因此,配模工人和模板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识图水平、配模经验、配模方法、单块模板与构件整体、结构总体组合系统决定模板的工程技术水平。

只有熟知模板制配安装的技术方法,才能从实际上解决工程结构形成的具体技术问题。

模板工程施工应经力学计算,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同时作好构造连接要求,模板的施工安全与材料、计算、构造、管理四个方面直接相关。

对安装好的模板工程,应检查复核其位臵、高度、形状、尺寸,对照图纸进行尺量,避免模板的结构错误,确保工程质量。 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① 编制施工方案

②编制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板15KN/m2,梁20KN/m,h≥8m,L≥18m)

③ 模板工程放线,标高量测 ④ 模板制配

⑤ 模板安装(检查构件模板轴线、断面、尺寸、标高、形状等) ⑥ 检查模板支架体系

⑦ 签认模板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

2)钢筋工程的施工

钢筋工程施工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钢筋的采购选材、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钢筋原材材质和标准不断提升,应选择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钢筋。

钢筋加工先制成料表,签发下料单,按设计的钢筋级别、规格、形状、长度、弯钩形式、数量,进行除锈、调直、切断、弯曲的成型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通常由项目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技术工人进行。核对料单,下料单正确,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上百、千万吨钢筋下料不出错误,符合要求的精打细算,不浪费。工完场清,楼空料净,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是从采购、下料到生产完工的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 看了图纸要有清晰的结构空间钢筋系统的成型形式,立体的钢筋体系效果。因此要懂得钢筋设计形式、构造,提料时(制作料表时)要考虑钢筋连接方式,搭接受力位臵、搭接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绑扎顺序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由于当前高层砼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没有料表,用平法制图表示,结构抗震构造复杂,标准图变化快,规范与标准图不一致,如不掌握钢筋设计规定、构造要求,则无法进行钢筋配料,不懂得钢筋受力体系,不清楚钢筋施工穿插的程序、钢筋绑扎组合成型的方法,缺少绑筋经验,则将无法进行钢筋施工。同时如何减少钢筋质量通病,治理钢筋位移影响受力的质量问题成为钢筋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所以,保证工程质量,从钢筋工程施工上讲,更体现钢筋技术工人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钢筋绑扎成型后,应进行后一道程序的把关,就是严格进行隐蔽验收。逐个柱,逐道墙,逐根梁,逐块板的对钢筋进行检查,与图纸核对,符合要求、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位臵确定无误,可以浇筑砼,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发现影响受力的重大问题,必须返工,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规范有哪些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规范有哪些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定应符合有关规定。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还GB50204-2002?

都2010了!

新规范中混凝土分项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一般专案有哪些?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主控专案: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试件的取样和留置7.4.1

2.混凝土抗渗及试件取样和留置7.4.2

3.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7.4.3

4.初凝时间控制7.4.4

一般专案:1.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7.4.5

2.后浇带的位置和浇筑7.4.6

3.混凝土养护7.4.7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哪些

根据《中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5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标准,编号为GB50204-2015,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同时废止。

主要技术内容

《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以及有关的附录。

《规范》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

2、增加了认证产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扩大规定;

3、删除了模板拆除的验收规定;

4、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

5、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全封闭防水效能的验收规定;

6、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

7、完善了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规定;

8、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的实体检验规定;

9、增加了回弹-取芯法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强制性条文

《规范》强制性条文由2002版的15条减少为9条,均为在2002版强条基础上修订而成。减少6条的原因为条文取消(施工技术要求在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已有规定)和修订后不适合再强制(严重缺陷、严重偏的处理和预制构件结构效能检验)。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怎么保证

振捣时快插轻取内实外光

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

剪力墙混凝土和框架柱混凝土有很多不同吗?普通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也就是它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原材料、配合比、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就这些工序。每道工序操作符合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有哪些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用于工程的钢筋、水泥、黄砂、石子按规范及本工程特点要求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材料决不使用。

2.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进场后首先取样试验,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配合比必须达到确保强度,考虑施工,经济合理的要求。

3.把好混凝土浇筑关,要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振捣过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工序必须按施工方案要求;

4.把好混凝土养护关,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绝不能为了进度而忽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养护方法必须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的质量是分不开的。首先要使进场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优先选用热膨胀系数小、含泥量低的骨料并强调骨料的连续级配,因连续级配的骨料可以提高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的体积,能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间接地降低因水化热而引起的裂缝。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2.科学配制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因其面积大,是属于工程中的受力结构部分,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物上需要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细骨料宜采用2区中砂泥。在可泵送情况下粗骨料,选用粒径5-20mm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使用膨胀剂能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后期强度,科学的配比度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难吗

控制好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科学配制商品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四、商品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商品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五、和易性是决定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六、商品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后强调,要想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

1、强度要求。可以通过浇筑过程中的取样制作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试验,强度要求满足该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如,C20标号混凝土满足C20标号的强度。也可以对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进行取芯检测。

2、表观质量要求。没有明显的蜂窝麻面产生,振捣密实。

3、体型要求。混凝土体型满足设计体型,没有明显的跑模现象。

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忙。

1、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及混凝土结构尺寸要求,接缝的平整度应符合模板安装要求;

2、钢筋的材质、规格型号、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

3、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4、混凝土配料、拌制、运输、平仓、振捣等符合要求;

5、混凝土拌和物符合质量要求(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要求,温度、塌落度等);

6、拆模后表观质量。

观感、强度、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是什么?

施工要求 1.砼浇筑前对模板.钢筋.预留孔等进行检查: 检查模板.垂直.平整度.拼缝.刚度.稳固度。 检查钢筋保护层,负筋有没有垫好,负筋用铁马凳按规范要求垫起。 检查预留孔位置,尺寸.数量等有没有遗漏。 2.严格按配合比配料,安排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振捣工人进行砼振捣,保证砼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 3.砼浇筑完不准有露筋.蜂窝麻面.空洞.夹杂物.裂缝等缺陷。 4.柱子.梁.边.沿等不准有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等现象。 5.砼板面必须挂线找平,用抹子抹平压光,严禁出现凹凸不平.麻面.掉皮.起砂等外表缺陷、卫生间下负部位、楼梯平台上浮部位必须将四周模板固定好,保证尺寸不移位,保证砼棱是棱角是角。(建议用方钢做模,能更好的保证砼外观质量)。 6.砼浇完后必须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砼柱拆模后必须包膜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施工规范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于混凝土工程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的要求来进行设施,因为一个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是非常重要,不能出一点损失,所以施工方在实施混凝土工程的时候不能够出一点错,这样会导致整个工程毁于一旦。

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1、确定水泥类型,应根据工程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2、确定水泥用量,一般情况下不小于320公斤/立方米;3、选用合适的骨料材料,应根据工程特性考虑其大小、形态及强度特征;4、调整骨料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骨料用量不低于600公斤/立方米。5、正确使用外加剂并与水法比进行调整以保证工作性能及耐久性。还有就是要保证高氯化物含量低于0.8%。

包括流动性、坍落度等。

4.经济性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尽量选用经济合理的材料,保证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5.可操作性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便于施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性能。

6.环境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安全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三点: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次,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可浇筑性和可加工性;后,要考虑生产成本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水泥、砂子、碎石以及外加剂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确选取合适的配合比是得到理想质量的关键因素。

( 1 )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 2 )满足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要求;( 3 )满足工程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4 )满足经济性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