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中央一号文件2023全文_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一号文件是啥意思

“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

中央一号文件2023全文_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2023全文_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

1949年10月1日,中央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发布背景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央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2005年1月3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以“建设社会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这个文件,社会反响强烈,这个文件给农民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

以上内容参考:

三农新政策,一号文件惠农总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其中提出了8条关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新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全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是到2023年底,我国高标准农田将接近11亿亩。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第二条政策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严禁乱搭乱建等违反乡镇规划的行为。这将改善农村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能够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第三条政策是农村农民可自愿有偿永久退出宅基地。这一政策将为那些已经落户城市或移民海外的农民提供一个方式来处理自己现有的宅基地,并且也可以提供给其他需要土地的农民使用,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第四条政策是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虽然这一政策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不公平,但是它确保了农民在2057年之前都具有土地承包权,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农业生产。这对于稳定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五条政策是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这将保护农民的利益和权益,确保他们在村庄内的生活和生计不受影响。这个政策也鼓励村民们参与决策,积极为自己的村庄发声。

第六条政策是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这将使得农民在进城后仍然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资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政府也将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农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第七条政策是宅基地超出或者是“一户多宅”的可以付费进行使用,而不是拆除。这将保护那些在政策变化前就已经建立起来的房屋,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这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一条政策是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这将为农民提供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也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更为详尽的政策措施,并加强教育和培训,让农民更好地了解政策,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农民也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这8条政策的实施将会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和农民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政策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号文件新要求:大稳定,小调整

近日,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财产权益部分,明确指出要:

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这里提到的农村土地主要有三种土地类型: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又称农村的“三块地”。其中昨天我们解读了今年一号文件对这三块地之一宅基地的新要求,今天咱们就来谈一下一号文件中对农村另一块土地——农村承包地的新论述和新要求。

昨天提到了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问题,其实目前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也采取的是“三权分置”的形式,承包地的三权指的是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

这三权和宅基地的三权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农村承包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共有,与村里签订承包合同的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而土地经营权是由土地承包权衍生出来,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又可以将土地实际使用权(也就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他人,而实际种地的“他人”则享有土地经营权。如果农户承包的土地不进行流转,那承包户将同时拥有土地经营权。

为什么要进行承包地的制度改革呢?正是将承包地进行“三权分置”,使得承包户对自己的承包地可以实现适度放活。

我们知道农村承包地是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特别享有的一个福利性政策,具有无偿性和长期使用性。村民对农村承包地是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的,并不具体到户内的某一个人,即便是户内人员处于变动状态,只要户内还有人,就不会影响到家庭承包的这些耕地。

但是由于户内人员处于变动状态,具体到某一户与承包之初相比可能会出现人口失衡的情况,比如人口增多了或减少了,但承包的土地不会改变。于是也就出现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新增人口没有土地,故去人口仍有地种的情况。加上农村的年轻人对种地积极性不高,年纪大的农民又耕不动地,于是就出现了农村土地的大量撂荒、闲置的情况,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说,对国家粮食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采取新的配置形式,解决这一人地矛盾问题。

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承包期再延长30年

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原定是将于2027年前后承包合同到期。到期后全国的承包地将面临再一次的大调整、大变动,也就是人们说的承包地打乱重分。但是在承包到期之前的这个节点,国家决定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也就是到2057年左右,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土地承包关系将继续稳定到2057年前后,至于2057年之后会是个什么政策,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要知道到2057年,中间已经隔了两辈人了,到时我们想操这个心估计也操不上了。

承包地的“大稳定、小调整”

面对农村复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用地需求,严格按照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几十年不变,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对于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既要求大局面上稳定不变动,小区域内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小幅度和小范围的调整。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结合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有效地解决土地细碎化的现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地稳”则“生产稳”

有人会说,鉴于目前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造成的“新增人口没有耕地,故去人口仍有地种”以及严重的土地撂荒等问题,为何国家还是决定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地稳”有利于土地经营权适度放活。承包地经营权的适度放活,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家庭承包形式下,土地撂荒严重、人地失衡,怎么办?撂荒土地的承包户可以通过将承包地经营权释放出去,人地失衡可以通过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问题得以解决。

也就是说不想种地的承包户和想种地但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托管等形式解决和实现自己的需求,对于承包户有可以得到相应的土地流转、托管费用,而愿意种地的人有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实现自己种地,获得种植效益的梦想,对于国家来说又实现了土地的合理、高效配置和利用,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土地经营权的重新配置最怕“地不稳”,自己流转承包了土地,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改善耕地环境和条件,去提高地力,去按照计划组织生产,可是土地承包关系三天两头变更,那哪还会有人去愿意去经营、去投入?因此国家将土地承包再次延长,就是为了打消土地经营者的疑虑,促使其放心大胆地区搞生产、抓效益、促丰收。

家庭承包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目前家庭承包下的土地利用现状就是“散、碎、小”这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是相悖的,散、碎、小的用地现状,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不利于机械化、科技化投入,因此也难以形成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更形不成市场效益。

土地集中、集约化利用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土地集中、集约化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发展,进而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效益,这是那些农业强国已经印证过了的。而目前的家庭承包形式是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的。而当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则是未来农业的出路,国家也是将重点支持和扶持。

通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后的承包地,不仅能更好地使土地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解决人地失衡问题,还能释放出土地的生产效能,这对筑牢国家粮仓,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都是很重要的。

中央一号文件什么时候发布的

2023年2月1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可知,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份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时期的第三份一号文件。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文件在表述上更加细致,在土地保护、乡村规划等多个领域划定了明确的“红线”。

退耕还林2023年最新政策是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核毕关补助政策。

具体来说,这项政策将对于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退耕,根改顷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林地的恢复。同时,政府也将会出台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农民的生计,如提供就业机会、补贴农业生产等。

此外,政府也将鼓励并支持各种形式的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如湿地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等。政府将会投入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

通过退耕还林政策,政府将会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项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通过协作和合作,共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退耕还乎吵林补偿标准主要内容

1、耕地补偿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退耕,并对耕地的占用进行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地区和土地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林地补偿标准:对于退耕还林的林地,政府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具体的补偿标准包括树种、年限、林地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3、生计补贴: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计问题,政府将会提供一定的生计补贴。这些补贴将有助于缓解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中来。

4、就业补贴:政府还将为从事退耕还林工作的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补贴。这些补贴将有助于鼓励农民参与到退耕还林中来,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党的二十大精神聚集三农工作,护航乡村振兴有什么新举措?

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乡村振兴势在必行,一号文件的发布,为2023年中国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发展方向,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组织振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是决定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乡村振兴能力,针对农村党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深化党员意识,提高政治素养,让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农户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科学种养”,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为乡村输送更多人才,同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机制,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提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一号文件提到,要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推农民增收,是乡村产业升级振兴的重要关键。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赋予村庄新的面貌,还要有新的灵魂。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服务,不仅仅便利本村百姓,更能进一步挖掘乡村特色,打造精品旅游工程,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多渠道宣传文明乡风,助力文旅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乡村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要充分依托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选择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减少农业污染,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