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不到长城非好汉由来_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来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谁的名言?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不到长城非好汉由来_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由来_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来的


解析: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处: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题解]

1935年10月2日,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固原大道,当日夜间进入山区,将尾随敌军甩掉。次日,遇东北军白凤翔部骑兵,一战胜之;当日下午攻占六盘山。

[注释]

(1)望断:望的久,望的远。

(2)长缨:长的绳子。

(3)苍龙:指日本帝国主义。

两个词汇是不同的句子、词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指不登长城关口绝不会是英雄。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出处:

1、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2、不到黄河心不死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他自己心里何尝不明白呢?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扩展资料: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故事:

很早之前有个很穷的小伙子叫关才,他天生有副好嗓子,如果放到现在让他去参加个什么节目,肯定大火。关才从小家里就非常穷,他靠打渔为生,他时常面对大海唱歌,这时海鸥前来为他伴舞,鱼群在此聚集静静听他的歌声,黄荷听到了这天籁之声,不自觉的随歌起舞,场面很美。

有一天,关才的歌声突然听不到了,黄荷很是担心,最后居然卧病在床,黄荷的母亲很伤心,可是医生都无能为力。这时黄荷说想再听一听那个渔夫的声音,于是黄荷一家终于在一个偏远的河岸上找到了关才的家。

说明来意后,关才的父亲赶紧让他们进了家门,家里果然有悠扬的歌声传来,可是关才出了房间们就把黄荷母亲吓了一跳,原来,关才长得非常丑陋,从此以后,黄荷的心病就好了,身体也就好了起来。

后来关才对黄河一见钟情,但是很多次求见黄荷都被她狠心拒绝了 ,这时关才病倒了,死前他唱了最后一首歌,就没了呼吸。后来一个道士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花了很多钱买下了关才的心脏,并且把它放到一个小匣子里,每天带着这个小匣子卖场,结果挣了不少钱。

后来遇到了黄荷,黄荷听说此事后不由得大惊,打听了事情的原委后,黄荷不由的悲从心生,眼泪止不住的流,最后有一滴泪落到了关才那颗心上,只听“啪”的一声,关才的心脏顿时碎成了一片血水,这时关才的心才彻底死了,这也就是后来“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的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

两个词汇是不同的句子、词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指不登长城关口绝不会是英雄。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出处:

1、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2、不到黄河心不死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他自己心里何尝不明白呢?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扩展资料: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反义词: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1、知难而退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译文:见着能够获胜的机会就进攻,认识到难以取得胜利就后退,这是指挥军队的一条很好的原则。

2、半途而废

比喻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参考资料来源:

这句话前还有一句"不见棺材不落泪”它们是历史典故,人人耳熟,但是在典故背后有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管才是个渔夫,吹了一手好笛子,声音优美动人,

黄鹤是美貌小姐,住在黄河边的大宅的绣楼上,特别爱听笛声,

时间一长二人眉目传情

突然有一日,小姐的爹把他许配给大户有钱人,小姐不丛,被关,思念管才,

病到!

管才看不到黄鹤,郁闷而死,临死叫人将其心埋在小姐楼下草地,好朝夕相伴

小姐爹悬赏求医,无人可医,有个看风水的南方人

深夜路过草地,见到闪光,用檀木盒从土中取出管才心,尚活。

二日接榜治病,在小姐书房用屏风挡着,将管才心放入清水,便漂起来,发出悠扬笛声

小姐听到笛声,以为管才来了,渐渐好转,起来观看,

此心见到黄鹤沉底而亡,黄鹤看到管才一片心意落下泪来,

就是见不到黄鹤不死心,看不到管才不落泪的意思

不到黄河心不死,人贵有自知之明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黄河心不死 的意思

“红旗漫卷西风”一词出于毛泽东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长征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诗。

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后一句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出自毛泽东填的词《六盘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出自毛泽东同志写的《长征谣》,当时的情况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盘山时口占、10月22日到达陕北瓦窑堡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出自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22日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以后所作的《长征谣》。

是毛主席诗词里面写的,说的是人要敢于坚持,不可以中途放弃,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走到长城才可以。

是毛泽东写的《长征谣》 里的。是当年红军翻越六盘山,到达陕北瓦窑堡以后所作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敢叫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

长城综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 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 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 水等”。

就是说要革命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此语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 六盘山”一词,写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的途中越过六盘山之后。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原词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与下一句“屈指行程二万”相联系来理解的。上句是革命到底的誓言,下句是对红军长征的回顾和赞扬,是总结。需要点明的是,这里的“长城”特指“抗日前线”。大家都知道,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突围之后,开始长征,而长征的最终目的是要北上抗日。1935年八月,红军进入四川、甘肃交界处的松潘地带,张国焘公然对抗党的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擅自率领部分红军南下天全,芦山,大小金川及阿坝地区,另立“伪中央”。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张国焘的反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于1935年八月在巴西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继续向陕北前进。“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也隐含了 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内容。但长征的胜利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正确。

所以说,对于一个革命领袖来讲,毛泽东不会把做一个“到了长城的好汉”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这句词,在当时是有他深刻的含义在里面,我们今天来看这句话,也不能仅仅从字面来理解它。

以上都是字面上的解释,其实“长城”是中国人民精神和智慧于一体的最具典型的代表,现代人虽然无法经历长城的建设,但是却可以攀越他,再次体会他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能让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再一次认识到中国的雄壮。当然你登上长城需要的是耐力与体力,这也是你个人意志与精神的体现。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见解。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指不登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词语原意:“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此语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 六盘山”。其实“长城”是中国人民精神和智慧于一体的最具典型的代表,现代人虽然无法经历长城的建设,但是却可以攀越他,再次体会他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能让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再一次认识到中国的雄壮.当然你登上长城需要的是耐力与体力,这也是你个人意志与精神的体现.

现在用于一种比喻

可能是这样吧,

第一,长城是自古以来汉族用来抵御外敌的防御措施,代表这我们汉族人民抵抗外族侵略时的勇敢的决心。

第二,长城是极其宏伟的建筑工事,代表了一种雄伟的气魄。

到了长城才能体会出那种感觉,而那种感觉就是一个好汉入门的感觉吧。。。。。。

伟人说的话!名人名言!意思就是想到长城并非容易的事!得有毅力,得付出!我个人理解的意思!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主席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

指不登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因为从前 长城生了个儿子叫好汉

因为长城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

1、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说的。

2、“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主席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为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3、词语原意:“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