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一气呵成不能用于 一气呵成是不是成语

素质的提升可以用一气呵成修饰吗?

素质的提升不能用一气呵成形容,一气呵成指做某件事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没有失误。

可以。人的素质本身就是培养出来的。

这个培养可以是自己主观有意识的培养,比如接受教育,学习手艺,看书;也可以是周围环境无意识的培养,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觉得理论上是可以的,因为一气呵成可以用某些东西的提升仪器和存在,实际上一个是宋制,他不可能是以下的提升,第2个比气和程序,凡是用来形容书法

素质不能,但素质的提升可以用。

易误用成语 整理

1,开门揖盗:易误解为打开大门去捉强盗。实指打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灾祸。

2,曾几何时:易误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实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3,罪不容诛:易误解为有罪却不当杀。实指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

4,不赞一词:易误解为不赞赏一句话。实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词,现也指一言不发。

5,侧目而视:易误解为骄傲自满,瞧不起人。实指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或不敢正视。

6,江河日下:易误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实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7,不情之请:易误解为别人不合理的请求。实为谦词,指自己向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请求。

8,马革裹尸:易误解为死得很惨,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实指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9,鼎力相助:易误解为自己称要大力帮助别人。实指称别人帮助自己,自己表示感谢时说的话。

10,困兽犹斗:易误解为被围困的野兽还有斗争的勇气。实指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人还要作最后的挣扎。

11,目无全牛:易误解为眼睛看到的全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实际上是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12,不知所云:易误解为听众不知道讲话者说了什么。实指讲话者自己不知道说些什么,指思想紊乱、语无伦次。

13,七月流火:易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火”指火星,而不是指大火。实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14,人言喷喷:易误解为满意地议论。实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

15,如坐春风:易误解为说话人的感受。实指听众的感觉。

开门揖盗:易误解为打开大门去捉强盗。实指打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灾祸。 2,曾几何时:易误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实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3,罪不容诛:易误解为有罪却不当杀。实指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 4,不赞一词:易误解为不赞赏一句话。实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词,现也指一言不发。 5,侧目而视:易误解为骄傲自满,瞧不起人。实指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或不敢正视。

精选容易误用的四字成语大全

【 #能力训练# 导语】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肯定会学习到成语,成语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意思。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精选容易误用的四字成语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容易误用的四字成语【篇一】

1、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

【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

【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集思广益

【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

【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

【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出奇制胜

【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

【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

【解释】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误用】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18、义无反顾

【解释】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误用】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解释】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误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

【解释】自谦之辞

【误用】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

【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

【解释】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意思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

【误用】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

【解释】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误用】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

【解释】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是鬼神之作。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

【解释】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误用】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

【解释】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

【解释】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误用】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

【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误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精选容易误用的四字成语【篇二】

1、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评头论足

【解释】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误用】现在多用于讨论一个人,是不对的。

4、休戚与共

【解释】同欢乐共悲哀。

【误用】与“患难与共”不同。

5、置之度外

【解释】为正义的事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误用】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36、翻云覆雨

【解释】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7、弹冠相庆

【解释】贬义。一个坏人作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作。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即使是坏人互相庆贺,如果与上台掌权无关,也不可用。

8、期期艾艾

【解释】口吃。

【误用】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9、无可厚非

【解释】不必做过严厉的批评。

【误用】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10、不胫而走

【解释】消息传得很快。

【误用】不是表示东西丢失。

11、身临其境

【解释】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12、茕茕孑立

【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13、耿耿于怀

【解释】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14、因人成事

【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不能对第三人说。

15、耳提面命

【解释】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误用】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16、耸人听闻

【解释】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17、骇人听闻

【解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18、咬文嚼字

【解释】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死抠字眼。

【误用】被用于表扬。

19、处心积虑

【解释】贬义。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

【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20、火中取栗

【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21、忍俊不禁

【解释】俊,笑。

【误用】只能说“我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22、责无旁贷

【解释】责,责任。

【误用】只能说“我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23、参差不齐

【解释】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误用】不用于时间等。

24、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误用】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25、危言危行

【解释】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误用】常被误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26、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27、振聋发聩

【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误用】不能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大用“震耳欲聋”。)

28、安之若素

【解释】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误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29、济济一堂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误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30、汗牛充栋

【解释】只形容藏书很多。

【误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精选容易误用的四字成语【篇三】

1、叹为观止

【解释】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事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误用】只能用于赞美。

2、赏心悦目

【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误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3、相敬如宾

【解释】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误用】不能用于无夫妻关系的人。

4、上行下效

【解释】贬义。

【误用】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5、无所不为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

【误用】错说成“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6、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跟“无微不至”不一样。

7、信笔涂鸦

【解释】随手乱画

【误用】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8、目无全牛

【解释】技艺十分纯熟。

【误用】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9、振振有词

【解释】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10、下里巴人

【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误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11、改弦易辙

【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误用】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12、面目全非

【解释】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误用】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13、见异思迁

【解释】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误用】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14、不足为训

【解释】不值得作为准则。

【误用】与教训无关。

15、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误用】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16、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17、心有余悸

【解释】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误用】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18、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19、望尘莫及

【解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

【误用】而“鞭长莫及”是指力量达不到,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相互替换。

20、投桃报李

【解释】褒义词,报答他人的好处。

【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21、改头换面

【解释】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误用】不用于中性的改换样子。

2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2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24、一蹴而就

【解释】一步就成功

【误用】误解为一气呵成。

25、若心孤诣

【解释】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误用】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26、耳闻目睹

【解释】就是听到和看到

【误用】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27、光怪陆离

【解释】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误用】误认为贬义。

28、如履薄冰

【解释】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

【误用】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9、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3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一气呵成不能用于 一气呵成是不是成语一气呵成不能用于 一气呵成是不是成语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蹴而就一挥而就的区别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所以前提是劲头大,也就是趋势非常好)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这个强调的连贯性,文章啊,事情啊等等完成的连贯性非常好)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多指褒义。

一挥而就: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注意对象)

一鼓作气是一下子就运气,一气呵成是运以下气就完成了。

比喻挥笔即成的成语

1、可以用“一挥而就”。

成语解释: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

一挥而就”多用于一动笔就能成功的书写、作画、作文,形容熟练敏捷,动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

造句:看到作文题目他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2、一挥而就的近义词是一气呵成。用“一气呵成“形容也可以,成语解释: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造句:这幅画是画家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气呵成的。

3、辨析:“一挥而就”和“一气呵成”;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写作、绘画。不同在于:①一挥而就的“挥”专指“挥笔”;仅用于写字、作文、画画。还可以用于写个别字。②“一气呵成”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写作、画画、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畅达、首尾贯通。但不能用于写个别字。③一挥而就多含褒义;只在表示动笔草率时含贬义;“一气呵成”是褒义的。

一气呵成的造句

一气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详细释义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还有很多意义等等。

造句

1. 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2. 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3. 这大娘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一气呵成。

4. 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5. 这篇文章结构紧凑,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6. 用混凝土浇灌楼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7. 孙中山先生曾希望推翻清朝后,一气呵成建设好民国,然而他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8. 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9. 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10. 她的体操表演,动作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赢得满堂采。

11. 吹玻璃制品时,要一气呵成,稍见耽搁,作品就失败了。

12. 这篇文章长达数页,他竟然可以一气呵成,果是大家气派!

13. 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14. 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15. 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6. 这首曲子的气势要藉小提琴一气呵成的演奏,才能尽显无遗。

17. 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18. 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19. 这篇文章不蔓不枝,一气呵成。

20. 他画这幅画,笔快如飞,一气呵成。

21. 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近义词

一鼓作气 [ yī gǔ zuò qì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反义词

不了了之 [ bù liǎo liǎo zhī ]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一气呵成】造句:1 这大娘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一气呵成。

2 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3 这篇文章结构紧凑,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 李文写作文往往一气呵成。

5 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6 用混凝土浇灌楼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7 孙中山先生曾希望推翻清朝后,一气呵成建设好民国,然而他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8 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9 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10 她的体操表演,动作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赢得满堂采。

11 吹玻璃制品时,要一气呵成,稍见耽搁,作品就失败了。

12 这篇文章长达数页,他竟然可以一气呵成,果是大家气派!

13 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14 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15 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6 这首曲子的气势要藉小提琴一气呵成的演奏,才能尽显无遗。

17 八一祝福送给你:一路高歌得胜路,一气呵成事业路,一心一意爱情路,一呼百应友谊路,一帆风顺人生路,一生一世幸福路!

18 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19 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20 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拼音:

[ yī qì hē chéng ]

基本解释:

1. 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2. 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详细解释:

1.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2.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3. 【示例】: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无有断续。 ◎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下笔千言 一呵而就 势如破竹 不蔓不枝 一挥而就

一鼓作气 零打碎敲 文不加点 趁热打铁 一气浑成

反义词:

零敲碎打 断断续续 东拉西扯 不了了之 一波三折 零打碎敲 老牛破车

【一气呵成】造句

他的文章从头到尾,一气呵成。

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

他画这幅画,笔快如飞,一气呵成。

他做事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李文写作文往往一气呵成。

今天是重要的日子,能否一气呵成,在此一举。

整场演出一气呵成,恢宏大气,震撼全场。

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这些诗似乎是一气呵成的。

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他的毕业论文一气呵成。

整部电视剧一气呵成,属大气磅礴的经典剧作。

这篇文章不蔓不枝,一气呵成。

用混凝土浇灌楼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吹玻璃制品时,要一气呵成,稍见耽搁,作品就失败了。

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这位陶艺大师的功力已经出神入化,从杆土到制胚的过程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拼音

[ yī qì hē chéng ]

详细解析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 ◎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近义词

一鼓作气 [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反义词

一波三折 [ yī bō sān zhé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老牛破车 [ lǎo niú pò chē ]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成语基本信息:

成语繁体:一气呵成

成语简拼:YQHC

成语注音:ㄧ ㄑㄧˋ ㄏㄜ ㄔ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呵,不能读作“hā”。

成语辨形:呵,不能写作“啊”。

【一气呵成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近义词: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 连成一气 势如破竹

反义词:断断续续 东拉西扯 一波三折 老牛破车

1、这大娘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一气呵成。

2、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3、这篇文章不蔓不枝,一气呵成。

4、他画这幅画,笔快如飞,一气呵成。

5、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6、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7、她的体操表演,动作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赢得满堂采。

8、吹玻璃制品时,要一气呵成,稍见耽搁,作品就失败了。

9、这篇文章长达数页,他竟然可以一气呵成,果是大家气派!

10、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1、这首曲子的气势要藉小提琴一气呵成的演奏,才能尽显无遗。

12、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13、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14、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15、李文写作文往往一气呵成。

16、他先若有所思一阵子,待胸有成竹再动笔,然后一气呵成。

17、他做事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18、事先若有妥善规划,办起事来当然可以一气呵成。

19、很多优秀的作家在作文时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但现实上她们都已经掌握了既定的写作原则和纪律.

20、这篇文章的视角独特,秉笔直抒,入木三分,一气呵成.

21、只见楚宇在画纸之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停顿,一副唯妙唯肖的图画赫然跃于纸上。

22、当然,境界修为相对应才是最稳实的修炼,一气呵成地觉醒先天真魂并不是最佳。

23、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练这画纹之势,要做到一气呵成,收发自如的境界,他还要苦练许久。

24、秦天从防守到反击一气呵成,本欲一鼓作气骑到老虎背上,尝试尝试骑在虎背到底是上下为难还是进退自如,再摸摸老虎屁股,体会一下,老虎屁股到底摸不摸得。

25、这一剑事先毫无朕兆,而且拔剑、刺出一气呵成,绝无半点拖宕,眼看那剑尖就将刺穿李华的胸膛。

26、八个大字,一气呵成,字迹如行云流水,笔酣墨饱,精熟至极,即便是柳三根不识字之人,也觉得字迹漂亮,大气磅礴。

27、开辟气海讲究一气呵成,断不能中途而废,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经脉受损,重则灵源消散,落得个再也无法修炼的下场。

28、阿鹤宝刀未老,格挡与攻击一气呵成,让张开元猝不及防,只感到一股凌厉的气息扑面袭来,他才意识到自己与阿鹤实力上的差距。

29、他的动作太快了,所有的细微之处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尤其是右脚踹出那一瞬间,速度更是追风逐电,根本就无法直接以肉眼来目辩。

30、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意到笔随,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31、意在笔先,气脉相连,画家在动笔之前,因物立意,凝神静气,成竹在胸,乘兴挥毫,一气呵成。

32、这位陶艺大师的功力已经出神入化,从杆土到制胚的过程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3、他接过队友传过来的球,像矫健的豹子一样运球冲到对方篮下,又像袋鼠一样奋力一跃直接扣篮,一气呵成,赢得观众席上的无数喝彩。

34、有时他稍停一下,似乎是捕捉脑海中积累的素材,再看一看自己的作品,思考后形象更确定。迅速付诸实践,一气呵成。

35、一声,双手掩胸,也不顾脸盆摔在地上,麻利地转身、回院、关门,一气呵成。

36、他周泰柏,平生不知写过多少文字,往往下笔如神助,几千字之文,总是一气呵成;想不到,今天一纸交代,却把他难住了,不知从何写起。

37、端端正正坐在电脑前,翻翻新闻,看看小说,酝酿一下情绪,然后新建一章,酣畅淋漓的一气呵成完成一天的工作。

38、说和尚的上联作得好,字写得好,端庄凝重,浑朴敦厚;下联对得好,字也写得好,气势磅礴,气韵生动,一气呵成,飘逸有神。

39、季岳长枪嚣尘,凛冽赛风,力透万钧,雷鸣电耀,季涛六式一气呵成。

40、他考篮里是有几个烧卖但并没吃,而是趁着胃部清闲不占有血液供氧量,脑子更清醒些,一气呵成写完两篇四书文。

41、追魂夺命煞手拳本就属于至刚至阳的拳法,伤人先伤己,攻势凌厉,讲究连环攻杀,一气呵成。

42、5mm口径新款德制勃郎宁手枪一翻连开三枪,凤凰岛外务部的三个官员一起倒地毙命,枪口一转指向我和丽莎,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停滞,冷静的面部毫无表情。

43、所有的士兵不慌不乱,全体警戒起来,就近找到掩体,子弹上膛,瞄准备子弹打过来的方向,全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点冗余。

44、整个套路仅47个招势,来回一趟,势势相承,环环相扣,首尾相应,一气呵成。

45、文侯意兴盎然,毫无睡意,乃秉烛伏案,思如泉涌,挥笔疾书,躬撰敕命,一气呵成,倚马而就。

46、说完拈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不远的靶子上留下了一道白点,虽然没有名字靶心,但是也差得不是很远,菊花关微微一笑,笑容风骚。

47、他的动作矫若游龙,一气呵成,杀气腾腾,看得众人目定囗呆,都为项少龙担心起来。

1、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2、经典不是反复思索下的文字,经典是一气呵成下的灵感。

3、小明做事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4、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幅山水画,大家拍手叫好。

5、吞吞吐吐是真心,一气呵成是套路

6、九道题很难,但小明一气呵成做完了

7、工作没有一气呵成,你想抓住青春的尾巴,一边体面而努力的工作,一边户外旅行,可没有想到,青春尾巴如此狼狈。

8、一剑即出,对手已完全笼罩在剑势范围之下。取剑,举剑,劈落,一气呵成,这一‘剑’,已然出手,再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他!——风之痕《霹雳布袋戏》

9、时而激烈,时而平缓,一气呵成。是热情,是羁绊,最终一切归零。让我不禁想起菩提祖师说过的一句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一切皆为预见。

一气呵成的意思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基本释义:

[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 成语繁体 ]一气呵成

[ 成语正音 ]呵,不能读作“hā”。

[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一气呵成近义词

一鼓作气、势如破竹

一气呵成反义词

一波三折、老牛破车

一气呵成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造句

1、这首曲子的气势要藉小提琴一气呵成的演奏,才能尽显无遗。

2、”我又第一个举手上台,一气呵成地点评了五人

1、一套复杂的动作,他一气呵成。

2、他铺纸提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读音:yī qì hē chéng

释义: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近义词

一鼓作气 势如破竹 下笔千言 一呵而就 不蔓不枝 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 趁热打铁 一气浑成

反义词

一波三折 老牛破车 零敲碎打 断断续续 东拉西扯 不了了之 零打碎敲

辨析

一气呵成和“一挥而就”;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写作、绘画。不同在于:①“一挥而就”的“挥”专指“挥笔”;仅用于写字、作文、画画。还可以用于写个别字。②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写作、画画、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畅达、首尾贯通。但不能用于写个别字。③“一挥而就”多含褒义;只在表示动笔草率时含贬义;是褒义的。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造句

1.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2.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3.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4.他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这个非常棒的作品。

5.运动员一气呵成,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

6.他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这个受人追捧的作品。

7.他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8.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这副对联。

9.事先若有妥善规划,办起事来当然可以一气呵成。

10.他先若有所思一阵子,待胸有成竹再动笔,然后一气呵成。

11.小明 一气呵成 就把作文写完了!

12.这篇文章不蔓不枝, 一气呵成 。

13.他画这幅画,笔快如飞, 一气呵成。

14.这篇文章结构谨严, 一气呵成 ,令人激赏。

15.这篇文章的视角独特,秉笔直抒,入木三分,一气呵成。

16.只见小明在画纸之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停顿,一副唯妙唯肖的图画赫然跃于纸上。

17. 这幅作品看起来不但非常的惊艳,而且是他一气呵成完成的。

18.直到他一气呵成完成这个作品的时候,他的对手还在冥思苦想中。

19.做事情一定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不要拖拖拉拉,拖泥带水。

20.今天这个项目真是一气呵成的完成的。

他写毛笔字,非常的厉害,一气呵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